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佚名”相关作品

  • 西施艳史演义

    《西施艳史演义》《西施艳史演义》在线阅读

    佚名 · 著
  •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九转灵砂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大丹之法。先作准备:将水银、硫黄炒研成青金头末,造炉铸鼎,升砂煮砂,用花银作银珠子。准备完毕开始炼九转丹。第一转先以银珠与煮过灵砂配合成药头,人炉固济,升火伏炼而得初真丹。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砂添汞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正阳丹、三转绝真丹、四转灵妙丹、五转水仙丹、六转通玄丹、七转宝神丹、八转神宝丹、九转登真丹。书中详载各转所需药物及入药烧炼方法。据称从第五转起,所得丹药可点汞成金。至九转丹成,服之可以升仙。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宋代施护译)等,皆出自本经卷一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唐代阿目佉译)则出自本经之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秘密心真品、秘密成就真言品等。又本经经文与大日经相类处颇多,由此推知,大日经之编纂与本经亦有关联。

    佚名 · 著
  •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赞,原题张平子(东汉张衡)撰,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为天文星占之书,观察木、火、水、金、土五星在二十八宿中运行情况,以占验灾祥吉凶。又叙述禳解灾祸之法,有施舍、修德、设醮,转诵金简玉经等方法,谓行之可逢凶化吉。经名「五星赞」,应为「五星占」之误。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佚名 · 著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佚名 · 著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译曰步掷。金刚神之名也。有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

    佚名 · 著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经,列举其念诵法及解秽陀罗尼。又其中诸成就法一段与多闻天王陀罗尼仪轨为同本异译。

    佚名 · 著
  • 冰揭罗天童子经

    《冰揭罗天童子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

    佚名 · 著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为说往昔修布施行。从王顶生,乃至统四大洲,诣忉利天,总经一百十四帝释谢灭。

    佚名 · 著
  • 四分戒本疏

    《四分戒本疏》又名《四分律戒本疏》、《四分戒疏》。佛教戒律注疏。作者不详。或首题:“沙门慧述”。四卷。北图有藏12等三十七号,其中不少卷子首尾可相接。英法等国藏有S.1144、P.2064等近二十号。《敦煌劫余录》谓:此文“与唐法砺所撰之《四分戒本疏》互校,文句虽有出入,意旨要自不殊。考《续高僧传·法砺本传》:‘讲律临漳,休与有功。’《慧休本传》亦云:‘尝听砺公讲律。’此疏或即慧休法师听讲时笔录。而今藏本殆后人依据慧师所录,增益而成耶?”此文分门与法砺疏同,内容亦较接近。但沙门“慧”是否名“慧休”,或“慧述”本身即为人名,待考。此文与法砺疏是何关系尚需研究。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卷一、二、三等三卷收入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释抄》大乘四法经释抄,一卷,佚名,编号二七八四。

    佚名 · 著
  •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律戒本疏两种各一卷,一,首缺,北周玄觉题记,编号二七八九。二,首缺,西魏昙远题记,编号二七八八。

    佚名 · 著
  • 律杂抄

    《律杂抄》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

    佚名 · 著
  •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一。

    佚名 · 著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佛典注疏。作者及原经卷数不详。似为五卷。首残尾存。尾题“《地持义记》卷第四。沙门善意抄写受持流通末代。”是对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的疏释。现存残卷自卷七“云何菩萨四无碍慧”疏释至卷八《法方便处菩萨相品第一》末。因卷一佚亡,故科分不清,但释义精辟扼要,研究者或谓作者受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影响。据《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隋慧远撰有《地持经义记》十卷,今唯存三卷,已编入日本《卐字续藏》,但与此《义记》不同。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三部律抄

    《三部律抄》三部律抄,一卷,首缺,旷许题记,编号二七九三。

    佚名 · 著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天竺沙门阇那多迦译,范仲淹序,其内容乃十六国大阿罗汉为摩拏罗多等诵佛说因果识见悟本成佛大法之颂偈颂皆押韵语义俱妙。经首有对“因果识见”的题解: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识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若因缘有善果报有福则自识其本心见其本性使万法不生当得成佛。

    佚名 · 著
  •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大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无障碍经、莲华三昧经。收于卍续藏第三册。本经系以密教观点来解说妙法莲华经,全经以金刚萨埵之请问及大日如来之答说形式所成。其内容,初举‘归命本觉心法身’等二颂八句之本觉赞;此赞偈颇为著名,被视为古来三世诸佛随身之偈,又为一切众生成佛之文。次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前十四品以文殊为本尊,后十四品以普贤为本尊之义,并阐说五重、九重之普贤。其后又于方便秘密三摩耶品、见宝塔秘密三摩耶品等诸品之中,分别宣说‘十如是’与‘八叶九尊’之配当方法、宝塔与法华经根本一字阿字之深旨、提婆达多之本源、龙女及草木成佛之密咒、久远实成如来之尊形、心真言、住所,与常不轻菩萨礼拜之意义等。

    佚名 · 著
  • 献贼纪事略

    《献贼纪事略》作者无名氏。不分卷。本书主要记述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事迹,对其起义始末记述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整理本。

    佚名 · 著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佚名 · 著
  • 像法决疑经

    《像法决疑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如来应常施菩萨所问,回答未来像法世界中众生作何福德最为殊胜的问题。认为应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及至饿狗,提出布施更胜于敬佛法僧三宝,为六度之首。经中对像法期中,僧俗人等的造恶及佛法的颓废作出种种预言,谓善必有恶,盛必有衰,虽佛法亦不能免。最后谓未来世四辈弟子能于本经生欢喜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本经最初见录于《法经录》,被判为伪经,但后世亦有人持不同意见。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有收藏。日本曾据传入的经本收入《卐字续藏》。敦煌出土后,又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无量大慈教经

    《无量大慈教经》亦称《大慈教经》、《慈教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佛欲入涅槃时付法与阿难,嘱令以方便之力,善化善育众生,令出苦海,故特演说此经,称众生如持诵者,得免监狱、疾病、地狱三难;又谓称我名者,悉闻悉见,随声往救。经中强调释迦牟尼慈悯众生,故出此经以救众生,念此经者功德无量。经末有“汝等见振旦国”云云。本经名初见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无常三启经

    《无常三启经》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天公经

    《天公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本经好几处经文实据《观世音经》及净土经典敷衍而成,重点在宣传净土思想。文内“螺文”、“重光”等提法,证实本经确为中国人所撰。本经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卷四,被判为伪经。其后诸经录均有著录,但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录文略有误。

    佚名 · 著
  • 首罗比丘经

    《首罗比丘经》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

    佚名 · 著
  • 天地八阳神咒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亦称《八阳神咒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认为天地间只有人最胜最上,贵于一切万物。人之身心即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经卷。因此,人应当识心见性,修善背恶,以求解脱。经中论及殡葬,认为无须择吉日,选墓穴;论及婚嫁,认为乃阴阳自然之理,天之常道。经中又宣扬持诵本经之功德,谓“八阳”意为“明解”,即明解了别八识因缘。主张以八识为经,八阳为纬,经纬相交,以成经教。历代大藏经收有西晋竺法护译《八阳神咒经》,但与本经内容大异。本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 二八《伪妄乱真录》中,载有《天地八阳经》,一卷。卷末题云:“《八阳神咒经》,与正经中《八阳神咒》义理全异。此说阴阳吉凶禳灾除福法。八纸。”所指应即此经。日本《卐字续藏》收有此经,题作“唐义净译”。然历代经录中的义净译经录内无此经。敦煌本题名下作“玄奘法师奉敕译”,然据历代经录,玄奘亦未译此经。本经内容与中国儒道两家相通,应为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伪经。日本《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类总录》卷上载有此经,作:“《天地八阳经》,一卷。梵释阙本,今有。录中载之。”证实此经曾东流日本,则《卐字续藏》所收之

    佚名 · 著
  •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亦称《瑜伽法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唐三阶教僧人师利编。二卷(或一卷)。本经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谓“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灭品”,内容取自唐玄奘译《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改换增减,置之卷首;第二部分即传统判为疑伪经之《像法决疑经》;第三部分是“地藏菩萨赞叹法身观行品”;第四部分是“常施菩萨所问品”。卷首有序文一篇,卷末有译经、校勘、监译等人题名,且有奉敕详定入目录流行的记载,谓此经系唐景龙元年(707)译出。序中又谓,本经系由菩提流志与宝思惟等人译出。智昇撰《开元录》时曾亲自询问菩提流志,流志答曰:“不曾翻译此经。”故智昇辨此经为师利伪造,其文甚详,可参见《开元录》卷一八。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善恶因果经

    《善恶因果经》亦称《菩萨发愿修行经》、《因果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宣扬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认为人之所以有寿夭、穷通、美丑、智愚,都是由于前世用心不同、造业不同,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报应的前因及各种行为将受之后报。最后谓修习此经,可得度苦难。本经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但东传日本后影响颇大,有注疏多种。日本《卐字续藏》将本经收编入藏。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后又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英耀赋

    《英耀赋》英耀赋或英耀篇是江湖术士看相的口诀。中国古代有一种“相术”,不测八字,不看风水,全凭眼力,只通过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如言谈、神情、习惯动作等,就能摸出对方的底细。这门相术,就是《英耀赋》,它教人如何透过观察对方的各种细节,洞察事情背后隐藏的玄机。“英”是神,“耀”是捉,故此,“英耀”其实等于捉用神,江湖术士看相的首要伎俩,就是捉用神也。

    佚名 · 著
  • 山海慧菩萨经

    《山海慧菩萨经》亦称《阿弥陀佛觉诸大乘观身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宣扬阿弥陀佛净土及三归依等思想。经中谓一阐提人,断绝善根,不可得度,力图纠正原净土思想中恶人也可蒙佛力得度的偏颇。本经与失译人名的《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内容相同,系广、略两本。《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著录此两经,均判为伪经。《开元录》之《伪妄乱真录》亦著录此两经。日本《卐字续藏》收有略本《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今敦煌遗书中又发现广本《山海慧菩萨经》,甚可珍贵。本经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佚名 · 著
  •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梵名Bodhisattva -bhu^mi 。凡十卷(或八卷)。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戒经、菩萨地持论、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地持经虽称‘经’,但本应属‘论’,传说系无著记录弥勒之说法而成;然汉译瑜伽师地论则视其为弥勒菩萨所作;至于西藏译本,仍认为系无著之作品。本经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菩萨地为同本,然其中缺发正等菩提心品。异译本另有求那跋摩所译九卷本之‘菩萨善戒经’。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之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倍受重视。

    佚名 · 著
  • 孙子集注

    《孙子集注》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不同,其引曹操注一律称“曹公曰”。款式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不同,宋人刻书习惯是在原文行内加注(双行小字),此《孙子集注》则是原文占一行,注文另起一行,低原文一格,用与原文大小一样的字,依序排列注文。此刻本对于校勘《孙子》有重要的价值(唯《行军篇》有若干错乱)。

    佚名 · 著
  • 云南买马记

    《云南买马记》行记。北宋杨佐撰。佐,峨眉(今属四川)人,熙宁七年(1074)以进士应募赴大理国议买战马,此文即记其率队从四川出发,道经虚恨、束密诸少数民族地区,到达大理国议定而返的经过。所记途中少数民族及大理国社会经济,生活风俗诸情况,是研究宋代该地区社会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宋人亲历川、滇,至大理国,自记见闻流传至今者,仅有此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附引此记佚文,虽系节录,亦足珍贵。

    佚名 · 著
  • 大哀经

    《大哀经》全称《如来大哀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八卷。是《大集经》中《璎珞品》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的异译本。共二十八品。经中谓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为诸菩萨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又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修戒、定、慧三学及陀罗尼之四种璎珞庄严法。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佚名 · 著
  • 龙树五明论

    《龙树五明论》龙树五明论,二卷,失译,一四二〇。所谓五明,一般指声明(语言学)、工巧明(美术与工艺学)、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见因明学)和内明(形而上学)。汉语语境中的五明论,有时也指声论(文字、文法、语文学)、医方论(医学)、工巧论(营造)、咒术论(具有神秘力量的咒语)和符印论(印法)。汉语中最早提及五明的一个例证见于《五明论》。该书属中国佛教经典,被归到龙树名下,所以书名又常被写成《龙树五明论》。书中若干处提及医学,包括妇科学和产科学。据唐代玄奘和义净的记述,龙树亦曾在那烂陀寺就学和任教。一位名为智贤(音译攘那跋陀罗)的印度佛僧,于6世纪访问中国,与其他3位僧人合作译出该书。

    佚名 · 著
  •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一卷,附苾刍习学略法一卷,元跋合思巴集,有序跋。(碛二目)

    佚名 · 著
  •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唐代失译,梵字,汉文标题,日本佚名题记,编号八七五。

    佚名 · 著
  •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略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佚名,编号一九四三。

    佚名 · 著
  • 禅林寺宗叡僧正目录

    《禅林寺宗叡僧正目录》禅林寺宗叡僧正目录,一卷,佚名,编号二一七四B。

    佚名 · 著
  • 孔雀经真言等梵本

    《孔雀经真言等梵本》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三卷,梵字,汉文标题,日本本初密门题记,亮瑞题记,编号九八三B。至元作唐梵相对孔雀经。

    佚名 · 著
  •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朝鲜禅教考,一卷,朝鲜·朴永善辑

    佚名 · 著
  •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清达默集并序,正知跋,莲村跋。

    佚名 · 著
  • 净琉璃净土摽

    《净琉璃净土摽》净瑠璃净土标,一卷,失译,日本佚名题记,编号九二九。

    佚名 · 著
  • 金刚童子持念经

    《金刚童子持念经》金刚童子持念经,一卷,失译,日本经严题记,尾题大忿怒金刚童子念诵供养仪轨,编号一二二四。

    佚名 · 著
  • 月球殖民地小说

    《月球殖民地小说》三十五回。未完。荒江钓叟著。发表于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绣像小说》第二十一至六十二号。 本书记叙晚清时代亡命南洋的一些爱国志士的抗清活动。湖南湘乡龙孟华,娶妻凤氏,因其岳父被权臣所害,龙孟华刺杀权臣未遂,挈妻逃往南洋,幸遇海南大学堂总办李安武、美华矿务公司总办濮心斋盛情款留。但是不幸龙孟华与凤氏在兰箬河翻舟落水,夫妻失散。龙孟华寄居濮心斋的苍夷别墅,倏忽八载,偶从报纸发现其妻音讯,且知她已生下一子名龙必大。龙孟华如瞀如狂,誓将“上穷碧落下黄泉”,觅其妻儿。幸有日本义士玉太郎自制新式气球,可以自由遨翔寰宇。龙孟华乘气球遍访欧美及南洋诸岛,历尽千辛万苦,方在人迹罕至的海外仙洞飘颻庐与凤氏团圆。其子龙必大却已飞升月宫,乘坐更加光彩夺目的月府气球前来与父母团聚。最后龙孟华携其妻儿一同飞往月球游学。 小说以龙孟华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干,穿插清廷对仁人志士的血腥镇压。李安武、濮心斋都因上书言事而遭缉捕,逃亡海外。唐北江率其门生从南洋筹巨款,秘密运入军械,拟组建一支义勇军,在长江一带举事。事败,唐北江及其门生三十五人就义,似影射唐才常自立军事。此外尚有李安武和孔文、孔武兄

    佚名 · 著
  •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简称《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一百二十卷。分四十九会。魏晋至唐诸译家以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一卷,称“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称“新译”。此经为新旧译合编本。为一部大乘经丛书,以般若为本,泛论大乘教义之各个方面,内容颇为丰富。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如有论述般若性空的《文殊说般若会》,有论“如来藏”的《胜鬘夫人会》,论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的《菩萨藏会》,宣说净土法门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出家在家法的《郁伽长者会》,说佛身口心三密的《密迹金刚力士会》等。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编入此经的部分会的单译本、异译本达四十余种,皆收入《大正藏》第十一、十二册。

    佚名 · 著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名Abhidharmamaha^vibha^s!a^ -s/a^stra 。凡二百卷。略称大毗婆沙论、婆沙论、婆沙。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本论乃注释印度迦多衍尼子之阿毗达磨发智论,广明法义,备列诸种异说。自西元一○○年至一五○年间于北印度迦湿弥罗(梵Kas/mi^ra ,今克什米尔)编辑而作,为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者。相传系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梵Pa^rs/va )招集五百阿罗汉,经十二年而成,即第四次之经典结集。本论之内容系收集诸论师对说一切有部佛教根本圣典发智论之注释,与发智论同样分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蕴(八章)。系统地总结‘说一切有部’之理论主张,并对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等部派,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耆那教等之观点进行批驳。其中心问题为三世实有与法体恒有论。由于此婆沙论之编辑,部派佛教教义遂因而广为宣扬,对大乘佛教亦产生极大影响。异译本为阿毗昙毗婆沙论,凡六十卷,相当于玄奘译本卷一一一以前之部分,为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合译,世称为旧婆沙,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二论皆为研究部派佛教之珍贵资料。

    佚名 · 著
  • 释肇序

    《释肇序》释肇序,一卷,唐体请(着译目录作体清)记,首缺,编号二七七六。

    佚名 · 著
  •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四卷,清智说,兴磬,兴斧编。卷首序,卷一上堂,卷二小参示众,卷三法语偈赞,卷四佛事跋。

    佚名 · 著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简称《华严经感应传》、《华严感应传》。佛教感应集。唐慧英集,胡幽贞刊纂。一卷。慧英原书为上、下两卷,胡幽贞因“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删为一卷,前后又加上题记,于唐建中四年(783)完成。该书记载传持《华严经》的灵异神迹二十余则,大多数发生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因许多事件为撰者亲闻,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许多内容为后出的僧传,特别是着重记载有关《华严经》灵异的传记所采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佚名 · 著
  • 新菩萨经

    《新菩萨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为三种不同异本。三种异本结构大体相同,均为劝念佛、预示灾祸、劝写经、说明本经由来等,惟繁简不同。出于河西地区,时代当在晚唐。经中谓今年大熟之时,天降大灾,有十种横死,劝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并传抄本经。不少写卷均有年代题记,大抵为敦煌被吐蕃统治时期,但多用贞元年号。本经历代经录均无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不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八旗通志》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佚名 · 著
  •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太古土兑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土兑诀三卷」,当即此书。《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白术制伏金石药性之法。首先指出:「土兑者,天地之精。山川之灵」,土兑即金石之异名,为阴阳气所生养。五金四黄八石等药物各具阴阳之性,能相互制伏,故学道者须先辨金石,次审炉火,三明药性,四达制伏。书中依次载录十余种制伏金石之法,包括伏汞法、狐刚子伏雄(黄)法、伏丹砂法、痴汞伏丹法、伏炼铁法、炼铁精法、伏锡法、变换黄白入药法、又伏汞法、伏白矾法、伏石脑法、飞磁石法、伏硫黄法、制庚法、伏流珠法、玄黄膏法等。书末又载《金石抄录》一篇,分作明君臣、明飞伏、明阴阳、明刚柔、明浮沉、明相类、明相恶、明性灵、明银汞,明黄芽等十节。主要论述金石药物之性能变化,即其化学反应性质,阴阳伏制、相类相恶特性等。书中又称:「故张先生得道而后,论此三卷圣法,以为济世养生之术。」可知本书作者当即张先生。

    佚名 · 著
  • 太白经

    《太白经》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佚名 · 著
  •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失译。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异译。

    佚名 · 著
  • 宋大诏令集

    《宋大诏令集》中国北宋诏令专书。原书未写明纂辑者,仅有少数抄本传世。原名《本朝大诏令》、《皇朝大诏令》。政书。南宋绍兴间宋绶后代编纂。原本240卷,今阙卷七十一至九十三、一百零六至一百十五、一百六十七至一百七十七,实存196卷。是书共收录自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间所颁重要诏令3,800余篇(缺卷不计),分为帝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亲王、皇女、宗室、宰相、将帅、军职、武臣、典礼、政事等17门,门下分目及子目,编年纂次,其中政事一门占全书篇幅之五分之三。是书多取材于北宋各朝官私所修政书及政府档案,多有《宋史》及他书所未载者,为研究北宋政治的重要原始资料。初刊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元、明以来仅有钞本流传,甚为稀少。各钞本缺卷均同,可知其残缺已久。1962年中华书局据北京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本校订断句,排印出版。

    佚名 · 著
  •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东晋佚名译《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因书用阿育王事为喻,故命经名。旨在取故事十二则以证嘉言。首言人护经法,如母护子;次言近贤成智,近愚益惑;再次言与善师值得免众苦,与恶师值,则习恶事不离众祸;再言贤者至诚烧香求灭;言福德不得不作;言一言之助胜千金之益;言至心听经,岂不巍嵬;言行追明师,作沙门,得罗汉道否则入地狱;言罪福追人,久而不置;言福德随身,如影随形,言人命转灭,不可不思推动求度世之道。引人信佛教为该经之目的所在。此经在汉土流传不广,影响一般。常见版本是大正藏经本。

    佚名 · 著
  •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全一卷。南宋沙门士衡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述天台宗九世祖师之传记。九祖即:高祖印度龙树、二祖北齐慧文、三祖南岳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顶、六祖法华智威、七祖天宫慧威、八祖左溪玄朗、九祖荆溪湛然。

    佚名 · 著
  • 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一卷,秦罗什译。与付法藏传所载大同。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