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相关作品
-
静庵文集
《静庵文集》近代王国维诗文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辑其光绪三十至三十一年所著哲学、教育等论文十二篇及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一年诗五十首而成。内容较多介绍康德、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据批判程朱理学,认为理只有理性和理由二义,皆主观上之物。《红楼梦评论》为以哲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的开端,对后来的《红楼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持超功利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求得暂时的解脱。此论集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清末曾列为禁书。光绪三十一年出版于上海。收入商务印书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 · 著 -
庚辛之间读书记
《庚辛之间读书记》王国维著。王氏治学精谨,考证尤力。伦明说他“读书最精细,凡过目者,多有精密校本。所纠伪文、阐新义多谛当”(《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国维》)。本书为著者研读《大唐六典》、《增入宋儒议论杜氏通典》、《岩下放言》、《续墨客挥犀》、《诚斋挥麈录》、《清异录》、《片玉词》、《桂翁词》、《花间词》、《尊前集》、《草堂诗余》、《董西厢》、《王粲登楼杂剧》、《隔江斗智杂剧》、《盛明杂剧初集》的札记。多记版本刊刻源流等情况,掺以读后意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收入1940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时更名为《王国维遗书》),凡43种,104卷。此编成于1910—1911年间,收书十五种,皆撰提要考证,有王忠悫公遗书观堂外集本。
王国维 · 著 -
戏曲考源
《戏曲考源》古代戏曲论文。王国维著。初载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1908年12月13日)至宣统元年正月二十日(1909年2月10日)《国粹学报》第4年(卷)第11号至第5年(卷)第1号。后辑入1927年铅印本《王忠悫公遗书》及1936年石印本《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1957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亦收录。该文成稿于宣统元年。主要内容系考辨中国戏曲艺术之形成不始于金元,而在宋代。“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于是有疑其出自异域,而与前此之文学无关系者。此又不然。尝考其变迁之迹,皆在有宋一代;不过因金元人音乐上之嗜好,而日益发达耳。”论证了北宋之杂剧和唐宋之大曲,实为元人套数杂剧之祖,驳斥了中国戏曲起源于异域之说。
王国维 · 著 -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近代王国维著。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第五章《余论》。作者从叔本华哲学观出发,认为“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惟有文艺能减轻人的痛苦,“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红楼梦》的主题便在于宣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而“解脱之道在于出世”。作者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为“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中之悲剧”,因而可称“宇宙之大著述”,具有最高的美学价值。作者还对“索隐派”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文学艺术所反映的“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文学艺术“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故不宜穿凿比附。其见解多涉及美学原理而越出文学批评之外,为自来评《红楼梦》者所未曾有。初载光绪三十年(1904)第八至十三期《教育丛书》,光绪三十一年收入《静安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中国近代文论选》及1963年中华书局排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
王国维 · 著 -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王国维 · 著 -
国学丛刊序
《国学丛刊序》王国维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旧学问的代表人物,因而也留给很多人一种抱残守缺的老古董的印象。然而事实上,王国维为学极为博通而“新潮”,善于吸收西方的方法论和新知识,比如写过有关西方逻辑学的“辩学”,写过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势力不灭论”,甚至他的二重证据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考古学方法的影响。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博览周知,不拒中西古今,同时也知道博观约取,摭优为我所用的。王国维这篇“国学丛刊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自己学问的知行原则与方法,值得后辈学人学习。
王国维 · 著 -
文学小言
《文学小言》王国维《文学小言》共17则,最初发表于《教育世界》第139号(1906年12月)。结构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13则论抒情文学,后4则论叙事文学,堪称是王国维早年的一部文学总论。
王国维 · 著 -
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争宁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旋下及大夫以下,宗法及丧服之制由此形成。周代政治赖此宗法之制而益得巩固。其二为庙数之制。王氏考殷人祭法无远迩尊卑之分,周人立尊尊之统,以尊尊亲亲之义立庙制,尊卑分明。其三为同姓不婚制。周初多“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乃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实为周人用血缘宗法行施一统之策。以上三制不出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四纲。周代之所以能久兴不衰,就是用此四纲来维系的。此文对学术界影响较大。收入《观堂集林》。
王国维 · 著 -
王国维文存
《王国维文存》文集,王国维著。选录王国维教育、哲学、文学、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甲骨、金石、简牍、古史、西北史地和论学诸领域的代表文章。读者藉《王国维文存》,既可观王国维学术精华,又可明了其学术思想与治学路径。
王国维 · 著 -
录曲余谈
《录曲余谈》一卷。王国维撰。本书为戏曲杂考札记一类,对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目、杂剧传奇的本事、曲家、曲目、南曲源始等多有考证。采取分条列项的说明方式,眉目十分清楚。其中有些材料被作者纳入所著《戏曲考》、《宋元戏曲史》等著作中。由于作者写作此书时,许多关于戏曲的刊本、抄本尚未传世,故所考亦有疏失。此书写于宣统元年(1909),初刊于上海《国粹学报》第六年第五号至第七号,后收入1927年《王忠悫公遗书》第四集及1936年《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王国维戏曲戏文集》亦收入。
王国维 · 著 -
殷辂与周冕
《殷辂与周冕》王国维著,主要收录了王国维关于殷周政治制度的诸篇文章。比如,殷礼徵文、殷周制度论、周书顾命考、周代乐制、殷周礼制杂篇、释史、释礼、释币,等等。
王国维 · 著 -
颐和园词
《颐和园词》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故《颐和园词》既是晚清的政治史,亦是慈禧的评传。此诗往复幽咽,一唱三叹,如诉如泣,痛悼清朝之亡,又以大量事实,讥评慈禧太后之失。深沉悲痛的诗人之情,与冷静审视的史家之识,二者在诗中得到完美结合。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尝以元稹《连昌宫词》相比,云:“曾赋《连昌》旧苑时,兴亡哀怨动人思。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
王国维 · 著 -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
王国维 · 著 -
唐宋大曲考
《唐宋大曲考》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盘洲集》所载的《句降黄龙舞》、《句南吕薄媚舞》,《鄮峰真隐漫录》所载的《剑器舞》等。大曲演故事对戏曲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近,于此可见”。而且宋杂剧“一场两段”与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有关。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曲表演时动作一定,只能表演极简易之剧,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该书收入1957年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王国维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