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古代名著

(10643)
  • 孤儿记

    《孤儿记》章回小说。近代平云(周作人)著。十四章。叙苍木山黯淡村孤儿阿番,父母去世后,叔父代管家业,命其不停劳作。一日见其采薪甚少,将其责打赶出。遂穴居野处。后遇一补鞋老人,从之学艺,成为靴工。乃辞别老人,独出谋生。因病后体弱不能打工,替人牧羊。却失羊被逐,沦为乞丐。夜宿破屋遇群盗聚会,被胁迫入伙,从此不愁衣食。后被警方抓获,判刑入狱。受狱吏虐待,被迫将其杀死。经审讯,被判死刑。阿番为生活所迫而犯罪,具有广泛代表性,作者颇表同情。书中深刻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某些方面,如狱吏凶残,农村凋敝,人情冷漠等。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小说林社印行本。前有《绪言》、《凡例》、《缘起》,后有《识语》、《附录》。后经阿英收入《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1961年由中华书局印行。

    周作人 · 著
  •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此书所载道法与《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后二卷相似,但文字全异。内载各种符箓、神印、咒诀。大旨以书符念咒之术召请六丁玉女下辟精邪。消灾如愿。又载「六戊法」,其法为书写六戊神符,并用六戊神印,念咒诵名,以步罡蹑虚。

    佚名 · 著
  •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

    《般若心经疏诒谋钞》般若心经疏诒谋钞,一卷,宋智圆撰,日本智空刊行跋。

    智圆 · 著
  • 陆机集

    《陆机集》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说明南北朝时期,陆集卷帙浩繁,到隋唐时散佚已多。宋代公私书目著录《陆机集》仅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陆机)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晁说可证宋刊10卷本乃是宋人据唐前类书、总集重新纂辑的,故其中残篇断简较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汇刻陆机、陆云集为《晋二俊文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徐本翻刻,其中《陆士衡集》10卷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明人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即用陆元大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点校本《陆机集》,亦以陆元大翻宋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及史传资料。原集10卷保持不变,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1卷(包括《演连珠》50首),文2卷。经考证,诗的部分删去卷7《悲哉行》(萋萋春草生)1首,此为谢灵运诗;文的部分删去卷9《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1篇,此为陆

    陆机 · 著
  • 燕魏杂记

    《燕魏杂记》宋时齐州(今属山东)吕颐浩撰。一卷。系作者任职河北时所作。所记“金人乱华始末”甚详。原为三卷,最早收入《吕忠穆集》,后转录单行。有刻本行世。清末尚存二十九条。旧列史部传记类。

    吕颐浩 · 著
  • 续子不语

    《续子不语》清·袁枚撰。笔记小说集。十卷。此书为《子不语》续集,有清初刻本,民国初年上海进步书局有石印本。内收二百八十八条神鬼怪异故事,其中含有大量鬼话。

    袁枚 · 著
  • 挺经

    《挺经》《挺经》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书中还从阐述曾国藩《挺经》原文入手,解剖和展示曾国藩的内心世界,阐述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展示他的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对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心法,尤其是对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进行了透析。现在出版的《挺经》,是后人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或弟子的文集、笔记等120余种典籍中整理出来的,共有18卷。

    曾国藩 · 著
  • 太平广记钞

    《太平广记钞》八十卷,明天启六年(1626年)刊刻。它是冯梦龙对《太平广记》进行加工后的精编本。冯梦龙一生笔耕不辍,在小说、戏曲、民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秉持着稗官野史可以疗俗的观念,从《太平广记》中采摭精英,将原部类、篇目精心编排,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腻的考订、删改,提高了文本的叙事审美价值。同时,他还在书中附着了数量、质量皆十分可观的评语。文言小说选集的编纂是晚明文言小说兴盛的表现之一,反之也促进了文言小说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太平广记》作为“文言小说之渊薮”,是当时文言小说选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冯梦龙直接取材于《太平广记》,利用删繁就简、合并更置等手法,编纂成《太平广记钞》。经过冯梦龙加工整理的《太平广记钞》,在篇目的分类归置、故事的整合编排等方面都较原书更为出色,并且体现了冯梦龙纯熟的编纂技巧和缜密的编纂理念。

    冯梦龙 · 著
  • 聂耳日记

    《聂耳日记》本书收录的是聂耳1926年6月至1935年7月间的日记,它既忠实地记录了一个青年音乐家的真实情感和艰难的人生旅程,又反映了3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读这本日记会使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聂耳!

    聂耳 · 著
  • 般若心经大意

    《般若心经大意》般若心经大意,一卷,附撮槩,清王起隆述并跋及刻经回向,谭贞默与金刚经大意合序。

    王起隆 · 著
  • 东坡文钞

    《东坡文钞》二十八卷。宋苏轼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苏轼文28卷,计制策2篇,上书7篇,札子14篇,状12篇,表、启27篇,书22篇,论70篇,策25篇,序传10篇,记26篇,碑文6篇,铭、赞、颂15篇,说、赋、祭文、杂著15篇。

    苏轼 · 著
  • 般若心经解

    《般若心经解》般若心经解,一卷,清徐昌治解。

    徐昌治 · 著
  • 般若心经请益说

    《般若心经请益说》般若心经请益说,一卷,清道霈说,日本澄源与指掌合跋。

    为霖道霈 · 著
  • 般若心经注疏

    《般若心经注疏》般若心经注疏,一卷,清仲之屏纂注,今释序。

    佚名 · 著
  • 黑蚂蚁

    《黑蚂蚁》云南腾越西南,滇缅交界,重山峻岭绵亘杂沓,溪流泉瀑纵横交错。其中都是亘古无人的荒山野地,森林甚多,往往回环数百里不见天日。除却林中藏伏的各种毒蛇猛兽之外,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虫蚁,俱都凶毒已极,沼泽间的瘴气又重,休说孤身行旅,便是大队人马带了兵器、食粮想要横冲过去也办不到。为有种种危险灾害。常人从来不敢深入。但这里面财富甚多,非但珍贵药材、兽皮多到无数,更有荒金、石油好些天然富源埋藏在内。一些贪利的山野土人把那大片森林认作衣食父母,虽不敢犯了奇险深入腹地,每当雨季过后也常结伴裹粮人内,大都走进个十里八里,将所采掘猎取的贵重物事得到手中,立时急赶回来。每去之前都是战战兢兢,戒备甚严,一路东张西望,探索前进。一经得手上了归途,便如死里逃生,去之惟恐不速。

    还珠楼主 · 著
  • 般若心经论

    《般若心经论》般若心经论,一卷,清函是撰。

    佚名 · 著
  • 般若心经汇纂

    《般若心经汇纂》般若心经汇纂,一卷,清孙念劬纂并序。

    孙念劬 · 著
  • 吴礼部集

    《吴礼部集》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吴师道 · 著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风则仙音嘹亮,甚喜,许以写帖推荐;及见幼奴貌美,复邀其夫妇至宅宴会。席间庞令郭舍妻与己,愿为郭另娶;郭不从,庞怒而囚郭于厩,而令嬷嬷劝幼奴就范。嬷深怜幼奴而大骂庞勣凌弱,为庞听见,被投入井中。嬷死前嘱子福童为之复仇。庞又铡郭成,郭头断而不仆,竟提头逾墙而逝。越岁元宵节,庞出游赏灯,忽有提头鬼追逐索命。会开封府尹包拯夜行过此,无头鬼拦道鸣冤。翌日,福童暗导幼奴逃至衙鸣冤。包拯乃置酒邀庞,佯称得西延一稀宝生金塔;庞亦夸己有生金阁,能生仙音。拯赚之出宝比验,而暗令幼奴出堂告发。遂缚庞立斩示众,判其家产分予幼奴、福童各半。剧中庞称“打死人不偿命”,又悬带“金牌铜虎”,宅挂“毡帘”、“烧羊肉”等,皆影射元蒙权豪横行之现实。该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于“失载名氏”中;《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未题作者姓名;唯《元曲选》本题“武汉臣撰”。

    武汉臣 · 著
  •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经搜玄记》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之分齐。(三)辨教下所诠之宗趣及能诠之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前四门为搜玄记中之玄谈,第五门由净眼品至入法界品等三十四品,就每一品分品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谈其玄旨。法藏所著之华严经探玄记等即以本书为依据,特以本书十玄门之说发挥华严一经之深旨,为法藏等所依用。在大正藏所载之版本,系以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刊行之海印寺本为底本。大日本续藏经所收者则依据日本所传之古写本。

    智俨 · 著
  • 说鱄诸伍员吹箫

    《说鱄诸伍员吹箫》楚平公时,奸臣费无忌借机杀了伍员全家,只有伍员一人在外镇守樊城得以幸免。费无忌派儿子费得雄假传王命召伍员入朝领赏,幸好楚公子芊建抱着儿子芊胜及时赶到,通知伍员。伍员将费得雄痛打一顿,与芊建父子逃往郑国。但郑子产不肯相助,芊胜乱中丧命,伍员携芊胜又仓皇投奔吴王阖闾。途中遇到浣纱女赠饭,她为保守秘密投水而死,又有渔父闾丘亮渡他过江,后亦刎颈自杀以免泄露消息。伍员到吴国后,没有机会求得吴王相助,十八年来以吹箫乞食为生,偶遇义士专诸愿助他报仇。此时楚昭公在位,伍员终于借得吴王十万精兵攻打楚国,与专诸活捉仇人费无忌,掘开平公坟墓鞭尸泄恨。正欲攻打郑国,恩人闾丘亮之子前来劝说,伍员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费无忌终被斩首,浣纱女之母与闾丘亮之子得到伍员重谢。

    李寿卿 · 著
  •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简名《救孝子》、《不认尸》。杂剧剧本。元王仲文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中王修然乃金世宗朝名臣,知大兴府,人称“过包拯远甚”(焦循《剧说》)。《金史》本传称其“性刚严,临事果决,吏民惮其威,虽豪右不敢犯”。剧写大兴府军户李氏长子杨兴祖乃亲生,次子谢祖乃亡夫之妾生。会征兵,昆仲争往,母执意令长子去,府尹王修然甚敬其贤。临行,兴祖付刀与妻王春香托赠东军庄内弟,母命谢祖送嫂。谢祖为避嫌,送近庄以行李付嫂而归。歹徒赛卢医劫掠与小叔分手后独行的春香,并剥下春香衣服穿在被其杀害的另一哑婢身上,又毁婢容以造疑案。王母不见女归,追问李氏知谢祖所送,又发现女尸,遂告谢祖害嫂。官仅据尸首衣服即判杨母领尸,母信谢祖无罪,坚执不认。官严刑谢祖屈供,遂下死牢待批斩。后兴祖告假回家,路遇春香,询知为卢医所掠,乃执卢医至官。正遇王修然复审此案,于是冤情大白,卢医被处斩,推官、令史受杖一百罢免,兴祖兄弟母子以贤孝皆得表彰。今存《元曲选》本。南戏有《何推官错认尸》,仅存残曲,情节类似;宋元话本亦有《错认尸》,然与剧情多异。

    王仲文 · 著
  • 月明和尚度柳翠

    《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剧本。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有关。《度柳翠》杂剧现存的息机子本、《元曲选》本和《柳枝集》本均未录作者姓名,至清李调元在《剧话》卷下始提出其作者为李寿卿,后姚燮《今乐考证》亦主此说,并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到王国维《曲律》卷二把《度柳翠》杂剧列在李寿卿名下,遂为定论。李寿卿为元初杂剧作家,《录鬼簿》记他为“太原人,将仕郎,除县丞”,并且和纪君祥、郑廷玉同时,作有杂剧十本,基本上是历史剧和佛道剧。

    李寿卿 · 著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旨。全书分十门,即:(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其中‘藏教所摄门’,载述菩提流支、鸠摩罗什、昙牟谶、慧远、印法师、刘虬、岌法师、真谛、慧观、惠光、吉藏、法云、智顗、元晓、慧苑等之判教理论,并阐释华严宗之小、始、终、顿、圆等五教判教学说,主张华严经属于圆教。其‘义理分齐门’,则广立门目,论理事无碍等教理。有关本书之撰著年代,依宋高僧传卷五澄观传载,始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成于贞元三年(787)。另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八载,则谓建中四年(783)起稿,历时四年乃成。本书之注疏有澄观自着之随疏演义钞九十卷、疏演义钞三十卷,及净源之疏注一二○卷、贤昱之略注经百卷等。

    澄观 · 著
  • 尉迟恭三夺槊

    《尉迟恭三夺槊》元杂剧剧本。简名《三夺槊》。尚仲贤撰。末本。此剧但有曲文,宾白极少。仅就曲文略述梗概: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阴谋篡位,但惧秦王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遂于唐高祖李渊面前诬尉迟恭谋反。高祖将其下狱。大臣刘文静力言尉迟恭当年在榆窠园有救秦王之功,保他不会谋反。高祖决定由李元吉和尉迟恭比武。建成、元吉到秦叔宝家中,询间当年他在美良川与尉迟恭交战的情况。秦叔宝极夸尉迟恭之勇猛,劝元吉不要和他比武,以保性命。元吉不听。尉迟恭到秦王府对唐高祖发出怨言,表示明天一定要打死元吉。御园中2人比武,元吉使槊,尉迟恭3夺其槊,用鞭将元吉打死。最后尉迟恭得到赦免。此剧正末为刘文静、秦叔宝、尉迟恭3人,不同于杂剧常例。现存主要版本仅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尚仲贤 · 著
  •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左传正义》、《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六十卷。杜预注本名《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往经、传各自单行,至杜预始将二者合并,兼为之注,故名“集解”。杜预能综观全书,以《左传》中“凡例”为据,故其注颇有条贯;又注重史事与典制,能以经传相互发明,所注大多剀切;注文也极简要明通。故此书行世后,汉魏诸旧注渐以淹没。但也有望文生义、疏于地理等弊。孔颖达疏本名《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 · 著
  • 黎岳集

    《黎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唐李频撰。李频,字德新,寿昌 (今属浙江省)人。大中进士,诗人,官至秘书郎、建州刺史。李频为人正直,做地方官时,能抑制豪强,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颇有政绩。死后,归葬故里,乡民在黎山立庙纪念他。著有《建州刺史集》又名《黎岳集》。李频的诗多是律诗,其中五律最多,自称“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北梦琐言》卷七)《唐才子传》称其诗“体制多与刘随州相抗”。高棅说他与刘沧、马戴、李群玉 “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 (《唐诗品汇总叙》)。《黎岳集》又名《建州刺史集》。后人敬李频,尊黎山曰 “黎岳”,此集因得其名。初罕传本。真德秀得本于三馆,欲刻未果。嘉熙三年(1239)年,金华王埜始求得旧本锓版。元元贞及后至元间,李频裔孙邦材、会同,明永乐中河南师祜,正统中广州彭森,先后重刊四次。此本即是正统所刻。凡诗一九五首,较全唐诗所载少八首。而《送刘山人归洞庭》一首,卷中两见,惟起二句小异。又《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诗,误作 《送宋震先辈赴青州》,题与诗两不相应。不及席氏唐百家诗本之完善。末为附录,则为历朝庙祀敕书碑记及刻诗序、跋。张复、彭森二序皆称初刻出真德秀,与王埜序称德秀欲刻不果者

    李频 · 著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简名《气英布》。杂剧剧本。元尚仲贤作。四折,末本。本事出《汉书·英布传》。剧写项羽征九江英布击汉,布因与龙且不和托病不赴。刘邦从张良计,派辩士隋何往九江说布降汉。布正犹豫,适楚使至。何出谓楚使云:“九江王已归汉!”并拔剑杀楚使。布只得随何归汉,但要汉王重用优于项羽。至成皋,不见汉王迎接。请亲见汉王,汉王倨坐使侍女洗脚,而召布入。布愤而返营,欲还九江,隋何复陈说利害,使布进退两难。汉王欲挫布锐气,至此方出,令摆筵赠歌女慰布,命张良、曹参陪宴,拜布九江侯、破楚大元帅,亲为推车,又跪而为之敬酒。布方回嗔作喜,率军击楚,大败项羽,斩龙且而归。汉王加其为淮南王,领九江诸郡。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尚仲贤 · 著
  • 黑孩儿

    《黑孩儿》《黑孩儿》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1947年11月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48年4月出版第三集。全书共三集六回,总计十九万字。作品在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诠释了侠客精神的内涵。

    还珠楼主 · 著
  • 类博稿

    《类博稿》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 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钦州同知。未至,即被逮系于狱,杖戍肃州,寻释为民。成化初,复故官,后又出为兴化知府。成化五年(1469)称病致仕。卒谥文肃。著有《美博稿》。其诗不甚求工,聊抒情而已;文章亦天真烂漫,落落自得。史称其所草承天门灾谕廷臣诏,剀切感人,举朝传诵。足以见之一斑。是集为其门人李东阳搜辑遗稿而成。凡诗二卷,杂文八卷。又附录二卷,前一卷载诸人志铭、传赞等,后一卷则是李东阳因叶盛所作志铭多所隐讳,故为岳正补传。称岳正晚好皇极书,故所作杂言二篇,皆阐邵子之学,而诗亦纯为邵子《击壤集》体。岳正认为作诗既要平仄,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故而其诗较草率,诗味欠浓。其文高简峻拔,力追古作。正统、成化以后,台阁之体,渐成啴缓之音。惟岳正文风格峭劲,如其为人。现存有嘉靖八年(1529)任庆云刻本,嘉靖十八年吴逵刻本、徐执策刻本等。

    岳正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