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古代名著

(10643)
  •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之比丘、比丘尼等凡五百人之事迹。总立十门,即:(一)净土教祖,(二)阐教圣众, (三)往生比丘,(四)往生比丘尼,(五)往生人王,(六)往生王臣,(七)往生居士,(八)往生杂流, (九)往生女人,(十)往生物类。多由历代之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择出,于各传末皆载有典据。又清代胡珽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始于清初,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列叙一七五人之事迹。

    彭希涑 · 著
  • 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续编》佛教史书。清胡珽撰。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以清初为始。门类有八:一往生比丘,二往生比丘尼,三往生王臣,四往生居士,五往生杂流,六往生女人,七往生物类,八种莲集。

    胡珽 · 著
  • 十三经义疑

    《十三经义疑》清吴浩考证《十三经》疑义的著作。十二卷。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详加考证。考证周之军制与春秋列国军制多有变异,认爲周之军制一军爲一万人,而不是 《周礼》所记一军爲 一万两千五百人;其解《诗》所言“公车千乘”、“公徒三万”(《鲁颂·閟宫》),不主郑玄之笺举成数之解,而引《周礼·夏官司马》法以一乘总三十人,定千乘爲三万人,反对贾公彦之疏附会此法爲畿内之制。又引用南朝梁崔灵恩之説,考证《仪礼·聘礼》,认爲诸侯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诸侯虽正卿,皆不得称大,而《史记》所记鲁以孔子爲大司寇实谬。指出,《周礼·春官宗伯》中宗人虽亦掌礼之官,但位卑权轻,不能擅爲逆祀,而郑注以夏父弗忌爲宗人实是错谬。书中文字训诂,亦有新阐,如其解 《尔雅》 “夏曰复胙”,认爲复胙是复前日之礼。是书注疏之解虽未融会贯通,然能引据考证,不爲空谈,爲研究《十三经》 的参考资料。有清乾隆三十年(1765) 《四库全书》 本,1934—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吴浩 · 著
  • 石初集

    《石初集》元代诗文别集。10卷。周霆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今本《石初集》是周霆震的门生晏璧编集。卷首有洪武六年(1373)刘玉汝序,陈谟序,洪武七年葛化序,张莹序。据诸序,周霆震平生“诗文千百篇,厄于灰烬。此编特兵后感时触事之作”(张莹序)。陈谟与葛化序都曾拿杜甫与周霆震相比,陈谟甚至说周霆震有3大幸事,一未仕于元,二经战乱仍健在,三元末江南野史传世不多,而周霆震所作可为国史补。卷1为五言古诗。卷2—3为七言古诗,卷4为律诗,卷5为绝句、卷6为序、卷7为记、卷8为志铭,卷9为传、说、书后,卷10为题跋、赞、祭文。卷末是附录,包括晏璧等人所作周霆震行述、墓志以及洪武十四年(1381)林坚撰《石初集》后序。并附有成化九年(1473)彭时、商辂、刘宣等跋语。据跋语,可知现存《石初集》是其6世孙周正方刊于浙江佥宪任上。

    周霆震 · 著
  • 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八旗通志》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佚名 · 著
  •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全一卷。又作高峰大师语录。宋代僧原妙(1238~1295)撰,元代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湖州双髻庵示众法语、西天目山师子禅寺开堂语要、拈古、补遗、偈颂、赞佛祖、行状、塔铭、音释等。元代洪乔祖另编有高峰原妙禅师禅要一卷,又作高峰和尚禅要,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开堂普说、示众法语、除夜小参、书等,揭示参禅学道之旨要。本书之注释书有朝鲜僧白坡亘璇所撰之高峰和尚禅要私记一卷。

    高峰原妙 · 著
  • 融堂四书管见

    《融堂四书管见》十三卷。宋钱时撰。包括《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再诠释其大旨于后。其中《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为六章而不分经传,又舍《孟子》而取《孝经》,与宋儒传统不合,这是因为宋儒严格遵从师说,门户之见极深,钱时之学师从杨简,而杨简之学又师出陆九渊,与宋代传统的程朱之学门户迥殊,所以不用程朱之本,内容上也出现分岐。正因为此书在四书的内容上取《孝经》而不取《孟子》,与传统不合,清修四库全书时才将其列入《五经总义类》而不列入《四书类》。

    钱时 · 著
  •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语录。宋代临济宗僧虎丘绍隆(1077?~1136)撰,嗣端等编。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和州开圣禅院语、宣州彰教禅院语、平江府虎丘云岩禅寺语、初祖赞、宋临济正传虎丘隆和尚塔铭等。

    虎丘绍隆 · 著
  •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1064~1117)撰,庆预校勘。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原卷已散逸,现存本为子淳之远裔良机,收录子淳十三代法孙大容梵清所誊写之‘师住大洪语录一卷’,为卷上,包括上堂法语、真赞等。又增辑若干上堂法语、举古,以及以青原、药山、道吾、云岩、洞山、曹山、玄沙、投子、道楷等禅林宗师之机缘语句所作之颂古,而成卷下。

    丹霞子淳 · 著
  •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全一卷。又作长灵和尚语录。宋代僧长灵守卓撰,无示介谌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集录长灵守卓住舒州甘露禅院及庐州资福禅院之拈香祝、上堂语。附录垂语百则一卷,又作室中百问,系回答学人所问而作之偈颂、拈古、赞、真赞等。卷末并附行状一篇。

    长灵守卓 · 著
  •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凡二卷。又作悟空禅师语录。宋代僧清了(1089~1151)撰,侍者德初、义初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卷上原题为‘劫外录’,全称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集录上堂语、示众法要、机缘、偈颂、宏智正觉撰之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华藏无尽灯记、净土宗要、船子夹山话等。卷下原题为‘真歇和尚拈古’,系信心铭诸种注疏中最早之一种。与清了同世之大慧宗杲力倡看话禅,而对清了与宏智正觉所主张之默照禅加以非难;故清了作信心铭拈古,针对宗杲之非难发挥玄旨,并指陈时世之恶弊,教诫乱禅盲悟之徒。内容虽为注解,然系论述宗乘之拈提,而非言句之解释。

    真歇清了 · 著
  • 师山文集

    《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元郑玉 (1298—1358)撰。玉字子美。徽州歙县 (今属安徽)人。通经学,撰有 《春秋阙疑》。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受业者众,故集以师山名。此集八卷,乃玉所自编。前有至正七年 (1347)程文序,又有至正九年(1349)玉自序。遗文五卷,或为其裔孙蚪等编定。附录一卷,则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汪克宽作玉行状称:“其文以正大刚直之气,发为雄深警拔之词。感慨顿挫,简洁纯粹。然纪事朴实,不为雕镂锻练,跌宕怪神之作。云入马迁、班固而根之以六经之至绅。”《四库全书总目》对此评曰:“其推尊亦太过。然玉学术本醇,克宽所谓大抵主于明正道、扶世教者,其论不诬。”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元至正刻、明修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明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善道堂修补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均题名 《师山先生文集》。

    郑玉 · 著
  • 群经补义

    《群经补义》五卷。清江永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门人戴震取《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别为一书刊行,其余九经改为《群经补义》。此书考稽经传,敢于突破前人旧说,补注疏所未及,辨析精核,考证赅洽,对经文注义均有发明,足补注疏所未及。然对郑玄诸经正义则失矫枉过正。现存有《读书随笔》(含《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群经补义》五卷)二种,一种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一种为清抄本。

    江永 · 著
  •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

    楚石梵琦 · 著
  • 上清太玄鉴诫论

    《上清太玄鉴诫论》上清太玄鉴诫论,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末元初道士侯善渊,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为训诫道众之论。分为八段,每段先说五言颂一首,然后为训诫。作者认为: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在修真见性,做个天地不收;鬼神不管,自在逍遥的「分明汉」。修直要旨在于真清真净,寂然无形。弃假还真,认取本来一点神珠,换凡胎,弃浊骨,使体若虚空,性同日月,作者告诫道众,要一刀两段;割爱离亲,除情去欲,损念忘机,一心志于仙道,积功累行,以期道契神真,超出生死。其说盖本于全真道教旨。

    侯善渊 · 著
  •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太古土兑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土兑诀三卷」,当即此书。《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白术制伏金石药性之法。首先指出:「土兑者,天地之精。山川之灵」,土兑即金石之异名,为阴阳气所生养。五金四黄八石等药物各具阴阳之性,能相互制伏,故学道者须先辨金石,次审炉火,三明药性,四达制伏。书中依次载录十余种制伏金石之法,包括伏汞法、狐刚子伏雄(黄)法、伏丹砂法、痴汞伏丹法、伏炼铁法、炼铁精法、伏锡法、变换黄白入药法、又伏汞法、伏白矾法、伏石脑法、飞磁石法、伏硫黄法、制庚法、伏流珠法、玄黄膏法等。书末又载《金石抄录》一篇,分作明君臣、明飞伏、明阴阳、明刚柔、明浮沉、明相类、明相恶、明性灵、明银汞,明黄芽等十节。主要论述金石药物之性能变化,即其化学反应性质,阴阳伏制、相类相恶特性等。书中又称:「故张先生得道而后,论此三卷圣法,以为济世养生之术。」可知本书作者当即张先生。

    佚名 · 著
  • 太白经

    《太白经》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佚名 · 著
  • 急救广生集

    《急救广生集》医书。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清·程鹏程抄录于1831年。本书为中医外治法专集。现存清道光十一年辛卯 (1831) 序刊本。

    程鹏程 · 著
  • 石药尔雅

    《石药尔雅》关于丹药及其有关文献的简要索引的中药学著作。蜀州江源 (今崇州市) 人梅彪著于唐元和年间 (806年~820年)。仿 《尔雅》 体例,因以金石类药物为主要内容,故名。全书1卷,分为6篇。卷上释诸药之异名,收金石药名62种、动植物药名97种; 卷下论多种丹药名称、别名、异号,收丹药名68种、别名异号24种。还收载唐以前记载有丹药的文献名称,以及多种丹药炼制法的名目。该书易查询,浅显易懂,得以流传。国内现存明末汲古阁精抄本、《别下斋丛书》本、《正统道藏》本、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本等10种版本。

    梅彪 · 著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苏格拉底》钱智修著。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雕刻师家庭,曾受过哲学教养,喜欢研讨人生处世问题。环绕在他周围的都是一些反对雅典民主政体,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小集团。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生活,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认识普通的道德规范和公共福利,在他看来,美德和知识是同一样东西。他好以这种道德观去向别人进行“精神治疗”,凡与他意见不合的就会遭他破口大骂,因此树敌甚多,积怨甚广,最后被人控以冒渎国家之神,蛊惑青年之罪判处死刑,在狱中服毒自杀。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学说仅见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和阿里斯托芬诸人的纪录中。

    钱智修 · 著
  • 拾遗记

    《拾遗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前秦王嘉作。又名《王子年拾遗记》。作者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晋代一个能文的方士,隐居山林,弟子受业数百人。原十九卷,今存十卷本,为梁箫绮收集整理,并在故事后附加议论,称之为“录”,所以其又名为《拾遗录》。南朝梁萧绮曾加以整理,或以为即绮撰而托之王嘉。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异闻,末卷记昆仑、蓬莱等仙山事物。着重宣扬神仙方术,颇多荒诞不经。有《历代小史》、《古今逸史》、《汉魏丛书》等刊本。

    王嘉 · 著
  •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失译。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异译。

    佚名 · 著
  • 众经目录

    《众经目录》凡五卷。隋代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数人合撰。书成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主撰者为大兴善寺之彦琮。又称隋众经目录、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彦琮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书中分类录出后汉至隋代之翻译经典。大别为单本、重翻、贤圣集传、别生、疑伪等五分。单本又别为大乘经单本、大乘律单本、大乘论单本、小乘经单本、小乘律单本、小乘论单本六科;重翻细分大乘经重翻、大乘律重翻、大乘论重翻、小乘经重翻四科;别生细别为大乘别生、大乘别生抄、小乘出别生、小乘别生抄、别集抄五科。单本凡三七○部,一七八六卷;重翻凡二七七部,五八三卷;贤圣集传四十一部,一六四卷;别生八一○部,一二八八卷;疑伪二○九部,四九○卷;阙本四○二部,七四七卷;合计二一○九部,五○五八卷;此外并列记卷数及译者名,记载颇为详实。本书之分类似取范法经录,然列举法经录所未分类之有本、阙本,且删略失译经,不列入我国撰述之疏记等,皆迥异于法经录。又本书今唯存于宋元明三本之中,高丽藏缺之。

    彦琮 · 著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全一卷。唐代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为承继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论衡,收集有关佛教、道教对立之资料。其内容引述汉法本内传之明帝求法品、请法师立寺品、兴道士比校度脱品等,述及佛教传来初期二教之论争,并附有孙权与康僧会、孙权与阚泽之问答。

    智升 · 著
  • 宋大诏令集

    《宋大诏令集》中国北宋诏令专书。原书未写明纂辑者,仅有少数抄本传世。原名《本朝大诏令》、《皇朝大诏令》。政书。南宋绍兴间宋绶后代编纂。原本240卷,今阙卷七十一至九十三、一百零六至一百十五、一百六十七至一百七十七,实存196卷。是书共收录自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间所颁重要诏令3,800余篇(缺卷不计),分为帝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亲王、皇女、宗室、宰相、将帅、军职、武臣、典礼、政事等17门,门下分目及子目,编年纂次,其中政事一门占全书篇幅之五分之三。是书多取材于北宋各朝官私所修政书及政府档案,多有《宋史》及他书所未载者,为研究北宋政治的重要原始资料。初刊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元、明以来仅有钞本流传,甚为稀少。各钞本缺卷均同,可知其残缺已久。1962年中华书局据北京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本校订断句,排印出版。

    佚名 · 著
  • 往生集

    《往生集》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一)沙门往生类,东晋慧远至明代宝珠,凡九十八人。(二)王臣往生类,乌苌国王至张无尽丞相,凡三十二人。(三)处士往生类,周续之至华居士,凡二十八人。(四)尼僧往生类,尼大明至尼法藏,凡五人。(五)妇女往生类,隋皇后至许氏妇,凡三十二人。(六)恶人往生类,张善和至金奭,凡八人。(七)畜生往生类。(八)诸圣同归类。(九)生存感应类。另有续录附于畜生往生类之后,举出僧明本至吴居士,凡二十人。其中,诸圣同归类举出观无量寿经之择生极乐、无量寿经之往生无数等;生存感应类则举出鬼不敢啖、夫妇见佛、却鬼不现、荐拔亡灵、睡寝得安、病目重明等现世利益。并于附录普劝必修净土,最后举出念佛十种功德。

    祩宏 · 著
  • 沙溪集

    《沙溪集》明代诗文别集。孙绪(字诚甫,号沙溪)著。四库著录是集,凡23卷,文8卷,赋1卷,杂著1卷,《无用闲谈》6卷,诗7卷。其所依据的底本是与马中锡《东田集》合刊者,《四库全书》编者认为其“学问笔力皆胜中锡”,所以将此集著录正目,将马中锡《东田集》放其存目中。集中《无用闲谈》论文、论诗较有识见。他反对模拟:“大抵文章与时高下,人之才力,亦各不同。今人之不能为秦、汉、战国,犹秦、汉、战国之不能为六经也。世之文士,往往尺寸步骤,影响謦咳,晦涩险深,破体难读。”并说:“至魏晋李杜之诗,秦汉之文,即拱手降服,惟恐不及,问其所以为佳,茫然四顾,不取必于心,而徒论世之先后。学之卤莽,一至于此。”至于其诗文创作,《四库全书》编者评其文“沉著有健气”。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沙溪,瀛州才子,所作清新典丽,足以名世。”但其有些文章时犯知识性错误,王士禛《池北偶谈》曾摘其误以五代王祚事为彭时事。其人过早离世,未能尽展其才。从总体看,他的诗文成就并不如马中锡,这是《四库全书》编者往往不能从文学角度审视别集的缘故。

    孙绪 · 著
  •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东晋佚名译《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因书用阿育王事为喻,故命经名。旨在取故事十二则以证嘉言。首言人护经法,如母护子;次言近贤成智,近愚益惑;再次言与善师值得免众苦,与恶师值,则习恶事不离众祸;再言贤者至诚烧香求灭;言福德不得不作;言一言之助胜千金之益;言至心听经,岂不巍嵬;言行追明师,作沙门,得罗汉道否则入地狱;言罪福追人,久而不置;言福德随身,如影随形,言人命转灭,不可不思推动求度世之道。引人信佛教为该经之目的所在。此经在汉土流传不广,影响一般。常见版本是大正藏经本。

    佚名 · 著
  • 楼头人面

    《楼头人面》我们从十八路电车上跳下来,绕过了转角,霍桑立定了向前瞧一瞧,便遥指着那一排并列的西式房屋。他说:“包朗,这大概就是倪金寿所说的朝东洋房了。”我应道:“他既然对你说白杨路的朝东洋房,当然就是这一所。”我们继续进行。我又说:“那边好像有十多幢同式的洋房。金寿可曾说明门牌?”

    程小青 · 著
  • 轮痕与血迹

    《轮痕与血迹》9月5日的早供,初秋天气,清早时更见凉快舒爽。我在早餐时分得到了霍桑的电话,便匆匆收拾好了,辞别了我的佩芹出来。霍桑的电话只有一句简单话。“包朗,如果你的日记中还容得下一种新鲜资料,赶快到火车站来!”这话一进我的耳朵,顿使我十二分兴奋。原来近几月来,我和霍桑合作的机会很少。

    程小青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