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
-
四圣心源白话解
《四圣心源白话解》四圣心源自叙【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
-
保健药膳
《保健药膳》紫苏粥主要原料:粳米500克,紫苏叶约15克。制作方法:先以粳米煮稀粥,粥成放入紫苏叶,稍煮即可。效用说明:适宜于感冒风寒,兼咳嗽、胸闷不适者。葱白粥主要原料:粳米约50克,葱白3寸段。制作方法:煮粳米做粥,...
-
中药学教材
《中药学教材》中草药学自汉代到清代,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繁富。到了现代,中草药已达5000种左右。今后,中草药学的发展,仍有广阔的前途。
-
中药材大全
《中药材大全》麻黄-原态麻黄-药材麻黄-饮片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一茎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秋季采割绿色...
-
药粥大全
《药粥大全》【来源】《养生康复粥谱》【原料】阿胶、桑白皮各15克,糯米100克,红糖8克。【制作】将桑白皮水煎2次,去渣取汁。糯米淘净人锅内,加水煮10分钟,倒入药汁、阿胶,粥熟入红糖。【用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服食。【...
-
中医方剂大全
《中医方剂大全》【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一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歌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一热恶...
-
针灸穴位大全
《针灸穴位大全》中府-体表示意图中府-体表图【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
-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全书10卷,分为23门。包括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病等脏脏常见
-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古代中医药学著作。赵学敏编著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其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绝大部分是民间药,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还有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本书除拾《本草纲目》之遗以外,并对《纲目》所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本书体例与《纲目》类似,除未列人部外,另加藤、花两类,并把“金石”部分为两部。
-
老中医秘方
《老中医秘方》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即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在40岁以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可分为原发一性一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一性一高血压(症状一性一高血压)两大类。前者是一种病因尚...
-
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本草求真》,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十卷。黄宫绣编著于(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本书之特点,正如作者在本书的凡例中说:“余尚论药性,每从实处追求,既不泥古以薄今,复不厚今以废古,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这种求实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古代中医学名著。共五十卷。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
-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1146年成书,清乾隆乙酉(1765)王琦重刊。全书三部分:上卷计有论述10篇,灸法3篇,概述其主要医学观点,兼录前人和作者的灸法、中卷载病64种,计64篇;下卷载病53种,及《周身各穴》,计54篇。卷末有附神方计94首,附“金线重楼治证”、“服金液丹各种引药”、“神治诸般风气灵膏”、“汗斑神效方”各1篇。窦氏学术思想重视扶阳,反对妄用寒凉攻下药,验于临床疗效卓著。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
-
医学启源
《医学启源》《医学启源》,3卷,金・张元素撰,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上卷着重在条析脏腑病机,而附以脏腑诸病的用药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和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论述药性的气味厚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
-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
-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祝由十三科,又称祝由科,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针服药,只要移易精神、变换气质,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即可搞定。按现代医学观点看待,属于心理学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
-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食疗本草》,古代汉族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为唐朝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 所撰。孟诜是汝州(今河南汝州)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
-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
脉因证治
《脉因证治》余自归里后,杜门不与世事接。先太宜人病痰饮,延叶眉寿治,历四年弗痊,而眉寿谓为痼疾难效。因遍览方书,颇会其旨,拣方以治,不一年而瘳。后遂旁收博采,穷幽极渺,而于长沙、河间、东垣、子和、丹溪诸书尤三致意...
-
铜人针灸经
《铜人针灸经》《铜人针灸经》,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撰,六十四卷。首
-
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后的作品,是目的是“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该书辑录了上自炎黄、下至魏晋之间的导引养生理论与方法,共分上下两卷、六篇:《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让害祈善篇》、《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其中,《教诫篇》讲的是养生的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
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
素女妙论
《素女妙论》全书以黄帝和素女的对话写成,是一本男子实用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