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少君诗词全集
《薄少君诗词全集》海内风流一瞬倾,彼苍难问古今争。哭君莫作秋闺怨,《薤露》须歌铁板 【注释】
-
冰如源诗词全集
《冰如源诗词全集》早得安心法,柴门岂浪开。发长难剪雪,衣故不容埃。屈指僧中腊,寻思云外来。恐伤虫蚁乐,常诫坐莓苔。 【注释】
-
包圣诗词全集
《包圣诗词全集》春城携伴共跻攀,极目风烟惨淡间。桂岭北来还有瘴,洞庭南上却无山。江通巴子三千里,云锁湘娥十二鬟。为语游人莫吹笛,潜龙渊在月波湾。 【注释】
-
兵要
《兵要》三国蜀诸葛亮作。据记载,诸葛亮著有《兵法》等军事著作,但大都已失传。此《兵要十则》,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片断、载于《诸葛亮集·文集》。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诸葛亮以法治军的思想以及战法中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诸葛亮 · 著 -
钵池山志
《钵池山志》《钵池山志》设山水志、建置志、古迹志、金石志、人物志、方外志6卷,附《志余》1卷。其体例堪称简洁而严谨。全志计5万多字,按照当今新编志书动辄数十百万字的格局来衡量,似嫌太简太短。然而,这对于一座附培嵝之末、胜迹十湮八九,而又前无旧志可资借鉴和甄录的小山来说,当今编志者,又有几人能有这种渊博,能字字有据地敷衍出这么长的篇幅、这么耐读的文字?前清进士、淮上著名学人田鲁渔评价道:"考其所录,虽止一编,然蒐讨之勤、征引之富、去取之严,伐木开山,厥功亦伟矣。"
冒广生 · 著 -
悲愤而后有学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讲学和书信中。像梁启超、熊十力、 吕澂等知名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本书主要根据欧阳渐晚年亲自手订的二十六种著作选编而成,依文章体裁和内容分为八编,如《佛学通论》、《佛典研究》、《儒学通论》、《论儒学书》等。
欧阳竟无 · 著 -
般若心经释义
《般若心经释义》般若心经释义,一卷,明谢观光释并序,胡孝跋,前附贤首略疏序。
佚名 · 著 -
般若心经释疑
《般若心经释疑》般若心经释疑,一卷,明谢观光释并序,许岳序,胡孝后序。
佚名 · 著 -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
德清 · 著 -
般若心经提纲
《般若心经提纲》般若心经提纲,一卷,明李贽撰,又云心经笺释,出李温陵集,见新编续藏。
李贽 · 著 -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般若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及书后。
林兆恩 · 著 -
般若心经概论
《般若心经概论》般若心经概论,一卷,明林兆恩撰并书后。以上二种出林子全集。
林兆恩 · 著 -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百丈清规证义记,九卷,清仪润述并序,宋杨亿原序,清松龄序,陈桂生序,沉起潜序,清道序,愿定序,附地舆名目。
佚名 · 著 -
北行日录
《北行日录》游记。宋楼钥(1137—1213)撰。二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浙江鄞县人。隆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撰有《攻媿集》。是书记其乾道五年(1169)十月以随员身份使金,自浙江出发,经安徽、河南、河北到达燕京(今北京)。次年正月从原路返浙之事,约一万五千字。对于路经重要山川形势考其源流;州、县、寺观、古迹、驿站、桥梁考其建置沿革。对于金统治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时有记录。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楼钥 · 著 -
北大历史课
《北大历史课》《北大历史课》包括中国与世界历史两部分,以北大著名历史教授们的教学指导为方向,按照时间顺序,精编了华夏文明上至盘古开天的历史传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长达五千年的浩瀚长卷。世界史部分则展现了从古文明时期到二战后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历史概况。在选材上反映了各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典型事例为题,通俗易懂。站在大师的高度看世界,读历史,一书在手,谈古论今,鉴往知来。
佚名 · 著 -
半个羽党
《半个羽党》这是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畅销作家孙了红所著”侠盗鲁平系列“中的一部。他们的心里,以为鲁平是神通广大的,他创造的案件,我们去侦探时,简直是白费脑筋。因此每逢有鲁平的案件发生,这些警察先生们,往往预先已存好敷衍了事的成见。
孙了红 · 著 -
八十万年后之世界
《八十万年后之世界》《八十万年后之世界》,[英]威尔士著,杨心一译,文言长篇小说。初题《沧桑变》(一名《八十万年后之世界》),1907年7月2日至8月10日载于《神州日报》,分三十次载完。标“理想小说”,署英国威尔士著(前二章署英国威士尔著),心一译。共二十章,每章有分段,无章目,无序跋。1915年4月出版单行本,封面题《八十万年后之世界》,标“理想小说”,上海进步书局印行。版权页署原著者英国威尔士,译述者中国心一,印刷所进步书局,发行所进步书局、文明书局、中华书局。有“提要”一页。全书六十八页,共二十章,每章无分段,无章目,无序跋。此外所见有1923年5月四版,封面题《八十万年后之世界》,上海文明书局发行。此次以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初版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书中讲述了时间旅行者乘着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遭遇了怪诞的景象和奇异的爱情。想了解八十万年后的世界中人类退化、物质变换、两性情感的具体情形,以及时间旅行者的最终结局,请到小说中寻找答案。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咒心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咒经
《不空罥索咒经》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 南谟阿唎耶 阿弭哆婆耶 怛他孽多耶 南谟阿唎耶 跋嚧吉帝 失筏啰耶 菩地萨埵耶 摩诃萨埵耶 摩诃迦嚧尼迦耶 怛跌他 唵阿慕伽 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 娑婆诃
佚名 · 著 -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元杂剧剧本。亦名《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简称《合同文字》。末本。无名氏撰。剧写刘安住的伯母为了独占家财,不认从远乡归来的侄儿,还把安住带回来的当初分家时的合同文书骗取到手,拒不承认。后经包拯用计,赚回合同文书,终使安住得以认祖归宗。
佚名 · 著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
佚名 · 著 -
布萨文等
《布萨文等》布萨文等。一卷,首缺,编号二八五三。
佚名 · 著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简称《心经还源述》。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论释。本疏残存部分自《心经》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疏释至经末,释文较为详尽。卷末有题记谓:“此经元(原)于《大般若》中疏(流)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行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验,是故别译以流通。若有人清心澡浴,着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此经之重视。本书历代经录均未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鼻奈耶
《鼻奈耶》《鼻奈耶》是姚秦僧人竺佛念翻译的一部汉译佛经,全经共十卷,约八万字。主要阐释佛门戒律,是一部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佛经著作。
佚名 · 著 -
白话山海经
《白话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全书18篇,31000多字。此为山海经白话文。
佚名 · 著 -
北碑南帖论
《北碑南帖论》一篇。书论。清代阮元撰。此篇选自《揅经室集》,专论北碑南帖的字体流变等特点。北碑,是指“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的古石刻,自秦刻石而后,古人法书未有不托金石以传的。两汉隶碑兴,最有矩法,学者慕之,转相摩习,皆以善隶书为尊。是以北朝书家长于碑榜,今榜虽不可见,但瓦当、砖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衣带所携,均为帖。存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晋室南渡,《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后南朝敕禁刻碑之事,碑帖绝少,惟帖是尚,字体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他在举了大量事例说明这种变化之后,用结论性的语言归纳为: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此论看似折衷,实则为清尊碑进行了有力的鼓吹。今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等版本行世。
阮元 · 著 -
拨镫序
《拨镫序》一篇。书论。唐代林蕴撰。林蕴,唐代元和(806—820年)年间人。字复梦,泉州蒲田(今福建泉州)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从卢肇授“拨镫法”,从此书日进。是篇首先提出“拨镫四字法”,依次为:推、拖、捻、拽,为四种运指之法。提出“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强调笔力为点画形态体现出来的艺术上的“力”与物理学上的“力”不同的观点。有《书苑菁华》本、《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林蕴 · 著 -
笔论
《笔论》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要聚精会神,“如对至尊”,如是才书“无不善矣”。此说是蔡邕“禀乎人性”说的具体展开,既强调了书艺创作的超功利性的特点,又触及到了书法陶情写性的艺术功能,对后世“抒情”理论、“虚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认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要“纵横有可象”、“方得谓之书矣。”此说是蔡邕“肇乎自然”说的具体阐发,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状物、再现功能,开后世书论“观物取象”说之先风。然此说理解有纷歧,或以为是指书脉贯通,清代刘熙载《书概》:“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或以为此说所述的“象”,根本就不是指事物的固定形状,而是一种运动的形式或动态的形式,因此,不可视为简单的摹仿论。今有《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本、《述古从钞》本、《藏修堂丛书》本、《翠琅
蔡邕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