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熊诗词全集
《陈熊诗词全集》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 【注释】
-
陈一斋诗词全集
《陈一斋诗词全集》长铗悲弹负壮游,京华倦客又扬州。西风昨夜他乡梦,明月故人何处楼。石塔钟残枫叶暝,瓜州棹远荻花秋。幽窗一点寒灯影,徒倚阑干生暮愁。 【注释】
-
陈与行诗词全集
《陈与行诗词全集》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注释】
-
陈袖诗词全集
《陈袖诗词全集》路余百里两山间,水驿山程总不安。谁把千金平滑蹬,免教一叶委惊滩。行人感叹何时已,贤守功名百世看。次第吾闽都似掌,却嗤蜀道号泥盘。 【注释】
-
陈仪庆诗词全集
《陈仪庆诗词全集》名重河汾道更尊,只将拙日养吾存。南州佳士争倾盖,阙里诸生半在门。一笑何妨延贺客,六旬今已见曾孙。斯文寿脉天同久,挺挺霜松傲岁寒。 【注释】
-
陈宜中诗词全集
《陈宜中诗词全集》功归再造金瓯好,岁已三登玉烛调。昨日倚筇平地看,一如石壁望松寥。 【注释】
-
陈栩诗词全集
《陈栩诗词全集》玄冥布令雨雪,白瀑倾崖玉作花。坐爱奔声空谷窅,幽深方觉是仙家。 【注释】
-
陈聿诗词全集
《陈聿诗词全集》宇宙同无穷,景物各有趣。心目要领略,未始为细故。山僧彻障蔽,便得江山助。远迩入盼睐,左右供指雇。千容与万态,不约相与遇。何须更登眺,便可休杖履。一览既无余,怀抱良以悟。欲图无
-
陈亦梅诗词全集
《陈亦梅诗词全集》江郊车马满斜辉,争赴城南未掩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注释】
-
陈序诗词全集
《陈序诗词全集》山南细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 【注释】
-
陈元鉴诗词全集
《陈元鉴诗词全集》英雄战守几春秋,虎踞龙蟠古石头。北固只凭江水在,中原长对夕阳愁。曹刘谩有经营志,王谢空遗富贵羞。举目便怀千古恨,凤凰台上不须游。 【注释】
-
陈元晋诗词全集
《陈元晋诗词全集》吾敬林隐君,终老梅花乡。孤山足佳处,不愿白玉堂。古来贫贱交,富贵渠相忘。岁寒谁古心,摇摇桃李场。 【注释】
-
陈怿诗词全集
《陈怿诗词全集》民居城栅尽非元,唯有江山似昔年。听讼棠阴遗旧址,按行台旆照晴川。重来自喜恩威洽,别后常嗟岁月迁。道侧老人曾卧辙,拜迎相顾倍怡然。 【注释】
-
陈掞诗词全集
《陈掞诗词全集》季鹰雅志本江湖,胡为入洛诚计疏。一杯莼羹入归梦,岁晚仅饱松江鲈。何如王郎十亩宅,一生江头枕江碧。西风落日弄烟波,却笑陶朱计然策。我来访君春已深,江花江柳翻绿阴。相攜三径拾
-
陈续诗词全集
《陈续诗词全集》齐山压清溪,苍崖浸老碧。山半古招提,高堂敞虚寂。 【注释】
-
储泳诗词全集
《储泳诗词全集》壁断何人旧字,炉寒隔岁残香。洞天人去海茫茫。玩世仙翁已往。西日长安道远,春风赵国台荒。行人谁不悟黄粮。依旧红尘陌上。 【注释】
-
曹溪一滴
《曹溪一滴》曹溪一滴附梦语摘要一卷,明周理编,一滴陶珙序,戈允礼序,摘要戈允礼序。前为传记,后乃笔记。依驹目增入。
佚名 · 著 -
陈莲舫医案
《陈莲舫医案》清陈莲舫撰。3卷,成书于1914年。全书所收医案以内科外感、杂病为主,兼收外、妇科病证126种。上卷载中风、类中、肝风、历节风、春温、风痧、食复、霍乱、囊风、惊风、肺痈、哮喘、咳嗽、呕血、胸痹等42种病证。中卷列痢疾、肠风、泄泻、痰饮、脾胃、疟疾、脚气、臌胀、噎膈、淋浊、遗溺、癃闭、梅毒及耳、目、鼻、舌等病证44种。下卷为咽喉、失音、痫、痫厥、癫、头痛、河白、黄疸、汗、损病、疬、消渴、怔忡、鹅雪疳,以及外科各类痈症、妇人调经、胎前产后等病证40种。各症医案少则一例,多二十则,惟药物大多无剂量,为其不足。
陈莲舫 · 著 -
长乐六里志
《长乐六里志》吾少孤未学,及龄稍稍具智识,即喜闻长者谭里中掌故,爱诵忠孝节烈文章。迨更事,怀登涉之志,所至大江南北,流连光景,考文献,莫不期于自达其性情而止。今忽忽年五十矣,念于时无补,愧厕身士林耳。
李永选 · 著 -
春秋随笔
《春秋随笔》二卷。顾奎光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偶有心得则录之,故名“随笔”。此书长于议论而疏于考证,如其谓“春秋”例从义起,非义从例生;谓“春秋”有达例、有特笔,但应从大处着眼,不能苛细缠绕;又批评说《春秋》既云为贤者讳,又可责贤者备,既曰隐公为摄,又曰桓公为篡,此乃自相矛盾,皆深中《春秋》家迂阔之弊。又如其谓春秋灭国自齐桓始,然齐桓之前已有郑灭虢、桧,晋灭魏、霍之事,失考之甚。又如鲁庄公取哀姜,顾氏谓因其色美;敬嬴因雨而不克葬,《公羊》以为咎征,已是附会,而顾氏乃借以明天道,此皆臆度穿凿之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现存《敷文阁丛书》本。
顾奎光 · 著 -
春秋四传质
《春秋四传质》二卷。王介之撰。王介之字石子,号石崖,衡阳(今属湖南)人,明末经学家,清代着名哲学家王夫之之兄。明崇祯时,介之与其弟夫之同举于乡,明亡,遂隐居不仕。除此书外,王介氏还撰有《周易本义质》、《诗经尊序》诸书。此书取《春秋》三传及胡传之异同而断以己意。王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事屡变,文亦屡易,四传各存其说。而断以义,则《胡氏》精而《公》、《穀》尤正;质以事,则《左氏》有征为可信也。”此即是本书之宗旨。此书有本旧说者,如隐公元年用杨时《答胡康侯书》以驳胡氏“元即仁”之说;有据一传而去取互异者,如隐公元“王正月”既采《公羊》大一统之说,又驳《公羊》王即文王之说;有就四传互质者,如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四传异说,王氏舍《左》、《公》、《胡》而从《穀梁》“礼成乎齐”之说;有专据《胡传》而不尽从者,如定公从祀先公,取胡氏昭公始祀于庙之说,而驳其事出阳虎而不可详之说。要之,王氏之治《春秋》,归之于“君子原心”,“绝恶于未萌”。桓公元年“公即位”,王氏说云:“恶莫憯于意,意者,不可如者也。故《春秋》之法有诛意以殊诸文者矣,未有因其意而为文以执法者也。意动于微而滔天之恶从之以生,圣人笔削以夺其
王介之 · 著 -
春秋属辞比事记
《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事有功罪,皆于书法乎例之,书人书爵书名书日并有义例”之说。此书仿宋沈梁《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属辞》之体,分门隶类,条理明晰、考据精核。毛氏长于礼学,认为“鲁史记事全以周礼为表志,而策书则传谓之礼经。凡其事其文一唯乎礼,而从而比之属之”。故其书“以礼为志,而其事其文,以次比属,而其义即行乎礼与事与文之中,谓之四例,亦谓之二十二志,而总名之《春秋属辞比事》”。此书为毛奇龄门人所编,原为十卷,朱彝尊《经义考》载六卷,且云“未见”。原书二十二门,今本只有七门,且侵伐一门尚未及半,盖非完书。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龙威秘书》本。
毛奇龄 · 著 -
春秋属辞
《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著。至正丁酉(1357),赵汸《春秋集传》定稿,因《礼记·经解》之说,悟《春秋》之义在比事属辞,而著此书。赵汸《东山集·与朱枫林书》:“《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段公案不容再举矣。其言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此论甚当。至黄(泽)先生则论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则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却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然后知以例说经,固不足以知圣人;为一切之说以自欺,而漫无统纪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属辞》名书。”书中实以杜预《春秋释例》、陈傅良《春秋后传》为本,并有所补正,分例为八:①存策书之大体;②假笔削以行权;③变文以示义;④辨名实之际;⑤谨内外之辨;⑥特笔以正名;⑦因日月以明类;⑧辞从主人。所分八门,较诸家言例者有绪。其中不免穿凿,但宏纲大旨可取者多。收入《四库全书》。
赵汸 · 著 -
差摩婆帝授记经
《差摩婆帝授记经》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住耆阇崛山,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娑罗王宫,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而请佛坐。佛与夫人互问树庄严义,而授道记。
佚名 · 著 -
春秋通训
《春秋通训》六卷。宋张大亨撰。张大亨学出苏轼,其观点亦近之。苏氏尊《左传》,认为“丘明之书与六经孔孟合者十常八九”。张氏此书旨在阐发《春秋》大义,然其所论多得苏氏之旨。如鲁庄十五年《经》“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条,张氏解释说:“此齐桓公始霸,九合诸侯之首也。”认为齐侯居宋公之上为合道当礼,他说:“齐侯以牧伯之酋,自当为诸侯冠”。又说:“齐之末霸也,宋每以王爵为诸侯先。既霸之后,则宋每序齐下,以终于《春秋》”。宋代《春秋》之学,主于“尊王攘夷”,而北宋尤偏重于“尊王抑霸”,南宋则更强调“攘夷”。张氏不执泥于尊王抑霸之说,正得苏氏之精髓。今本是《四库》编辑者从《永乐大典》辑出的,现存有《墨海金壶》本。
张大亨 · 著 -
春秋通说
《春秋通说》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他批评三传以《春秋》有褒贬之说,认为那些以《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为贬恶,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为褒善,以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皆寓意褒贬之人“质诸此而彼碍,证诸前而后违,或事同而名爵异书,或罪大而族氏不削,于是褒贬之例穷矣。例穷而无以通之,则曲为之解焉,专门师授,袭陋仍讹。”又指出汉以来治经者大都“争辩于褒贬之异,究诘于类例之疑”,结果反使“《春秋》大义隐矣。”此论正切中汉唐以来治《春秋》者之通病。又论三传之源,认为《左传》作者的楚左氏倚相之后裔,而《公羊》、《穀梁》则出处不明,因而三传皆不是“亲受经于圣人者”,故“于说经首失其义”。三传之中,只有《左传》“尚可考”。可见黄氏尊经而轻传,尊《左》而轻《公》、《穀》,此与黄氏重史实有关。此书成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现存有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黄仲炎 · 著 -
慈尊升度宝忏
《慈尊升度宝忏》慈尊升度宝忏,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宋元间。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主要内容为朝礼三清、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十方救苦等十五位天尊,以及救苦、大惠二真人,称扬青华宝号,持诵《救苦妙经》,为亡灵忏悔生前所犯罪咎,以祈天尊救除罪过,度亡灵往生三清乐境。
佚名 · 著 -
陈记室集
《陈记室集》别集。东汉陈琳作。记室集最早编刊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早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存《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书1卷,著录诗文辞赋凡26篇。其中赋13篇,较完整者有《武军赋》、《神武赋》、《止欲赋》、《神女赋》、《大暑赋》、《迷迭赋》、《玛瑙勒赋》、《柳赋》及《鹦鹉赋》等,文10篇,诗3首。卷前有辑集者“题辞”,述陈琳生平大要,及其诗文辞赋优劣。其云:“孔璋(陈琳字)赋诗,非时所推,《武军》之赋,久乃见许于葛稚川,今亦不全,他赋绝无空群之目。诗则《饮马》、《游览》诸篇,稍见寄托,然在建安诸子中篇最寥寂……彼所出尘,惟章表书记。”孔璋赋,以《止欲赋》、《武军赋》两篇成就较为突出。前者于思求“逸女”中深寄兴托,明其志趣;后者极力颂扬主上的武功伟业,文辞优美,一气呵成,笔力遒劲,代表了陈赋的总体风格。前人多不推重其赋,于今观之,似失之偏颇。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陈记室集》。
陈琳 · 著 -
春秋比事
《春秋比事》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总论》,陈亮更以今名。前以周天王、齐桓、晋文二伯及鲁、晋、齐、宋、郑诸国类次,后以搜狩、郊、盟会、朝聘、侵伐、战、救、遂、夷狄等事迹相近者类比而为之说。如“齐桓公”条下列“会十五”、“诸侯十四国从齐终始”、“小白抑强楚、卫诸侯”、“小白侵伐并吞执大夫”、“救国城国”、“三伐戎”诸条论述分说。再如“会”条下先释“会”义,再详列“经书公会一国者十有八”、“经书称会公者三”等十一条,收集经文、分类排次,最后为“总论”。宋代经学受啖赵影响,主弃传就经,于经中直寻大义,此书即是迎合这一时尚而编纂的。故陈亮《序》称此书“即经类事,以见其末,使圣人之志可以舍传而独考,此其为志亦大矣。”但此书之编纂的确有助于《春秋》一书之研究,如果摒弃其陈腐之议,至今仍是一部研究《春秋》有用的工具书。此书于元至正年间初刻于金华,此本今存。
沈棐 · 著 -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元朝全真道道士苗善时编撰。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纯阳帝君即全真道祖师吕洞宾,号纯阳,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诏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本书为吕洞宾神化传记,作者根据有关经书文集和唐宋史传,摭收实迹,削去浮华,编成一百二十化。每一化记述吕洞宾故事一则,并附赞颂诗文。卷一至卷二凡七化,记述吕洞宾家世及悟道、受道之事。卷三至卷七共一百十三化(内缺第二十六至三十三化),主要记述吕洞宾成道之后隐化显神,警世济世,点化世人成仙或戏弄财主恶人故事。受其化度者甚多,其中包括曹国舅、何仙姑、邵雍、韩绮、施肩吾、王重阳等儒道名士。全书文笔类似唐宋传奇小说。
苗善时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