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歌辞总编
《敦煌歌辞总编》歌辞总集。任半塘编著。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册。本书合敦煌歌辞总集与理论研究于一编,从敦煌所写卷册约二百四十件内,辑录歌辞(连补遗)约三百馀首,附见辞约五十馀首,分为七卷,一卷为《云谣集杂曲子》,二卷至六卷按歌辞体制,由简而繁之发展,分为曲子、普通联章、重句联章、定格联章、长篇联章,各体均占一章。一至六卷总标目为“杂曲”,七卷为“大曲”。每首歌辞(或联章、或大曲套)之前,均有“前载”五项:曲调名或失调名、原题或拟题、首数、原写本编号、作者姓名。理论研究附见于歌辞之前后,重在疏证和阐释。全书卷帙浩繁,收录颇为详备,是编著者在其《敦煌曲校录》基础上的进一步增订和完善之作,是迄今最为完备的敦煌歌辞总集。无可正者,姑付阙如,亦不妄解。对于研究敦煌歌辞及通俗曲调,颇具参考价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任中敏 · 著 -
敦煌坛经
《敦煌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
佚名 · 著 -
独断
《独断》东汉蔡邕撰。2卷。今天的通行本不分卷。《四库全书》把此书归入子部杂家类。记汉代制度礼文车服及诸帝世次,兼及前代礼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八说,此书是“考证家之渊薮”。书中颇多涉及文体的解说。今摘录如下:“(汉天子)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文,不书于策’。”“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也。”“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戒书,戒敕剌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戒敕也。”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 四曰驳议。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闻。……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某臣甲上文。……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戆议异。其非驳议,不言议异。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这里所说,虽指汉制,其实亦是以后各朝遵循的某些文体的写作格式。
蔡邕 · 著 -
大鼻子的故事
《大鼻子的故事》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5月27日,最初发表于同年7月1日《文学》7卷1号“儿童文学”专号上(预告题目为《流浪儿》),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特写式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流浪儿的典型形象。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描写了他的卑贱与纯真,特别是自发的是非观念:好人帮好人。他悄悄送回游行者遗失的钱袋,并和他们一块游行喊口号——他开始觉醒了。作品通过这一典型人物塑造反映了大动荡时代气息: “一二·九”运动带来的变化。
茅盾 · 著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祖咏撰,张抡序,宗演跋。依善目、驹目增入。
佚名 · 著 -
帝范
《帝范》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李世民 · 著 -
东西均
《东西均》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映了方氏哲学上由气本论向心本论的转变,充分发挥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思想,接受了佛教虚无、相对主义理论。伦理学上坚持人性本善,指出人性之善是“无善无恶”的至善。认为“有先天之善、恶,有后天之善、恶;有未生前之善、恶,有已生后之善、恶”(《颠倒》)。强调善恶的标准和区别都是相对的,不可截然分析,“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公符》),恶是善的补充和作用。绝对的善则超越这种善恶对待,“有善、恶对待之善,有不落善、恶之善”(《反因》),只有使对待之善恶相因相泯,才能在对善恶的超越中求得绝对至善。“无善无恶乃至善也,有善可为,即兼恶德矣”(《颠倒》),表现出明显的善恶相对主义倾向。主性善情恶,以善在恶中论证性在情中,理在欲中,“性善,情恶,无意为之则善,有意为之则恶”(《公符》)。把心性区分为公心、独心,公性、独性。公心是“先天之心寓于独心者也”,“公性则无始之性”。倡导“各安生理
方以智 · 著 -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
吴晗 · 著 -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亦称《佛报恩经》、《报恩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七卷。本经通过释迦牟尼驳斥一外道指责释迦不报父母之恩,阐述了佛教对“恩”及“报恩”的观点。经中认为,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曾为如来的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的父母。正是为了普度众生,即报一切父母之恩,如来才出家修行。本经行文华丽,收入了不少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既是卓越的佛教宣传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所述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关,故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影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佚名 · 著 -
大法鼓经
《大法鼓经》《大法鼓经》(Mahā-bherī-hāraka-parivarta-sūtra)刘宋·元嘉年间,由印度僧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德贤)翻译的佛教经文,分为上下两卷。或有《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是其异译的说法,但今检校比对两者内容,几乎完全相异,倒不如说《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是其异译。
佚名 · 著 -
大乘显识经
《大乘显识经》本经主要是就识(异译写作神识)而论,尤其以众生死去后,识之舍离此身,及取他身为重点。就此点而言,阇那崛多的初译本《移识经》的经题更能充分地表达经的主旨。
佚名 · 著 -
囤鱼肝油者
《囤鱼肝油者》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据说是这样:一个素不害病的人,不害病则已,一旦害病,要比一般人更重。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是否有理。而这一次,我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却遭遇到了类如上述的事情。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连名带姓,叫做余慰堂。这里并不说他真的害什么病,而是记着他所遭遇到的一件事。我们这个主角,一生所走的路,都是平坦顺利的路,从来不曾遇到一件事情,可以称为奇事。然而这一次,他竟遇到一件事情,比任何人所遇到的奇事还要奇。你们曾在古书上,看到过那些借尸还魂之类的故事吗?那些不很可信的故事,大半含着一些骇人的意味。根据传说,有些人在某种情形之下,自己的灵魂竟会走进另外一个躯壳而演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事!
孙了红 · 著 -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全一卷。南宋道谦编。全称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略称大慧宗门武库、大慧武库。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附于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之后。乃大慧宗杲辑录禅宗古德随缘应机,接物利生因缘中,机峰峭峻者之语录,并加上自己之评唱而成,总计一一四条。此书向为临济宗所爱诵。
道谦 · 著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凡三十卷。略称大慧语录。南宋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语,雪峰蕴闻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分为语录(卷一─九)、颂古(卷十)、偈颂(卷十一)、赞佛祖(卷十二)、普说(卷十三─十八)、法语(卷十九─二十四)、书(卷二十五─三十)等七部。本语录之异本中,大慧普觉禅师书系由黄文昌重编(此为语录中之部分),略称大慧书,以书信体答门下缙绅居士所问,藉之说示宗门要旨,计收五十三篇书信。
蕴闻 · 著 -
大乘同性经
《大乘同性经》全称《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亦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佛教经典。北周阇那耶舍译。二卷。“同性”,梵文abhisamaya的意译,亦译作“证契”,即契入大乘教理之意。本经论述了众生之实相、众生界之无尽及菩提、世谛法等教理,并列举了菩萨十地。异译本有唐地婆诃罗译《证契大乘经》二卷。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阇那耶舍 · 著 -
大乘五蕴论
《大乘五蕴论》全一卷。又作粗释体义论、五蕴论。印度世亲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小乘佛教以蕴、处、界等三科分类诸法,本书着重于阐明大乘五蕴法,并兼说大乘十二处、十八界等法,属法相宗瑜伽十支论之一。小乘萨婆多部将诸法分为五位七十五法,而以五蕴总摄其中七十二有为法。对此,大乘则分为五位百法,其中之九十四有为法总摄于五蕴,即:色蕴有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有受心所;想蕴有想心所;行蕴有除受、想心所外之一切心法及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摄阿赖耶等八识。大乘经典中,以本论对五蕴法之说明最为简要。安慧有大乘广五蕴论(日照译),即广此论而作。
世亲 · 著 -
大乘广五蕴论
《大乘广五蕴论》在大正藏中,《大乘五蕴论》有两种,一种是世亲论师造的《大乘五蕴论》,另一种是安慧菩萨造的《大乘广五蕴论》。广五蕴论是世亲大乘五蕴论的注释本,大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译。《大乘五蕴论》在大正藏中占两页的位置,全文三千余字。而广五蕴论全文七千字。广论和五蕴论两者内容大同小异,而广论较五蕴论详尽的多。
安慧 · 著 -
定庵词
《定庵词》词别集。近代龚自珍著。五卷。凡《无著词》、《怀人馆词》、《影事词》、《小奢摩词》、《庚子雅词》各一卷。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排印陈乃乾辑《清名家词》本。龚氏诗文集与词集合刊本,原有同治七年(1868)曹籀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万本书堂刊本,宣统元年(1909)邃汉斋铅字排印本及吴昌绶编国学扶轮社铅字排印本。宣统二年(1910),邓实校刊《定庵诗集定本》二卷《词定本》一卷《集外未刻诗》一卷《集外未刻词》一卷,辑入《风雨楼丛书》。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学整理社排印王文濡编校《龚定庵全集》十四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王佩铮校定《龚自珍全集》十一辑,亦均收录其词作。据吴昌绶编《定庵先生年谱》称:“《无著词》壬午(1822)春选定,《怀人馆词》、《影事词》辛巳(1821)选定,《小奢摩词》则是岁(指癸未即1823年)近作也。此四种与《己亥杂诗》均有自刻本,未见。”其《庚子雅词》一卷辑于道光二十年(1840)。今另有1992年岳麓书社排印钱仲联辑《清八大名家词集》本。
龚自珍 · 著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佚名 · 著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典。内容包括︰金色孔雀王、大孔雀王心咒、弥勒菩萨、梵天、天帝释、大鬼神、咒等。帛尸黎率先将本经传入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其后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之孔雀王咒经一卷、唐代不空译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代义净译之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等。本经收于高丽大藏经者,译者佚名;收于元、明本者,译者之名题为‘东晋西域沙门帛尸黎蜜多罗’。
佚名 · 著 -
答净土四十八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答净土四十八问,一卷,明袾宏著并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惟不上不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繇是十疑通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多言。言所不容己也。而复????沈膏继。病剧药增。后是二书。能无再述。有德园居士者。乘宿愿力。起大悲心。代为百千众生。曲申六八难问。山僧不免据款结案。随绳解纷。使彼越烦恼之河者。直决其狐疑。出死生之穴者。顿离于鼠怯。叨陪往哲。共翊先宗云尔。若夫悟心外之无土。则一真湛而万法泯。
祩宏 · 著 -
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唐文粹》见载。李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写的一篇赋。作者由古战场的凄凉景象写到秦汉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间充满着他对历代士兵悲惨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唐玄宗时,大举进行开边战争,人民深受其害。作者最后提出制止战争的办法是:施行仁政,安定四境。因此,本文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文章采用了“铺采摛文,体物言志”的写法,极力铺陈夸张描写,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毫不拗口。对后世影响较大。
李华 · 著 -
地母传
《地母传》2006年宜昌市夷陵区发现整理出一部民间长篇神话史诗《地母传》,被有关专家称为“人类辉煌的母亲颂”和“东方远古洪水文化的瑰宝”。据介绍,《地母传》分5章,加上《序歌》和《尾声》,共7部、650行,讲述了民间关于地母神的传说故事。其基本梗概是:太古混沌时期,遥远的西方有个西弥洞,洞中有虚空地母神。地母神吐出阴阳二气,凝结成洞外的灵山和混沌世界,并服食黄龙赠送的龙蛋生下天皇、地皇和人皇。此后,又历经千难万险,沧桑变迁,终使“东土人气旺盛万象新”。全诗形象鲜活,结构完整,语言优美,能唱易传,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据考证,《地母传》创作于明代中后期,与三峡地区发现的另一神话史诗《黑暗传》创作时间大致相同,且在内容和诗句方面有互相渗透之处。《地母传》受中国道教经文影响明显,诗中关于天堂、地狱和人间三界及生灵转世脱生的描述又受到佛教故事的影响,长诗推崇的“三教主”则是明代中后期佛、道、儒“三教合一”思想的体现。
佚名 · 著 -
豆卢复诗词全集
《豆卢复诗词全集》但有离宫处,君王每不居。旗门芳草合,辇路小槐疏。殿闭山烟满,窗凝野霭虚。丰年多望幸,春色待銮舆。 【注释】
-
杜龙沙诗词全集
《杜龙沙诗词全集》阶露重。浥透寻花双凤。天色晴明风不动。薄衫金络缝。午枕高云斜纵。一觉风流春梦。起看翻翻帘影弄。夕阳归燕共。 【注释】
-
敦煌曲子诗词全集
《敦煌曲子诗词全集》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释】
-
德诚诗词全集
《德诚诗词全集》船子和尚(生卒年不详),名德诚。唐代高僧和词人。四川武信(今四川省遂宁市)人,后长期居住在华亭朱泾(今金山朱泾)一带。他节操高洁,度量不群。受法于澧州药山弘道俨禅师。尽道三十年。离药山后,飘然一舟,泛于朱泾、松江之间,接送四方来者,纶钓舞棹,随缘度世,时人莫测其高深,称他为船子和尚。一日与夹山禅师相遇于朱泾,一问一答,言语投机,船子高兴地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遂传授生平佛理心得
-
丁仙芝诗词全集
《丁仙芝诗词全集》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
东冈诗词全集
《东冈诗词全集》排云拓月,向天上移下,神仙华屋。画栋飞檐千万落,黼黼城南乔木。出谷莺迁,趋庭燕尔,袍绾登科绿。嫦娥分付,广寒今夜花烛。遥想高越于门,烂盈百辆,夹道争车毂。春满剡溪溪上路,一任瑶华
-
狄焕诗词全集
《狄焕诗词全集》春江正渺渺,送别两依依。烟里棹将远,渡头人未归。渔家侵叠浪,岛树挂残晖。况入湖湘路,那堪花乱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