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D”查询

  • 段功诗词全集

    《段功诗词全集》长驱虎旅势威桓,深入不毛取暴残。汉武故营旗影灭,唐宗遗垒角声寒。 【注释】   

  • 段僧奴诗词全集

    《段僧奴诗词全集》珊瑚勾我出香闺,满目潸然泪湿衣。冰鉴银台前长大,金枝玉叶下芳菲。乌飞兔走频来往,桂馥梅馨不暂移。惆怅同胞未忍别,应知含恨点苍低。¤ 【注释】

  • 丁敏诗词全集

    《丁敏诗词全集》嶰谷新裁六尺形,半含宫徵半扶行。吹时只恐成龙去,策处常疑作凤鸣。挂壁影怜秦女瘦,敲门音合舜《韶》清。月明拄向仙坛上,同和钧天奏九成。 【注释】

  • 段克己诗词全集

    《段克己诗词全集》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段成式诗词全集

    《段成式诗词全集》符命自陶唐,吾君应会昌。千年清德水,九折满荣光。极岸浮佳气,微波照夕阳。澄辉明贝阙,散彩入龙堂。近带关云紫,遥连日道黄。冯夷矜海若,汉武贵宣房。渐没孤槎影,仍呈一苇航。抚躬悲

  • 第一香笔记

    《第一香笔记》原名《祖香小谱》。清代兰花专著。朱克柔撰,克柔,自署砚渔,江苏吴郡(今吴县)人,爱好艺兰,颇有心得,根据所见所闻而著本书。书成于1796年,共四卷,分花品、本性、外相、培养、防护、杂记、引证7篇,除择录前人文字外,多为本人经验体会。在花品、外相等篇中,对兰花花器的形态与开花生物学特性作了细致观察和描述,并创造大量词汇和专门术语,以后,这些词汇、术语日益增多并趋于完善,至今仍被花卉园艺界所沿用。

    朱克柔 · 著
  • 打枣谱

    《打枣谱》中国最早一部记述枣的专书,元代柳贯著。贯字道传,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官至翰林待制。全书仅一卷,不足500字,分“事”与“名”两部分。事的部分,释枣之名,记枣之用及有关枣的掌故。名的部分,记枣之名73种,有的记其产地,有的注见何书,有的只有名称而已。73种枣名之中,有的出于神话。仅有《说郛》本行世。

    柳贯 · 著
  • 笛渔小稿

    《笛渔小稿》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

    朱昆田 · 著
  •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性理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朱棣 · 著
  • 戴东原集

    《戴东原集》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奉诏任 《四库全书》纂修官。第二年,特命与会试被录取者一起廷对,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劳累而逝。戴震通晓天文、历算、史地、训诂、音韵、考据,为一代大师。其人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孟子字义疏证》是平生得意之作,思想精髓尽粹于此。另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将其平生著作悉编入《戴氏遗书》中。此文集所收戴震考据文章涉及《诗经》、《尚书》、《周易》、《尔雅》诸论,及天文、地理、术学诸学科,包括其散篇论著、论学书信、及序跋等。戴震文集原有《戴氏遗书》十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其弟子段玉裁重排刊印,改名为《戴东原集》,增为十二卷,即所谓“经韵楼”本。此集卷首有段玉裁序,并附段玉裁著《戴东原先生年谱》、《复校札记》。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 刻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据宣统原版重印。1980年,中华书局以 《经韵楼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戴震文集》。

    戴震 · 著
  •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清普重说,傅慧等编。收住龙骤禅院、佛兴禅寺、香积禅院、观音禅院语录、举古、颂古、机缘、入室、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佚名 · 著
  • 道德经顺朱

    《道德经顺朱》顺朱,又作述朱。朱,朱墨;将先人之言教、行履,以朱墨记录于簿本。顺朱,谓仿照先人之言教而行。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九(卍续一一八·三三二上):‘问:“如何是如来禅?”师云:“横担拄杖,紧系草鞋。”问:“如何是祖师禅?”师云:“上大人!”又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不会且顺朱。”’

    圣可德玉 · 著
  • 地藏本愿经纶贯

    《地藏本愿经纶贯》地藏本愿经纶贯,一卷,清灵椉撰并序,日本高泉性潡序,悦峰章序,真常序。

    佚名 · 著
  • 地藏本愿经科注

    《地藏本愿经科注》地藏本愿经科注,六卷,清灵椉辑并跋,附经赞,陈镛赠言,日本妙幢净慧跋。简称《地藏本愿经科注》、《地藏经科注》。佛典注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日僧灵椉撰。是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注释书。将经文分科,并逐句进行解释。作者并撰有《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一卷、《地藏经科》一卷。书成后,即寄送日本悦峰师(与作者为同省人),贞享五年(1688)由日僧真常法师刻印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佚名 · 著
  • 杜征南集

    《杜征南集》文集。西晋杜预(222—284)撰。一卷。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著作家。司马懿之婿,仕魏历相府参军、镇西长史。入晋累官河南尹、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灭吴有功,封当阳侯,死后追谥征南大将军。博学多通,于经济、政治、军事、历法、算术、律令,水利工程等诸方面均有著述和研究。时有“杜武库”之美誉。尤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现存之最早注本,已收入《十三经注疏》。另有《春秋释例》十五卷。原有集十八卷,已佚散。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评选本。

    杜预 · 著
  • 悼亡姬十二首

    《悼亡姬十二首》组诗。厉鹗早年娶妻蒋氏,无子。雍正十三年(1735)到吴兴,因友人沈幼牧介绍作伐,纳姬人(妾)朱氏满娘,以中秋月夜,舟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厉鹗给朱氏取名净居女士,字之曰月上。他们共同生活了七年,夫妻情感甚笃。不意乾隆九年(1744)秋,朱氏染病不起,为庸医所误,沉绵半载,至第二年正月而卒,时年二十四岁。作者为此异常悲痛,当时就写了《悼亡姬十二首》组诗,哀情至痛,凄恻动人。厉鹗诗歌以"冷峻孤峭"著称,鲜涉爱情风月.《悼亡姬十二首》不仅在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以其真挚温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厉鹗的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此外,与一般悲痛追怀的悼亡诗相比,组诗在儿女情长的表层之下,又隐喻了压抑厉鹗一生的伦理困境.

    厉鹗 · 著
  • 大庄严经论

    《大庄严经论》亦称《大庄严论经》、《大庄严论》、《大庄严经》等。佛教论典。古印度马鸣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五卷。由九十一章组成,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寓言故事、史传故事、譬喻、因缘谈等等,主题是关于佛教的种种宗教实践问题,诸如佛塔崇拜、持戒、布施、闻法求道、忍辱精进、少欲知足、禅定见谛、供养尊长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公元前后佛教教团生活及修行实践的重要材料。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佚名 · 著
  •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佛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即中阿含蜱肆王经也。

    佚名 · 著
  • 大明度经

    《大明度经》全称《大明度无极经》,亦称《大明无极经》,简称《大明经》、《明度经》。佛教经典。三国吴支谦译。是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

    佚名 · 著
  •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乃涅槃经最重要之解说书。卷首为序论,将涅槃分为别释与通释两类解释之,而以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说明涅槃经;又将涅槃经分为释名、释体、释宗、释用、释教等五科段。此种‘名、体、宗、用、教’之分科法,本为智顗独特之见解,灌顶即继承其师,以之为本而立论。其后,智圆亦根据天台宗之立场解释涅槃经,而有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之作,是为本书之注疏。

    灌顶 · 著
  • 大般涅槃经疏

    《大般涅槃经疏》凡三十三卷。隋代灌顶撰。又作南本涅槃经疏、涅槃经疏。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天台教旨解释南本涅槃经,并随处以南本涅槃经与方等般泥洹经、大般泥洹经、北本涅槃经等经辨其异同。灌顶于大业十年(614)至十五年间撰著之,原书仅有释文十二卷、玄义一卷,书中唯以科句节断经文。其后荆溪湛然再治之,于诸文之下,冠上‘私谓’或‘私云’之语,以彰显其义。荆溪再治本共有十五卷。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师正以原疏之科句分别标示于经中,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开版。至明朝万历年中,圆澄更将经文与注疏汇编成会疏三十六卷,并制条个三卷,然后人对其所作会疏颇有‘擅自笔削,混淆泾渭’之贬。日本守笃本纯重行取十五卷疏会入经文,校合诸本,附上注解,共成三十六卷刊行之。此外,本书另有十八卷、二十卷、三十三卷等诸种版本。本书之注疏有私记十二卷(行满)、私记九卷(道暹)、治定疏科十卷(智圆)、三德指归二十卷(智圆)等。

    灌顶 · 著
  • 大般涅槃经集解

    《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止。梁武帝亲自作序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考证,《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决非宝亮所集。《高僧传·法朗传》载:天监七年(508)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宝唱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得成部帙。大唐内典录载:大般涅槃注经七十二卷,天监初年建元寺沙门释法朗注。日本传灯目录载,大般涅槃经集解七十二卷,梁扬部沙门释僧朗奉敕注,此解正是法朗所集。以目录昔别为一卷,共有七十二卷。因宝亮疏序,为梁武帝御撰,故有释宝亮集之名。此集解全书约四十余万言,皆仅就文敷义,虽多有发挥之辞,殊鲜引证之文较之,所创当及其半。此集因六朝以来存世经注较少,它却使大般涅槃经注解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值得肯定的。对研究和了解南北朝的佛教及社会,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此集不足之处是,因梁武帝崇大论,故于齐世毗昙师说,如僧柔等之作,均未选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宝亮 · 著
  • 洞元子内丹诀

    《洞元子内丹诀》作者姓名不详,成书年代难于查考。该书应用八卦知识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阴阳变化,论述气功状态下人体的气化作用。全书共21节,第一节首论玄元,为一书之纲;以下各节分别论述了阴阳互根,阴阳变化及相互关系,用以说明机体各部之间的功能变化;阐述了交媾、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逭数、神光、总要广玄的基本概念, 并以广玄一节结束全书, 强调习练气功即是针对机体各时期的阴阳变化, 补不足, 损有余, “抱乎元,守乎一”。

    佚名 · 著
  • 洞渊集

    《洞渊集》北宋仁宗时道士李思聪编撰。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皇祐元年(1049)作者〈进洞天海岳表〉、〈乞进洞天海岳名山图状〉,请求进献《玉清璇玑图》、《洞天五岳图》、《蓬壶灵渎图》、《名山福地图》、《金液还丹图》等六图及卧披图十轴。并称诸图皆「纂为画图、赞之诗序」。现《正统道藏》本仅存赞序而图画缺佚。此书纂集道书中有关三界三清,洞天福地及天地星宿神灵之说。全书各卷内容概略如下:卷一为〈三界咏序〉,综述诸图所画三清旋象、五岳洞天胜概及海上神山、阆苑之仙景。又有《三清咏叙》,叙述三清名号及其传降经箓事迹,并列举紫微北帝诸神。 卷二至卷六,分别叙述诸洞天福地、江河湖海水府、道教二十八治之地位、景物及其仙踪灵迹。 卷七至卷八分别叙述日月五星、北斗七元及周天二十八宿等星君名号及其职司。 卷九为《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分别叙述三界三十二天诸天帝神君名号及其职司。全书内容大致与《云笈七签》卷二十四至二十八相同。是为研究北宋道教神话境界及神灵信仰之重要史料。

    李思聪 · 著
  •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间道流模拟释典而作。唐代《要修科仪戒律钞》及《至言总》二书皆引《观门经》,疑即本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载九位真人《行道任证颂》九首,倡导修持五复三归观门之道。所谓五复者,初察五知明十行有无妄门,次观心智了无常生灭化门,三进修信惠净业田覆命寂门,四妙致种玄混冥蒂洞真明门,五染契照道登通明真洞证门。据称能修此五观门者,则身心洞妙,具足圆成,出离无常,得真常道,然后三宝自然复归矣。经文袭取佛教万法皆空与止观修持,而倡导成仙。

    佚名 · 著
  • 道玄篇

    《道玄篇》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王道渊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大道、玄极、赋命、明理、妙用、人物等五十五章。发挥老子学说,兼摄儒理佛法,阐论修身治世及长生久视之道。其说以大道为宗,谓大道无极,虚而无体,动而生物,以立其体。「形著道之室,神音道之机,万物各有太极动静,与道而不离。」天下未有无理之物,无道之乡。万物形异而神同,虽有生死往来聚散,而其神朗耀虚空,不生不死,不聚不散。「善任道者存其体,顾其用,摄动复静,返情归性,性虚合真」,施之于政则无为自然而民自化,用之于身则精气神全而命自固。唯圣人能行中庸之道,隐心于罔象,任事而不胶。圆转而不执,执中而天下万物无所不中。书中又倡言忠孝纲常,以公心辅助人主。君臣当相亲如母子。上下相通,则家国之道常泰。

    王道渊 · 著
  • 道体论

    《道体论》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道经〉、〈问道论〉、〈道体义〉三篇,皆自设问答,阐述「道体」之义。其思想观点及论证方法,与唐初道教重点哲学相能。作者具有无同异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复推论道德、道物、名实、空有、假实、无名与有名、虚寂与混成等哲学范畴之相对统关系。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体,万物与道间中有异,二位一体,即一不二。书称:「物以道为体,道还以物为体」;「就物差而辨,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非有非无,无始无终,妙绝形名而圆周万类;能包万物,能生万物,而包无所包,生无所生,非与万物相待者也。故道体与万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双非之,亦能双是之,而非之与是,皆不得道体。所谓无名亦不得体,有名亦不得体,有无亦不得体,无有无亦不得体。「不在四者,不离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谓得者,亦竟无所得。「得无所得而不离四得矣。」此说显然吸收佛教中理派双是双非,离四句,绝自非而归无所得之辨证逻辑,书中最终以「兼忘二边

    佚名 · 著
  • 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大学衍义补》是一部论述封建统治政术的重要著作,丘浚著。明邱濬著。一百六十卷。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刊行后,邱氏认为真书重在阐发修身、齐家、格物、正心之理,而对治国平天下没有涉及,故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引申推衍,编为十二目,以补充真书。除此,作者也有供朝廷资治,矫正时弊之意。因为是补《大学衍义》之作,所以将书名定为《大学衍义补》。本书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呈,奉行刊刻。万历三十三年(1605)神宗重刻本书.

    邱濬 · 著
  •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凡七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于唯识教义之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均详加阐释,系古来唯识研究者之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九章,第一卷有总料简、五心、唯识义林、诸乘义林等四章。其中之总料简章为本书最精要之部分,系著者基于唯识之立场以简择佛陀一代以降之教说,略分五段:(一)教益有殊门,举出小乘异部与诸大乘教各别之利益。(二)时利差别门,先叙我国历来各家之判教,次述唯识宗三时教之说。(三)诠宗各异门,初举古来各宗立宗之不同,后诠法相之‘非有非空中道宗’之要义。(四)体性不同门,先示外道、小乘、大乘等之教体不同,复揭示唯识宗‘四重出体’之说。(五)得名悬隔门,为六合释之概说。第二卷有诸藏、十二分、断障、二谛等四章。第三卷有大种造色、五根、表无表等三章。第四卷有归敬、四食、六十二见、八解脱、二执等五章。第五卷有二十七贤圣、三科、极微、胜定果色、十因、五果、法处色等七章。第六卷有三宝、破魔罗、三慧、三轮等四章。第七卷有三身义林、佛土等二章。七卷本为现今所流行者,相传另有八卷三十三章之异本,系在原有二十九章外,另

    窥基 · 著
  •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全一卷。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入于帝释岩,为金刚手讲说礼拜弥勒菩萨之作法及根本大明。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