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地藏菩萨之誓愿、功德、陀罗尼等。地藏菩萨系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其大愿;即为利益五浊恶世之众生,而不惜身命。故凡众生称其名号者,皆可速成意愿,灭除烦恼罪垢,住于涅槃道之第一乐。本经中之陀罗尼共有六十三句,诵此陀罗尼可袪除一切苦恼系缚。
佚名 · 著 -
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
《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消灾经二译之一。说金轮佛顶尊之消灾陀罗尼。与《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同。而有九曜真言。
佚名 · 著 -
大七宝陀罗尼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佚名 · 著 -
大普贤陀罗尼经
《大普贤陀罗尼经》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
佚名 · 著 -
大摩里支菩萨经
《大摩里支菩萨经》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给孤独园,先为苾刍说菩萨名,及咒,次说种种护摩仪轨。
佚名 · 著 -
大孔雀咒王经
《大孔雀咒王经》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
佚名 · 著 -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佚名 · 著 -
订讹类编
《订讹类编》清杭世骏著。乾隆十一年(1746)成六卷,十七年(1752)后又成续编二卷。书刻于1918年,辑入《嘉业堂丛书》。分十七类:义讹、事讹、字讹、句讹、书讹、人讹、天文讹、地理讹、岁时讹、世代讹、鬼神讹、礼制讹、称名讹、服食讹、动物讹、植物讹、杂物讹,取古书及古人行事纰缪处凡八百馀条,讹者辟,谬者纠,使一误不至再误。多数条目论据详实,于文字、训诂、名物、史实等考证均有独到见地。如“除拜”条:“《梦溪笔谈》云:‘除拜官职,谓除其旧籍’,不然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易》‘除戎器,戎不虞’,以新易敝,所以备不虞也。皆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出版。
杭世骏 · 著 -
断指团
《断指团》新医学对于神经衰弱的病症,有转地疗养的治法。我在和霍桑初期合作的那一年,经过了一次实验,认为确很有效。就在那时,我的人生经验上又刻下了一条惊险的深痕,我的日记中也因此增加了一页新颖的资料。
程小青 · 著 -
断指余波
《断指余波》这一幕小小的活剧,当时曾给予我一种恐怖和憎恶的刺激。这刺激残留的印象并不因时间的间隔而淡漠。这时我握笔记叙,我的周身的肌肉还禁不住粒粒地起栗。事情发生在我和佩芹结婚那年的秋季。婚后,我已和霍桑分居,但我在从事著作的余暇,仍不时和霍桑往来。
程小青 · 著 -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乃净土宗信徒所撰戒杀生食肉及劝布施行善之赞文,大抵是8世纪后半叶的作品,而与生活在4世纪的道安无涉。此赞文最早似出现于五台山一带,其严格的用韵及宣讲的内容与净土宗四祖法照及其门徒创作的赞文多有相同或相通之处。此赞文的产生或与法照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后北上五台山一带的布教活动时间相当甚至更晚。其作者或为法照弟子,或为受法照净土宗影响的中下层信徒。直至10世纪中叶的曹元忠政权时期,该赞文仍在敦煌地区流布。
佚名 · 著 -
道安法师念佛赞
《道安法师念佛赞》敦煌写本。P.t.1253。首部残,共二十九行,四百二十四个音节。可与S.2985、P.3190、台北中央图书馆004724号汉文写卷对勘补残正误。但有部分字句现存汉文写本无。此卷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部分转写。
佚名 · 著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简称《华严纲要》《华严经纲要》。收于卍续藏第十二册。本书系提举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钞》之要义,合八十华严之经文,而总成一部。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成于天启二年(1622)。书中往往设补义之项目,记述作者之见解,以补澄观解释之不足,然仍难以脱出澄观之释义。于明代诸宗皆禅宗化之际,作者独祖述澄观之著作,实乃发挥异彩之举。据德清《年谱》卷下,当时“华严一宗将失传”,世人对《清凉疏钞》“皆惧繁广”,“但宗《合论》”。针对这一情况,德清“但取疏文”,总结其“大旨”,编集此书,以俾“观者易了”。书中有“补义”,是为弥补澄观释文之不足。
德清 · 著 -
得一录
《得一录》余治撰,《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 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余治,江苏无锡县人,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别号寄云山人。过世后,其门人私谥其孝惠先生。早年入学应科举试,27岁时补金匮县学。后五应乡试不售,中年后,遂绝意仕进,“专以挽回风俗,救正人心为汲汲”。仆于江浙之地,游走于官绅与乡民之间,一意行善,广施善举。“奔走劝募,如拯溺救焚,不遗余力。”成为当时江南最具声名的善人之一,“大江南北无贤愚疏戚目之曰`余善人'”。余治在行善的过程中,将平日自己施行或所见著有成效、足资仿办的善举章程,汇编成集,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编成《得一录》一书。然在刊刻过程中,“剞劂过半,旋罹劫火”,半途而废。同治六年(1867年),余治前往上海,欲再谋付梓,并重为补辑,后在友人吴宗瑛、粤商蔡桂培等人的帮助下,终竟心愿,于同治八年,刻成全书,凡十六卷。《得一录》之名,取自《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之句,其意乃是得一善事则拳拳然奉持之而不失善道,编者的寓意应是希望人人都能奉持善道,珍惜每一个从事善举的机会。该书收录的主要是各类善堂善会的章程,同时也包括一些乡规族约、家训格言、官府有
余治 · 著 -
杜安道诗词全集
《杜安道诗词全集》晓镜初妆玉粉,轻风暗递幽香。间随月影到寒塘。忘却人间天上。雪意空惊春意,孤芳已断年芳。从教驿使为伊忙。乞个寿阳宫样。 【注释】
-
窦昉诗词全集
《窦昉诗词全集》不能专习礼,虚心强觅阶。一年辞爵弁,半岁履麻鞋。瓦恶频蒙扌虢,墙虚屡被叉。映树便侧睡,过匮即放乖。岁暮良工毕,言是越朋侪。今日纶言降,方知愚计喎。
-
戴休珽诗词全集
《戴休珽诗词全集》穷秋朔风起,沧海愁阴涨。虏骑掠河南,汉兵屯灞上。羽书惊沙漠,刁斗喧亭障。关塞何苍茫,遥烽递相望。弱龄负奇节,侠客多招访。投笔弃繻生,提戈逐飞将。拔剑照霜白,怒发冲冠壮。会立万
-
狄归昌诗词全集
《狄归昌诗词全集》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注释】
-
戴司颜诗词全集
《戴司颜诗词全集》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星辰照何处,风雨送凉秋。寒锁空江梦,声随黄叶愁。萧萧犹未已,早晚去蘋洲。 【注释】
-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六甲玉女上宫歌章六首,皆为五言韵语,乃道教科仪唱颂之词。
佚名 · 著 -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斋醮颂词,有序及注。
佚名 · 著 -
大辩邪正经
《大辩邪正经》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共分十一品。首先叙述十地。其次提出要断绝生死轮回,就应当先破除六种错误的观点及态度,依善知识。接着用本生故事说明归依善知识必得大利益。以下解释众生之所以轮回不绝,是由于不证入如来之心;又解释“邪”、“正”、“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经末称:“玄奘及长年师及邪奢等,于如来七宝窟中,得此《如来大辩邪正甚深密藏经》一卷。”本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均不收入,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大休珠禅师语录
《大休珠禅师语录》清净珠说,广熙等录。十二卷。卷一收,住曹溪南华禅寺语录;卷二收,住嘉兴白莲禅寺语录;卷三收,住定隐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大觉妙济禅寺语录;卷五收,住湖州桐乡密印禅寺语录;卷六至卷七收,住越州天华禅寺语录(百问);卷八全卷九收,住曹溪南华禅寺语录(书问);卷十至卷十一收,住曹溪南华禅寺语录(普说);卷十二收,偈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
佚名 · 著 -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3卷,清宗坚说,妙圣等记。上卷 上堂住澄江府路南州兜率禅寺 上堂住云南府嵩山禅寺 中卷 小参 晚参 示众法语机缘真赞 下卷 颂古 拈古 杂偈 佛事
宗坚 · 著 -
大中国史
《大中国史》《大中国史》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记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变迁、风俗更易、学术源流等诸多问题,将中国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拨开,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画卷。《大中国史》观点权威,体例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此外,作者不时发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历史印象,如讲述汉武帝为穷兵黩武的帝王,王莽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飞为骄横跋扈的地方军阀等等,常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吕思勉 · 著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Mahā-prajňāpāramitāsūtra) “般若波罗蜜多”(Prajňāpāramitā),意为“通过智慧到彼岸”。略称《大般若经》、《般若经》。佛经名。为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译。六百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法师于西域得三本,到此翻译之日,文有疑错,即校三本以定之,殷勤省覆,方乃著文。”认为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共分四处(按所传佛陀说法处所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分类,相当四集)、十六会(相当于编)、二百七十五分(相当于章)。其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合四百八十一卷,是玄奘新译;其他各会属重译,例如: 第二会(卷四百零一至四百七十八)与西晋无罗叉和竺叔兰译《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四会(卷五百三十八至五百五十五)与东汉末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即《般若道行品经》)、
佚名 · 著 -
岛史
《岛史》亦称《岛王统史》、《洲史》。南传佛教史书。编年体。属巴利三藏藏外典籍,是斯里兰卡二大编年史之一(另一本是《大史》)。全书共二十二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佛陀的生平,及其到斯里兰卡传法的传说;第二部分讲述了佛教史上三次结集的活动,尤其是对第二次阿育王的结集记述详细;第三部分叙述了从公元前257年到公元4世纪初的斯里兰卡佛教活动,重点记载了德伐那摩毗耶(Devanampiya)、都陀伽摩尼(Dutthagamani)、伐陀伽摩尼(Vattagamani)和摩诃色那(Mahasena)各朝的佛教发展和传播情况。书中有的事件可以和印度的史料相互佐证,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写到公元4世纪初的摩诃色那王时为止,故成书年代应在4、5世纪。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了当时斯里兰卡大寺派僧诃罗(Sinhalatthkatha或Poranattakatha或仅名Atthakatha)以及其他派别的注疏,因之受到史家的重视。本书文体粗略,语法特殊,内容多重复且不连贯,因此有学者认为出自多人之手。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出自大寺派比丘之手。
佚名 · 著 -
段氏毛诗集解
《段氏毛诗集解》二十五卷,宋段昌武著。此书旧题《丛桂毛诗集解》,因段昌武居室名“丛桂”而来。书中首为《学诗总说》,分《诗之理》、《寓诗之乐》、《读诗之法》三则;次为《论诗总说》,分《诗之世》、《诗之次》、《诗之序》、《诗之体》、《诗之派》五则。其后依章疏解,大体仿吕祖谦《读诗记》,但词义较为浅显。原书为三十卷,明代唯朱睦㮮《万卷堂》有宋椠完本。后遭开封大水所淹没。今本为孙承泽家钞本,仅存二十五卷,其《周颂·清庙之什》之下皆无。朱彝尊《经义考》载,是书三十卷,注曰缺;又别载《读诗总说》一卷,注曰存。《读诗总说》不见传本,疑即为书首的《学诗总说》和《论诗总说》。
段昌武 · 著 -
道德经[楚简本]
《道德经[楚简本]》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共804枚。墓主据殉葬耳杯铭文知为“东宫之师”。墓葬时期当为战国中期后段。竹简内容主要是道家、儒家之典籍。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篇,均系摘抄,不相重复;简本《老子》的出现,证明《老子》成书甚早。其文中无“绝圣”和“绝仁弃义”等字样,说明道家早期思想无尖锐的反儒倾向。儒家自孔至孟一百多年间思想发展之脉络,因文献不足所造成的缺憾,楚简出土可有所弥补。楚简儒家著作中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一心殊等观点,成为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老子 · 著 -
大宝积经述
《大宝积经述》大宝积经述,一卷,唐徐锷撰,眉注藏欠此一本故收。按已见碛嘉两藏本经前。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