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百福相经
《大乘百福相经》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佛在舍卫国普妙宫中,文殊师利请问如来福德之量?佛为明十善福,轮王福,帝释福,自在天福,初禅福,二禅福,摩醯首罗福,辟支福,后身菩萨福,如来毛孔福,八十随好福,八十随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转增胜。又明有二种法,生如来身,一者胜愿力,二者方便力。
佚名 · 著 -
大爱道般泥洹经
《大爱道般泥洹经》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谶弥优波罗洹。卑耶俱昙弥。是辈长年比丘尼大弟子。行在堕舍利王国比丘尼精舍。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自意觉念言我不忍见佛般泥洹并阿难舍利弗目揵连是贤者辈。我先舍寿命行取泥洹去。
佚名 · 著 -
窦氏联珠集
《窦氏联珠集》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群字丹列,官容管经略。窦庠字胄卿,官婺州 (今浙江金华)刺史。窦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皆拾遗叔向之子。群、庠以荐辟,余皆进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见《唐书·艺文志》,至清均不传。此集五卷,《唐志》亦著录。而宋时传本颇少。因而刘克在《后村诗话》称,惜未见联珠集。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末有张昭跋,署戊戌岁,即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又有和岘跋,及和嵲题字,署甲子岁,即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岘,凝之子。嵲,岘之弟。岘跋称借钞于致政大夫,即张昭。又有淳熙五年(1178年)王崧跋,亦称世少其本,今刊诸公府。盖钞写流传,至南宋始有蕲州(今湖北蕲春)雕版。最后为毛晋跋,引洪迈《容斋随笔》及计有功《唐诗纪事》附载叔向诗九篇,又补巩诗六篇不载于此集。褚藏言序称牟、群、庠、巩各集并未遑编录,盖为遗篇散见者。又称手录《唐书》列传于后,而此本则无,殆偶佚。集中附载杨凭、韩愈、韦执中、李益、武
褚藏言 · 著 -
大雅集
《大雅集》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赖良 · 著 -
道诗精华录
《道诗精华录》道教诗集选编。
佚名 · 著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标点本)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标点本)》二百五十七卷。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首尾四十八年。太祖实录凡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准、杨荣为总裁官,至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成。朱棣两次重修太祖实录,删去了明太祖的过失以及建文朝遗臣对明成祖的指斥,又歌颂朱棣“靖难”之功,以图自解于天下后世。但反复删改,使《太祖实录》所记四十八年史事只余二百五十七卷,显得过简。万历时允科臣杨天民请,附建文元、二、三年事迹于后。现今流传的《太祖实录》均没有附载建文朝的史事。此为标点本。
佚名 · 著 -
大云经祈雨坛法
《大云经祈雨坛法》旱灾发生时,乞求降雨之修法。又称雨乞、请雨、乞雨。在密教中,依大云轮请雨经、大孔雀咒王经等谓,祈雨之修法有请雨法、祈雨法、雨乞法。依请雨经之修法,称请雨经法,一般使用请雨经曼荼罗。另据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等载,止雨法与止风雨法可以止霖雨、大雨、暴风雨之降。
佚名 · 著 -
大云请雨经
《大云请雨经》本名大云经请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阇那耶舍译。请雨经四译之一。
佚名 · 著 -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竹林,大药叉女名欢喜者,说自心陀罗尼,及爱子陀罗尼成就法,饶益有情。
佚名 · 著 -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令薄福少德乏少资具者,修此教法,灭罪生福,成大悲智,世出世间财宝,皆悉获得,利益一切有情。
佚名 · 著 -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与经部大威力乌枢瑟摩名同
佚名 · 著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唐北天竺沙门阿质达霰译 摩醯首罗大部多主请问,金刚手菩萨为说乌枢瑟摩秘密曼荼罗法,能成一切种种事业。
佚名 · 著 -
大威德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阿难说陀罗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种之名,多种之义,亦广说末世恶比丘之事,及说菩萨住于母胎中之楼阁庄严。
佚名 · 著 -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具画像法,护摩法等
佚名 · 著 -
大使咒法经
《大使咒法经》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
佚名 · 著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佚名 · 著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经略念诵法、五支念诵要行法、五支念诵法。阐说三昧耶、不动尊、如来钩、普通真言、金刚甲胄等五印明。
佚名 · 著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全一卷。金刚智译。略称要略念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大日经之供养法,系大日经卷七之同本异译。
佚名 · 著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
一行 · 著 -
大慧度经宗要
《大慧度经宗要》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
元晓 · 著 -
大华严经略策
《大华严经略策》简称《华严略策》。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分四十二条概述“八十华严”的经名、流传和翻译情况,及各会、处、品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华严宗的主要教义。每条均以四字为题,其下以问答形式展开。此书被认为是澄观《华严经疏》的节要之作。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澄观 · 著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佛典注疏。唐宗密撰。四卷。是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的注释书。据书首裴休序,宗密疏解《圆觉经》“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义十八卷,并行于世”。此书即是“略疏两卷”,因每卷又分为二,故实为四卷。疏分十门分别:一别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在正释经文中又科为序、正说、流通三分。正宗分的十一问答又分为二,即初一问答“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后十问答“令依解修行随根证人”。疏后还附录《圭峰定慧禅师遥禀清凉国师书》一文。此书见载于宋《毗卢藏》、明《永乐南藏》、清《龙藏》等。《永乐南藏》作《大方广圆觉经略疏注》,《龙藏》作《圆觉经略疏》。
圭峰宗密 · 著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简称《华严经大意》。佛教著述。唐李通玄造。一卷。介绍“八十华严”各卷的主要内容或大意。文字极为简略,每卷只用约二十字左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李通玄 · 著 -
窦存
《窦存》《窦存》为笔记。清胡式玉撰。四卷。式玉字青凹,上海人,诸生。成书于道光间,约五万字。分书窦、诗窦、事窦、语窦四类。“书窦”盖为作者读书札记,内容广涉经史子集尤多采儒家之语和诗韵之学。“诗窦”为作者诗话集,其中于历代名人诗词、各类诗体均有品藻,且独抒己见,不宥古说,有可借鉴之处。“事窦”则志耳闻目见之奇闻异事、时尚、风俗人情等。如《京师衣帽》、《吴俗》、《都中戏园以苏班徽班为贵》等条,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有用资料。“语窦”专涉古语、俗语、成语,且征引出处, 可供研究古汉语参考。 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一九八五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胡式钰 · 著 -
大扎撒
《大扎撒》元代建立之前蒙古国之法律条文。“扎撒”,蒙语“法令”之意。宋代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开始出现成文法——扎撒,为部落首领发布之号令。窝阔台继位后,将成吉思汗之扎撒整理重新颁布,称为“大扎撒”,令蒙古世代遵守,直到蒙古灭掉西夏和金,占领中国北方领土之后,其断理狱讼、始采用金律(即金之《泰和律》)。
成吉思汗 · 著 -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明如惺撰,管志道序,如鑑跋,又云龙华忏仪。
如惺 · 著 -
独醒杂志
《独醒杂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曾敏行(号独醒道人)撰。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杰人点校本。本书所载内容十分丰富。杨万里所作序称“人物之淑慝,议论之予夺,事功之成败,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但主要部分则为记载自五代末至南宋初年的遗闻逸事,于朝廷政事与典章制度的沿革,记载较详;对宋代著名人物的遗闻佚事,也有不少精采的记录。如记王安石请人吃饭,十分俭约,客人生性骄纵,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顾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这位名相的生活作风,可见一斑。有关苏轼的记载,也极其珍贵。对于南北宋之间的重大事变,如靖康间和战之争、岳飞、刘锜等与金人作战的战绩,也记之甚详。此外,书中还有不少有关江西风土人情、山水名胜的描述。有些部分的记载言及鬼神变化,如卷四云狄青南征侬智高时曾往访何仙姑,预知未来之事,即属此类。
曾敏行 · 著 -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道教书名。原题“东方朔撰”,乃依托,盖出于魏晋时之古道书。一卷。此书叙述道教灵山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四山(青城山、庐山、霍山、潜山)之形胜灵迹。仿山水上下曲折之状绘制成图。谓有此真形图,则入山不迷,可避兵灾毒害。并有道士入山书佩符图之法。收入《道藏》第197册。
佚名 · 著 -
大悲忏法
《大悲忏法》全一卷。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编集。又作出像大悲忏法、大悲心咒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知礼依据伽梵达磨所译之大悲心陀罗尼经而作,内容叙述千手观音之忏法。系以天台宗教义指导修持之忏仪作法。谓虔信千手观音,不仅可消灾得福,死后且可往生西方净土。
知礼 · 著 -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名《东墙记》。杂剧剧本。元白朴作。五折一楔子,生旦轮唱。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相爱而私自结合,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剧情是: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由双方父亲自幼定亲,马文辅父母双亡之后家道中落,前往松江府问亲,投宿于董府隔壁一人家。秀英游园散闷,恰巧马文辅立于东墙赏花,二人一见钟情。秀英相思成病,又闻马文辅月夜琴声,由丫环从中传递书信,两人私下结合。此时董父已死,董老夫人知道此事后,坚持不招白衣女婿,立逼马文辅赴京应试。马文辅一举考中状元,夫荣妻贵,最终团圆。
白朴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