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被黑蛇螫,苦痛之极,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与今流通本同。
佚名 · 著 -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末世不遵戒律有五种可恐之事。
佚名 · 著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
佚名 · 著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清 (尼)说,明元记录,高以永序,超琛跋,有行状。总目,升座,小参,示众,附法语,机缘,拈古,颂古,偈语,书问题,赞佛,事源,流颂,行状,塔铭。
佚名 · 著 -
佛种姓经
《佛种姓经》亦称《佛史经》。南传佛教经典。收入巴利三藏《小部》之中。共二十八品。第一品“宝珠经行处品”,为全经的序言,讲诸天和比丘聚集佛处,看佛陀把宝珠化向空中作经行处,众人赞叹佛的功德。第二至二十五品,叙述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二十四佛的事迹。第二十六品为“瞿昙品”,专门讲述释迦佛的生平。第二十七品为“诸佛品”,介绍诸佛出世的年代,并说在燃灯佛出世的一劫中,同时还有另外的三佛。最后一品是“舍利分配品”,述分配佛舍利之事。经中所说的过去佛的事迹,在南传其他经文中有零星记载,如毗婆尸佛以下至释尊七佛均可见于《长部》的《大本经》和《阿吒曩胝经》中,但没有二十四佛的说法。学者认为此经与《大本经》相类似,是《大本经》的延续和扩展。此经的编纂年代较晚,与《譬喻》(巴利文Apadana)和《所行藏》(巴利文Cariyapitaka)同出于最后的时代。注疏书有佛授(Buddhadatta)的《妙义悦意论》(Madhurattha-vilasini)。后有摩罗斯(R.Morris)的巴利文罗马字母转写本出版。日译本由立花俊道译出,收入《南传大藏经》卷四一。
佚名 · 著 -
法幢远禅师语录
《法幢远禅师语录》清智远说,通慧等编,弘源序(依驹本印)。法幢禅师语录目次,序,上堂,小参,法语,颂古,联芳,偈,赞山居,杂着。
佚名 · 著 -
浮槎山水记
《浮槎山水记》宋代茶文。北宋欧阳修作。约600字,主要描写浮槎山之水品质极佳,而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未予列入,于是“颇疑”张又新的评水方法,十分赞同陆羽的评水原则:“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同时,倡导“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的“山林之乐”。
欧阳修 · 著 -
冯曲阳集
《冯曲阳集》汉代文别集。1卷。冯衍著。冯衍曾任曲阳令。《后汉书》本传称,冯衍“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唐代李贤注云:“衍集见(现)有二十八篇。”可见其集至唐已佚失近半。明代张溥辑其散佚,刻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仅得其文17篇,计为《显志赋》、《自陈疏》、《奏记邓禹》、《与邓禹笺》、《与田邑书》、《说邓禹书》、《与邓禹书》、《与阴就书》、《出狱后与阴就书》、《与妇弟任武达书》、《与宣孟书》、《自论》、《刀阳铭》、《刀阴铭》、《杖铭》、《杯铭》、《车铭》。张鹏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增辑,增加《杨节赋》和佚文4条,刊入“关陇丛书”,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
冯衍 · 著 -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虚幻的东西,实在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最重要的。
印光 · 著 -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无名氏作。《也是园书目》著录。今存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剧写番兵将领耶律万户屡次侵犯宋朝边境,宋朝大臣韩琦与范仲淹等八府宰相商议对策,御史唐介保举女真人延寿马,葛监军不服,吕夷简遂建议延寿马为先锋,葛监军为合后。延寿马正歇马云州,陈尧佐奉命前去宣召,命他星夜赴京。延寿马到京,范仲淹宣读皇命,令延寿马、葛监军统领人马,在雁门关取齐,又命参谋李信领兵截杀。葛监军领军先到,意欲争功,不等延寿马会合,即与番兵接战,失败退走。此时延寿马同李信率军马来到,杀退番兵,并一箭射死耶律万户。延寿马得胜回京时,正逢端午蕤宾节,范仲淹奉皇帝命,在御园中设太平宴会,一来犒军,二来会集众官庆贺蕤宾节令,举行打毬射柳之戏。葛监军先到,向范仲淹谎言他射死耶律万户,并说延寿马不知去向,范不信。延寿马来到,范仲淹命他与葛监军比赛射柳打毬。葛监军射柳不中的,打毬不过门,延寿马则射箭中柳,打毬过门。葛监军被革职,延寿马加封兵马大元帅。本剧末折写射柳打毬,题名作“阀阅舞”和“蕤丸”,两者如何联系,尚难索解。近人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谓“蕤丸”系“捶丸”之误,存疑待考。
佚名 · 著 -
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略解
《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略解》全称《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略解》 。佛典注疏。明崇祯七年(1634)性祇述。二卷。是《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的注释书。主要注释“五篇事品”至“问沙弥品”共十七章。书中另有“岁坐竟忏悔文”与“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仪”两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茂林性祗 · 著 -
放光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全称《放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亦称《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摩诃般若经》、《摩诃般若放光经》、《般若波罗蜜放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放光经》、《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经》等。佛教经典。西晋无罗叉、竺叔兰译。二十卷(或三十卷)。是《大般若经》第二会的异译。述记般若波罗蜜法及其功德,并劝众生修持之。共九十品,始《放光品》,终《嘱累品》,经名盖依初品而立。据《出三藏记集》卷七,本经系三国魏齐王甘露五年(260)由颍川朱士行入于阗抄得梵本九十六章六十万余言,后由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至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始由于阗僧无罗叉执梵本,竺叔兰口传,祝太玄、周玄明笔受完成。另有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十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佚名 · 著 -
方广大庄严经
《方广大庄严经》亦称《大庄严经》、《神通游戏经》。佛教经典。唐地婆诃罗译。十二卷。共二十七品。主要宣说佛降生、出家、成道、转法轮等八相。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普曜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佛在祇洹,中夜入佛庄严三昧,放顶髻之光,照净居天,净居天子来问法,佛受其请,晨朝为众宣说,有二十七品,说佛住兜率天宫乃至降生成道转法轮之八相。与普曜经同本,但品有开合。
佚名 · 著 -
法界宗莲花章
《法界宗莲花章》佛教著述。清续法集,法贤校。一卷。此书以莲花的开放、颜色和生长等为喻,讲述唐法藏的判教学说和华严宗的基本教义,故名。书中谓:“如来说经,《华严》为极;古德判教,贤首而极。今依彼教观,开合五位百法。若非大经莲花,无由取喻开悟。”“五位”即时、仪、教、宗、观,与《贤首五教仪》所述内容相同。“百法”是五门的展开,即“十时”、“十仪”、“十界”、“十对”、“十玄”、“十度”、“四法界”、“六相”、“三时”、“三觉”、“三观”、“十一宗”、“五教”等,再加上“四谛”、“三性”、“三空”、“二自觉”算为“五法”,总为“百法”。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续法 · 著 -
方舆胜览
《方舆胜览》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仅限于南宋的疆域。该书略于建置沿革,详于名胜古迹,而对有关诗赋序记,所载尤为详备。内容以南渡后临安府为首十七路境域为范围。分建置沿革、风俗形胜、土特物产、山川井泉、堂亭楼阁、佛寺祠墓、名胜古迹、名宦人物、题咏四六等十余门。
祝穆 · 著 -
茯苓仙
《茯苓仙》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许善长 · 著 -
风雨像生货郎旦
《风雨像生货郎旦》简名《货郎旦》。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旦本。剧写李彦和娶妓女张玉娥为妾,玉娥不贤,竟将彦和之妻气死。玉娥与其奸夫魏邦彦合谋,盗了彦和的财产,烧了他的房舍,又将彦和及其家人骗至河边,推彦和于河中,彦和后得救;正勒杀彦和之子春郎及其奶母张三姑时,为人撞见,春郎及三姑幸免一死。张三姑因衣食无着,无法养活春郎,乃将春郎卖与拈各千户为子;自己跟随说唱货郎儿艺人,学唱谋生。十三年后,春郎长大成人,承袭千户之职。一日外出,停歇馆驿之中,找来艺人说唱消遣,巧遇说唱货郎儿的张三姑与李彦和,三人相认,一家团聚。张玉娥和魏邦彦因欺侵窝脱银被捉,送到春郎千户处。春郎依法将他们处斩,报了昔日之仇。此剧谴责妓女,反映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家庭矛盾,为元剧中常见主题,但亦可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斑。第四折的〔九转货郎儿〕描绘生动,曲词甚美,别致动人,艺术价值颇高,为元剧中的精品。
佚名 · 著 -
方千里诗词全集
《方千里诗词全集》菱藕花开来路香。满船丝竹载西凉。波摇发彩粉生光。翡翠双飞寻密浦,鸳鸯浓睡倚回塘。闲情须与酒商量。 【注释】
-
方澜诗词全集
《方澜诗词全集》风高木叶脱,从此晓寒新。积雨见初日,远山如故人。烟村一苇渡,野寺数家邻。独念行藏异,沙鸥未我驯。 【注释】
-
费宏诗词全集
《费宏诗词全集》咫尺论心恨未能,蓟门南望睇空凝。忧时定复添华发,医国真应属折肱。归喜冬檐支睡枕,行当霜路蹴层冰。欲知诸老拳拳意,不减韩翁惜孔丞。 【注释】
-
费元禄诗词全集
《费元禄诗词全集》沧池漭沆凿昭明,前代风烟九曲平。锦缆不收菱叶烂,红亭半啮浪痕生。沙环凫渚邀垂钓,花积鱼床隐濯缨。客醉何劳歌《桂树》,就中山水自忘情。 【注释】
-
丰坊诗词全集
《丰坊诗词全集》悲哉苍天胡有知,遥遥瘴海无还期。丈夫生男不如女,人间安用吾生为。黄金横腰矜气焰,猩猩笑人唇未敛。狂呼九关死不开,痛极慷慨思伏剑。呜呼一歌兮谁忍歌,秋风号动沅湘波。¤
-
丰应元诗词全集
《丰应元诗词全集》寂寞逢秋半,褰衣坐水滨。可怜闲尽日,翻是病宜人。叶落疑疏雨,花开见小春。为生更无计,终自畏风尘。 【注释】
-
丰越人诗词全集
《丰越人诗词全集》杳杳泛天色,孤村暮霭沈。鸣榔应前舫,分火度中林。酒病江南客,年销洛下吟。惟应故园月,偏照未归心。 【注释】
-
冯诚诗词全集
《冯诚诗词全集》田横五百剑孤身,转眼关山半委尘。白阙玉楼招客记,南滇彩璧说诗人。苍山夜黑云遮月,金马天寒鸟怨春。共说平章迷绣幕,至今应乐水声频。 【注释】
-
冯梦祯诗词全集
《冯梦祯诗词全集》五十忽焉至,颓龄始自兹。县弧眷秋辰,称觞来故知。予本淡者流,夙好敦书诗。得性在丘樊,随禄暂阶墀。鲁郊享异鸟,徒以钟鼓怡。梁国吓鹓雏,宁为腐鼠縻。四见钟阜春,洵美吾土非。¤
-
冯琦诗词全集
《冯琦诗词全集》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日月岂不照,雷霆未敢抗。其日风尘昏,黄云自飞飏。侍臣尽改服,缇骑纷持杖。矫矫山
-
冯惟讷诗词全集
《冯惟讷诗词全集》八月塞门开,单于猎雁回。五原秋草尽,万骑羽书来。秦陇疮痍后,疆场战伐催。黄云迷处所,羌笛暮生哀。¤ 【注释】
-
冯惟健诗词全集
《冯惟健诗词全集》我所思兮在衡阳,欲往从之湘水长。父兮驱车五马良,为国经营筋力强。坐纡筹策驯蛮羌,指挥军饷收夜郎。出门四顾谁相将,瞻依斗极怀君王。思之不见心烦伤。¤
-
放翁诗选
《放翁诗选》宋诗别集选本。有《四部丛刊》本,书题为《精选陆放翁诗集》。分《前集》、《后集》、《别集》三部分。《前集》,南宋末罗椅编选。椅字子远,号涧谷,宝祐进士。该集只加圈点而无评批语,前有序,落款为“大德辛丑立夏日適孙憼百拜谨识”,可知此集于“大德辛丑”(1301)夏由罗椅之孙罗憼再刻。又序中有“善和书卷存者仅十一於千百”之语,可知前此尚有“善和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曰:“元大德辛丑其孙憼始刻之”,其语不确。《后集》八卷,南宋刘辰翁编选。该本前后无序跋,句下及篇末时有附批,其体例与所评杜甫、王维、李贺等集相似。详考其词意观点,确为刘辰翁所选评,非伪托本。“明人刻刘辰翁评书九种,是编不在其中,盖偶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前集》、《后集》开始时本各自单行,至元朝时坊贾始将二书合刻,并追题《前集》、《后集》之名,又删其重复者,故两集中无一首重见。《别集》一卷,未题编纂者名氏。其诗皆见之于《瀛奎律髓》中。当是合刻时增补,以补二集之遗。
罗椅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