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苗栗县志
《光绪苗栗县志》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建置、赋役、物产、古迹、风俗、祥异、学校、典礼、武备、职官、选举、列传、艺文十五类,有县署、捕厅署、大甲巡检署诸图和苗栗八景图。是清代台湾最后一部地方志。光绪间抄本最佳,其封面书背上方有“福建”二字,改错甚多。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另有其中“物产考”单行本,题为《苗栗物产考》,多被他书引用。
沈茂荫 · 著 -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
《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不分卷,据清季朱寿朋纂「东华续录」(光绪朝)选辑而成。所辑史事,适始於同治十三年日兵侵略牡丹社事件之後,中经法、越一役法兵之入浸,以讫光绪二十一年台、澎之沦日,其间「开山抚番」、筹防建省之经营,不啻为清季台湾开一创局;可惜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台、澎竟罹割地之变。一番惨淡经营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前辑第二六二种「东华录选辑」及第二七三种「东华续录选辑」原书均本於各朝「实录」为主(详见前两种篇),本书原书则出於邸抄、京报并兼采当时新闻纸所载,自有其独特之处;亦因如此,却又不及官书(「实录」及其他官纂史书)之严整。
佚名 · 著 -
国语文法概论
《国语文法概论》胡适著。全文分三篇,第一篇为国语与国语文法,第二篇为国语的进化,第三篇为文法的研究法。前两篇谈了语言的起源、功用、发展变化等。认为语言文学有许多用处,可以表情达意,记载过去的经验,是进行教育的工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媒介。由于作者没能把握住语言的本质,因此,常将语言与文字、文学混为一谈,将文字、文学的功用加于语言之上。探讨语言起源时认为语言产生于“灵感”和“神灵”,否定语言系统具有规律性。认为语言文字自然变化是无意的,莫名其妙的,没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因。但是从文言发展到白话这段发展中,他却敏锐地发现了两个规律:即该变繁的都变繁了,如复音词的增加,字数的增加;该变简的都变简了,如词的概括性更大了,语法更简单了。在 “文法的研究法”中提出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方法:(1)归纳的研究法,(2)比较的研究法,(3)历史的研究法。认为语法的研究,归纳法是根本的,比较法是佐证资料,历史法是限制归纳法推广归纳效用的手段。反对搞独立的汉语语法,但也不赞成一味的模仿,要比较与参考。认为语言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汉语语法贫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平的。本书载《胡适文存》第三集,有1986年台北远流出版社
胡适 · 著 -
光绪帝大婚备办衣料等件数目清单
《光绪帝大婚备办衣料等件数目清单》清代帝王的婚礼,首推光绪帝的大婚为最侈。现从馆藏内务府全宗档案中选辑的这件史料,为光绪帝大婚前,杭州织造呈交内务府大婚礼仪处关于备办大婚衣料等件数目的清单,虽仅为服饰一项,亦可窥其大婚虚糜情形之一斑。现予刊布,可供研究宫廷史参考。
佚名 · 著 -
广成子解
《广成子解》《广成子》取自《庄子·在宥篇》之黄帝问广成子一章。北宋苏轼为之解。一卷。“广成子”,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尊奉。相传为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前往问修身至道之要。该书借托广成子答黄帝之问道,提出:“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谓“慎守汝身,物将自壮。”主张清静无为,保精守一以处其和,可以长寿。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三集。
苏轼 · 著 -
古印考略
《古印考略》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心钻研、精意鉴赏之体会。后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1773) 其子夏犀、夏荦辑其旧藏钤拓为 《拾古印遗》 二册及四册本时, 附于其后。辑入 《海山仙馆丛书》、《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有文瑞楼影印本。
夏一驹 · 著 -
古今印制
《古今印制》一卷,清孙光祖撰。孙光祖,字翼龙,江苏昆山人。幼孤力学,工书善写生,尤长于篆刻,作品为时所重。 此编据《篆学琐著》本校勘。
孙光祖 · 著 -
光绪拉池县丞志
《光绪拉池县丞志》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旧志遗存。叠奉上宪议颁二十七条饬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于条目中之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采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赵子绅、魏崇文、杨文舒为采访,附生陈德俊、陈祖虞、陈重德、董元辅为誊录,兹辍数言而弁帙首。
佚名 · 著 -
光绪恒春县志
《光绪恒春县志》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脱稿,十三万余字。全书分疆域、建置、职官、营汛、招抚、田赋、户口、杂志等二十二类。卷首有城署图。该县周有基、游乐诗、汪乔年于光绪三年勘察全县并有详细调查记录,本志从中摘引资料,并保存了一些中日谈判的史料。有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屠继善 · 著 -
观涛奇禅师语录
《观涛奇禅师语录》6卷,清 大奇说 兴舒等编。收住显孝等禅寺语录、拈古、颂古、法语、诗偈、赞、佛事。铭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佚名 · 著 -
盖庐
《盖庐》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有一篇题为《盖庐》的古代佚文,原文用隶书抄写,现经整理,可恢复原貌。全文采用问答形式,由“盖庐”提问,“申青”回答,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盖庐”即吴王阖间,“申青”即伍子青,楚人,其父兄为楚王所害,投奔吴国,封于申,故称“申青”。《史记·吴太伯世家》云:“王阖庐元年,举伍子青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吴王阖间正是在伍子青的辅助下,励精图治,称雄一时。《史记·伍子青列传》云: 当是时,吴以伍子骨、孙武之谋,西破强 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伍子青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简本“盖庐”通过吴王阖间与伍子青君臣二人的对话,记述兵阴阳家的学说
伍子胥 · 著 -
古穰集
《古穰集》诗文别集。明李贤(1408—1466)撰。三十卷。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 人。宣德进士。曾官文选郎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宪孝之世,名臣相望,多为贤所识拔。卒谥文达。尝奉勅编《明一统志》。有《古穰杂录》、《天顺日记》等。李贤子璋与婿程敏政编次。古穰县在邓州境内,而李为邓州人,因以名集。凡30卷,奏疏2卷,书1卷,记2卷,序3卷,说、题跋1卷,神道碑4卷,墓碑、碣1卷,墓表2卷,墓志2卷,行状、传1卷,祭文、铭、诔、赞、赋、哀辞1卷,古今体诗2卷等等
李贤 · 著 -
庚申外史
《庚申外史》又名 《庚申帝外史闻见录》或《庚申大事记》。二卷。明权衡撰。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 (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元末隐居彰德 (今河南安阳)黄华山,明洪武四年 (1371)后,寓居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此书记载了元顺帝在位三十六年的历史,因顺帝生于庚申年 (1320),时称庚申帝,故名。书中关于元廷宫闱轶事,多为它书所不载;对元末农民起义的记叙尤详,并能给予比较公允的评价。虽然其中史实有考核不精处,但仍不失为研究元末历史的重要史料。版本较多,主要有 《宝颜堂秘籍》、《学海类编》、《学津讨原》、《海山仙馆丛书》和《豫章丛书》等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任崇岳《庚申外史笺证》,即以 《豫章丛书》本为底本,校以 《学津讨原》本,可供参考。
权衡 · 著 -
古今注
《古今注》晋代博物考据类笔记小说集。3卷。崔豹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在杂家类著录为3卷,独《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5卷。全书分舆服、都邑、音乐、鸟兽、鱼虫、草木、杂注、问答释义8篇,分类考释名物制度,间录遐方异物和前朝传闻,历来为考据家、注释家所乐于引用。此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宋代嘉定年间刊本,附李焘跋。《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刊印,并附张元济跋,考订此书真伪,可纠正《四库全书总目》的错误。另外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将《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合刊为一册,颇便参考。
崔豹 · 著 -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全一卷。又作普照禅师修心诀、修心诀。高丽僧普照知讷(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知讷以明心修心、顿悟渐修、空寂灵知等三项,阐论修心之要诀。(一)明心求佛之旨在证得自心即真佛、自性即真法。(二)参透凡夫即佛,是为顿悟;法力之熏修,是为渐修;千圣悟道之轨辙,不外此二门。(三) 清静空寂之心即是诸佛之胜净明心、众生之本源觉性;亦即自性之体(定)、用(慧),故常知常寂,体用不离,必达定慧双修之境。
知讷 · 著 -
光明在我们前面
《光明在我们前面》长篇小说。胡也频著。春秋书店1930年10月出版。小说以“五卅”运动后北平为背景,描写无政府主义者白华和共产党人刘希坚在爱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由于信仰上的不同,他们一见面总是始而热情交谈,继而争论不下,终于不欢而散,给这对热恋的情人带来感情的痛苦。后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领导了群众运动,而无政府主义者则崇尚空谈,事实教育了白华,终于使她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革命真理,从而放弃了无政府主义信仰而转向共产主义。小说通过白华的转变说明共产主义思想必然战胜无政府主义和一切非科学思想而成为革命指南;并通过刘希坚的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作品结构清晰完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方法刻划人物性格。但作品对社会生活描写的深度不够,人物性格也较单一、平面。
胡也频 · 著 -
古文尚书冤词
《古文尚书冤词》清毛奇龄与阎若璩等相辩诘,为梅賾所献《古文尚书》鸣 “冤” 而力辩其为真的著作。8卷。作者摘取《隋书·经籍志》之文为据,认为梅賾所献者乃《孔安国尚书传》而非《古文尚书》; 说《古文尚书》本传习世间,但贾逵、马融诸儒未能得见。认为《孔安国尚书传》为伪,而《古文尚书》为真。其书包括总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古文之冤始于朱熹、古文之冤成于吴棫(按: 吴棫《书稗传》 在朱熹之前,《朱子语录》曾引吴说,故当称 “始于吴氏,成于朱氏”) 、书篇题之冤、书序之冤、书小序之冤、书词之冤、书字之冤等十个部分。其立论多属强词夺理,难以成立,故不为后世所重。收入《西河合集》。
毛奇龄 · 著 -
艮岳记
《艮岳记》名胜志。宋张淏撰。一卷。有《会稽续志》已著录。著有《云谷杂记》等。艮岳在汴京(今开封)东北隅,为宋徽宗政和年间所筑。是书著作年代不详。约三千字。详载寿山艮岳建置始末:竭府库之积,聚天下之伎艺凡六载始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百川学海》、《说郛》等均收录之。是书取宋徽宗《御制艮岳记》和蜀僧祖秀《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徽宗政和年间遣宦者梁师成督造艮岳园囿,备极侈丽。又记朱勔扰民之事。最后叙述靖康初年金兵南犯,都人避兵艮岳,台榭宫室,悉尽折毁,官不能禁。
张淏 · 著 -
观石录
《观石录》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经验。书末录卞二济《寿山石记》一篇。另有清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与《观石录》一篇,有“双璧”之誉。
高兆 · 著 -
葛氏女诗词全集
《葛氏女诗词全集》九天天远瑞烟浓,驾鹤骖鸾意已同。从此三山山上月,琼花开处照春风。 【注释】
-
高力士诗词全集
《高力士诗词全集》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注释】
-
郭汭诗词全集
《郭汭诗词全集》辇辂移双阙,宸游整六师。天回紫微座,日转羽林旗。雷气寒戈戟,军容壮武貔。弓鸣射雁处,泉暖跃龙时。惠化成观俗,讴谣入赋诗。同欢王道盛,相与咏雍熙。
-
广雅
《广雅》中国训诂书。隋代避炀帝杨广讳,改名《博雅》,后复用原名。三国魏张揖著。张揖,字稚让,清河人,太和中为博士。著作除《广雅》外,还有《埤仓》和《古今字诂》,惜二书亡佚,仅《广雅》存于世。清王念孙有《广雅疏证》10卷。卷首有张揖《上广雅表》,自言此书分上中下3卷。唐以来析为10卷。《广雅》一书即广《尔雅》、续《尔雅》之意。他说:“窃以所识,择撢群艺,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分为上、中、下,以须方徕俊哲、洪秀伟彦之伦,扣其两端,摘其过谬,今得用,亦所企想也。”
张揖 · 著 -
归戒要集
《归戒要集》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年(1663)弘赞辑。三卷。卷上述“受三归法”,卷中述“受五戒法”,卷下述“受八戒斋法”。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弘赞 · 著 -
国学丛刊序
《国学丛刊序》王国维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旧学问的代表人物,因而也留给很多人一种抱残守缺的老古董的印象。然而事实上,王国维为学极为博通而“新潮”,善于吸收西方的方法论和新知识,比如写过有关西方逻辑学的“辩学”,写过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势力不灭论”,甚至他的二重证据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考古学方法的影响。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博览周知,不拒中西古今,同时也知道博观约取,摭优为我所用的。王国维这篇“国学丛刊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自己学问的知行原则与方法,值得后辈学人学习。
王国维 · 著 -
归潜志
《归潜志》金元间刘祁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为十四卷。 《知不足斋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多附录一卷, 《学海类编》本作八卷,钱曾以为是未见全书。作者自序称,此书是他三十二岁居家乡时,回忆八岁以后从祖父游宦于大河之南二十多年的人事, “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因暇日记忆,随得随书,题曰《归潜志》。”“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归潜志序》)。由于这一立意,便使其书尽量包容有关金代的资料,造成内容颇杂,难于归属其类别的情况。有的书把它列入笔记类,也有的认为它是诗文别集,《四库全书》则归属于“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卷首有作于“乙未(1235)季夏之望”的自序。卷1—6,都是金代人物的小传,共收入120余人。
刘祁 · 著 -
观音义疏
《观音义疏》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普门品疏、别行义疏、观音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内容解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文句。初设时节、标人、敬仪、正问等四问,而答以口机感应、意机感应、身机感应等,明示观音树王之冥益;次就身、口、意等三业设问,而以别答、总答、劝供养等作答,明示普门珠王之显益。书中巧用四教、三观之教法,以破斥他师、旧解等诸说,于观世音信仰阐明其理论与观行,为后世解释普门品之指南。又本书与观音玄义一书皆举扬天台之性恶法门。此外,宋代知礼就本书而作观音义疏记四卷。
智顗 · 著 -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凡四卷。宋代知礼撰。又称观音经义疏记、观音别行疏记、别行义疏记、别行疏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内容注解智顗之观音义疏。与‘观音玄义记’同为阐扬天台性恶法门之要书。其注释书有观音经义疏记科一卷等。
知礼 · 著 -
观音玄义记
《观音玄义记》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记、观音经玄义记、观音别行玄记、别行玄义记、别行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乃观音玄义之注释书。依自序所载,系知礼六十二岁时所撰。知礼初投宝云义通,适逢义通讲观音普门品,经数番咨疑,遂得奥义,于宋天禧五年(1021)抄录之。以唐宋训诂主义之学风解释玄义之文句,强调性恶法门。天圣二年(1024),由遵式奏请收入大藏经。
知礼 · 著 -
观音玄义
《观音玄义》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别行玄义、别行玄、观音玄、观音经玄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本书内容阐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玄义,依准智顗于法华经玄义所立释名、出体、明宗、辨用、教相等五重玄义之分科,设通、别二释,就普门品之大纲及‘观世音普门’五字作精细之解释。为现存普门品注释书中最古之著述,后世学者疑系智顗讲述‘摩诃止观’前所作。本书虽与观音义疏同为开示天台性恶法门之重要典籍,然于智者大师别传、大唐内典录,及续高僧传中,皆未言及此书为智顗所述。此外,宋代四明知礼就本书而作观音玄义记四卷,乃集性恶说之大成者。
智顗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