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康诗词全集
《嵇康诗词全集》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
-
纪应炎诗词全集
《纪应炎诗词全集》三年南海清心坐,一任东君冷眼看。 【注释】
-
击虎臣诗词全集
《击虎臣诗词全集》长日林皋独醉吟。 【注释】
-
季兑诗词全集
《季兑诗词全集》异事标仙女,灵踪隐志公。 【注释】
-
季履道诗词全集
《季履道诗词全集》浊酒三秋馆,青灯半夜花。故人浑在目,幽梦暂还家。淮近风偏恶,山高月易斜。新霜何处雁,片影落平沙。 【注释】
-
季南寿诗词全集
《季南寿诗词全集》我以铜符吏营浦,闻古刺史元最贤。 【注释】
-
季咸诗词全集
《季咸诗词全集》一方灵迹两峰间,左右芒山与砀山。胜地昔曾钟王气,高僧谁此掩禅关。翚飞巍殿烟瓴碧,翠削层崖苔藓斑。千古英雄无处问,岭头依旧白云闲。 【注释】
-
季昭史诗词全集
《季昭史诗词全集》一气推迁星复回,人生常苦岁华催。冻云欲雪雁声过,腊酒正春梅信来。 【注释】
-
居易录
《居易录》笔记。清王士禛撰。三十四卷。体例仿庞元英《文昌杂录》。其内容以考辨典籍、品评诗文、议论史事为主,兼记时事和异闻。《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有康熙辛巳家刻渔洋全集本等。此书是他康熙二十八年(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康熙四十年官刑部尚书以前13年中所记,共数百条,分为34卷。
王士祯 · 著 -
经典稽疑
《经典稽疑》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今河南确山)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至按察司副使。除本书外,还着有《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等。古人专门之学皆有师承,各遵师门成说,从而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上分岐颇多。此书取汉唐以来说经之异于宋儒者,分条辑载,上卷为《四书》,下卷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以存诸经古训,对后学了解宋以前学者们对诸经的训释颇有裨益。但该书甚为粗略,疏漏较多。现存有清抄本一种(四库底本)。
陈耀文 · 著 -
经分别
《经分别》巴利名Sutta-vibhan%ga 。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又作经分律。主要内容为戒之条文、说明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及条文运用之实例等。包括说明比丘二百二十七戒之大分别(巴Maha^-vibhan%ga ,又作比丘分别),及说明比丘尼三百十一戒之比丘尼分别(巴Bhikkhuni^-vibhan%ga )。大分别系包括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比丘尼分别则总括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百六十六波逸提、八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
佚名 · 著 -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序品第一。佛在宝峰大山宫殿,观自在菩萨说心真言,及头顶眼等,共十五真言。成就事品第二。成就如意宝品第三。疗一切病品第四。一切有情敬念品第五。义利成就品第六。成就轨仪品第七。普通成就品第八。成就心真言品第九。
佚名 · 著 -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在摩伽陀国逢暴风雨,说制伏为风雨害之恶龙之坛法神咒,终则大身檗噜荼王自座起,复说降伏恶龙之神咒。名曰金刚觜光焰睒电真言,檗噜荼为金翅鸟,故名金刚觜。
佚名 · 著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梵名Vajras/ekhara -vima^na-sarva-yogayogi-su^tra 。全一卷。略称瑜只经。又称瑜伽瑜只经。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为密教五部秘经之一,自古与理趣经并称为秘经中之秘经。全经共有十二品。据胎藏界之苏悉地经载,本经为金刚界之苏悉地,内容阐说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作业之妙法。
佚名 · 著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入坛者之资格,明示真言持诵之时、处及持诵入定等之法;其次叙述自一切如来之心次第出生三十七尊,略说五相成身观及灌顶法;并言明入坛灌顶之仪则、灌顶护摩之法等。
佚名 · 著 -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唐金刚智译。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之法。
佚名 · 著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佚名 · 著 -
九经补韵
《九经补韵》补充礼部韵的书。南宋杨伯 撰,共1卷。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宋丁度等奉敕修《礼部韵略》,收字必据经传释音,所以字数不多。元祐时国子博士上书要求添收常用字,以后添字者有数家,经朝廷批准然后另刊行用。杨氏此书也因官韵漏略,以九经之字补添。全书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孟子》的次序,每字下用反切或直音注音,标明篇章,并摘录一两句含有此字的语句.
杨伯喦 · 著 -
金华子杂编
《金华子杂编》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均1卷;《榕园丛书》本、《反约篇》本、《函海》本均2卷。清人周广业校注《金华子杂编》,有《丛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中华书局上海排印本,该校注本分上下卷,前有作者自序,后有校后跋文,比较完备。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再版,与《玉泉子》合为一书。《金华子杂编》记晚唐大中后朝野的故事。卷上属轶事小说,主要记录帝王臣子,文人学士的言行事迹,对晚唐文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记载令狐绹“尝以过承恩顾”恃宠擅权,因事被皇帝责问得,“汗流浃洽,重裘皆透”。又如记段成式“博学精敏,文章冠于一时”,一日与人同游山寺,读一碑文而不识其间两字,谓众人曰:“此碑无用于世矣,成式读之不过,更何用乎?”后有人以此两字遍问学者,果无人能识之,卷下属志怪小说,如《龟宝》写徐太尉赴东南,于海滩得一内有一寸长小龟的琉璃瓶子,到了晚上船忽然一侧压重,原来是众龟层叠乘船而上,随从大惧,忙将
刘崇远 · 著 -
俱舍论记
《俱舍论记》凡三十卷。唐代普光(七世纪)撰,故本书又称俱舍论光记、光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神泰、普光、法宝同为俱舍论译者玄奘之门人,被并称为俱舍三大家。神泰作泰疏二十卷(一说三十卷),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三册,然现存者并非完本。法宝作宝疏三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三疏之中,以泰疏为最古,次为光记,最后为宝疏。泰疏之特色在于随文解释,恰到好处,为一难得之注疏,若与光记互相对照,则更能明了玄奘相传之释义。宝疏之特色,由于法宝原本研习涅槃,故将俱舍论之研究分为五门而论玄谈,每由大乘之观点来看俱舍论,因而对神泰、普光二师之说多所不满。三大家之态度虽然彼此歧异,然在俱舍论之研究上,则同为不可忽视者。
普光 · 著 -
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全文约9000字。这是周恩来于1914年10月和1915年4月用笔名“飞飞”发表在南开学校的校报《敬业》第一、第二两期上的一篇小说。由于时代所限,小说在文字上保留了文白相杂的形式。当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已经被窃国大盗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篡夺,军阀横行,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篇小说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叙述一对老年夫妇因其儿媳张氏自杀引起的一场官司纠葛,揭示了县令等贪赃枉法、颠倒黑白、迫害无辜的丑恶嘴脸;刻画了张氏之父张某、乡间缙绅洪直、洪湖叔侄二人、老年夫妇的外甥的仆人贾某等市井无赖、蝇营狗苟之徒贪得无厌的丑恶形象;同时,小说不惜笔墨着意描述了一个膂力超人、武艺高强且又敢于主持公道、行侠仗义的青年女子。这女子人好心善,姓洪,小字飞影,洪直、洪湖为其叔兄,因她喜穿青色衣服,故又被称为青儿。青儿对其叔兄鱼肉乡亲的所作所为,常苦口劝谏;对张氏的悲哀,时来劝勉;当张氏公婆这对老年夫妇蒙冤入狱后,青儿不仅夜闯狱中营救他们,而且在老年夫妇逃难的路上,青儿还乔扮船夫帮助他们躲过追捕;不仅不要船费,而且还悄悄地塞给了他们一些银子为路中所用,从而塑造了一个以拯救苦难
周恩来 · 著 -
菊磵集
《菊磵集》又名《信天巢遗稿》。诗别集。南宋高翥撰,清高士奇编辑。一卷。翥字九万,自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好读书,厌仕进,隐居教授里中。匾所居曰“信天巢”。此集辑录五、七言近体诗凡百八十九首。后附宋高鹏飞撰《林湖遗稿》,宋高选(其父)、高迈(其叔父)撰《江村遗稿》,宋高似孙撰《疎寮小集》。诗作以写景、唱和之作为多。为“江湖派”中较有才情作者,黄宗羲极为推崇,尊为“千年以来”余姚人之“诗祖”。有《四库全书》本、《南宋群贤小集》本、《两宋名贤小集》本、《汲古阁影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高翥 · 著 -
金刚经鸠异
《金刚经鸠异》佛教感应集。唐开成元年(836)段成式撰。一卷。原载于段著《酉阳杂俎续集》卷七。全书记述以唐代中叶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始自张济丘,终于王孝廉。所记故事大多是作者依据传闻整理而成,亦有部分真人真事。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段成式 · 著 -
居竹轩诗集
《居竹轩诗集》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生卒年不详。杨州(今属江苏)人。好学不求仕进,唯以吟咏自娱。植竹庭院间,颇有山林意趣。因名其所为居竹轩。此集为其友人刘钦搜辑遗稿所刊。刘钦称廷珪五言诗力求自然,不事雕琢。七言律诗合唐人之体。廷珪与河东张翥为忘年交,其诗言律体制,多得法于翥,而声价亦与翥相似。有明初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明万历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题名《成柳庄诗集》。
成廷珪 · 著 -
锦绣山河
《锦绣山河》中篇小说,杨朔著。建国初,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先后到东北和华南采访,创作反映解放军战士、铁路工人抢修铁路事迹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
杨朔 · 著 -
九家集注杜诗
《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属二三士友随是非而去取之。”故原注假托名氏、撰造事实者,皆删削不载。比如“世有称东坡事实者(案当作老杜事实),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语气首末出一口,盖妄人伪托以欺乱流俗者”,均不载。是书曾噩刊版,字大如钱,最为善,系宋版中绝佳者。《四库全书》本据此。有内府刊本、北宋小字本、绍兴中吴若本、明初刊本、照文张氏影宋本、《四部丛刊》本等。
郭知达 · 著 -
江州司马青衫泪
《江州司马青衫泪》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马致远 · 著 -
荆钗记
《荆钗记》元代柯丹邱所作南戏。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丰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
柯丹邱 · 著 -
净土警语
《净土警语》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祇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间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行策截流 · 著 -
景迂生集
《景迂生集》宋代诗文别集。20卷。晁说之撰。前3卷为奏议,卷4至卷9为诗,卷10为《易玄星纪谱》,卷11为《易规》、《尧典中气中星》、《洪范小传》及4篇《诗序论》,卷12为《中庸传》及《读史》数篇,卷13为《儒言》,卷14为杂著,卷15为书,卷16为记,卷17为序,卷18为后记、赞、铭、题跋,卷19、卷20为传、墓表、墓志铭、祭文。晁氏著述数十种,靖康年间遭兵火毁坏。其孙晁子健访辑遗著佚文,编为12卷,后又续增为20卷。此书有《四库全书》本,而《四部丛刊》续编辑入的名为《嵩山文集》的旧钞本,内容基本同于《景迂生集》,于20卷之余尚录有晁子健后记2篇,并附有关作者生平事迹的杂文9首。张元济以为此本出自宋代乾道刊本,并将卷3《负薪对》1篇与《四库全书》本《景迂生集》详校,可知两书讹阙不尽相同。《升庵诗话》卷13载晁说之和苏轼《论诗画》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似可视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本集或题为《嵩山景迂生文集》,除简作《景迂生集》,也常简作《嵩山集》。
晁说之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