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坚诗词全集
《金坚诗词全集》怒猊抉石骥奔泉,谁挽河流下九天。倾泻琼珠三万斛,从师乞作买山钱。 【注释】
-
金靖诗词全集
《金靖诗词全集》护田绿水转山樊,滴翠群峰列巨杉。洞外僧蓝侵斗汉,涧边人迹隔仙凡。深深云欲春长在,寂寂松扉夜不缄。此处得名爰自我,要须题作吕公岩。不用湔厅向水边,乘风宜坐此岩巅。山阴乐事真
-
觉性诗词全集
《觉性诗词全集》细读燕云吟,静听流水琴。神游八极高而深,龙溪玉山犹谷响,燕歌吴咏轰雷音。人中龙,天外鹤。挟泰山,擘华岳。醉吟不管天地窄,尧桀谁能分善恶。云阁麟台一笑间,招得赤松归碧落。
-
金暕诗词全集
《金暕诗词全集》金狄门前拜诏新,白龙台下拥朱轮。蕉花雨里千兵路,荔子风中万马尘。 【注释】
-
卷刚中诗词全集
《卷刚中诗词全集》痴风连日塞云低,庭榭清寒小雨飞。叶底孤花无柰瘦,墙边新笋不妨肥。将迎宾客几成债,拨遣文书似解围。辜负佳时几尊酒,故园松菊望人归。 【注释】
-
君端诗词全集
《君端诗词全集》白粉墙头红杏花,竹枪篱下种丝瓜。厨烟乍熟抽心菜,策火新乾卷叶茶。草地雨长应易垦,秧田水足不须车。白头翁妪闲无事,对坐花阴到自斜。 【注释】
-
句士良诗词全集
《句士良诗词全集》古殿千年屋,高松百尺阴。真人不可问,时有鹤遗音。 【注释】
-
金陵物产风土志
《金陵物产风土志》清末陈作霖撰。一卷。凡《植物品考》、《动物品考》、《矿物品考》、《食物品考》、《用物品考》五篇。记叙金陵(今南京)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印刷业、纺织业等历史与生产情况。为金陵地方志一种,与《金陵通纪》、《金陵通传》相辅而行。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陈作霖 · 著 -
金门志
《金门志》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林焜熿纂。十六卷。凯有《(道光)厦门志》已著录。焜熿字巽甫,金门(今属福建)人。贡生。周氏等肇修是志,道光十六年(1836)成书。记事止于同治十二年,后为刘松亭、林豪等续编时补其内容。约二十五万字。卷首有金门全图、浯江书院图等四幅。正文分域、赋税、规制、兵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艺文、风俗、旧事十二门,含沿革、形势、经费、渔课、船政、城寨、丛谈等七十六目。每门之首均有小序,略述要义。是地处海防要冲,故兵防一志最详,列明代兵制、道光以前兵制、同治后新改营制,沿海略、岛屿、沙汕诸目,记述军事编制、军事设置和武器,分防汎地及哨期、艇船、商船、地势、岛屿礁汕等。纪兵目自宋绍定始,重点记叙郑芝龙叛服、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资本主义列强入侵诸事。是研究金门史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同治十二年刻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油印本。
林焜熿 · 著 -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净土救生船诗,一卷,清宽量集并序,俞樾序并题词,夏震武记。
佚名 · 著 -
京氏易传
《京氏易传》易学著作。汉京房撰,以象数解释卦爻,共三卷。书虽以易传为名,但不诠释经文,也绝不符合《易》义。上卷中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八变卦,而分别注明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的关系,论述了圣人作《易》揲蓍布卦、纳甲法以及二十四气候(节气)配卦等内容,作者“以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作为自己解释卦爻的基础,在每卦的解释中五星、二十八宿、五行、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都用以验证其天人感应的理论。京氏《易》在诸多易学著作中自成学派,在汉代易学中有突出的地位。
京房 · 著 -
剑经
《剑经》明代抗倭名将、武术家俞大猷的武术专著,书名为《剑经》,实则主要论述棍法理论和技术。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嘉靖时中武举,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在平定倭寇方面多立战功,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他素好武术,尤擅棍法,时称“俞家棍”。明嘉靖四十年(1561),他路过河南少林寺时,曾收少林寺僧宝擎和普从二人为徒,尽传其棍法,故少林棍法后来也名闻遐迩。棍法击技性和实用性强,俗称“棍打一大片”,故戚继光在他编的《纪效新书》中全部收录了《剑经》,并给予高度评价。《剑经》是俞大猷在个人练武经验基础上吸收各家武术理论和技术而编写成的,因此其理论不仅适用于棍法,而且是各家武术经常吸收引用的共同理论,一直被武术界公认为杰出的武术经典著作之一。
俞大猷 · 著 -
金史
《金史》纪传体史书。元脱脱、阿鲁图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修于元至正三年至四年(1343—1344)。记述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共120年的史事。以王鄂的《金史》做蓝本,兼采《金实录》及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中州集》与《壬辰杂编》、张《大金集礼》等书,笔削而成。条例整齐,记事较详密,胜于同时所修的宋史、辽史。本纪叙次严整,先列一篇《世纪》,追述金先祖,末载《世纪补》,记述景宣帝、睿宗、显宗这三位后来追认的皇帝。诸志最为系统、详备。食货、兵、百官、选举各志对金代制度和社会特色多有记载。河渠志记载二十五埽创设和黄河治理,保存了重要资料。“文聘表”为首创,用表格形式记录了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诸事。简明扼要。是研究金代的基本史料。不足之处是人名错讹、互相岐异。清代施国祁有《金史详校》,今人陈述作《金史拾补五种》可供参考。版本有元至正本、明南监本、清殿本、百衲本。1975年中华书局有校点本。
脱脱 · 著 -
济世神验良方
《济世神验良方》济世神验良方,撰人未详。全书分为32门,约9万字,内容丰富,诸科皆备。各门之前列有总论。首论病因、病机及症状;次论诊法、法则与适应症。每门结尾附余论。作者善于将内经、千金、金匮、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并畅其文义。 全书博采众家之长,自制成方或兼搜古代名方及民间经验良方。常在主要方剂之后,随症之变化而加减用药,每证之方下,详录炮炙修治;又于若千方中,阐述其临床体会。医论多用歌赋形式,叙理至明,通俗易懂。故一册在手,医者可辨证施治,病者可依方自救,甚至在缺少药少药之地,亦可救危急于俄顷。
佚名 · 著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是妇人别立方法,俾能自调摄之,所谓尽善尽美也。凡此之病,中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带下、七 八瘕可立而待,即成痼疾。若能治病于未然。
佚名 · 著 -
集验背疽方
《集验背疽方》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心所得,著成此书。原本刊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久佚无传,《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中采掇,并补以缺佚之方,辑成一卷。此书虽仅万言,但专论背疽,对此证受病之源,发病之形及用药次第,节宣禁忌等,一一论说;至于诊候虚实,治疗节度等,则无不斟酌轻重,辨析毫芒,使读者了如指掌。与一般庸医治疗此证只凭剽窃一二丹方,不辨情况,妄施刀针,而鲜有疗效绝不相同,此书特别注意辨证施治原则。书中所载五香连翘汤、内补十宣散、加料十全汤、加减八味丸及立效散等,皆为传世良方。而忍冬丸与治乳痈发背神方皆只金银花一味,用药至简至精。此书原佚而后补入的麦饭石膏尤为神妙,现代科技亦予以特别重视。诚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言,此书堪称疡科中善本。有艺海楼依阁抄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1930年上海国医书局铅印《国医小丛书》单行本。1986年福建科技出版社校注本。
李迅 · 著 -
敬修堂钓业
《敬修堂钓业》清查继佐撰。一卷。成书时间不详。作者曾任南明鲁王政权之兵部职方司郎中,上疏三十余篇,兵败后于杭州敬修堂讲学,将其于弘光元年(1645)至次年五月仅存的十五篇奏疏汇为本书。有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
查继佐 · 著 -
金鳌退食笔记
《金鳌退食笔记》宫苑志。清高士奇(1644—1703)撰。二卷。士奇有《扈从东巡日录》已著录。此书系作者供奉内廷,公余之暇偶访曩时旧闻,征信载记,康熙二十三年(1648)成书。约二万四千字。所著是书2卷,上卷介绍了太液池、瀛台、乐成殿、紫光阁、芭蕉园、玩芳亭、承光殿、琼华岛等处建筑,下卷介绍了大高玄殿、乾明门遗址、玄都胜境、藏舟浦、雪池、五龙亭、凝和殿、迎翠殿、西海神祠、乾佑阁、大西天经厂、左临海亭、右临海亭、聚景亭、宏仁寺、清馥殿、腾禧殿、櫺星门、果园厂、玉熙宫、大藏经厂、万寿宫等等。
高士奇 · 著 -
敬简堂学治杂录
《敬简堂学治杂录》濟南為齊魯大郡屬州邑十有六而陵曏稱難治是以宰斯土者每因事顛躓去惟京江戴子樹人獨在任最久秩滿乃遷威愛允濟稱道弗衰陵固未嘗不可治也當君治陵之時正余分守濟東之日諗其下車伊始展布裕如經年以往百廢具舉而尤以保甲為當務之急夫保甲法良意美必遲之又久而後成成則厥效立見若清賦緝捕其大較也余曾以其清賦催科埽除積習為近今所罕見將有破格獎勵之請而同官尼之不果行越兩載而歲當考績乃得與於卓異之薦殆古人所謂盡其在我而顯晦聽其自然者歟光陰荏苒瞬逾十年樹人既以郡守需次余亦方供職春明偶憶明湖疇昔舊雨漸若晨星而一二令長之勤求吏治者往往心焉數之會東屏廉訪自東展
戴杰 · 著 -
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
《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一卷,元契了说,日本及藏主集录,内题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遗集,有自跋。南岳下第二十二世,嗣虎岩伏。又名《金山即休契了禅师拾遗集》。集录其诗偈、疏、祭文、题跋、记等百余篇。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即休契了 · 著 -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道液 · 著 -
净名经关中释抄
《净名经关中释抄》又名《净名经关中释批》、《关中疏释批》。佛典注疏。唐道液撰。二卷。北图有生24等七号,英、法等所藏约十号。《释抄》与作者之*《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不同,是以隋智顗所撰六卷本《维摩经玄疏》为主,吸收各家对《维摩经》注释并加批释而成。全文先从五门对《维摩经》进行分析:(1)释名:论述《维摩经》之由来,历代翻译经过及解释经题。(2)明体:以不思议真性解脱为体。(3)明宗:以佛国因果为宗。(4)辩用:以权实善巧为用。(5)判教:谓该经主旨抑小扬大。然后注疏僧肇之序文及逐一疏通经文。释义精要。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道液 · 著 -
金刚映
《金刚映》又名《金刚经映》、《金刚经义映》。佛典注疏。唐宝达集。原著卷数不详。据《东域传灯录》,当为三卷。日本村山龙平藏本,系卷上,首尾齐全。此文是对道氤《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的注释。文章的目的是对《宣演》中一些不太明了的地方进行疏释。文内保存了许多资料,如对于八部《般若》的介绍。文后录有昙无谶、玄奘、龙树、鸠摩罗什传记及瑜伽十支论名目等。释义亦以唯识思想为基础。行文则较为烦琐、杂乱。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宝达 · 著 -
金刚般若义记
《金刚般若义记》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通三分法,而采用十二分法:序分、护念护嘱分、住分、如实修行分、如来非有为相分、信者分、校量分、显性分、利益分、断疑分、不住道分、流通分。据吉藏《金刚般若疏》,此十二分法“盛行北地,世代相承,多历年序,而禀学之徒莫不承信”。由此可知,本书当属北方系统。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金刚般若经挟注
《金刚般若经挟注》又名《挟注金刚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首尾均残,存二百九十八行。原卷失题,据内容拟题。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自“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起,至“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经文以大字抄写,注释附于经文下,作双行小字。文字简练,释义甚精。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佛教著述。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三卷。现存卷下。是《金刚经》的记传之作。依据《楞伽经》及无著的《金刚般若论》、世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对《金刚经》的论释。据书中“具如传译”、“具在传文”等字样,则似另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传世,本书系据该传而作。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为残本。
佚名 · 著 -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明如馨纂要并题记。
古心如馨 · 著 -
九灵山房集
《九灵山房集》诗文别集。三十卷,补编二卷,遗稿四卷,其中诗十六卷(遗稿部分诗文混编,不计在内)。元戴良撰。戴集为其子戴礼(叔仪)、从孙戴侗(伯初)同编于明初,前有写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揭汯序、王祎序、桂彦良序以及写于明太祖洪武(1368—1398)间宋濂之题辞,刊于洪武间。王祎序、宋濂题辞皆以手书上版。此本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良曾孙戴统在洪武本基础上修订。此二本无“补编”、“遗稿”,皆三十卷,一至七卷为《山居稿》,八至十四卷为《吴游稿》,十五至二十三卷为《鄞游稿》,二十四至三十卷为《越游稿》,此稿第三十卷为象赞及诸人题诗。正统本后有戴统跋,已收入商务印书馆所编之《四部丛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有傅旭元刊本。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戴良十四世从孙戴殿江以鲍氏抄本为底本,并参校多种抄本,编成三十卷并补编二卷本,前有杭世骏、鲍廷博二序。《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胡丹凤刻《金华丛书》,收录戴集,增“遗稿”四卷。胡丹凤为此遗稿作序,言遗稿所收“诗二百十八首,虽残膏剩馥,正集之所未载”。实际上所补四卷诗绝大多数见于
戴良 · 著 -
倦游杂录
《倦游杂录》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或简作《倦游录》。北宋张师正著。 《郡斋读书志》引此书序云: “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书平生见闻,将以信于世也。自以非史官,虽书善恶而不敢褒贬。”可知书名之所自。 《郡斋读书志》著录作八卷, 《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二卷。今原本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 《诗话总龟》、 《苕溪渔隐丛话》、 《类说》、 《名臣言行录》、 《说郛》、《永乐大典》等书中保存佚文一百余则。本书录北宋前中期的朝野杂事,个别条文记及五代之事。内容以北宋诸名臣逸闻为多,如寇准、丁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韩琦、蔡襄、富弼等,皆有所述及。并多及当时的诗文写作故实,保存了一些诗人的作品及其本事。此外,书中对南方风物、各地异闻也有不少记载。
张师正 · 著 -
居业录
《居业录》八卷。明胡居仁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编辑成书。余祐于 《序》中称,此书取 《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 “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渊、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
胡居仁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