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则诗词全集
《李敬则诗词全集》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
-
李宏模诗词全集
《李宏模诗词全集》碧玉云深,彤绡云薄,芳丛乱迷秋渚。重城傍水,中有吹箫俦侣。应是琼楼夜冷,月明谁伴乘鸾女。仙游处。翠帟障尘,红绮随步。别岸玉容伫倚,爱浅抹蜂黄,淡笼纨素。娇羞未语,脉脉悲烟泣露。
-
李之问诗词全集
《李之问诗词全集》愿得年年,长共我儿解粽。 【注释】
-
论孟精义
《论孟精义》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集义》。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及《四书或问》后,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分条附论孟之后,名之为《论孟精义》。该书旨在发明二程学说,认为二程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学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进于此者而得之。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后学可谓至矣。”(见朱子自序)又引程子的话发明《论语》、《孟子》在义理之学中的地位,认为论孟为六经之本,论孟治则六经不治而可以明。该书虽不及《四书集注》和《四书或问》精要,但朱熹自视甚重,谓“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又说书中所载诸先生语,时时玩味,久之自然会意。传世版本有:浙江馆藏清康熙中御儿吕氏宝诰堂重刊白鹿洞本,南京馆藏明抄本等。
朱熹 · 著 -
罗刹夫人
《罗刹夫人》《罗刹夫人》,是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共三十三回,该作为其代表作之一 。本书以僻远的滇西南高山峡谷和瘴气荒烟作背景,讲述了西南边远地区苗族同胞与汉族武侠、官兵携手平定匪乱的故事。小说围绕极具神秘气息和传奇色彩的“罗刹夫人”这一武坛女杰,塑造了出身名门的少年英才沐天澜、生长于匪帮却灵慧未泯的侠女罗幽兰等众多形象,以颇富悬念的生动笔法,描写了三 位主角在武林前辈的帮助下,历经险乱、平定匪患的曲折历程,以及三人之间展开的一段纠葛缠绵的恋情……
朱贞木 · 著 -
两汉诏令
《两汉诏令》宋代林虑、楼昉辑录。二十三卷。书前有林虑序,另有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蒋瑎序及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苏天爵序。元刊本。林虑曾任开封府椽,楼昉曾任宗正寺主簿。林虑辑录的《西汉诏令》十二卷,从班固汉书中辑录汉高祖元年至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年)历朝皇帝的诏令。其中有高祖疑狱诏,文帝除诽谤法诏、诏议犯法者收坐、除肉刑诏,景帝诏议受所监临令、减笞诏、谳狱诏,武帝诏议不举孝廉者罪、赦天下诏,宣帝子首匿父母等勿坐诏,元帝诏毋征召证案不急之事,成帝减死刑诏,哀帝限名田诏等。楼昉辑录的《东汉诏令》从各种史书中蒐集了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5—214)间皇帝的诏令,共十一卷。其中有光武帝省刑罚诏、赦殊死以下、田租三十税一诏、杀奴婢不减罪诏,明帝公卿遵时令平罚诏,章帝纠嫁娶非法者诏、诏纠狱吏胁迫无辜、诏除禁锢、胎养令,和帝察荷吏诏,献帝原轻系狱等。该书对研究汉代法制和汉代统治者的法律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楼昉 · 著 -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梵名Suh=r!l -lekha ,西藏名Bs/es-pah!i spr=in%-yig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系龙树训诫南印度国王之书函。乃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之偈颂,共一二六颂半。其中初三颂说明撰述之意,次四十一颂半说?明六波罗蜜、八支圣戒、少欲等,次十三颂论述五盖、五最胜法、三结、三学等,次五十颂叙述无常、地狱等六趣之苦,次十三颂说明七菩提分、十二缘起、八圣道、四圣谛等,最后六颂举出观自在菩萨及阿弥陀佛之名;综观全文,旨在劝说修道。受此书?函之王,义净译为亲友乘土国王,刘宋求那跋摩译作禅陀迦王,刘宋僧伽跋摩译作明胜功德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译号为娑多婆汉那,名为市寅得迦。西藏译为德西欧得王(藏Bde-spyod )。
佚名 · 著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佚名 · 著 -
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文集》别集。唐骆宾王撰。中宗朝,郄云卿奉敕搜访骆宾王诗,所集即当时之遗漏,得10卷。凡赋1卷,诗4卷,表、启各1卷,杂著3卷。今有影印明刻本。清陈熙晋撰《骆临海集笺注》10卷,颇精审翔实。有中华书局校勘本。清嘉庆二十一年石研斋秦恩复校重雕宋蜀本附有元和顾广圻撰《考异》1卷。有中华书局影印本。宾王诗悲郁激切。
骆宾王 · 著 -
楞伽经精解评林
《楞伽经精解评林》楞伽经精解评林,一卷,明焦竑集。
焦竑 · 著 -
楞伽经心印
《楞伽经心印》楞伽经心印,八卷,明函是疏,今无序,有科文。
佚名 · 著 -
论语点睛补注
《论语点睛补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
智旭 · 著 -
岚斋集
《岚斋集》《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涉神怪。书今不存。
李跃 · 著 -
兰言述略
《兰言述略》四卷。清袁世俊撰,卷首为“艺兰总说”。内分花晶、花性、种类,培养、名贵、杂说,纪事等项,记述兰花的品名,技艺和事典。其中纪事项下,记载道光后植兰名家事迹,情况尤详,为其他记兰之书所不及。世俊字忆江,江苏苏州人。据文献记载和调查访问资料于光绪二年(1876)成书。有光绪二年刻本,光绪二十三年袁仲蔚重刻本。
袁世俊 · 著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十二卷。清代释函昰 (1608—1685)撰。函昰,俗姓曾,号天然。番禺 (今广州)人。天然禅师兴趣广泛,尤喜作诗,是清代有名的诗僧。他所作的《天然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就他一生参佛奉法,喜佛读经,以及于研习佛法所得体会,以语录形式摘引整理成书。这对于全面了解天然禅师的禅观见解和习禅治学所得,具有参考价值。该语录之末,还附有 《梅花诗》一卷,《雪诗》一卷。通过读此语录,还可兼领天然禅师的作诗技巧,领略禅诗的意境和风格。现见载版本有康熙庚戍嘉兴楞严寺般若堂刊本,《贩书偶记续编》本。
函昰 · 著 -
兰谱
《兰谱》《遵生八笺》中列有“兰谱”一则,兰谱中附有“种兰奥诀”,“培兰四戒”,“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12首。
高濂 · 著 -
兰蕙小史
《兰蕙小史》《兰蕙小史》是近代兰艺历史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兰谱。吴恩元、唐驼先生将自己毕生选育培植的兰蕙铭品尽数收录书中
吴恩元 · 著 -
论衡全译
《论衡全译》《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王充 · 著 -
丽则遗音
《丽则遗音》元赋别集。4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元刻本(卷1—2抄配)传世,全名为《新刊丽则遗音古赋程式》,主要版本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与《铁崖先生古乐府》16卷、《复古诗集》6卷合刊)。本集为元人陈存礼编,卷首有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杨维桢自序。自序中说:元朝科举“设科取赋以古为名”,“余早年学赋,尝私拟数十百题,不过应场屋一日之敌,而敢望古诗人之则战!”“近至钱塘又有以旧所制梓于书坊”,“而吾同年黄子肃君又赘以评语”。4卷中收有杨维桢所写的赋32篇。《东维子集》中未收入赋,他的赋主要保存于本集之中。卷末有元至正三年胡助跋,跋中说:“丽则之名其殆伤今之赋之不古乎?”“场屋之士果能仿佛其步趋,吾知斯文之复古矣!”最后是毛晋写的1则跋语,说明本集是附刊于元乙亥科湖广乡试《荆山璞赋》之后的,由毛晋录出,与《复古诗集》等合刊。
杨维桢 · 著 -
两般秋雨盫随笔
《两般秋雨盫随笔》清代文言笔记集。8卷。梁绍壬著。道光十七年(1837)钱塘汪氏振绮堂初刻。卷首有汪适孙《序》。翻印本甚多,如文德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吉华室刻本(卷末增许之琎《书后》、王堃《后序》)、光绪十八年(1892)兰溪铜活字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年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旧小说》(己集)本、《清代笔记丛刊》(第6卷)本、《笔记小说大观》(第1辑)本等。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式标点本,并删去两则。该书共录890篇,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笔记集,其内容驳杂而充实,或记载掌故,或评述诗文,或讨论学术,或考证名物。其中较突出者是有关鸦片战争前夕清代政治、经济情况的记载,并对民生疾苦表现了深切的关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文学方面,则记载了清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事迹,以及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的资料,较有文学史料价值。但其中也夹杂宣扬封建迷信、诬蔑农民起义等消极内容,表现了作者的局限性。
梁绍壬 · 著 -
楞伽经通义
《楞伽经通义》楞伽经通义,六卷,宋善月述并序,蒋之奇经序,苏轼书经跋。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通义》,简称《楞伽通义》。佛典注疏。南宋嘉定二年(1209)善月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究一经始末,节句义起,尽按吾台宗规矩,大体申述其旨,目曰通义”。书中将经文卷一分为二十一章,卷二、卷三均分为十七章,卷四分为十三章,逐章注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善月 · 著 -
刘子遗书
《刘子遗书》《四库全书》收录了《刘子遗书》,其提要说:「臣等谨案,《刘子遗书》四卷,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录,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说》、王守仁《良知问答》等篇,各为注释。
刘宗周 · 著 -
理学类编
《理学类编》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而归。他博通经史,所教诸生多有成就,为当时名儒。此书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凡三易稿。其初本名 《格物编》。临川吴当见之,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格物”的全部内容。因而改名为《理学类编》。此书主要是汇编宋代理学家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书前有临川吴当写的《序》。第一卷《天地》,分为“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地之枢纽”三部分。第二卷《天文上》,分为“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两部分。第三卷《天文下》,分为“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霓河汉”两部分。第四卷《地理》,分为“论地理之广阔”,“论潮汐之消长”两部分。第五卷《鬼神》,分为“论鬼神之情况”,“论祭祀之感通”两部分。第六卷《人物》,分为“论人物之始生”,“论人为物之灵”,“轮回生死之辨”三部分。第七卷《性命》,分“
张九韶 · 著 -
凌忠介公集
《凌忠介公集》诗文集。 明凌义渠撰。 六卷。义渠字骏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启进士。曾官给事中、山东布政使、大理卿。京师陷,得帝崩闻,具绯衣拜阙, 作书辞父, 奋身绝吭而死。谥忠清,清谥忠介。是集近六万字。义渠少以制义知名,清新婉约,极为世所传诵,为官后于文章不甚留意。所作多涉朝中政事。其中《兵饷议》、《清慎勤论》诸篇,为其代表作。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仅收文集二卷。
凌义渠 · 著 -
醴泉笔录
《醴泉笔录》两卷,北宋江休复(一○○五~一○六○)撰。该书皆记北宋之杂说杂事,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据清刻本首次整理。
江休复 · 著 -
老子说五厨经注
《老子说五厨经注》老子说五厨经注。唐·尹愔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二、《道藏精华录》,收入该书第四集。经文盖六朝道士依托。述存一炁和泰和之服气法,尹注多引《庄子》和释氏之言。
尹愔 · 著 -
乐庵语录
《乐庵语录》先生曰宣和庚子嵗某以舎选贡京师入辟雝肄业率性斋同舎生赵孝孙仲修者洛人伊川先生髙弟赵顔子之子也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优选而某被黜落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庸何伤姑归读书可也且曰公曽读论语否某意颇不怿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果曽从头理防否且道学而时习之一句以何者为学某未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説之谓非絺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不可有作辍之伪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方可以学圣人某闻其言顿若有悟请益曰为学之道敬闻命矣敢问事业何如仲修曰事业正自为学中来今且未要论大事只如作一郡若行得论语中三句便做个好知州先生曰愿闻之仲修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也千乘之国若今之一州果能行此如何做得不好先生佩服其言每曰吾平生操心行已立朝事君皆赵公之言有以发之
龚昱 · 著 -
吕思诚诗词全集
《吕思诚诗词全集》西风飒飒桂林秋,万叠云山舜洞幽。晓气沉崖秋色冷,凉飙吹树桂香浮。轻摇斑竹江头恨,远送苍梧天外愁。一旦薰风随律变,露华山色满南州。 【注释】
-
刘昭禹诗词全集
《刘昭禹诗词全集》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 【注释】
-
李宏皋诗词全集
《李宏皋诗词全集》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诞今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溪人畏威思纳质,弃污归明求立誓。誓山川兮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