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L”查询

  • 绿霉火腿

    《绿霉火腿》本书发表于1921年。《绿霉火腿》写邬伯强到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带来的火腿长了绿霉而生出一系列事端,先是房东发难说他不应该把火腿挂在墙上,后是番头责难他没有把火腿挂到厕所里,直到朋友子琛来探望,火腿被番头等一干人吃掉,伯强才得到番头的尊重,但他还是觉得受不了民族歧视和人格侮辱而搬走了,反映了贫苦学生在经济压迫下的困顿苦闷,求学无门的艰辛无助。

    张资平 · 著
  • 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

    《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此书言「壶中造化」之法,即灵宝道士炼度己身罪魂,使超升上天之法术。其法先礼拜诵经,然后引炁直人丹田,聚九炁之光而结一婴儿,状同己身。婴儿上升脑部泥丸宫,化为宝珠(又称黍米珠)。其次存思三十三天万圣千真浮空而来,皆人宝珠之中。元始天尊放眉间白毫相光,下照酆都九幽诸狱,使诸狱化为净土。然后存思十万飞天神王迳人诸狱(即两肾以下幽明之所),赦宥诸罪魂。然后存思赤龙(舌头)拨动华池神水(口水),咽入水府天河,诸罪魂入浴河内,暖然如春。最后存想脊骨为升天大法桥,有金童玉女引导诸亡魂升桥上至朱陵火府。诸亡魂经过火炼,由火龙载飞,直至玉清境,朝拜元始,致身宝光中。至此,修行者「冥心寂然,物我兼忘」。此灵宝炼度之法为内丹修炼法。

    佚名 · 著
  • 孏窟词

    《孏窟词》孏[lǎn]窟词,宋词别集。1卷。侯寘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其他传世版本,尚有明毛氏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并曾收入《四部备要》等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侯)寘为晁氏之甥,犹有元祐旧家风流余韵,故交游皆胜流,词亦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舄狼籍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著家之中,要不能不推为作者。”侯寘存词近百首,应酬祝寿之作语多重复,是其一病;但记游咏怀之作却以写景工致,感情真切见长。小词如〔渔家傲〕 (本是潇湘渔艇客)、〔阮郎归〕《和邢公昭》等,都写得清爽可诵,韵味深长。

    侯寘 · 著
  •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此篇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全篇以问答体例。由「方文」向净明道六位真师请问《净明真经》之奥义,六真逐一解答。问题涉及三五飞步、服日精月液,流金火铃、三甲六丁、飞符治病诸事,皆为净明道有关法术。

    佚名 · 著
  •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题称「翼真坛副演教师何守澄撰」。何守澄即南宋净明道道士何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南宋绍兴辛亥年(1131),许真君(许逊)降临江西西山(今南昌新建县)玉隆万寿宫,「发明道要,说〈气镜〉、〈神印〉二篇」。何守澄据真君所说,编成是书。书分二篇:〈神印〉篇叙说净明教义及用神印伏魔之法,内载伏魔神印图式及用印口诀;〈气镜〉篇言服气炼神之法。

    何守证 · 著
  •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此篇为南宋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言「天枢都录」修行之各种道法,有天枢都录行持法、养神法、纠察法、传奏法。文字皆甚简略。

    佚名 · 著
  •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撰人不详。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全篇由「弟子方文」就《净明黄素书》中有关道法向「真师」提问,真师逐一解答。问题涉及内丹、度人经法、五雷神法、剑诀大丹法、六丁玉女法等方术。书中引述钟吕丹经,其说受全真道影响。

    佚名 · 著
  • 灵宝归空诀

    《灵宝归空诀》灵宝归空诀,题「原阳子赵宜真编述」。赵宜真乃元末明初道士,净明道嗣师。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书中有七言绝句诗十四首,每诗后附以短注,言「归空之法」。按「归空」之义,指人死后当归于虚空。归空之法,教人于临死之际把定玄关,识破幻缘,抛却尘俗欲念业习,以免沦入诸趣。此法盖源于佛教密宗,或以为达摩禅师之作。

    赵宜真 · 著
  • 灵宝净明黄素书

    《灵宝净明黄素书》全称《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简称《黄素书》。全书十卷。有元初净明派道士傅飞卿解。为净明道重要典籍。汇集净明道所传各种内炼丹法及符箓咒语,而其主旨则在劝人以忠孝廉慎为本,以调养心性, 修炼内丹为术, 则丹道可成。收入《道藏》314册。

    佚名 · 著
  •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明建邺憨山道者德清注解老子道德经

    德清 · 著
  • 龙虎精微论

    《龙虎精微论》龙虎精微论,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内丹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论述内丹之道。认为金丹之道,当以天地为法则,采阴阳五行之气,日月四象之精为药物,并根据阴阳寒暑之推移变化确定炼丹火候,使龙虎相交、夫妻合体,则金丹可成。作者贬斥外丹烧炼硫磺、水银等物,认为只能烧出绘画颜料,费时伤财而徒劳无功。篇末附诗十首,咏述内丹理论。又附〈庄老火候〉,述导引行气之法。

    佚名 · 著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天干地支相配编成六十甲子日历。并列举每日当值神名、所属星宿及其侍从官吏名额。算命时根据某人本命元辰(即生日)查阅日历,即可推算命运。此种占卜术汉魏六朝时已有,隋唐以后更为兴盛。《隋书‧经籍志》五行类着录「元辰历一卷」,或与本篇有关。

    佚名 · 著
  • 六根归道篇

    《六根归道篇》六根归道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融会儒、释、道三教之说,阐述修道之要。作者认为世人学道者多,成道者寡,皆因不知守道之要。守道当先守心,心守则意不乱,意不乱则动止合礼,进退有度,而使身正。心正乎内而身正乎外,则耳目得其养,鼻舌不为患。心身耳目鼻舌皆得其守,「则六根悉静而大道存焉」。本篇与《三要达道篇》似出一人之手。

    佚名 · 著
  • 灵信经旨

    《灵信经旨》灵信经旨,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道士之手。《通志‧艺文略》着录「灵信经旨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占卜之术,分作两篇:其一为《灵信经旨》,乃晋平公时大臣师旷所传,内载四言谶语二百多句,根据耳目心神所示预兆,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其二为《刘根真人灵信经》,乃汉代神仙刘根所传。内载十二条谶文,言一日十二时中,观察人之耳鸣及面容神色,以断其吉凶,是为古代道士相面之术。

    佚名 · 著
  • 灵书肘后钞

    《灵书肘后钞》灵书肘后钞,编者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乃摘抄部分道书而成。其内容庞杂,大致以召神劾鬼、驱邪治病等早期道教法术为主。内有服符、佩箓、存思星斗、禹步、去三尸等道法。

    佚名 · 著
  • 刘随州集

    《刘随州集》诗文别集。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唐刘长卿撰。《刘随州集》在宋代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卷,一为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又云:“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宋椠十卷本,后世少见,后出版本多源自十一卷本系统。长卿诗在宋代也曾有过抄本流传,陆游曾购得尹耘师抄本(见《渭南文集》)。十卷本今存一北宋残本六卷,曾经黄丕烈、瞿镛之手,黄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皆云原书十卷,当是,瞿镛云十一卷实乃误记。宋刊十一卷原本,明人有翻印本。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记》卷二的“明版”、何焯以建昌本覆勘的明正德刊本(卢文弨后有抄录之本),都渊源于十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明弘治有两刊本,均十一卷,一西蜀李士修知随州所刊,一馀姚韩明所刊。”据《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及《藏园群书题记》,李氏刊本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韩本由临洮太守李纪于同年刊印,有韩明跋,出自南宋书棚本。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李纪刻本又为人覆印,剔去卷一一杂文,而别有《刘随州外集》一卷,《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四库全书》所收为诗十卷、文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

    刘长卿 · 著
  • 列仙传

    《列仙传》古代神仙传记。西汉刘向撰。二卷。 向有《说苑》已著录。宋陈振孙等疑为出自东汉或魏晋方士之手,伪托向作。所记赤松子、黄帝、容成公、老子、吕尚、彭祖、安期先生、王子乔、东方朔、玄俗等七十位仙家事迹。起于赤松,终于玄俗,皆上古三代及秦汉时神仙。后人续补羡门高、刘安、老莱子等。文人多引为戏剧小说资料。明正统道藏本。《汉书·艺文志》无目。《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有两种,皆题《列仙传赞》,刘向撰。一作三卷鬷续,孙绰赞;一作二卷,晋郭元祖赞。唐以后史志均有著录,或二卷,或三卷,皆未题赞人。关于撰人,宋陈振孙,明胡应麟,清纪晓岚、杨守敬以及近人余嘉锡等,都对刘向提出疑议,或以为六朝人伪撰,或以为东汉方士假托,异说纷纭。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为“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是真的”,不是后人伪托。

    刘向 · 著
  • 列子集释

    《列子集释》《列子》集释本。八卷。今人杨伯峻撰。成书于民国十一年(1932年),初版于一九五八年。《列子集释》先录《列子》正文,正文下夹句进行注释考证。考释分四类,先录晋人张湛《列子注》文,次录唐人卢重玄《列子解》文,再作有关《列子》本文及张注、卢解的校勘、训释与考据,最后录有唐人殷敬顺所纂与宋人陈景元所补之《列子释文》以及有关《释文》之考证。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原书撰成于1929至1932年之间,1958年曾由龙门联合书局排印出版。该书以清代汪继培校刻的《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参照影印宋本、元本、《道藏》本等古本,择善而从,参校撰成。

    杨伯峻 · 著
  • 历代崇道记

    《历代崇道记》唐五代杜光庭撰。介绍道教历史的散文。载于《全唐文》卷933。记载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经书。全书一卷,书末题: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书从周穆王记起,直到唐僖宗中和(881—885)时,叙述历代帝王修建宫观、度道士等尊崇道教事迹。详列修建道观地点、数量,及所度道士的人数,兼采有关事件。各代文字,前略后详,尤以唐代最为具体完备,占绝大部分篇幅。

    杜光庭 · 著
  •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柳宗元作,唐刘禹锡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予刊行。今存最早的本子为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收入。又有宋童宗说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存《四部丛刊》本。又有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存蟫隐庐影印宋世彩堂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排印,1974年中华书局重版。还有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存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柳宗元 · 著
  • 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李白 · 著
  • 聊斋志异白话文

    《聊斋志异白话文》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此书十二卷。其中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故事和野史、轶闻,多以谈狐、鬼、花、妖方式,揭露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采自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如《山魈》、《咬鬼》、《狐联》、《潍水狐》、《金陵女子》、《罗刹海市》、《农人》、《潞令》、《吴门画工》、《折狱》、《胭脂》、《衢州三怪》。旧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年(1765)湖南王氏刻本等。今有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等。此为《聊斋志异》白话文。

    蒲松龄 · 著
  • 礼记通论辑本

    《礼记通论辑本》姚际恒的礼记通论,是他的九经通论之一。清初以来的各家书目、史志及地方志等,皆未见著录。独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加以著录,云「上中下三帖」,不注卷数。本书原本已亡佚,杭世骏续礼记集说曾引用三十馀万字。礼记通论此书曾引到诗经通论。诗经通论作於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可见本书成书年代更晚於诗经通论。杭氏续礼记集说云:「(姚氏)著九经通论,中有礼记通论,分上、中、下三帖。」(卷首,姓氏,页一○)这种编排方式,与传统按礼记四十九篇之顺序排列者不同。柳诒徵劬堂读书录云:「姚氏自以其意评判戴记各篇之高下,而分为上、中、下三等。据杭书所集姚氏之说,有所谓列上帖、列中帖、列下帖者。」(文澜学报第一卷一期)可知,姚氏通论分上、中、下帖是一种品评的等级。等级之高下,以是否能得儒学之真义为标准。有关大学、中庸部分,姚氏以二书皆禅学,应黜回礼记中。

    姚际恒 · 著
  • 乐论

    《乐论》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

    阮籍 · 著
  • 灵台经

    《灵台经》灵台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所算类、《通志‧艺文略》历数类,均着录「灵台编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原本为十二章,《正统道藏》本缺前八章,仅存后四章。即〈定三方主〉第九、〈飞配诸宫〉第十、〈称星历分〉第十一、〈行年灾福〉第十二。其书言算命术,属紫微斗数类。大略依人之生辰定其三方主,又以二十八宿加临十二月,配身官、命官、德宫、财帛宫、寿命宫等二十余宫,以推算人生之贫富寿天及流年吉凶。

    佚名 · 著
  • 了明篇

    《了明篇》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神气相随”在炼功中的作用时说: “气随神, 神随气, 神气相随, 透入泥丸里。长把金关牢锁闭, 捉得金晶, 暗地添欢喜。下辛勤, 须发志, 十二时中, 莫把工夫弃。阴尽阳全神出体, 功行成时, 名列神仙位。”

    佚名 · 著
  • 礼记训义择言

    《礼记训义择言》八卷。清江永撰。是书自《檀弓》至《杂记》,于注家异同之说,择其一是,为之折衷,与陈澔之注颇有不同,然其持论多为精核。如《檀弓》“殷练而祔,周卒哭而”,江永引《左传》、《大戴记》解诸儒之异同,其说甚为有据。又说《玉藻》曰“袭裘不入合门”,江永认为“裼衣上郡谓正服,不得更有中衣”,又列孔颖达之疏相较,可见江说之甚确,足正孔疏之显误。诸如此类疏解明确,辨误精恰者,不一而足,尤见江氏深究古义之功。是书亦有臆度之不足,然终不损大旨。有乾隆辛亥刊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

    江永 · 著
  • 历代建元考

    《历代建元考》清钟渊映撰。收录了自汉武帝到明代的各政权年号,十卷。张之洞在《书目答问》史部中有记载,说记载年号的书,李兆洛的《纪元编》最简便,叶维庚的《纪元通考》最详细,而《历代建元考》是早于两书的著作。初期有守山阁本,金壶本。民国30年又由中华书局出版。

    钟渊映 · 著
  • 论衡原文译文

    《论衡原文译文》《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 · 著
  • 两汉乐府诗词全集

    《两汉乐府诗词全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