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M”查询

  • 幕学举要

    《幕学举要》清万维翰著。一卷。本书就著者阅历,提纲挈要地论述习幕之道,以供有志于此者参考。内有总论、盗案、命案、奸情、逃人、钱谷、交盘、社仓、赈灾、捕蝗、水利、官牙等二十目。书眉有清汪辉祖所作增注。

    万维翰 · 著
  • 迷青琐倩女离魂

    《迷青琐倩女离魂》元杂剧剧本。简名《倩女离魂》。郑光祖撰。旦本。剧写书生王文举幼时父母给他与张倩女订下终身,但后来倩女母亲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迫使文举赴考。王文举启程后,张倩女灵魂与躯壳脱离,身躯卧病在床,灵魂却赶上王文举与之同居。王文举一举中第,带倩女的灵魂回来,倩女的灵魂、身躯合而为一,皆大欢喜。倩女魂追王文举的行动告诉我们,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通过对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叛逆精神。曲词艳美动人,情节简单离奇,抒情写景,以景寄情,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气息。在元杂剧中当属第一流作品。

    郑光祖 · 著
  • 眉寿堂方案选存

    《眉寿堂方案选存》医案著作。二卷。清·叶桂撰,郭维浚编。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之医案均重点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掌握各类疾病治法。其中妇科治案记述尤详。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

    叶桂 · 著
  • 闽部疏

    《闽部疏》地理杂志。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字敬美,号损斋道人。性喜宦游,多历海内名山大川。此书为其明万历十二年(1584)为闽都学时,历时七月游闽省八郡所作。约成于十三年(1585)。九千余字。前有王穉登和自序二。首记福州形势,次方山布政司、鼓楼、南台江、灵济宫、石竹山、省府北诸景,闽中名产荔枝、龙眼、佛手柑、橄揽、黄弹、金扣子、羊桃、美人蕉、海错(西施舌第一,蛎房次元)及其分布;闽俗、兴化古莆中景物(以九里湖为优)、枫亭、闽地畜盅、洛阳桥、泉州城、漳州人物、气候、海味、分水关奇景。建宁行都司、朱元晦祠,以及闽中诸邑分布,各地特产等共八十余条,对福建八郡的山河形势、名胜古迹、特产、都邑均有较详记载。文简事赅,叙事井然。有《纪录汇编》本、 《宝颜堂秘籍》本。

    王世懋 · 著
  • 墨史

    《墨史》三卷。元陆友撰。其著作除《墨史》外,还有《砚史》、《印史》,诗文集有《杞菊轩稿》,现均已亡佚。其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传》故事演变的资料。今传世著作有《墨史》、《研北杂志》。《墨史》为一部集古来精于制墨者事迹的书。上卷,主要记载魏、晋、刘宋、唐各代著名制墨家事迹。于魏记韦诞一人,于晋记张金一人,于刘宋记张永一人,于唐记李阳冰、祖敏以下十九人。中卷,主要记载宋代制墨家的事迹。记宋代柴珣、陈朗以下一百三十余人。下卷,除记宋代制墨家外,于金记刘法、杨文秀二人,又记载了高丽、契丹、西域之墨,并载有杂记二十五则,均为墨之典故。是书搜罗精全,记载广博,并时有辨析考证,言之有据。如其论奚廷珪非李廷珪一条,作者旁证博引,从世家、子嗣、姓名、居地论证奚、李为二人,不过名字偶同罢了,较有说服力。现存知不斋本三卷、项药师刊本、刘泖生据厉樊榭钞本过录三卷、《敏求记》 载此书也作三卷、《四库全书》本等。

    陆友 · 著
  • 密庵集

    《密庵集》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 《国史经籍志》、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 《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

    谢肃 · 著
  • 耄余杂识

    《耄余杂识》一卷。明陆树声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陆树声在叙中说:“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居尝燕闲,颇亲纪籍。今迫衰暮,两目昏眊,艰于披阅,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一知半解,注之臆想,提撕仅存。每旦栉沐之余,南荣就明,笔砚粗设,间录一二,以备遗忘。”据撰者自叙称,自己性好做笔记,直至年迈衰暮、双目昏眊,尝艰于披阅,此书是他“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及紬绎旧闻”而成。因此,所记均古人琐事。《四库全书总目》对它的评价是: “颇有足以警世厉俗者,而多杂二氏(佛道)之学。”观其所撰,各篇通过人物的遗闻琐事或言谈行动来叙写人物,往往形象生动。

    陆树声 · 著
  • 明语林

    《明语林》笔记。清吴肃公撰。十四卷。肃公字雨若,号街南。宣城(今属安徽)人。成书年代不详,仿临川《世说》之体。凡三十七类,皆用《世说》旧目。专辑明人言行轶事。其德行、言语、方正、雅量、识鉴、容止、俳调七类又各有补遗数条。为研究明代人物的重要资料。

    吴肃公 · 著
  • 毛诗类释

    《毛诗类释》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

    顾栋高 · 著
  • 毛诗讲义

    《毛诗讲义》十二卷,宋林岊著。林岊在嘉定年间为全州郡守九年,曾重建清湘书院,与学生讲学其间。此书即门人根据他讲论《毛诗》语言的记录成册。此书简括笺疏,依文训释,取裁毛公、郑玄之说,而折衷异同于其间。虽书中取材不出古人范围,但具融会贯通,无枝言曲说之病。《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及《文渊阁书目》著录此书,皆作五卷。自明代以来,此书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因而以为已佚亡。今存本系从《永乐大典》各韵所载,按次第汇辑而成。《永乐大典》原本所佚的部分,则缺略没法补辑。因篇帙较多,而分为十二卷。其书著作之时,废《诗序》之说正盛,林岊却能发扬毛公《小序》之说,故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称许。

    林岊 · 著
  • 马培之医案

    《马培之医案》又名《马培之外科医案》。清马文植撰。一卷。文植名征,字培之,另有《纪恩录》已著录。此医案撰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约万六千言。按证分类,记载疔毒、骨槽风、瘰疬、石疽、肝痈、马刀疬、少腹痛、流注、鹤膝风、麻风等共四十二种外科病证的治疗方案。每证载若干案例,叙述简明扼要。对个别证治如骨槽风、失荣、鹤膝风等证,分析了病因、病机、病变及辨证等内容,对肝痈和麻风病证论治尤详。所载外科证治以内服方药为主,个别亦有外敷者。马氏善用补、散、发、清等多种治疗方法,马氏临证经验丰富,继承前人的外科成就且有所发展。是书于外科临证很有参考价值。有一九二三年《三三医书》本,一九三九年四明慈竹草堂印本,一九四○——一九五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马培之 · 著
  • 茅山志

    《茅山志》三十三卷。道教经书。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刘为嗣上清经箓四十五代宗师,号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元朝人。前有元泰定元年(1324)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序、泰定四年(1327)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序以及天历元年(1328)刘大彬叙录。据吴全节序,此书在茅山旧志的基础上前后凡二十年始成,凡十五卷,自汉晋而下及齐梁唐宋之书搜括无遗。据刘大彬叙录,此书增纂旧志历时十余年而成,凡十二篇十五卷。今《道藏》本为三十三卷,按陈国符《道藏源流考》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所说,因为《正统道藏》板式有定规,每卷字数不能过多,乃析为三十三卷。又依陈说,此书实即句曲外史张天雨所修,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此志详审而有条理,非通常道士所能为。卷一至四是《诰副墨》,载汉哀帝至元仁宗历代诏诰。卷五为《三神纪》,述三茅君世系和传记。卷六至七是《括神区篇》,记山、峰、洞、水和坛石桥亭。卷八《稽古篇》记茅山古迹。卷九《道山册》录张鲁古本《道德经》、《上清大洞宝经》篇目、《上清大洞宝录》篇目、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和《通志·艺文略》茅山道书目。卷十至十二为《上清品》,系茅山宗历代宗师传略。卷十三至十四《仙曹署篇》记诸仙真职署。卷十五至十六《采

    刘大彬 · 著
  • 密藏开禅师遗稿

    《密藏开禅师遗稿》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

    道开 · 著
  • 孟氏诗词全集

    《孟氏诗词全集》可惜春时节,依前独自游。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注释】   

  • 孟守诗词全集

    《孟守诗词全集》科文又主守初时,光显门生济会期。美擅东堂登甲乙,荣同内署侍恩私。群莺共喜新迁木,双凤皆当即入池。别有倍深知感士,曾经两度得芳枝。 【注释】

  • 孟迟诗词全集

    《孟迟诗词全集》我来淮阴城,千江万山无不经。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太白有逸韵,使我西南行。一步一攀策,前行正鸡鸣。阴云冉冉忽飞起,千里万里危峥嵘。譬如天之有

  • 毛奇龄诗词全集

    《毛奇龄诗词全集》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明儒学案在线阅读

    (清)黄宗羲 · 著
  • 民族魂鲁迅

    《民族魂鲁迅》1940年7月,萧红创作了四幕哑剧《民族魂鲁迅》,这是萧红的第二部剧作,也是她有关鲁迅的最后一部作品。一如萧红的小说创作不符合“小说做法”,她的戏剧也不符合通常的所谓创作“规范”:没有贯穿始终的剧情,不铺排激烈的戏剧冲突,乃至人物对话。萧红寄希望于观众的或许是对鲁迅精神的领会把握。第一幕选取鲁迅的少年时代,剧中安排少年鲁迅和他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相遇:家道中落的他耳闻目睹了何半仙、孔乙己、阿Q、单四嫂子、王胡、蓝皮阿五、祥林嫂等的生活,面对人间的悲喜剧,他“不言不动不笑”,却好似已经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第二幕选取鲁迅日本留学时期,安排的人物只有鲁迅、日本人甲、朋友和“鬼”,主要情节来自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的抉择和回国后发生的踢“鬼”故事,突显他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的坚定信念。第三幕选取鲁迅的北京时期,以鲁迅与朋友、绅士、强盗、贵妇、恶青年、好青年的交往,象征了鲁迅的战斗人生。第四幕发生在鲁迅上海时期,鲁迅的境遇更其恶劣,多了商人和市侩的攻击,但他的战斗更其坚韧,直到生命的结束。四幕剧分别勾勒鲁迅改良国民性、痛打落水狗、关心中国命运的战斗人生,人物内在精神的冲突被写意化。每幕剧只包含简单的

    萧红 · 著
  • 脉诀刊误

    《脉诀刊误》又名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著作。元戴起宗撰。二卷。起宗字同父,金陵(南京) 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 《五运六气撰要》。此书上卷论寸关尺、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脉象主病。下卷载内、妇、儿科诸病脉证与治疗。戴氏认为高阳生所撰 《脉诀》 内容虽较通俗,便于记诵,流传甚广,但语意不明,立义偏异,故以 《内经》和《难经》为理论根据,并参照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历代名医有关论述对《脉诀》 予以考订、辨妄,以正本源。明代医家徐春甫说: 戴氏“刊 《脉诀》 之误,辟邪说,正本源,诚有功于医旨也”。《四库全书总目》 说:“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于脉学殊为有裨。”明汪机又取诸家脉书补其缺,正其讹,撰 《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崇祯六年(1633)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戴启宗 · 著
  • 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李延昰 · 著
  • 名香谱

    《名香谱》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叶廷珪 · 著
  • 马冉诗词全集

    《马冉诗词全集》南溪有仙涧,咫尺非人间。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注释】   

  • 满城风雨

    《满城风雨》《满城风雨》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并引发了外侮,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有许多珍贵资料。

    张恨水 · 著
  • 牟子

    《牟子》全称《牟子理惑论》,亦称《理惑论》。东汉牟子著。佛教书名。为较早介绍中国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收入南朝梁僧祐所编《弘明集》,刊列集首。最早见于南朝时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所撰《法论》一书中,以其详载汉明帝遣使求法传说,被著录在其书第十四帙《缘序集》中。书前有《序传》,介绍牟子生平和著作缘由,后有《跋》,仿佛教“三十七品”和《老氏道经》三十七篇体例,作本论三十七篇。全书取问答体裁。根据假设的北来儒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引证孔、老之言和佛教经典,分别予以答辩。表现了主张佛、道、儒三家一致,特别是佛家、道家一致的思想倾向。认为佛是“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牟子》二章)是人间至德的体现者和神圣世界的最高主宰;“人道法五常”(《牟子》四章),佛家的善恶标准与儒家的伦理规范是一致的;“怀善者应之以祚,挟恶者报之以殃”(《牟子》十七章),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与中国固有的传统伦理学说是一致的;沙门出家剃度修行合乎儒家的“至德要道”,不应形式地去看是否有违于身体发肤之义;佛家遇人无跪起之礼,只是不死守形式的德而已,因为上德不追求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书中对佛教的理解多有改造和发挥。反映了佛教传入

    牟子 · 著
  • 脉象口诀歌

    《脉象口诀歌》古代经脉类著作

    佚名 · 著
  • 默记

    《默记》笔记小说集。三卷。宋王铚撰。作者熟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此书多记载汴京朝野遗闻,有的是史书所不载。王铚掌悉掌故,所考证之事,多言之有据。载北宋朝野遗闻,可补正史之阙。其中记君主、大臣,直书其事而不隐,如《周世宗儿》、《徐铉》、《艺祖》、《神宗》、《欧阳文宗》等条。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行世。

    王铚 · 著
  •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钱振锽 · 著
  • 马一浮词集

    《马一浮词集》词集,马一浮著,一卷,收马一浮词作一百零三首。

    马一浮 · 著
  • 埋愁室丛话

    《埋愁室丛话》万事必先研究而后有预备之方,必先经验而后知受病之源。余虽不称经验之人,然将我生平所得和盘托出,以供读者之前,知社会之万恶、人心之险诈,并知余生之不辰。余吴人也,早失怙恃,又鲜兄弟及姊妹,徧尝人世间之悽凉苦况矣。当在深闺寂寞之时,辄将经过及感想之事援笔记之,名之曰埋愁室丛话。余本不欲以壮志而託閒讴,奈承诸同志谆谆以出版为嘱,并曰:一鸟鸣空,或可唤醒羣生,稍补于社会。余则不敢自命为有心人,愿世人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幸勿忠言逆耳。须知良药苦口,斯则著者之深愿也。

    吴忏情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