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道杂志
《明道杂志》笔记。或作《张太史明道杂志》1卷。宋张耒著。书中多记著者当时见闻及朝野文人轶事,涉及苏轼、司马光、王安石、黄庭坚、晁补之、沈括、刘贡父等文学家多人。又多谈论诗文,或评论唐人及时人诗歌短长,或研讨诗歌技巧,并录有不少时人诗作。又作者曾多次至黄州,故书中记黄州之风物民俗者亦不少。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书前亦无序言,唯书末有黄州守陈升庆元庚申(1200)识语,称“其间记黄事尤详,因刻板道院”,则此书宋时已有刻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著录明嘉靖覆宋本。今传有一卷及正续二卷本两种,然内容无异。前者有《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后者有《学海类编》本。
张耒 · 著 -
梦溪笔谈及翻译
《梦溪笔谈及翻译》《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 · 著 -
明史
《明史》明史-明史《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
明史 · 著 -
明诗平论二集
《明诗平论二集》朱隗辑,二十卷,诗固可以法。为断乎。文章之道。何往而无法也而况诗于法。为尤切者乎。虽然法何所昉也。
朱隗 · 著 -
名迹录
《名迹录》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 (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梁鹄书、钟繇刻字,是为士大夫自刻之始。欧阳修、赵明诚等辑录金石,仅录标题跋尾;洪适《隶续》备列碑文,是为全录刻词之始。而像朱珪那样,自己刻字,自己编辑成书的,古无此例。正篇六卷。第一卷录首诰一篇、御制祭文五篇、玺书七篇,大概是为了尊帝王之作,虽篇页不多,但放在首卷。第二卷录元好问《中州集》。其他四卷共录碑十四篇、记二十九篇、墓表一篇、墓碣五篇、行状一篇、圹志二十三篇、墓志铭二十四篇、杂刻字画二十六种。末有附录一卷,所录是当时一些人的赠言。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元]朱珪 · 著 -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第一卷举止安详,攸关福泽。常熟翁文端未达时,家贫乡居,偶与二三父老为叶子戏,适雨着钉鞋,竟夕坐博。验其履印,曾不一移。南皮张文襄督一江一鄂日,士有呈赠诗文者,当时未即阅看。俟其人来谒,寒暄毕,辄命侍者...
-
毛诗陆疏广要
《毛诗陆疏广要》二卷。三国吴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有才名,文章冠世,曾任吴国牙门将。太康末入洛阳,与弟云以文才倾动一时,世称“二陆”。着有《辨之论》、《吊魏武帝文》、《文赋》等。原有文集,已佚,后人辑为《陆士衡集》。明毛晋(1598-1659)注。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晋家富图籍,世所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又喜刻古书,汲古阁版至今流布天下。此书为晋所自编。陆机原书二卷,每卷又分二子卷。因晋储藏丰富,采摭既多,故异同滋甚,颇须辨难考订。如“南山有台”一条,则引《韵书》证其佚脱;“有集维鷮”一条,则引《诗辑》证其同异。考订亦颇不苟。由于嗜异贪多,每伤支蔓。如“鹤鸣于九皋”一条,后附《焦山瘗鹤铭考》一篇,蔓延及于石刻,于经义无关。然虽伤冗碎,究胜空疏说诗之家。有《四库全书》本。
毛晋 · 著 -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记录中国明朝明太祖、建文帝两朝皇帝事迹的史籍。其年份起元至正辛卯(1351年),讫洪武三十一年戊(1398年),首尾四十八年。根据《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明太祖实录》共有二五七卷。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梵名Saddharma -pun!d!ari^ka-s/a^stra, Saddharma -pun!d!ari^ka-upades/a ,凡二卷。印度大乘佛教论师世亲着,后魏菩提流支、昙林等合译。本书为法华经之注释书。又作妙法莲华经论、法华经论、法华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依据引之法华经梵本与鸠摩罗什译本不符,而类似现存之尼泊尔梵本。别译有元魏勒那摩提、僧朗等之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一卷,其译语虽与本论相同,然缺归敬颂,并有字句之差异及详略等不同。现今发现之敦煌出土本中,有类似高丽藏本勒那摩提译之论本。注疏有隋代吉藏之疏三卷、唐代义寂、义一合著之述记二卷等。
佚名 · 著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与《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同
佚名 · 著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九卷,元魏菩提流支译。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
佚名 · 著 -
明人笔记合集
《明人笔记合集》明李鼎著吴言生译注⊙外护主人捐善地内修道侣授真诠外护主人捐善地,何殊丛桂秋风;内修道侣授真诠,奚翅明珠夜月。如其玩时日而积愆尤,毕竟转轮回而趋坠十落。⊙万壑疏风清两耳九天凉月净初心万壑疏风清两耳,闻世语,急...
-
孟子与公孙丑
《孟子与公孙丑》前面《梁惠王》上下两章,是孟子一生学说思想的大纲。自《公孙丑》章开始,以下的每一章,都是根据上面的纲要再加以发挥的。有关孟子的学说思想,以及孟子的心十性十修养,我将陆续作补充说明。以后的各章,内容更加...
-
孟子
《孟子》孟子-孟子《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 · 著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又名《高皇帝御制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本集的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即《四库全书》本)为姚士观等校刊,全书分十八类,即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其中存诗共二卷(卷一九、卷二○),是较富文学意味的内容。其诗以气势阔大见长,其文多有以白话写就的,但不少篇显然为文臣修饰过。除上述版本,尚有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及万历十年、二十四年等刻本行世。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朱元璋 · 著 -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摩诃止观科节,一卷,唐法藏撰(总目录佚名),日本禅叡题记。
法藏 · 著 -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摩诃止观记中异义,一卷,唐道邃说,日本乾淑集,有题记,内题谨录邃和尚止观记中异义。
道邃 · 著 -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四卷,宋有严注并序及注三大部后总序,日本眘徽后序,法华三大部注之一。
有严 · 著 -
梅兰佳话
《梅兰佳话》《梅兰佳话》小说在线阅读
阿阁主人 · 著 -
马彧诗词全集
《马彧诗词全集》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巏嵍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 【注释】
-
明本诗词全集
《明本诗词全集》顿脱尘羁。深处幽栖。兀腾腾、绝处忘机。绳床石枕,竹榻柴扉。却也无忧,也无喜,也无非。淡饭黄齑。寂寞相宜。类孤云、野鹤无疑。策筇峰顶,岩洞闲嬉。但看青山,看绿水,看云飞。
-
米市诗词全集
《米市诗词全集》度峡扪青玉,临深坐绿苔。水从双剑下,山挟两龙来。春暖花惊雪,林空石迸雷。尘缨聊此濯,却去首重回。 【注释】
-
脉因证治
《脉因证治》余自归里后,杜门不与世事接。先太宜人病痰饮,延叶眉寿治,历四年弗痊,而眉寿谓为痼疾难效。因遍览方书,颇会其旨,拣方以治,不一年而瘳。后遂旁收博采,穷幽极渺,而于长沙、河间、东垣、子和、丹溪诸书尤三致意...
-
盲派秘典
《盲派秘典》盲人秘典是我国古代盲人中流传的一种靠口传心授、无字无形的典集。由于我国幅原辽阔,盲人的各门各派师传的内容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有的门派以纳音五行论命为主、有的以五行二十八星宿神煞论命为主、有的以五行生克...
-
麻衣相法
《麻衣相法》人的面部就好像一个高深莫测的密码集成版,上面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每个部位例如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子、嘴、下颚等等,虽然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但这一切一切就像一个没经解码的资料库,如果对相命术有所研究就可以通过这种种的数据解开未来之路。
-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
名贤集
《名贤集》《名贤集》为南宋以来流行在民间的一种通俗读物。里面收集了一些格言、诗句、谚语等。其中有些内容属封建说教,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名贤集》以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善行,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名贤集》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其间集有不少成语、格言,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