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S”查询

  • 三余集

    《三余集》宋代诗文别集。黄彦平著。此书世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其赋诗2卷、杂文2卷,合编为4卷。卷首列谢谔及汤思谦序。《永乐大典》辑自此集的诗文,有70余篇题为黄次岑,篇题为黄次山,而其《见山堂记》一文篇末则自署黄次岑。《永乐大典》另载谢谔撰《三余集序》及《宋史·艺文志》又题为黄季岑。此外《国史经籍志》及载录其诗1首、文3篇的《前贤小集拾遗》亦题为黄次山。直至清初厉鹗撰《宋诗纪事》才说:黄次山字季岑。据集中《先大夫述》说:“先考讳得礼,字执中,洪州丰城黄氏”。查《丰城县志》,宋人黄得礼,字执中,元祐间进士,曾为柳州军事参军。其长子名黄彦辅,字伯强,登政和进士;次子黄彦平,字季岑,号次山,登宣和进士。故知此集作者即黄彦平。集名“三余”当系取三国时董遇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空闲读书之意。

    黄彦平 · 著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素奏丹符灵飞六甲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言存思六甲之神,吞服六甲神符之道。六甲即六十甲子,道教奉之为神。本书宣称六十甲子神为「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玉女」,共六十位,分作左右六部,即甲子太玄宫左灵飞玉女部、甲戌黄素宫左灵飞玉女部、甲申太素宫左灵飞玉女部、甲午绛宫右灵飞玉女部、甲辰拜精宫右灵飞玉女部、甲寅青要宫右灵飞玉女部,每部十位玉女,各有名号、神像及神符一枚。此外又有「太极玉精真诀上符」二枚,是左右六甲玉女神符之「符宗」。经文宣称:依法闭目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太极玉精真诀上符」和六甲玉女神符,可召灵役神,消灾解厄,以致玉女执巾相迎,飞升成仙。

    佚名 · 著
  •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早期上清派经书,约出于南北朝,原为《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行。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经文言「太一五神奉五符五籍,上请帝君混合之道,求长生神仙之诀」。所谓太一五神,系人体内执掌五符五籍,主宰人生死寿命之神,太一上请帝君度人符籍,经帝君混合定录,其人即可长生成仙。本篇内载「太一内精神符」(即五籍符)十二枚,据称皆为太上元精之气,依法佩带此符可求长生成仙。

    佚名 · 著
  • 十二礼

    《十二礼》全一卷。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又作十二礼文、十二礼偈。收于卍续藏第二册。本经系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注疏有觉树之结谶法一卷、科解一卷、僧朴之讲录一卷。

    龙树 · 著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剧本。元武汉臣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作者之意,盖欲深诫妒妇之爱女,而忘其夫之后者。”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元剧中宾白,鄙俚蹈袭者固多;然其杰作如《老生儿》等,其妙处全在于白。苟去其白,则其曲全无意味。”又说:“武汉臣之《老生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没有后嗣的富翁的悲哀,这如果用日本人的头脑想法,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从〔以往〕中国人的思想风俗来看,却是重大的事;其悲喜的心情,也不在《看钱奴》的主人公以下吧。取材这类问题的戏曲,时常看得见。大概定例是上天赐给一个儿子,做为善行的报应,即是寓有劝善的意思。”此剧写富翁刘从善一家关于财产再分配的矛盾纠纷,反映了封建家庭中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惨酷斗争,对现实的黑暗、世俗的丑恶,都有比较深刻的揭露。但作者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作品结构紧凑,关目布置极见匠心,宾白富有表现力。

    武汉臣 · 著
  • 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山河岁月》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是胡兰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本书将东西方文化进行纵横比照,从两河流域到希腊罗马,从三皇五帝到辛亥五四,从精神到食色,从住房到穿衣,传神地勾勒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发肤体貌。胡氏的不少观点,发前人所未发,自成完备体系。他对中国文明先进性的认识是此书的重要观点。胡兰成说,“此著是我的思想与文章之始,其中的发想已树立了我一生学问的体系”。胡兰成非儒非道亦非佛,但笔法流丽,顿悟成趣,百味回甘,往往看似随手拈来,却辄出奇见。

    胡兰成 · 著
  • 檆溪居士集

    《檆溪居士集》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刘才邵 · 著
  •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又名《青童道君列纪》或《太保玉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阙帝君授青童道君,后由魏华存授许远游。经文言存思身中洞房宫三真及诸神之法。其法闭目内视,思念脑部洞房宫三真,得日月结炁成符,揖之以采日精月气。又称人体内二十七真各有真讳,知此神宝真讳可身为神仙,书中列举日月、五官、五脏诸神真讳,谓修道之上闭目内视存想,则诸神下降身中,与身中诸神结合,以致己身与天合一,寿无穷年。

    佚名 · 著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阚上保检仙司命杨君(杨羲)传授,体例与《真诰》相似。经文言存思之法。其法先精思澄观,招光吸影人于两瞳,焚香诵咒,存思北斗九星。又存思自身明堂宫中出紫炁,二目瞳子引导太一至天庭,人拜太一求长生,乘北斗游行虚光。谓行此法九年,太一上帝即下降己身。

    佚名 · 著
  •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依法烧香拜祝,明目看珠,则珠化为龙,负人上游九天,取龙炁炼形,可以出入龙之口鼻。若以黄笔书升龙符于青素之上,置鲤鱼口中,则赤鲤化龙,载人上升成真。

    佚名 · 著
  • 说学斋稿

    《说学斋稿》元末明初文别集。危素著。据《千顷堂书目》,其集本50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收入《四库全书》的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说学斋稿》为4卷,乃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归有光从吴氏处得危素手稿所传抄,皆在元时所作文,共计133篇。现存有成化间叶文庄公(盛)的手抄本,共有90篇,碑16篇,墓铭33篇,传状16篇,杂文25篇。除卷末《静修书院记》非文庄公手笔,当是后来补入之外,其余89篇皆是《四库全书》所收《说学斋稿》4卷本所无者。此抄本前后无书题,惟卷中有题《说学斋稿》3处,其下不记卷数,而记至正七年至至正十一年、至正十四年等字,知从稿本抄出。此抄本面页有叶盛玄孙恭焕手识,谓嘉靖辛酉岁(四十年,1561)震川归师从予觅危太仆文,因检不得,竟复之。自隆庆丁卯(元年,1567)后予以病淹,偶检点楼间元集,乃获此卷,实先文庄公抄存,题曰危翰林文者。因思往归师借时,若细加检阅,亦可应命,只缘不肯加功,故草草回之,今归师已仙去,而不获见。因此可知,叶盛手抄本,归有光在日亦未见。因此,两种手抄本的篇目几乎全不同。

    危素 · 著
  • 三论元旨

    《三论元旨》三论元旨,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序文及书中内容看,作者似为晚唐五代时岩泉隐居之士。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道宗〉、〈虚妄〉、〈真源〉三章,论述修心契道,见性成真之旨。大抵以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为宗。谓大道自然无为。湛尔常存;道、心、性三者为一,「即心是道,心之与道,一性而然」。故修道之要在于修心见性,清静无为,遣滞破执,「无执之妨,则真常之性见」。修心契道之次第方法称作「三定四等」。一日安定,摄心归一;二曰灭定,灰心忘一;三曰泰定,悟心真一,谓之三定。修时由粗而细,由细而微,极微至妙,妙极合道,谓之四等。若能澄心静观,了达空惑,则真知真性自见,不为缘境所摄,「因有为而达无为,因有生而达无生」。无为自然,是为大道妙用。书中又论述修炁炼形之法与修神炼心之关系。谓神能运炁,炁能资神,修道者应神炁双修。「修神而不修炁者,灭度之法也。修炁而不修神者,延年之法也。兼而通修者,学仙之法也,夫修神以炼心为首,纳炁以导引为先;导引畅于太和,炼心通于众妙」,则真道成矣。

    佚名 · 著
  • 释门自镜录

    《释门自镜录》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分为十类,计有七十三条、雅诰二章、事迹七十一人(附见十四人)。所集以南北朝至唐代之事迹为多,为了解此期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本书并保留他书所未载之资料,如有关三阶教徒之事迹。本书传至日本后,庆证寺僧玄智曾作续补,附于卷下末。

    怀信 · 著
  • 释鉴稽古略续集

    《释鉴稽古略续集》凡三卷。明代僧幻轮着。略称稽古略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续稽古略,始自元代至元元年(1264),止于明天启七年(1627),共三六四年,以四百三十余僧之事迹为中心记载佛教历史,对于历朝佛教之兴替、宗教政策、佛道关系等,亦有记载。

    佚名 · 著
  •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全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系据大小乘三藏,叙述释迦出世之时间、释迦族谱之传说、释迦创教之地域、传教经过及圆寂后佛教之兴废等。大意虽同南朝梁代僧祐所作之释迦谱,而简略其文,结构整然,使后进者易得其门而入。唯引用之经文多阙题名,出典之检索不便。

    道宣 · 著
  •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于敦煌所发现者,为研究古代西域之珍贵资料及研究西藏原本之重要参考书。

    法成 · 著
  •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游履、通局、时住、教相等八篇。叙述佛教传播之地域及时期、佛教传说之须弥山及四洲之相状,以及中印佛教交流之路线、十六位入印求法僧俗之传略、流传于中国之印度佛教故事等。本书除引用佛教经传外,亦参考一般史书、道教经书等。

    道宣 · 著
  • 十门辩惑论

    《十门辩惑论》凡三卷。唐朝复礼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对太子文学权无二之释典稽疑十条一一辩释之作。十门即:通力上感门、应形俯化门、净秽土别门、迷悟见殊门、显实得记门、反经赞道门、观业救舍门、随教抑扬门、化佛隐显门、圣王兴替门。权无二见此论,百年之疑一朝顿尽。注释书有龙空之纂述四卷、义镜之备检五卷。

    复礼 · 著
  • 三教平心论

    《三教平心论》凡二卷。元代刘谧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作者以儒释道三教之论争,千百年来,是非纷然,故特着此论以明辨之。初言三教皆为止恶行善之法,而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不可偏废;次言三教之极功(结果)有浅深之不同,故教有广狭、久近之别,以儒道二教为世间法,佛教则始于世间法终于出世间法;后则力驳唐之傅奕、韩愈之说,又举出宋之程明道、朱熹、张横渠、程伊川等之主张而论破之。

    刘谧 · 著
  •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宝感应要略录》辽非浊集。三卷。约成书于辽重熙元年至清宁九年(1032—1063)间。是一部佛教感应故事集。分“佛宝”、“法宝”、“僧宝”三聚(即三篇),共收录佛像、经典、菩萨三方面的感应故事一百六十四则。其中“佛宝”篇五十则,“法宝”篇七十二则,“僧宝”篇四十二则。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非浊 · 著
  • 世祖章皇帝圣训

    《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圣祖仁皇帝恭编,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有《四库全书》本及《十朝圣训》本行世。该书共3万余字,为清世祖福临之分类言论集。分类汇辑福临有关治国的各种言论。全书共收录113条,分为32类,包括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敦睦、谕群臣、求言、纳谏、任官、考绩、选举、诫饬臣下、理财、恤民、赈济、重典祀、礼前代、褒忠节、兴文教、谕将帅、招降、谕外藩、仁政、体群情、安民、慎刑、惩贪佞、除弊、宥过等类目。该书是研究福临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与清太祖、太宗圣训同时刊布,清末也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顺治 · 著
  • 《虱》霍桑正背窗吸着纸烟。那挟着雨丝的晓风一阵阵从窗口里飘进来,把烟雾吹得团团地打旋。我从烟雾缭绕中,瞧见他笑嘻嘻地向我说话。 “包朗,‘五鬼搬运法’的秘密,现在你已经眼见了!你这一次抛弃了笔墨,跟我回苏州来,也可算不虚此行哩。”

    程小青 · 著
  • 三鱼堂文集

    《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清陆陇其撰。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知县和行取御史。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力辟王阳明“致良知”说。认为王学之弊,“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粤固不可胜言”。强调“论太极” 目的,“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极”。著有《困勉录》、《古文尚书考》等。是集为其门人侯铨所编。凡杂著四卷,书一卷,尺牍一卷,序二卷,记一卷,墓表、志铭、圹记、传共一卷。外集六卷,则汇编其奏议、条陈、表策、申请、公移而终之以诗,陆陇其行状之类亦并附。目录之末,有其侄陆礼征跋,言陆陇其平生不屑为诗、古文、词,尤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死时手边没有留下传世的文稿。至康熙四十年(1701),礼征乃旁搜广辑,汇成是集,而指示侯铨分类编次。陆陇其没后九年,此集乃出。其文既非陆陇其所手定,则其中或有未定之稿,或属偶然涉笔,不欲自存,均未可知。然陆陇其学问深醇,即使信手之作,也大抵合于文法。综观陆陇其一生,并非只以讲明心性为一室之坐谈。其两为县尹,一为谏官,政绩亦卓卓可纪。而侯铨等编定文集时乃以奏议、公牍确然见诸行事都别

    陆陇其 · 著
  • 双溪集

    《双溪集》明诗别集。杭淮(字东卿,号双溪)著。是集为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及林东海跋,题名《杭双溪先生诗集》,凡8卷。此刻本朱彝尊曾收藏,而且《四库全书》著录的底本正是朱彝尊收藏本,并交代了朱氏用过此本的情况:“卷未有彝尊手题两行,称康熙辛己九月 十九日,竹坨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十四首。各诗内亦多圈点甲乙之处,盖其辑明诗综时所评骘。今诗综本内所录淮诗篇数,并与自纪相同。中如《打牛坪》诗第 三联,原本作‘碧嶂自云生’,而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而彝尊改作‘挺拔’,亦间有所点定,皆较原本为善。”但随便更改他人之作、实不足为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说:“双溪诗极其遒炼,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可亚少谷。”《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其诗格清体健,在弘治、正德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陈田《明诗纪事》同样指出:“东卿诗,不事叫嚣,自饶古格。在七子派中,与大复、昌穀为近。”

    杭淮 · 著
  •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王冰 · 著
  • 书经稗疏

    《书经稗疏》四卷。清王夫之撰。此书说解《尚书》,颇多精当见解,如谓《尚书》之“禋”非《周礼》之 “禋”,“类”非《周礼》之“类,五服、五章亦不以周制解虞制; 因《周礼》日月辰次,正《泰誓》十三年为辛卯;引《说文》、《大戴礼记》证蠙珠非蚌珠, 斥蔡沈不明古字通假; 引《左传》证奄与、淮夷为二; 引 《说文》“羑”字之说解以解“羑若”,驳苏轼、蔡沈之误,等等,其说确有根据,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书中穿凿、武断之处,偶亦有之,此其缺憾。现存版本有清王嘉恺抄本,作二卷,藏湖南省博物馆。此外尚有 《船山遗书》本。

    王夫之 · 著
  • 史通削繁

    《史通削繁》四卷,清纪昀撰。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内外共四十九篇,论史家体列,辨别是非,述古籍之源流及杂评古人得失,贯穿古今,洞悉利病,为史家之圭臬。但该书是非任情,往往有意护圣贤之所短,前人中有黄叔琳撰《训故补》、浦起龙撰《通释》对此予以纠正。纪昀即在前人基础上,根据浦氏本逐一加以评点,认为可取之处就用朱笔记下,而纰缪之处就用绿笔点之,其中冗漫之处又用紫笔标示出来。然后删去绿、紫所点部分,将剩余部分排比成文,是为《史通削繁》四卷。全文删除的有《载言》、《表历》、《疑古》、《点烦》诸篇,全文抄录的有《载文》、《补注》、《邑里》、《品藻》、《直书》、《曲笔》、《鉴识》、《核才》、《烦省》、《杂述》诸篇,其余的皆按其精华、芟其芜蔓,阐幽决奥,理正词明,文皆相属。书中亦有删削过当之处。涿州卢氏在广州刊刻此书,浦起龙的评注也同时附于书中。有清道光十三年刊本。

    纪昀 · 著
  • 四部正讹

    《四部正讹》考辨伪书专著。三卷。明胡应麟著。唐宋以还,赝书代作,作者日传,有人不察,尽信不疑,致使谬种流传,为害非浅,而辨伪专著甚少。应麟有感于此,著成《四部正讹》,专门考订辨别伪书。此书先概括介绍伪书出现的种种情况,将其分为二十类:一,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二,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三,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四,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五,有傅古人之名而伪者;六,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七,有惮于自名而伪者;八,有耻于自名而伪者;九,有袭取于人而伪者;十,有假重于人而伪者;十一,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十二,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十三,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十四,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十五,有伪而非伪者;十六,有非伪而实伪者;十七,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十八,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十九,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二十,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然后按经、史、子、集次序列出伪书,逐一辨析论证。卷末还有审核伪书的方法八条:一,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三,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四,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五,核之文以观其体;六,核之事以观其时;七,核之撰者以观其

    胡应麟 · 著
  •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上清天宝斋初夜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卷首有短序称:「上清天宝斋者,学道之人求仙要诀。学受上清毕法之后,得行此斋。」又称此斋法 「先为帝王国主祈福,次为祖祢请恩,洗涤宿瑕,忏谢新过,功行圆满,道德著充,自然成仙,白日腾翥」。书中先列举修建天宝斋所用信物,其次为斋仪程式。有点灯、入坛、唱道、请三师、上香、读神咒、诵章、告八愿等仪节。

    佚名 · 著
  •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上清十一大曜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消灾。行道者依次于神座前点燃灯光,供奉上清十一曜,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赐福。所谓十一大曜,即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帝君、东方木德岁星重华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执法星君、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北方水德辰星伺晨真君、中央土德地候镇星真君、交初建星罗睺隐曜星君、交终神尾坠星计都星君、天一紫炁道曜星君、太一月孛慧星星君。以上皆为上天日月星座之神。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