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鬘宝窟
《胜鬘宝窟》凡六卷。又作胜鬘经宝窟。隋代吉藏(549~623)撰,约成书于开皇十八年(598)前后。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胜鬘经注疏中最详尽之作。首先明示五玄义,即解释经题、叙述缘起、辨别宗旨、阐明教之不同、论释经之分齐等。其次以叹如来真实义功德、受十大受、无边圣谛、自性清净、胜鬘师子吼等十五章,阐论胜鬘经之要旨。文中引载法华经、维摩经、大智度论等四十余部经论,及藏外经典如像法决疑经,阇王忏悔经等;又引载各家之胜鬘经注疏要义,如梁武别释、古注、古疏、注维摩,及昙林、僧肇、竺道生、昙影、菩提留支、江南诸成实论师之教说。嘉祥大师吉藏乃我国三论宗之集大成者,其于本书卷末依经文中之‘如来藏’所作之注,系阐明‘真如缘起说’,古来即为三论宗所主张之缘起说。又魏晋南北朝时代所著有关胜鬘经之注疏多已散佚,现今唯有由本书略窥一二。
吉藏 · 著 -
三弥勒经疏
《三弥勒经疏》亦称《弥勒经料简记》。佛典注疏。唐新罗僧憬兴撰。一卷。是沮渠京声译《弥勒上生经》、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经》及竺法护译《弥勒成佛经》的注释书。释《弥勒上生经》部分分为五个方面:(1)述教兴缘起;(2)广辨教宗体;(3)经本单重;(4)释题目;(5)随文解释。其中“广辨教宗体”又设“教义别性”(即宗体不同)和“文义同用”(即宗体无异)二门。释《弥勒下生经》部分略开三门:(1)来意;(2)释名;(3)讲文。释《弥勒成佛经》部分亦略作三门:(1)辨来意;(2)释题目;(3)正解本文。其中“正解本文”又作三分:鹙子发请分、如来酬答分、大众奉行分。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
憬兴 · 著 -
四书通证
《四书通证》元张存中撰。共六卷。计《大学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论语集注通证》二卷,《孟子集注通证》二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胡炳文作《四书通》,释义理而略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与《四书通》乃相互为补的两种书。《凡例》认为,《四书集注》明理用事简明为尚。胡炳文对《四书纂疏》、《四书集成》等书去其晦而取其明,则理通。此书因有见于胡炳文《四书通》详义理、略名物,于是网罗各家旧说,附于胡书之后,故名《四书通证》。引经据典,引用各家之说,一一都标明出处,极便于习读,可省检阅之烦。
张存中 · 著 -
神农书
《神农书》旧题上古神农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二十篇,注云:“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刘向《别录》疑为李悝或商鞅所说,也不可信。该书已不见《隋书·经籍志》著录。清代马国翰以唐代《开元占经》为主,以 《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刘子新论》为补充,摘录出有关农业的内容,编辑成《神农书》一卷。《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神农》二十篇。班固注:“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可见此书是托神农之名,专讲农耕技术内容的书。唐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炎帝 · 著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土藩沙门释智能译,前有文殊菩萨发菩提心愿文,中明五智勇识真实名句,后有文殊一百八名赞,又文殊赞,哀请摄受偈,发愿偈,六波罗密偈,回向文咒。
佚名 · 著 -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祇园,阿难有病,佛诣彼说咒救之。
佚名 · 著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共二十会,纯是梵语。
佚名 · 著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金刚手菩萨,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又为未来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者,又为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者,说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是故说此无比大威德圣迦抳忿怒之法。
佚名 · 著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蜜。又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其内容乃于三种止观中,详说渐次止观。凡分十大章:(一)修禅波罗蜜大意,(二)释禅波罗蜜名,(三) 明禅波罗蜜门,(四)辨禅波罗蜜诠次,(五)简禅波罗蜜法心,(六)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 (七)释禅波罗蜜修证,(八)显示禅波罗蜜果报,(九)从禅波罗蜜起教,(十)结会禅波罗蜜归趣。其中:(一)修禅波罗蜜大意,系叙述全书之大意,略论十非心,并明菩萨之四弘誓愿。(二)释禅波罗蜜名,就禅波罗蜜之翻译,作种种解释料简。(三)明禅波罗蜜门,说禅有色心二门,及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等三门之别。(四)辨禅波罗蜜诠次,说自初发心至佛果等修禅之次第阶级。(五)简禅波罗蜜法心,明法心分为有漏、无漏、亦有漏亦无漏、非有漏非无漏等四种,及说佛以四悉檀之因缘说此法。(六)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为欲开发内心、安心习学者,示修禅之前方便。初说外方便定外用心之法(即二十五方便),次明内方便定内用心之法。(七)释禅波罗蜜修证,谓禅有世间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出世间禅、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等四种,并详说九想、八念、十
智顗 · 著 -
十不二门指要钞
《十不二门指要钞》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本门十妙之‘行’,两者同等重要,不可独偏。此外,另有山外派之注释书。四明知礼撰写指要钞即在批判山外派之解说,而强调十不二门之重要性。书中宣扬天台性具之说,尤主张观法之对境不仅有真心,且有妄心。
知礼 · 著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世界。
佚名 · 著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此中所明事理,其文义最精显可玩。
佚名 · 著 -
沈约诗词全集
《沈约诗词全集》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
司空图诗词全集
《司空图诗词全集》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善珍诗词全集
《善珍诗词全集》相对两衰翁。身似枯蓬。分飞吹聚谢天风。零落交游无一个,五十年中。生客语藏锋。不答阳聋。心期难话与儿童。其结庵招猿鹤侣,烟锁云封。 【注释】
-
沈长卿诗词全集
《沈长卿诗词全集》瑞气氤氲人绛纱。水沉香荐碧流霞。疏梅欲破风前蕊,冷菊犹开霜后花。销粉黛,减铅华。药炉经卷好生涯。络滨侍从他年贵,便是蟠桃王母家。 【注释】
-
石凌鹤诗词全集
《石凌鹤诗词全集》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字时敏,江西省乐平市后港大田村人,著名剧作家。曾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
邵式平诗词全集
《邵式平诗词全集》邵式平(1900.1.27-1965.3.24),江西弋阳县邵家坂人,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邵式平是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
上官昭容诗词全集
《上官昭容诗词全集》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注释】
-
石涛诗词全集
《石涛诗词全集》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
-
石达开诗词全集
《石达开诗词全集》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人(今贵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
-
单县君诗词全集
《单县君诗词全集》雄峰峻峙焕朱明,元圣清虚此耀真。地静无心间日月,山高举首近星辰。金坛露冷青鸾舞,丹灶风清白鹤驯。时有仙人绿云上,九霄飘忽响韶钧。 【注释】
-
三支比量义钞
《三支比量义钞》三支比量义钞,一卷,唐玄奘立,宋延寿造,明明昱钞,相宗八要解第七。
明昱 · 著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西方贤圣集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七言四十六偈
佚名 · 著 -
圣多罗菩萨梵赞
《圣多罗菩萨梵赞》一卷,赵宋施护译。梵语之赞颂也。纯梵语,无华言。
佚名 · 著 -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说一咒。
佚名 · 著 -
圣持世陀罗尼经
《圣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玄奘所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本也。先说持法,次说诸咒,诸印。
佚名 · 著 -
深沙大将仪轨
《深沙大将仪轨》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深沙大将菩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深沙大将,据传,玄奘于远涉流沙遭遇危难时,感见此神之守护,或以此大将为北方多闻天王之化身,本仪轨则以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若诵其真言,恶业悉能消灭,文中并载修法及所成就事。
佚名 · 著 -
十不二门
《十不二门》亦称《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湛然在《法华玄义释签》中依智顗所说的十种妙而建立。运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之义,分十门论述色心等无二无碍:①色心不二门。谓一切诸法无非心性故,心具三千,色亦具三千,心能造,色亦能造,心、色同居一念,体非各别,“非色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是为不二。②内外不二门。谓所观内外二境本来互受、互摄、互具、互融,随便观察外境或内境,都能遍摄互融。③修性不二门。众生性具十界万法,凭圆修而彻显,“由修照性,由性发修,存性则全修成性,起修则全性成修”,性常不改,修常宛然,性外无修,修外无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性德与圆修互融互泯。④因果不二门。众生一念心因具备真性、观照、资成三法,此因显发而成就佛果,故因果不殊,始终相即。⑤染净不二门。无明即为法性,一念迷染之心,本具三千的体用,与离染的净心本来无别。⑥依正不二门。一念心本具三千诸法,故依报正报同居一心,因果相摄,身土不二,净秽之土,胜劣之身,各各体遍法界,互摄互收。⑦自他不二门。由十界互具故,心、佛与众生各具众生及佛,同为一念,自他无别。⑧三业不二门。佛应机以三业说法,不出一念,故身口平等,心色一如。⑨权实不二门。菩萨等
湛然 · 著 -
少室六门
《少室六门》全一卷。又称小室六门。梁代菩提达磨作,编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集记述禅家要谛,分为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等六门,除第三篇二种入外、其余五篇疑系后人之伪作。
菩提达磨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