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S”查询

  • 山静居画论

    《山静居画论》中国清代方薰(1736~1799)著,约成书于1790年前后,中国画论著,有1卷本(初稿,收140则)、2卷本(定本,收244则)传世,字句章段前后皆有差异,现以2卷本通行。全书以内容可分4部分:画学泛论(82则)、画法(78则)、品评(58则)、名画记述(26则),而以泛论最为精彩。如:首次将画理、画法和画趣一并提出,阐明三者关系,并作为创作和评论的标准。作者虽注重笔墨,推崇文人画,讲求“笔端气韵”以达到“气韵兼力”;但坚持主张作画“必先立意”,由立意而决定构图,然后再用笔黑加以表现的顺序关系,与当时的重笔墨、轻立意倾向有别,等等。尽管作者受当时画风影响,十分重视师学古人,但对前贤大家认为似乎已成定论的某些看法,亦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对苏轼论述的质疑,以及借苏的朋友晁以道的诗,对苏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所持立论予以纠正等。

    方薰 · 著
  •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

    嵇康 · 著
  • 绍兴重雕大藏音

    《绍兴重雕大藏音》绍兴重雕大藏音,三卷,前有柳豫序。宋精严寺释处观集,略如字汇,共一百七十四部。

    佚名 · 著
  • 水藻行

    《水藻行》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2月26日,最初由日本作家山上正义译成日文,发表于1937年5月东京《改造》杂志19卷5期。原文发表于1937年6月15日上海《月报》1卷6期,署名茅盾。这是茅盾唯一的一篇先在国外发表的小说,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 短篇小说集》、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作品截取江南农村财喜、秀生叔侄微妙关系的一个横断面,表现他们在生活线上挣扎的艰难。作者说: “《水藻行》是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但不同于我的同类作品。我没有正面去写农村尖锐的社会矛盾,只把它放在背景上。我着力刻画的是两个性格、体魄、思想、情感截然不同的农民。……我写这篇小说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他健康、乐观、正直、善良、勇敢,他热爱劳动,他蔑视恶势力,他也不受封建伦常的束缚。他是中国大地上的真正主人。我想告诉外国的读者们: 中国的农民是这样的,而不是像赛珍珠在《大地》中所描写的那个样子。”行文如行云流水,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宛若抒情散文。

    茅盾 · 著
  • 手的故事

    《手的故事》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6年12月“开明书店创业10周年纪念专刊”《十年续集》上,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讲述张不忍、潘云仙这对青年教师夫妇回故乡正赶上备战风,他们义务为民众做有益于战备的事的遭遇。豪绅奸商官僚相勾结诬陷这对夫妇为汉奸,罪证竟是手粗大。茅盾说该文“讲国民党的所谓战备活动在某个小县城里惹起的一场风波”。通过风波,赞扬张不忍夫妇的爱国抗日热情,暴露国民党当局包庇汉奸、打击抗日力量的罪恶。

    茅盾 · 著
  • 石碣

    《石碣》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0年9月《小说月报》21卷第9号,署名蒲牢。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5月出版的《宿莽》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截取《水浒》里玉臂匠金大坚刻石碣的情节演义而成。主要通过金大坚与圣手书生萧让的对话,表现军师吴用策略的奥妙——利用暗刻石碣计谋把梁山众多出身不同、阶级有异的人团结起来。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民斗争团结的重要。

    茅盾 · 著
  • 三衣显正图

    《三衣显正图》三衣显正图,一卷,宋妙生述并序,本慧题记。

    佚名 · 著
  •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全一卷。唐代宝思惟译。又称随求经、随求得大自在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而说根本咒、一切佛心咒、一切佛心印咒、灌顶咒、灌顶印咒、结界咒、佛心咒、心中心咒等八咒及咒之种种功德,并阐说作坛、供养法、书写法及书写携带持咒之功德。此神咒又称随求即得成佛自在、求福德自在、求七宝自在。本经之别译本有不空之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二卷。

    佚名 · 著
  • 宿命智陀罗尼经

    《宿命智陀罗尼经》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佚名 · 著
  • 宿命智陀罗尼

    《宿命智陀罗尼》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咒无文。

    佚名 · 著
  • 守护大千国土经

    《守护大千国土经》梵名A^rya -maha^-sahasra-pramardini^ 。凡三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时,毗耶离城为诸鬼神所恼乱,灾难竞起,国土人民仰面号哭乞请加护,佛乃以神力集会一切诸鬼神及天龙等,演说神咒以调伏之。佛复至毗耶离城,示现大明王身,演说守护大千国土大明王解脱法门,并说大明王陀罗尼,依其功力使此城尽离灾难。是后,佛更说持诵陀罗尼之方法及功德,大梵王亦说护诸童子法,以终本经。此中,护诸童子法与菩提流支所译之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之旨趣相同。本经为五部守护经(梵pan~ca-raks!a^ )之一,流传于尼波罗(今之尼泊尔)地方。本经有西藏、西夏语等译本。

    佚名 · 著
  • 伤寒法祖

    《伤寒法祖》清·任越庵撰。约成书于1793年。全书4万字。书凡2卷。卷上述伤寒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病启微、风寒辨惑、温暑指归、痉温异同、平脉准绳。卷下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解, 末以制方大法殿后。任氏认为, 慈溪柯韵伯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附翼》二卷, 复撰《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析,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 一旦豁然。但因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义字句, 类多鱼豕, 观者未得洞明, 咸置高阁。殷鉴于此, 是书特将柯氏《伤寒论翼》错讹之处, 细加校正, 去繁就简, 重新正定, 而编次仍循柯氏之旧, 故定名曰《伤寒法祖》。是书在学术上, 以遵从柯韵伯学术思想为宗旨, 既以六经分证立论, 又主张伤寒六经为百病立法, 自亦包括杂病在内。反复阐明六经经界、合病并病等, 对伤寒六经证治亦详为剖析, 在仲景制方用药方面亦作了某些探索。然缺乏个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任越庵生前尚未梓版。任氏逝世后多年, 其孙任波将此书稿交于弟子陶观永, 付梓刻版, 始得流传。此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刊本,及裘吉生等辑《珍本医书集成》刊本; 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任越庵 · 著
  •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梵名Mukhadas/aikavidya^ -mantra-hr!daya 。全一卷。北周耶舍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十一面神咒经、十一面经。与玄奘所译十一面神咒心经为同本异译。乃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及其咒法。佛一时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时,观世音菩萨在会中,为除灭一切众生之忧恼、病苦、障难、灾怪、恶梦等,而说十一面观世音之心咒。次载持诵此咒之功德,复说七种咒法。

    佚名 · 著
  •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对弥勒说东方佛余九方九佛之名号功德及神咒。

    佚名 · 著
  • 数学九章

    《数学九章》中国南宋秦九韶著。秦九韶自幼喜爱数学,早年曾随父到杭州向太史局(政府主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学习过天文历法,后曾任县尉、通判、郡守、知府等,淳祐四年(1244)因母丧解官在家守孝,遂将他多年研究数学所得整理编写成书。本书完成于淳祐七年(1247)全书共收录81个问题,并分为大衍(介绍大衍求一术)、天时(历法推算、降水量计算)、田域(土地面积)、测望(勾股重差)、赋役(“均输”及税收)、钱谷(粮谷转运与仓库容积)、营建(工程施工)、军旅(营房设置与军需供应)、市易(商品交易与利息)等9大类,每类各9题,每题都给出答案,并附有“术”(以说明解题方法)和“草”(即算草图式,以解释解题步骤)。虽然本书形式上仍为问题集,明显地受到《九章算术》等的影响,但是其内容则远远超过了古代经典著作,在许多方面都有创造,尤其是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欧洲同一类成果比较,“正负开方术”要领先500年,而与“大衍求一术”相同的定理则要直到欧拉(1743)和高斯(1801)才得到。本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本书在流传中

    秦九韶 · 著
  • 诗考

    《诗考》一卷,宋王应麟著。此编专考三家《诗》说。《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者。其后,《韩诗》亦仅存《韩诗外传》,《韩故》、《韩诗内传》、《韩说》皆佚。王应麟收集各书所引三家《诗》说,以存三家逸文。又旁搜广讨,著《诗异字异义》、《逸诗》,附于其后。所辑各条,一一注明出处,所引《韩诗》最多,《鲁诗》、《齐诗》仅寥寥数条。因《韩诗》后亡,唐以来注家所引较多。卷末有《补遗》,掇拾所阙。明代董斯张补十九条,其中“子华子清风婉兮”一条,出北宋伪书。清会稽人范家相因王应麟书著《三家诗拾遗》,共十卷,最为完备。并摘王应麟书所录《逸诗》,如《楚辞》之“驾辨”、夏侯玄辨乐论之“网罟丰年”,《穆天子传》之“黄竹”,《吕氏春秋》之“燕燕破斧”等,以为皆出子书杂说,更不应录及殷商以前所言。但王应麟书筚路蓝缕之功终不可灭。今存《四库全书》。

    王应麟 · 著
  • 诗经劄记

    《诗经劄记》一卷,清杨名时著。其书为读《诗》所记,大旨以李光地《诗所》为宗,而斟酌于《小序》、《诗集传》之间。但《诗所》论“季札观乐”,谓所陈皆西周之诗,无东迁以后诗。此书则据变风终于陈灵公,在鲁宣公十年(前599)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子来聘已是五十五年后了;又引《左传》卿大夫所赋已见东迁后的诗,列国具备其文。论证季札观乐,已有东迁以后诗。绝不回护师(李光地)说,可谓能破除讲学家门户之见。其证二叔非管、蔡,论三五在东,解上帝耆之,辨新宫非斯干等,皆有考证,有所发明。今存《四库全书》。

    杨名时 · 著
  • 石溪心月禅师杂录

    《石溪心月禅师杂录》石溪心月禅师杂录,一卷,宋心月说,内题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应附前录。又名《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辑录其偈颂、小佛事、赞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石溪心月 · 著
  • 宋文宪公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凡十卷。明代宋濂着,云栖袾宏辑录,钱谦益校订。宋濂曾三度阅大藏,儒门中以多闻总持著称。本录即辑录其所作‘金华文集’中有关护持三宝之文章,计收有塔铭、碑、记、序、诰、赞、铭、颂、偈、说、题跋等诸多种类。《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

    宋濂 · 著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元杂剧剧本。简名《大闹开封府》、《开封府》或《神奴儿》。无名氏撰。末本。剧叙开封府李德仁,妻陈氏,生一子名神奴儿。然其弟李德义无嗣,弟媳王氏,贪悍乖劣,调唆德义与其兄分家。德仁念李家乃敕赐义门,不肯。王氏哭闹,将德仁气死。又唆使德义将寡嫂赶出另居。会老院公领神奴儿嬉戏街头,神奴儿喜欢傀儡,老院公往买。德义醉归见神奴儿,恐其走失,抱其回家,至家醉卧。王氏为独霸家私,乘机将神奴儿勒死,埋于阴沟。德义醒来寻找神奴儿,王氏反诬是德义趁醉教其杀人。德义惧官,只好作罢。神奴儿托梦给老院公,言被王氏勒死。陈氏和老院公往德义家寻尸。王氏反诬陈氏与人有奸,杀子灭尸,并诉于官。县官受贿,将陈氏屈打成招。老院公死于狱中。龙图阁待制开封府尹包拯赏军回来,神奴儿鬼魂拦路。包拯知有冤情,重审此案。神奴儿鬼魂上堂诉其原委,案情得以大白。此剧正末为李德仁、老院公、包拯3人,不同于杂剧常格。宋元戏文亦有《神奴儿》,可见这个故事流传较广。是《龙图公案》的关目之一。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曲选》本。

    佚名 · 著
  • 伤寒医鉴

    《伤寒医鉴》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马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南阳活人书》。书中每条之论,先引朱氏之原文,后引刘完素之语,以辨是非。书中首载伤寒医鉴,又论述脉证、六经传授、汗下、阳厥极深、燥湿发黄、不得眠、呕吐、湿热下痢、霍乱、好用寒凉、小儿疮诊等,共有十二论。为明晰是非,驳斥朱氏,又引 《素问》之文加以论证。所论伤寒之证多从热论,喜用寒凉之药。此书对后世温病学说发展多有影响。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通行本。

    马宗素 · 著
  • 松阳讲义

    《松阳讲义》清经学家陆陇其官灵寿 (古松阳地) 知县时与诸生讲论《四书》的讲义。共12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7卷,《孟子》2卷,共118章。陇其被清代讲理学的人推为正统,他最重门户之见,力辟王阳明学说,对同时的黄宗羲、孙奇逢、李颙等亦不以为然。凡和朱熹之学稍有不同的人都被他当作叛逆。他说:“今当悉遵朱子,其他种种与朱子背谬者,不可殚述,应悉改正。吾辈今日学问,只是遵朱子之意。朱 子之意,即圣人之意。” (卷1 )陇其痛惜 “自明中叶以来,学术坏而风俗乖” ,提出 “今之为世道计者,必自羞乞播、贱垄断、闢佛老、黜阳儒阴释之学始。而是编之中,亦三致意焉” (自序) 。本书依《四书》各章阐述己意,又援引其他各家之说以评论阐释。所征引计有刁蒙吉、饶双峰等数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 “其间融贯旧说,亦多深切著明,剖析精密。盖朱子一生之精力尽于《四书》,陇其一生之精力尽于章句集注。故此编虽得诸簿书之余,而抒所心得,以启导后生,剀切详明,有古循吏之遗意。” 有《四库全书》本。

    陆陇其 · 著
  • 宋俘记

    《宋俘记》靖康稗史之一。原书有四卷,今存一卷半。金国人可恭编。可恭,事迹不详。《宋俘记》书前有简短《自序》一篇。其中盛誉金国武力强盛、兵力实冠三古。认为宋朝太祖欺孤寡得国和太宗俘辱降国妻孥等非正道之举而至祸及后嗣徽、钦二帝。金伐灭北宋并迁其宗室为吊民伐罪,是承天鉴相报。并且,此书按金历纪年,所依据的材料又是开封府向金列册津逮的记载和金国关于这些被俘之人的记载。所以,此书作者可恭当为金国人。

    可恭 · 著
  • 书述

    《书述》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李煜 · 著
  • 十异九迷论

    《十异九迷论》早在唐朝初年,佛道斗争就已经比较激烈了。武德八年(625),唐高祖下诏规定三教先后顺序为:老先、次孔、末释。次年,清灵观道士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刘进喜著《显正论》批判佛教,托太史令傅奕上奏皇帝。至高宗显庆(656~661)、龙朔(661~663)年间,佛道之争逐渐进入思想交流的阶段。据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记载,显庆、龙朔年间的佛道之争计有6次。傅奕几次上疏陈述佛教对国家的危害,请废僧尼及减损塔寺,并编纂成《高识传》10卷作为非难佛教的论据。 《十异九迷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比佛教和道教的差异而非难指责佛教。十异主要对比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不同的出生方式、佛教和道教的不同宗旨、二者产生的不同地域、不同宗师、寿命长短、早晚先后、寂灭的不同方式、外表、教义的差异和伦理观念的差异等。九迷是质疑佛法的真谛、塔庙的灵验,佛教徒不忠孝不劳动对国家的危害,佛教翻译中的谬误,佛教徒异样的装扮等不遵守华夏正统的怪异之处。贬斥佛教为一种外来的,不符合华夏国情、社会、伦理秩序的宗教,弘扬道教是中国本土的,符合华夏国情、社会和伦理秩序的正统宗教。僧人法琳著《辩正论》八轴(卷),以“十

    李仲卿 · 著
  • 石柱记笺释

    《石柱记笺释》名胜志。清郑元庆(1660—? )撰。五卷。元庆有《行水金鉴》已著录。是编乃为唐颜真卿《石柱记》所作之笺释,成书于康熙间,凡三万余字。前列《石柱记》原文,后为其考证辨误。凡山川、湖塘、溪泽、陵墓、宅院、古器之得名、所处位置、方圆、物产、古迹、掌故等均一一为其核证,极为谨严,所引诸书约百种。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其笺释“最为不遗余力”。有《四库全书》本, 《粤雅堂丛书初编》本,又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收录,可资参考。

    郑元庆 · 著
  • 释本先诗词全集

    《释本先诗词全集》旷大劫来只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同地同天作么形,作么形兮无不是。 【注释】   

  • 释道冲诗词全集

    《释道冲诗词全集》我此一门,全无肯路。是汝诸人,如何进步。 【注释】   

  • 史骧诗词全集

    《史骧诗词全集》花分先后留春久,地带东南见月多。 【注释】   

  • 释本逸诗词全集

    《释本逸诗词全集》医王不是无方义,千里苏香象不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