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天枢院都司须知格,此篇为南宋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叙天枢院各级官员之品级、职掌及诠叙方法。全篇内容多已见于《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一书。
佚名 · 著 -
太极葛仙公传
《太极葛仙公传》题青元观谭嗣先造。卷前朱绰丁巳岁序称,昔吕先生尝撰《仙公传》1卷,《道藏》之毁有间,贡惟琳仅得閤皂山所记《仙公传》1卷,由惟琳弟子谭嗣先请朱绰为加润色,重加编次。序又称,葛玄成仙“距今盖千二百年”。以此下推,本传重加编次于明。本书赖《道藏》以存。太极葛仙公即三国吴葛玄。传文逐段有注,引《列传》、《抱朴子》、《别传》、《神仙传》、《真诰》、《吴越春秋》、《陶碑》、《上清集》、《王氏神仙传》、《金陵六朝记》、《高道传》和《唐书·艺文志》等古籍。卷末附刘宋方峻《仙公炼丹井铭》和梁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及宋崇宁、淳祐封敕。
佚名 · 著 -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太上济度章赦》,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出于唐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表奏类。上卷、中卷辑录奏章三十二篇,有延生解厄章、谢上安宅章、谢罪祈雨章、祈嗣章、祈禄章、禳火灾章等,用于各种斋醮祈禳法事。另有祈禳通用诸章官式十六条,用于祈请神灵保蚕、保胎、逐盗、保六畜、除官讼、除颠邪、保远行、解冤愆等等。下卷收入玉清大赦,青玄大赦、玉皇上帝徽号宝赦等三种启奏文,用于修斋度亡,祈请神灵赦免死者罪愆。
佚名 · 著 -
天乐鸣空集
《天乐鸣空集》天乐鸣空集,三卷,明鲍宗肇著并序,智旭序,高佑釲序,王起隆缘起,有传略。
佚名 · 著 -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佛教文献,共六卷。清代木陈道忞说,真朴编次。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六册、《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俗姓林,广东茶阳人。字木陈,号山翁、梦隐。曾奉清世祖(顺治)之召入大内说法,并蒙世祖赐号‘弘觉’。本书系道忞北游大内之说法集录。卷一收录大内万善殿之语录,卷二收奏对机缘,卷三收奏对别记(上),卷四收奏对别记(下),卷五收偈、赞,卷六收杂着,卷末附录清·顺治十七年的〈御札〉一篇。清世宗(雍正)即位后,曾对《北游集》所载甚表不满。谓该书‘狂悖乖谬之语甚多’而下敕销毁。
木陈道忞 · 著 -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参学门人悟深编集。上堂,普说,示五羊深禅人,示本空禅人,示徒悟玄,嘱大川关主,普说行脚。
本善 · 著 -
台湾府志
《台湾府志》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内容多袭蒋“志”。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刊本整理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高拱乾 · 著 -
滕迈诗词全集
《滕迈诗词全集》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 【注释】
-
滕倪诗词全集
《滕倪诗词全集》映水有深意,见人无惧心。白发不能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 【注释】
-
谈迁诗词全集
《谈迁诗词全集》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后回家隐居。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
-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
《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乃元始天尊为人间国王说经演教,告诫国王人主弘道奉教,造像写经,施舍钱财田产于道观,供养道士,建斋行道,忏罪诵经,开宥囚徒,救危济苦等等。经文宣称世间水旱疾疫之灾,惟国王感之。故人主应顺天化人,爱民养物,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始可长生久视,国祚永安。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原书二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十二及二十二卷,收入太平部。第十二卷载「清明何童天」二百位天尊名号;卷二十二载「无思江由天」二百位天尊名号。经文宣称世间男女若烧香燃灯,至心归命信礼天尊。思神念真,诵咏洞章,可乞求天尊解脱前世今生及九亲姻族所犯罪过,灭除五苦,形魂安宁。衣食自然,逍遥适乐。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太平御览》卷六七六引此书,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太上灵宝飞行三界隐存上道」。此道乃存思之法,于规定时日依法叩齿、诵咒,心中存思日月星斗之精或身内诸神。据说行此道法百日,诸疾皆除,三百日可役鬼神,腾身虚空;三年得道成真,五年位登仙王。
佚名 · 著 -
太平两同书
《太平两同书》太平两同书,原不题撰人。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之说,应为唐末学者罗隐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书分十篇:〈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宗老子、孔子之说,论述以上十对矛盾之相对统一关系,以明治国治身之道。认为贵贱、强弱等皆相反相成,可向对方转化。若能掌握其转化之机,用以立德养生,御下任臣,察人断事,始可为有道之君,臻太平之治。又认为儒道二家其旨同归,故名「两同」。是为唐末五代较为重要之哲学思想资料。
佚名 · 著 -
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经圣君秘旨》太平经圣君秘旨,原题「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乃神仙之名。据近人王明考证,此书当系唐末闾丘方远从《太平经》中辑出。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称:「《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专言守一思神之法,奉之为太平圣君所传「秘旨」。其文字分别抄自《太平经钞》癸部《令人寿治平法》、乙部《守一明法》,又抄《太平经》卷九六《守一入室知神戒》、卷七一《真道九首得失文诀》。此外亦有《太平经》佚文。
佚名 · 著 -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时道士所造。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左仙公葛玄在华阳洞天为道士郑思远说长生神符之法。此神符即金丹(外丹),游于金木之间,合五行之理,水火之性。以炉鼎炼制,化砂为金,化金为宝,服之可以延寿增福。经文略述安炉立鼎,加水炼制之法,但文字颇隐晦。文中插入注解,亦不署注者姓名。
佚名 · 著 -
潼关之夜
《潼关之夜》是杨朔的散文名篇。这篇散文最早发表于1938年5月11日的《烽火》杂志第14期上,后于1939年收入由重庆烽火社出版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潼关之夜》中。散文通过作者赴延安途中在潼关的一段奇遇,反映了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之情。作品中叙述的“黄同志”,是一位爱国女青年,她与丈夫受到前方战斗的鼓舞,特地从广州来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但是八路军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参军,却让她先到延安去学习。她在丈夫的鼓舞下,女扮男装奔赴延安,而在潼关与作者巧遇。作品通过他们夜间散步一段情景的描写,反映出 “黄同志” 一心“只想飞到延安” 的急切心情。全文在自然质朴的记述中,蕴含着一种革命青年所特有的热情。《潼关之夜》是一篇较早地描写国统区爱国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文字优美,结构简洁,语言纯朴,是杨朔散文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杨朔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据《辩正论》,该经即《本际经》第9卷。敦煌道经残卷有《太玄真一本际妙经第九》6件片段,有些可与本经对应。该经述道身与神本,道体唯一,于无相中示真法相,劝人了道,了正观中道,修道传法。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赵子俅述跋,述宣和年间诵经故事,该经盖出自北宋末。述救苦天尊威力及十方天尊号,劝人诵经悟道。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佚名 · 著 -
太和正音谱
《太和正音谱》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朱权 · 著 -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何守法 · 著 -
天童寺志
《天童寺志》凡十卷,卷首另成一卷。清朝闻性道、德介合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自晋永康以来,海内禅宗群尊为祖庭。明嘉靖年间,杨明辑‘天童寺集’七卷,崇祯五年(1632),张客卿等纂‘天童寺志’,崇祯十四年黄毓祺重纂之。闻性道、德介乃参稽旧志,为纂新志,卷首为序、山图、寺图与凡例;下分十考:山川、建置、先觉、盛典、云踪、法要、塔像、表贻、辖丽附庄产、附余等,各一卷,共十卷,乃集天童寺文献之大成。
佚名 · 著 -
陀罗尼毗奈耶经
《陀罗尼毗奈耶经》密教经典。唐代失译。一卷。初见于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六。是持明密教律典,广说持明律法,并说供养、结界、印言、曼荼罗、梦相等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佚名 · 著 -
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本书合刊刘家谋着「海音诗」与王凯泰、马清枢、何澂着「台湾杂咏合刻」两种。「海音诗」七绝一百首,皆吟咏台湾事迹。作者刘家谋,字仲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举乡荐,以大挑得教谕。初任宁德,继调台湾;时当清道、咸之际,在任凡四年。咸丰三年海寇黄位倡乱,台地不靖;家谋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诗」成于二年间,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云:『壬子(咸丰二年)夏秋之间,卧病连月,不出户庭;海吼时来,助以台飓,郁勃号怒,台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寻声响答韵之;曰「海音」』。「台湾杂咏合刻」计有王凯泰「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及「续咏」十二首,统为七绝;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澂「台阳杂咏」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诗。作者王凯泰,字幼轩,号补帆;江苏宝应人。同治九年,以广东布政使升福建巡抚。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结束,议移闽抚驻台,凯泰首请赴台履勘(奏折见第二二七种「台案汇录壬集」);光绪元年五月,抵台。当时正办「开山抚番」工作,因撰有「训番俚言」一篇(见第五一种「台湾生熟番纪事」附录)。
佚名 · 著 -
台湾诗钞
《台湾诗钞》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佚名 · 著 -
童子礼
《童子礼》《童子礼》,明代屠羲时所撰。 从《礼记·少仪》始,记录儿童举止言行的规条的书很多。屠羲时在前人提出的规条的基础上,总结加工,提出了“检束身心之礼”、“入事父兄、出事师尊痛行之礼”、“书堂肄业之礼”三方面的要求,文字比较浅显,也比较易行。清代注意世风民俗的学者陈弘谋认为此书“不前诸条更为切近,童子所不可一日无者也”。正因为如此,对后来颇有影响。 今天我们审视这些规定,固然有僵化死板的一面,但也有从小就培养文明礼貌的一面。此书中自有可取之处,应进行分析,以区别对待。
屠羲时 · 著 -
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凡写文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总之,其基本内容是从小灌输和训练封建伦理道德,是其糟粕;但要求从小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应是可取之处。收入《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朱熹 · 著 -
唐温如诗词全集
《唐温如诗词全集》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以为其晚唐人,据考证为误。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