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T”查询

  •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义勇武安王崇宁至道真君关羽登坛演说,宣扬因果报应及儒家纲常伦理。劝人作忠臣孝子,为善去恶,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本书当出于其后。

    佚名 · 著
  •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体健,除病延年,「久行者仙道不远也」。

    佚名 · 著
  • 台湾生熟番纪事

    《台湾生熟番纪事》清黄逢昶撰。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年),有光绪间刻本传世。书中记载高山番(即生番)和平埔番(即熟番)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清朝廷在当地的政府机构对高山番和平埔番的统治情况等。

    黄逢昶 · 著
  • 滕甫诗词全集

    《滕甫诗词全集》东阳人。后避宣仁太后父高遵甫讳,改名元发,字达道。生于天禧四年(1020)。皇祐五年(1053)进士。嘉祐四年(1059),官大理评事。召试,授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历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守郡。元祐五年(1090),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卒,年七十一。

  • 弹琴杂说

    《弹琴杂说》乐学论著。明杨表正撰。杨为明代古琴声乐派——江派中著名的演奏家。美学思想上,认为琴的功能,在于“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以儒家关于“和”的审美标准,要求操琴者,“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乐其趣也。”强调弹琴所发生的陶冶身心,育其情性的效果。注重演奏者操琴的环境和气氛,提出“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又说:“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反映其重视审美主体心灵净化与情绪的平静,审美环境的烘托等观点。主张以意趣深入琴曲的底蕴,并以遇知音或自得其乐,作为审美接受的条件。指出“如不遇知音,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巅猿老鹤而鼓耳,是为自得其乐也。”又说:“如是鼓琴,须要解意,知其意则知其趣,知其趣则知其乐;不知音趣,乐虽熟何益?”强调弹琴演奏者,“务要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能与道妙会,神与道融。”反对以“手势花巧”和“声音艳丽”而令人感到“好看”和“好听”,要求以高度人生修养和知识结构表达演奏者的审美观:“德不在手而在心,乐不在声而在道,

    杨表正 · 著
  • 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唐人小说》是唐代传奇小说选集,今人汪辟疆校录。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修订本。 汪辟疆,名国垣,江西彭泽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编校《唐人小说》外,尚有《光宣诗坛点将录》、《目录学研究》等著作。 《唐人小说》分上下两卷,“上卷次单篇,下卷存专著。篇章先后,则以作者时代次之” (《唐人小说·序》)。计上卷收录单篇唐传奇30篇,下卷从《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集异记》、《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等7部传奇集中选录作品38篇,全书共收传奇小说68篇,多于鲁迅《唐宋传奇集》选目。 《唐人小说》是一部收罗较为完备的唐传奇选本,所选作品多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此书与鲁迅《唐宋传奇集》唐传奇部分的选目既有重合又有差异,特别是从几部传奇专集中选出的作品,除《步飞烟》外,多为《唐宋传奇集》所无,故二书可以互补。此书采用《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等多种书籍进行了细致的校勘订正,各篇之后附有按语,介绍作者简历,故事源流等等,有助了解故事产生演变过程。又因唐传奇影响及于元明,后世多据以改编、创作杂剧、传奇,故编者又于有关篇章之后开列杂剧、传奇剧名及撰人,正如编者所云

    汪国垣 · 著
  • 陶庵梦忆译注

    《陶庵梦忆译注》笔记。明张岱撰。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於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身仕宦家庭,明亡后,避居山中,布衣蔬食,从事著述。现存著作有《琅嬛文集》、《石匮书后集》及《西湖梦寻》等。《陶庵梦忆》记述昔日的生活琐事,对茶楼酒肆、歌馆舞榭、说书演戏、放灯迎神、养鸟斗鸡、山水风景、文物古迹、工艺书画等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均有反映。内有传说、故事《柳敬亭说书》、《日月湖》、《濮仲谦雕刻》、《沈梅冈》、《斗鸡社》、《阿育王寺舍利》等。旧有《砚云甲编》本、道光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多种,今有马兴荣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张岱 · 著
  • 秃秃大王

    《秃秃大王》中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33年。秃秃大王是个残忍、愚蠢、奇丑无比的大暴君。一天,他在打猎返宫途中偶遇美丽的农家少女干干,便威逼干干嫁给他。干干不从,秃秃大王就派兵把干干、她的父母,以及一些欠债的老百姓一起抓进秃秃宫,准备制成人肉丸子、人血酒吃掉他们。干干的弟弟冬哥儿和由君的女儿小明为救亲人便跑到小山坡上去求神仙,可是却被冒充的神仙欺骗和勒索。不久,冬哥儿也被骗入狱。小明在勇敢机智的小猫们的协助下捉住了秃秃大王的走狗大狮,又与不甘忍受迫害的众百姓一道冲进秃秃宫,将正在吃人肉喝人血的秃秃大王及其走狗狼兵们打得落花流水,救出了冬哥儿、干干和许多被无辜关押的老百姓。秃秃大王见此情景,气得牙齿拼命长,把他顶到高高的天上去,众百姓锯断牙齿,秃秃大王就不知摔落到何处去了。这部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旨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对人民的强权剥削与压迫,歌颂了劳动人民勇于反抗斗争的伟大精神,以此揭示出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必将推翻一切反动统治的真理。作品采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将常人体形象与拟人体形象相结合,寓严肃的政治主题于滑稽幽默的情趣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天翼 · 著
  • 桃园

    《桃园》中国现代作家冯文炳的小说集。1928年出版,收小说20篇,散文4篇。集中的作品除了写乡村的生活之外,大部分写的都是城市小市民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讽刺的笔调,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揭露了市民生活的灰暗以及内心的庸俗,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思想。《桃园》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它虽然写的是王老夫与女儿阿毛的平静生活,但是由于阿毛的不幸死去,使整篇小说打破了田园诗的格调,而显示出浓重的悲剧色彩。整部集子笔法冷峻客观,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色彩,同时也流露出了悲观的情绪。

    废名 · 著
  • 台湾游记

    《台湾游记》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字)为一集刊,共收游记与日记各两种,合题曰「台湾游记」。一为池志徵撰「全台游记」,係录自「惜砚楼丛刊」。作者浙江人,清光绪十七年冬来台游幕,迄二十年中日之役起,始仓皇内渡。三载之间,足迹几历全台;遂就其当时之日记删削而成「全台游记」一卷。二为吴德功撰「观光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作者里居、略历,见第四五种「实施两案纪略」篇。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三为施景琛撰「鲲瀛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铅印本。作者福建长乐人,民国元年二月奉檄渡渡台调查实业。在台十八日,连同往返将及一月;所记即此一月间之行程与考察之所得。后附诗二十九首,多为与人交往酬酢之作。四为张遵旭撰「台湾游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油印本。作者直隶南皮人,民国五年四月以福建省长所派代表名义参观「台湾劝业会」并作游览。所记则为「劝业会」之内容及访台十八日间之经过。

    佚名 · 著
  • 天竺别集

    《天竺别集》天竺别集,三卷,宋遵式述,慧观重编。《解题》卷一二“释氏类”著録《金园》《天竺》二集,各三卷;又卷二〇“诗集类下”著録《天竺灵苑集》三卷、《採遗》一卷。则《曲记》所谓“曰《灵苑集》”,疑“曰”前脱“其诗”之类,以与“其文”对应。《佛祖统纪》卷一〇(《大正藏》第四九册)本传:“幼善词翰,有诗人之风。其诗集曰《採遗》,曰《灵苑》;其杂著曰《金苑》,曰《天竺别集》,皆行于世。”明《文渊阁书目》卷一七著録《金园集》一部一册,又《天竺别集》一部一册,未注版本。两集单行本后皆失传。今存《金园集》上、中、下三卷,《天竺别集》上、中、下三卷,见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续藏经》第二编第六套第二册,俱署“释慧观重编”。《天竺别集》卷下末题“圣宋绍兴辛酉仲秋圆日刊板”。两集皆无序跋。“绍兴辛酉”爲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台湾新文丰公司影印《卍续藏经》,将二集编入第一〇一册。

    遵式 · 著
  • 唐人绝句精华

    《唐人绝句精华》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 神,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基本上都已选入;对所选诗篇作了必要的诠释,于阐明诗意、 分析艺术、评论诗风、辨证歧说诸方面颇见功力,有不少独到见解。《唐人绝句精华》对读者理解和欣赏绝句,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书末辑录了宋代以来历代诗家有关绝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忽悠很好的帮助。

    刘永济 · 著
  • 听潮的故事

    《听潮的故事》鲁彦散文集,收文12篇。发表于1934年《中学生》第47期,收于《鲁彦散文选集》。文章写“我”和妻子到普陀山海岛佛国旅游的一段经历。前半篇写欣赏听潮的感受。作者把沉睡的大海比作“沉吟的诗人”,温柔甜美,令人陶醉;写汹涌的海涛好比被钟声惊醒了的猛士,愤怒地向岩石进攻,形成一场“千军万马的混战”,使人颤栗。后半篇笔锋一转,写僧人为了赚钱,献媚于洋人,竟要“我”将房子让出,甚至变相地下逐客令。“我”在愤怒之余,故意穿起军装,使僧人立刻慌了手脚,奉承拍马,请客送礼,显出一副可鄙的市侩相。作品讴歌大海的美,鞭挞现实的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感情恰像海潮一来一去,起伏跌宕,启示人们领会生活的哲理。写景多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叙写人事,笔墨冷峻含蓄,令人深思。

    鲁彦 · 著
  • 台海思恸录

    《台海思恸录》正文全卷凡五篇,题思痛子撰。另附录“中日兵事本末”一篇,罗惇曧撰;“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上下)二篇,姚锡光撰。“台湾思恸录”记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进据台湾时军民战守之经过,分台防、台北、台湾(今台中)、台南、澎湖五篇。作者未具真实姓名,未知何许人;据其“自序”,显係台产。“自序”说明此书题名之由有谓:‘盖生于台、长于台,身受台之创钜痛深、亲见台之同遭蹂躏而“痛定思痛一也’。书成于割台之后一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自较可信。附录作者罗、姚两氏事略,待考。“中日兵事本末”篇,溯自同治年间中日商订“通商条约”始,继而日本出兵台湾、併吞琉球,以至由朝鲜问题引起甲午之战讫和成赔款割台,始末略备。“东方兵事纪略”原分衅始、援朝、奉东、金旅、辽东、山东、海军、议款、台湾(上下)等十篇,特取其最后两篇。至其“议款篇”,另收入第四三种“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附录”。又,罗惇曧另有“割台记”篇,收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按“台海思恸录”正文未见刊本,今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辑编。

    佚名 · 著
  • 汰存录纪辨

    《汰存录纪辨》《汰存录》清黄宗羲撰。明末历史笔记,一卷。明夏允彝有《幸存录》,颇多持平之论,如谓“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黄宗羲门户之见甚重,站在复社的立场上,深诋其书,为东林党辩解。作者《汰存录序》:“余见近人议论,多有是非倒置者,推原其故,大略本于夏彝仲。彝仲死难,人亦遂从而信之。岂知其师齐人张延登,延登者,攻东林者也,以延登之是非为是非,其倒置宜矣。独怪彝仲人品将千秋并存,此录则其为玷也大矣,谓之不幸存录可也。”《仪礼·士丧礼》:“祝淅米于堂。”汉郑玄《注》:“淅,把也。”“弛”为“汰”本字。把有洗涤义。《汰存录》意即将《幸存录》污垢涤除。谢国桢“晚明史籍考”著录黄撰“汰存录”外,又著录巢鸣盛“汰存录纪辨”(未注明版本)一种。今查覈是编与吴江薛凤昌辑“梨洲遗著彙刊”本“汰存录”内容同,惟前多巢撰“原序”。而此序据谢考係採自花朝生“甲申朝市小记”所收,显非原编所有。可异者,巢序首冠“原序云”,而黄撰“自序”则冠以“原按云”,似又与薛辑略异。巢序为“幸存录”辨日:‘此殆非夏子之言,其为小人附会之言也。…即无“汰存”可也’。

    黄宗羲 · 著
  • 太清元道真经

    《太清元道真经》又名《太上元道真经》。原不题撰人。据编首序文及后跋称:此经乃太上老君所说,唐元和戊戌岁(818)南统樊大君以此经传孟谪仙,孟又传王虚无。可见此经当为中唐道士所作。原经一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正一部。经文言清静内修以求长生成仙之道。上卷解说「元道」之义。宣称:「元道者,太上老君之无上道也。」「如坚筋补髓,固护五脏,清利泥丸,安住丹灵,六不妄入,三不妄出,纤浊尽去,真气倘佯,腾太虚,蔚玉清,上为真君者,皆此道也。」据此可知,所谓元道即道教内修形神以求长生升仙之道。经文中卷言修习元道之法:其要旨在安静和柔。不移本性,常守虚无自然,使元炁不散,思虑一致,如此则可长生久视。卷下言修习元道者所宜戒慎之事。如戒喜怒哀惧过度,戒寒热过差,起居失节,言语散杂,思虑烦躁等等。凡不合安静中和之旨,损伤精神元气之事,皆直戒慎之。全书大旨符合老子清静无为之说,文字亦清通简明。

    佚名 · 著
  •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轼亦为之君子之不仁,悲夫。”又如“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宗,而世儒也焉。此二代之所以无真儒也。”等等。远不及其所作《井观琐言》。此书版本很多,先后被收入《广百川学海》丙集、《百陵学山》、《宝颜堂秘笈》 (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续集、《说郛续卷十七》、《学海类编》 (清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百陵学山》 之中。

    郑瑗 · 著
  • 陶拱诗词全集

    《陶拱诗词全集》秋至云容敛,天中日景清。悬空寒色净,委照曙光盈。泫泫看弥上,辉辉望最明。烟霞轮乍透,葵藿影初生。鉴下应无极,升高自有程。何当回盛彩,一为表精诚。

  • 汤洙诗词全集

    《汤洙诗词全集》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经过殊俗境,登陟象云梯。步步劳山屐,行行蹑涧霓。迥临天路广,俯眺夕阳低。赏咏情弥惬,风尘事已睽。前修如可慕,投足固思齐。

  • 滕珦诗词全集

    《滕珦诗词全集》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威仪何棣棣,环珮又纷纷。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 田澄诗词全集

    《田澄诗词全集》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 【注释】  

  • 太常续考

    《太常续考》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据书中所述,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资料来源,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其中对祭祀、典礼之制记载甚详,所述沿革损益之由,名物度数之细,条分缕晰,多为《明史·礼志》、《明会典》、《明集礼》及《嘉靖祀典》所未载。作为专述某一官署的职掌及沿革,本书对太常寺的记述非他书所能及。尤以本书作于明末,故有明一代之祭祀、典礼之制,可由此窥见。书中尚录有职官题名,起明初,终于崇祯十六年(1643),则一代仪章始末,尤为完具。本书是研究明代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佚名 · 著
  • 韬奋漫笔

    《韬奋漫笔》1933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收文52篇。1936年3月重印,改名《漫笔》。著者于1928年11月至1933年7月间发表于《生活周刊》上的随笔、杂感编集。收《生活周刊究竟是谁?》、《一个小巧妙》、《可敬的老司务》、《硬性读物与软性读物》、《挨骂》、《劳而无功》、《“生活”的洋房汽车》、《谈孙桂云女士》、《硬吞香蕉皮》、《肖伯纳的幽默》、《〈两地书〉》、《统治者的笨拙》等51篇

    邹韬奋 · 著
  • 同昌公主外传

    《同昌公主外传》《古今说海》说渊部收录此篇,不著撰人。实出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亦即《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所引《同昌公主》条。叙唐懿宗女同昌公主,最得爱宠,咸通九年下嫁韦保衡,穷奢极侈,把内库珍宝都给她陪嫁。公主不久死去,又举行了盛大的送葬仪式,超出常规。本篇记载非常详尽,也有夸张描写,《四库全书总目》说《杜阳杂编》“铺陈缛艳,词赋恒所取材,固小说家之以文采胜者”,大概即指此而言。同昌公主盛葬事,见于《新唐书·懿宗纪》及《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懿宗为公主病死还杀了医官韩宗绍等,并贬谪了谏阻的大臣刘瞻等一批人,成为一大事件。《杜阳杂编》详记皇亲国戚的骄横奢侈,有一定讽刺意义。

    佚名 · 著
  • 谈龙集

    《谈龙集》论文集。周作人著。1927年12月开明书店出版。本书收入文艺短论44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泛谈文艺问题的,又有对中、外文学的评论; 既谈民间文艺,又论儿童文学;既论性爱,又谈翻译……。关于文艺的论文有《文艺批评杂话》、《地方与文艺》、《文学谈》、《个性的文学》等。作者不时发出精辟之论,颇能引人深思。如他说浙江省的地方文艺,有“飘逸与深刻”两种潮流,后者“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词华,在其著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这个判断,很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但作者的“中庸主义”,又使他贬低或否认革命文学,这当然是错误的。评论中、外文学的篇章有:《〈竹林的故事〉序》、《〈扬鞭集〉序》、《谈〈谈谈诗经〉》、《三个文学家的纪念》、《欧森外博士》、《有岛武部》、《希腊的小诗》、《日本的讽刺诗》、《一部英国文选》等。周作人的文艺批评,侧重于美学鉴赏。 如他说希腊的“铭诗像蜜蜂,应具三件事:一是刺,二是蜜,三是小身体”。这评论本身,就像文艺小品。关于民间文艺与儿童文学的论文有:《〈潮洲 歌〉序》、《〈江阴船歌〉序》、《猥亵的歌谣》、《读〈童谣大观〉》、《读〈各省童谣集〉》等。论性爱的文章有

    周作人 · 著
  • 藤阴杂记

    《藤阴杂记》地理杂志。清戴璐撰。十二卷。戴璐字敏夫,号菔塘。一号吟梅居士。浙江归安人。乾隆进士。历官都察院给事中、太仆寺卿。辑著有《国朝六科汉给事中题名禄》、《吴兴诗话》等。作者弱冠入都,留心掌故,尝阅王渔洋《池北偶谈》和《香祖笔记》等,目见耳闻,对巡视东城、六街、琳宫梵宇、贤踪名迹,皆加访录,书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万余字。以所寓庭院“新藤渐次成阴”名书。卷一至卷四杂记清代掌故、衙署旧闻,卷五至卷一二分别记载清代北京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与郊坰的里巷琐闻、名人遗事、名胜古迹、园林寺观等。

    戴璐 · 著
  •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唐玄奘传,有序及唐不空译莲花部普赞叹三宝,内题梵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尾题本作语,编号二五六。

    玄奘 · 著
  • 谈新诗

    《谈新诗》诗论。胡適作。载1919年10月10日《星期评论》,副题“八年来一件大事”。回顾辛亥革命以来八年间诗歌创作,抨击旧诗,提出以“诗体的解放”为中心的新诗理论:“打破五言七言格式”,“打破平仄”,“废除押韵”。并强调“诗体的解放”要同“新内容和新精神”相结合,让“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一起跑到解放了的诗体中去。茅盾称本文是新诗初期的“一根大柱”(《论初期白话诗》);朱自清则称是新诗理论的“金科玉律”(《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胡适 · 著
  • 唐诗鼓吹

    《唐诗鼓吹》诗总集。题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十卷。录唐九十六家七律五百九十六首(序称五百八十余首),为专选唐人七律之滥觞。书前有元赵孟頫、姚燧诸序,说明鼓吹原系军乐,以“鼓吹”名之,盖取其音声“宏壮震厉”。所选中晚唐人居多,尤以五代谭用之为数量之冠,不免轻重倒置;编次紊乱,误收宋人胡宿诗,亦常为人诟病,致使不少人怀疑此书非出于元好问之手。但书中佳篇实不少,且时有感怀伤时、沉著悲凉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大抵遒健宏畅,无宋末江湖、四灵琐碎寒俭之习”,并非虚誉。有数种元刻本和明初刻本存世,《四库全书》亦加收录。后明廖文炳以郝注较简略,别撰详解附其上,成《唐诗鼓吹注解大全》十卷,有万历刻本。清钱朝鼒等又以廖解浅陋,削其大半,另增新注,成《唐诗鼓吹笺注》十卷,有顺治、乾隆刻本。另外,为本书作评的尚有清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朱三锡《东喦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赵执信《手批唐诗鼓吹》、吴汝纶《评点唐诗鼓吹》诸种,各有传本行世。

    元好问 · 著
  • 唐僧弘秀集

    《唐僧弘秀集》诗总集。宋李龏编。十卷。选 录唐释子“名弘才秀”者五十一家(序称五十二 家)诗五百首,按人编次。其中选皎然诗七十 首、贯休六十一首、齐己六十首,余各有等差, 大体反映唐僧诗歌创作成就。按唐代僧人有专 集者不过数家,其余散见诸书,此编裒而集之, 于保存资料甚有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虽批评 它“时有不检”,而亦承认其“采摭颇富”,“收拾 散亡,要亦不能谓之无功”。有南宋宝祐六年 (1258)陈氏书籍铺刻本藏台湾“中央图书馆”, 另明万历沈春泽刻本和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 《四库全书》亦加采录。

    李龏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