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T”查询

  • 铁庐集

    《铁庐集》三卷。《外集》二卷。《后录》一卷。清潘天成 (1654—1727)撰。潘天成,字锡畴,江苏溧阳人。后移居安徽桐城,为安庆府学生。据《溧阳志》载,其幼与父母避仇相失。年十五,乞食行求,遇于江西界,百计迎归。佣贩以养,备极艰苦。以其间读书讲业,竟为积学。年七十四,汔穷饿以死。可称笃志苦行之士。潘夫成虽出自寒门,终身贫贱,而天性真执,人品高洁,类古所谓独行者。其精神坚苦,足以自传其文。故身没嗣绝,而人至今重之。特录其集,俾天下晓知。是集为其门人许重炎所编,冠以小传、年谱。是集卷一为《默斋训言》,潘天成述其师汤之锜语;卷二为《杂著》,是潘天成诗文;卷三为《语录》,许重炎与蒋师、韩记、潘天成语。外集卷一为《庵训言》,潘天成记其师梅文鼎语;卷二为《杂著》,亦潘天成遗文补刊;后录一卷,则其墓记之类。潘天成其学源出姚江,以养心为体,以经世为用。其诗文皆抒所欲言,不甚入格。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潘天成 · 著
  • 铁庵集

    《铁庵集》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方大琮 · 著
  • 唐梵文字

    《唐梵文字》原名《唐梵两国言音文字》。梵文学习词典。唐全真撰。一卷。系梵汉对照本,约编撰于唐开成三年(838),书前有全真自序。全书收汉字一千一百个,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约收八百字,基本内容抄自义净的《梵语千字文》,体例也与之相同,上列梵语,下标汉字;后半部分约收三百字,大多为密教内容的字词。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唐开成年间(836—840)传入日本,书名见录于圆行的《灵岩寺和尚请来法门道具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

    全真 · 著
  • 唐梵两语双注集

    《唐梵两语双注集》亦称《梵汉两语对注集》。梵汉词典。唐天竺僧怛多蘖多、波罗瞿那弥舍沙合撰。一卷。专门收录汉译佛典中的音译名词。全书共收音译汉字七百个,下注梵语读音,但未标梵文原文。编排体例与《梵语杂名》基本相同。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后传入日本,见录于唐咸通六年(865)日本求法僧宗睿的《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

    佚名 · 著
  • 太平治迹统类

    《太平治迹统类》历史著作。南宋彭百川撰。30卷。《文献通考》载其前集40卷,后集33卷。岁久散乱,颇多讹阙,前集为《四库全书》著录,厘为30卷,即为是书;后集即《中兴治迹统类》,已佚。此书记载宋太祖至钦宗九朝典故,分门隶事,凡88门。于朝廷大政及诸臣事迹,条分缕析,多可与史传相参考。有《适园丛书》本,1981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即据以重印。

    彭百川 · 著
  • 唐韵正

    《唐韵正》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细注解。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也。”卷首凡例曰:“凡韵中之字,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谱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并为一,五支是也。一韵皆同无误则不注,二冬、三钟是也。”《四库全书提要》云:“盖逐字以求古音,当移出者移而出,当移入者移而入。视他家谬执今韵言古音,但知有字之当入,而不知有字之当出,以至今古纠牵,不可究诘者,其体例特为明晰。与所作《韵补正》皆为善本。然《韵补》误叶古音,可谓之 ‘正’; 至《唐韵》则本为四声而设,非言古韵之书; 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其偏亦不可不知也。”

    顾炎武 · 著
  • 同恕诗词全集

    《同恕诗词全集》莺莺燕燕,蜂蜂蝶蝶。酒债几时还彻。韦郎又约醉梨花,对一树、玲珑香雪。盈盈脉脉,翻翻折折。小雨朝来乍歇。一年最是好光阴,算只有 【注释】

  • 滕宾诗词全集

    《滕宾诗词全集》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渡,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 【注释】

  • 鮦阳居士诗词全集

    《鮦阳居士诗词全集》良月霜清,小春寒浅,瑞庭蓂荚双飞。岭梅香度,初发向南枝。此际高门袭庆,真金降、金璧生辉。传瀛海向歆父子,相继大名垂。广寒,山藉在,笔驱造化,夕照虹霓。暂徘徊、莲幕名誉交驰。行继

  • 陶铸诗词全集

    《陶铸诗词全集》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1969年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陶铸同志因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

  • 唐朝新定诗体

    《唐朝新定诗体》诗格著作。唐崔融撰。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属山东)人。年二十四以词弹文律科登第。历任崇文馆学士、太子侍读、著作佐郎、内史、凤阁舍人等职,兼修国史。神龙二年(706),奉敕撰《则天实录》,又奉敕为《则天哀册文》,用思精苦,发病而卒。《唐朝新定诗体》或作《唐朝新定诗格》,见于《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未题撰者。《文镜秘府论》征引诸书,地卷有“崔氏《新定诗体》”一目;东卷复作“崔氏《唐朝新定诗格》”,二目实为一书,崔氏亦即崔融。《文镜秘府论》引及崔氏此书内容,计有十体、八对及六犯,其内容亦为初、盛唐诗格所普遍讨论者。十体者,乃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映带、飞动、婉转、清切、菁华十目,“体”非体性风格,而是写作方法。其中形似、质气、直置、飞动等说与元竞相类,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亦多袭用。“八对”中有三对为崔融独创,即切侧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六犯”指六种病犯,其中亦有与元竞《诗髓脑》相重者。此外,《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四声谱》最后一节亦引崔氏曰,有“旁纽”及“纽声双声”二目,内容多袭自沈约。崔氏《新定诗体》内容可考者仅此数目。另外,托名李峤《评诗格》,内容多同

    崔融 · 著
  • 天厨禁脔

    《天厨禁脔》诗格著作。宋释惠洪撰。《天厨禁脔》之题名,意谓作诗三昧之所在。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八目,以唐、宋名句为式,标论诗格、诗法,而以句法为中心。所论句法计有“近体三种颔联法”、“四种琢句法”、“就句对法”、“十字句对法”、“十字句法”、“十四字对句法”、“错综句法”、“折腰步句法”、“绝弦句法”、“影略句法”、“比物句法”、“夺胎句法”、“换骨句法”、“遗音句法”、“破律琢句法”、“促句换韵法”、“子美五句法”、“杜甫六句法”、“古意句法”等十九目。惠洪论诗颇受黄庭坚影响。黄氏论诗,亦重句法,屡云“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句法俊逸清新,词源广大精神”,“传得黄州新句法,老夫端欲把降幡”,“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等等;而其“夺胎换骨”之说,亦以“句法”为核心。惠洪“夺胎句法”、“换骨句法”乃受黄氏影响之明证。惟又受晚唐五代以来诗格影响,多强立名目,自生妄见。故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谓此书“最为误人”。但书中也保存了唐人的遗说,并能反映宋代论诗风气,故其价值亦不宜一笔抹煞。《沧浪诗话》亦曾旁参此书。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据明正德丁卯年(1507)刊本影印本。

    惠洪 · 著
  • 唐宋名贤诗话

    《唐宋名贤诗话》宋代诗评汇编。简称《名贤诗话》或《唐宋诗话》。20卷。辑者佚名。郭绍虞《宋诗话考》称:“此书当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诗总》引书有《古今诗话》,而《古今诗话》引书有《名贤诗话》,则汇辑笔记说部以为诗话者,当以此书为嚆矢矣。”原书久亡,仅有少量佚文散见于《艺苑雌黄》、《缃素杂记》、《集诸家老杜诗评》、《皇朝事实类苑》、《仕学规范》等书之中。

    佚名 · 著
  •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1卷,明道盛说,大枢,大英录,谭贞默序,末附复僧祥旦公禅座书

    觉浪道盛 · 著
  •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十二卷,明道盛说 大成.大奇等编。卷第一上堂,卷第二上堂,卷第三上堂,卷第四上堂,卷第五小参,卷第六小参晚参,卷第七示众,卷第八普说机缘,卷第九法语,卷第十颂古偈,卷第十一赞,卷第十二佛事杂着塔铭。

    觉浪道盛 · 著
  •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收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收序,卷二十三收记,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收说,卷二十七收书札,卷二十八收题跋,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三收杂记,卷三十四是别录,收杂录《杖门随集》二卷。本书卷十有〈洞宗标正〉,以及关于五位说的详细记述与〈五位颂),颇能传达曹洞宗的禅风。

    觉浪道盛 · 著
  • 同文馆唱和诗

    《同文馆唱和诗》十卷。宋邓忠臣等 (生卒年不详)撰。忠臣,字谨思,别号玉池先生。湖南长沙人。熙宁进士,官大理丞,迁考功郎。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时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他为试院,因录同舍唱和之作,汇为一编。按《宋史·艺文志》有苏易简《禁林宴会集》,欧阳修 《礼部唱和诗集》。此书独不著录。《宋志》最为舛漏,恐为偶遗之。其相与酬答者,邓忠臣而外,为张耒、晁补之、蔡肇、余干、耿南仲、商倚、曹辅、柳子文、李公麟、孔武仲等共十一人。又有名曰向、曰益二人。益疑即温益,向则不知何人。张来、晁补之、蔡肇、耿南仲、李公麟、孔武仲、温益七人《宋史》有传。邓忠臣、商倚并入元祐党籍。惟余干、柳子文行事不概见。曹辅并非靖康时为枢管者,楼钥误合为一,王应麟《困学记闻》已辨之。集中不著唱和年月。考《宋史》张耒、晁补之传,俱称元祐初为校书郎。又据曹辅诗云:“九人同日锁重闱”,而柳子文又有“毛遂未至空连房”句,注云:“周舍十九人,余独后入”。疑试官许先后入院,宋制本自如此。时共事十九人,而集中阙其八人,盖古人真朴,不强为其所不能。诸家专集,惟张耒《柯山集》、晁补之《鸡肋集》、孔武仲 《清江三孔集》,至清尚存于世。其余如蔡肇之《丹阳集》、

    邓忠臣 · 著
  • 谈虎偶录

    《谈虎偶录》文虎小道也,然非心灵手敏者,不足以语此。灯谜。以古籍中文句、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的谜语。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故称。又称灯虎。

    徐枕亚 · 著
  • 天台前集

    《天台前集》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此集皆录唐以前作家题咏天台山的诗文,计赋三篇,诗二百首。成于宁宗嘉定元年 (1208)。前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一卷,则师蒧子表民所辑补。又附拾遗诗十二首,有陈耆卿跋及表民自记,“题癸未小至”,乃嘉定十六年 (1223)。《续集》前二卷亦李庚原本,后一卷则师蒧、林登、李次谟等所汇录,皆宋初迄宣、政间人之诗,亦成于嘉定元年。后附《拾遗诗》七首,跋称得此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鬻书者十年,今刻之续集后。似亦为表民所题。《续集别编》则表民以所得南渡后诸人之诗及续集内阙载者,次第裒次而成。前五卷末有表民自跋,“题戊申中秋”,乃理宗淳祐八年(1248)。后一卷末题“庚戌夏五”,则淳祐十年 (1250)。盖父子相继甄辑,历四十年而后成书。李庚字子长,其爵里无考。惟李兼序有李棨出其先公御史所裒文集语,又有寓公李公语,则尝官御史而流寓天台者。师蒧字咏道,浙江临海人。尝官州学学谕。表民字逢吉,与林登、李次谟仕履均不可考。表民别有 《赤城集》,诗文兼载。此集则有诗而无文。虽仅方隅之赋咏,而遗集沦亡者每藉此以幸存百一,足为

    李庚 · 著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太上三辟五解秘法,又名《楚大夫隐地八术通仙正道》。撰人不详,盖为六朝隋唐间道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内载弄神出身法、尸解竹杖法、投胎换舍法,言以存想、尸解、投胎等方术使魂神脱离形体,隐形遁世,辟死而得长生,此即「三辟」之法。又有「五解」法,谓吞食金、木、水、火、土五解符及存想念咒,可以隐遁解灾。又有「天衣道」,谓以男子胎衣书符其上,阴干后藏于怀中,可以隐形。又有「太微金阙昊天上帝二遁入冥法」,言阳遁、阴遁之术,谓行之可出生入死,使万人不见。全篇所叙道法皆为隐形遁世,辟死升仙之杂术。

    佚名 · 著
  •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原题「梁贞白先生(陶弘景)集,唐太史令李淳风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卷首有贞观六年(632)李淳风序,称此书乃齐梁古籍,符箓精妙。书分三箓:一曰《八卦内吉凶应箓》,有八卦神符八道,谓服符念咒,可召神真来告吉凶。又有「祖师入夜梦游诸境玉女迷魂法」,载十二种咒诀,谓诵咒可使人梦游诸境。 二曰《太上玄妙通神箓》,载五方诸圣咒、五方神咒、五方神印。谓念咒用印,可以行诸种法术,隐形通神。 三曰《太上玄妙千金箓》,内载十二时符,谓服食此符,启请神真,书写都箓、纳真等符,可与神对语。或求神营卫,或乞判吉凶,或求禄求财,凡有所求,无不应验。

    陶弘景 · 著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剧本。元白朴著。明李开先《词谑》说:“《梧桐雨》中中吕,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调;但其间有数字误入先天、桓欢、监减等韵。”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清梁廷楠《曲话》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亦互有工拙处。《长生殿》按《长恨歌传》为之,删去几许秽迹;《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禄山之口。《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难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而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瞿安读曲记》说:“此剧结构之妙,较他种更胜,不袭通常团圆套格,而以

    白朴 · 著
  • 田家历

    《田家历》明代农书。作者或题高濂、或题程羽文,或称俞宗本辑,真正的作者无从考证。本书大约成于明代中叶以后,为月令体裁,每月分列耕种、蚕桑、园艺、畜牧、农产加工、农家副业等项目,但无具体叙述。另外《隋书·经籍志》在五行类中著录有《田家历》一书,共十三卷,作者不明

    佚名 · 著
  • 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

    《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撰人不详。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言学习《净明法》之弟子入道修行阶次及净明要旨。要求净明弟子至心行持忠孝、炼形、救度三事,不得邪淫谄曲,轻道慢法。又要求弟子置一小册,日录所为,自省欺心之事。书中列举受《净明法》音应遵行之十项守则。此书体例类似《灵宝净明黄素书》卷首之〈黄素书入道品〉。

    佚名 · 著
  • 填词浅说

    《填词浅说》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作者还主张守律而不拘于律。鉴于时人填词不顾词律,作者着重论述了词的声律问题。他认为填词家应当遵用沈去矜词韵,不必旁及曲韵。填词除注重使用专为歌词而设的十七宫调外,还要严守四声,区分阴阳。“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倘用乖其法,则不易歌唱。因“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这样,便可做到字字精切,声声轻圆,声文并茂。但作者又反对拘泥死法,主张“词禁诸条,亦须活着”。因为四声平仄呼吸阴阳,均有自然之妙。“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不必拘泥死法”,此论极是。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南北声音之不同。他说:“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各具特色。

    谢元淮 · 著
  • 唐宋大曲考

    《唐宋大曲考》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盘洲集》所载的《句降黄龙舞》、《句南吕薄媚舞》,《鄮峰真隐漫录》所载的《剑器舞》等。大曲演故事对戏曲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近,于此可见”。而且宋杂剧“一场两段”与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有关。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曲表演时动作一定,只能表演极简易之剧,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该书收入1957年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王国维 · 著
  •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此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乃节录南宋净明道道书《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而成。两书所载文字符图,详略互有不同,盖为不同传本。

    佚名 · 著
  •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托名许逊释。当与《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同时,出自元后。其目录与《经法》共。述宇宙本源、天人相副及《经法》要旨、体例。

    佚名 · 著
  •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旧题许旌阳撰,实乃元代净明道士之作。五卷。书中汇集净明派所传内炼诀法,科戒仪范,而以灵宝派之符咒为主,用以召神驱鬼,炼形济度,步蹑飞升等。收入《道藏》第316—317册。

    佚名 · 著
  •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篇内载两枚印章图式,谓:「凡得净明法者,雕印二颗,各二寸四分。一曰太上净明之印,一曰净明法主之印。净明之印,奏牍即用之;法主之印,即遣呼召鬼神等用之。」全篇不足百字,疑原当在《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一文中。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