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T”查询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清 慧海说,原澄,原上等编。卷一 上堂 卷二 行状 传 卷三 记 尺牍 象赞 杂著 杂偈 佛事

    水鉴慧海 · 著
  • 泰和宜山会语

    《泰和宜山会语》马浮的哲学讲演录。系作者1938年在江西泰和与广西宜山为浙江大学作特约讲座之所作讲演的合集。常见本为1939年冬复性书院木刻本。作者认为国学不是零碎的、陈旧的、机械的、凭籍外缘的,而是有体系的、活泼泼的、自然流出、自心本具的。国学即六艺之学,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包括西来学术。六艺统摄于一心。作者借助法相唯识的方法分析理学的“理气”、“知能”、“视听言动”、“居敬与知言”、“涵养致知与止观”、“止”、“矜”等范畴,多所发明。指出《易》是一切义理之所宗归,“气是变易,理是不易,全气是理、全理是气即是简易”。主张入思维不能离名相,但光懂得理之相(名相)还不够,还必须懂得理之性(本体),因此需要体验、悟证,即“先是依性说相,后要会相归性”。

    马一浮 · 著
  •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清慧海说,原澄等编。卷一至卷四,同六会录。卷四至卷六收示众、机缘、佛事、赞、诗偈、尺犊、题跋、序、碑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水鉴慧海 · 著
  • 唐宝记

    《唐宝记》文中述说一女尼,意外得一批珍宝异物,以为祥瑞,欲献于天子,中故事甚是曲折。最后果然为帝王所得,并以为瑞,将楚州安宜县改名为宝应县。

    佚名 · 著
  •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

    佚名 · 著
  • 唐弢诗词全集

    《唐弢诗词全集》三十六峰缥缈间,吴头楚尾列重关。高山石老声传谷,沧海云流波满湾。千树悬崖采药去,一林幽径觅诗还。我来欲作胡公客,求取新生双白鹇。 【注释】

  • 汤宾尹诗词全集

    《汤宾尹诗词全集》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注释】

  • 唐世靖诗词全集

    《唐世靖诗词全集》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注释】

  • 唐无名氏诗词全集

    《唐无名氏诗词全集》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迭雨冥冥。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注释】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原不署注疏者姓名,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人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是南北朝道经《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之注疏。作者以隋唐重玄派哲理疏解原经。条分缕折,发明双遣有无,弃边取中,不滞于善恶之义。如开篇第一段疏文即云:「夫中和经者,盖是登真之妙诀,入道之要方,理贯重玄,义该双遣。」又云:「所言中和者,中是非外之名,和是顺从之目。摄心于内,呼之曰中;顺道无违,乃受和称。」「恩善舍恶,名曰中和。」 此段为全书要旨。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太上洞玄灵宝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敦煌唐抄本(P2454号),题作《太上洞玄灵宝妙经第十五众圣难》。经称吴赤鸟三年(240),地仙道士三十三人登劳盛山谒见葛玄,请问彼等修道六百年尚为地仙,师尊方始学道即被赐为太极左仙公,不知作何功德受此天职。葛玄答云:「尔等前世学道,志在小乘,唯念度己,不念度人,少作功德,故止为地仙。」葛玄宿世发心向道,多生积修,尊法读经,志行大乘,大作功德,度诸困厄,故今得为太极左仙公,经文宗旨在劝人修行大乘之道,不仅自度,而且普度他人。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导引三光妙经》,简称《导引三光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已引此经。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原书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但《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篇,上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下篇题名《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善德妙行真人,述说导引三光(日月星)之道法。上篇先述日月星之生成。谓大道微妙玄深,分化清浊二炁,清气上浮为天,浊炁下凝为地。二炁分判,一阴一阳,阴阳之至精结为日月,日月之分精散为星辰。又称日月星中各有宫朗,有自然玉字八会之文藏于三宫。修道者若得受经文,依法修持「导引三光服御真气」之术,十八年则功成得道,罴与道合,寿命无穷。经文下篇言修持导引三光之法。亦称。定光真常之道」。其法于六阳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先诵章吞符,然后依次导引流精、泽要、法气、阳玉、云华、道仙、九变、定光等八天真名,据称长修此道,可归真于常,随气升沦,与道玄会,不生不灭,亿劫常存。

    佚名 · 著
  • 蜕庵集

    《蜕庵集》诗别集。五卷。元张翥撰。《元史》本传称张翥遗稿不传,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清王士禛《居易录》著录《蜕庵集》四卷,衡山释大杼北山编集,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锡山郎成抄本。采入《四库全书》者为朱彝尊所藏,五卷,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另有明刊本,题《张蜕庵诗集》,四卷。按张翥与大杼为方外交,翥殁于元末,此时朱元璋北伐,燕京不守,翥无嗣,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录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翥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此集亦非全本也。”又金章宗明昌(1190—1195)、承安(1196—1200)间,亦有张翥,字仲扬。刘祁《归潜志》载其诗“矮窗小户寒不到”等句,诸书援引,有与元张翥误为一人者。今见《蜕庵集》有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刊本四卷,为衡山释大杼北山编集,前有豫章沙门释蒲庵来复序,后有洪武十年(1377)冬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天台释宗泐序。民国初年董康诵芬室据以覆刻,后又收入《四部丛刊》。谬荃荪为补抄序一首、诗二十三首,又据劳氏丹铅精舍辑本补文一首、诗十一首。又有《四库全书》本。

    张翥 · 著
  • 艇斋小集

    《艇斋小集》诗别集。宋曾季貍(号艇斋)著。曾诗宋代已编定,陆游曾为之作序(《渭南文集》卷一五有《曾裘父诗集序》)。此集久不传。《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五编《艇斋小集》一卷,录诗二十首。

    曾季貍 · 著
  • 唐英歌诗

    《唐英歌诗》诗别集。唐吴融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吴融诗集》四卷,《唐才子传》沿此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唐英集》三卷,此集当即《唐英歌诗》。《宋史·艺文志》又作五卷,则可知到元代,吴融诗集已非旧本,四卷本早已散佚,今存诸集皆作三卷。钱曾《读书敏求记》有宋椠三卷本《唐英歌诗》,今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唐四七家诗》中收有钱曾校《唐英歌诗》三卷,此殆为据宋刊所校。明、清间多有抄本,见于各家书目著录,皆作三卷。今较为常见的刻本为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四集》本及清席启㝢《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亦皆三卷。据明高儒《百川书志》云,《唐英歌诗》三卷共收诗二百九十六首,而席本略多,盖又有补遗。

    吴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智慧礼赞八首,末附科仪。全篇赞颂盖系从早期上清、灵宝经中辑出。

    佚名 · 著
  • 陶村诗稿

    《陶村诗稿》近代诗集。8卷。陈肇兴著。约同治、光绪年间初版,后版毁。1936年杨珠浦等人集资重刻。1962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刊印。卷首有林耀亭《序》、杨珠浦《陈肇兴先生略传》、陈懋烈题词。该集共录诗233首,为作者壮年时期的作品,始于咸丰二年(1852),讫于同治二年(1863)。其中前6卷所收多纪游、咏史之作。后两卷题为《咄咄吟》,多记戴潮春民变事,颇具地方文献价值。林《序》称其诗“贵写实,尚平易”。

    陈肇兴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道教经典。十卷。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所收残本,仅存其第七卷《中和品》(有注)。(1)P.2990。卷五《善胜还国品》,存五十四行。(2)P.2560。卷六《开缘品》,存一百行。(3)P.3341。卷七《中和品》,存二百三十三行。(4)S.6310,P.2474、2326,S.3722。卷八《显真戒品》四件,除重复共约二百三十七行。(5)P.2750、2430,S.4561、9523。卷九《无极九戒品》四件,存一百三十行。(6)卷次不详者有:P.6241、2343、2391、2445,S.107,Дх.517、901、2768。共计约六百十八行。此经托道君为天师张道陵演说道教义理、科戒及道法。每讲完一段,辄说偈一首。其教义内容颇受佛经影响。

    佚名 · 著
  •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书法著作

    王羲之 · 著
  •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王勃 · 著
  •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明代笔记。8卷。张岱撰。书前有一篇未署名的序。序文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这是一部以自觉的忏悔意识创作的笔记。作者通过“梦忆”的形式,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展现了晚明社会的风俗,将个人的忏悔与时代的悲慨溶为一体,实是一部饶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该书生动地反映张岱早年生活。他上山能打猎,曾在牛首山“极驰骤纵送之乐”,并且获得“鹿一、麂三、兔四、雉三、猫狸七”的战果。他平地会斗鸡,由于他饲鸡得法,故在斗鸡中,“余鸡屡胜之”。他精于饮食,懂得“水辨渑淄,鹅分苍白,食鸡而知其栖恒半露,啖肉而识其炊有劳薪。”他精于茶道,对各种茶品的特性了如指掌,连当时品茶专家闵文水都惊叹:“余年七十、精饮事五十余年,未尝见客之赏鉴若此之精也。”当然,他还不是醉生梦死的公子哥儿,一旦他认识到他所追求的生活并非都有益处,还有自我克制能力:“一旦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他对艺文颇为追求,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从本书中可看出张岱早年活生生

    张岱 · 著
  •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此篇为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后半首,《正统道藏》单出为一篇,收人洞真部玉诀类。诗言内丹修炼法。认为修炼之道,须采合先天二炁,聚真炁于太空,以乾坤为鼎器,「拨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中间造化生」,此即「混沌凝神神仙道」。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元代著名道士陈致虚(字观吾)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至元丙子年(1276)作者自序,概述《度人经》要旨。认为灵宝度人之道即金液归真,形神俱妙之道也。但世人只知念诵祈祷,而不知有还丹久视之道。故本书作者分别以「道用」、「世法」注解经文。所谓「道用」,即金丹内修之法,学道者「依之修行而登仙」。所谓「世法」,即诵经祈祝外修之法,世人「精勤诵念而求福」。自南北朝唐宋以来,《度人经》注家或主道用,或主世法。本书作者则兼采两派之说,主张「修行人道用和世法并行,以道用而隐世法,以世法而全道用,是为性命双修」。此种主张符合元代全真道内外双修功行两全的教义。

    陈致虚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原题陈椿荣集注。书中多处引用宋徽宗「政和御注」,应出于北宋末或南宋。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注经以内修法为主,作者分经文为若干小节,逐段逐句详注,解说诵经方法及指诀(诵经时用手指掐诀)。经文中又插入六十四卦象、时晷及多种图像、符文、祝词、咒语。后人萧应叟、青元真人、张宇初注《度人经》,受此书影响。

    陈椿荣 · 著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宋道士所造。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书分十篇,皆乃元始上帝演说。内称元始上帝在大罗天中会见群仙,讲说妙法。因见末世众生愚痴暗昧,不奉三宝,罪恶缠身,不得解脱。上帝乃大发慈悲,派遣真人降世,传布此经。谓世上帝王国主、后妃贵族及奉道之民,若能志心朝礼十方天尊、上帝、真人、天师及诸天仙官,按时念诵此经,或设斋朝天谢过,忏悔罪愆,即可安镇国祚,消灾纳福。书中每卷之末,皆附冲妙先生朝天谢罪颂一首。「冲妙先生」疑即南宋上清派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

    佚名 · 著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原题「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许旌阳释」。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书分三篇,即〈太玄都省须知〉、〈天枢院都省官格须知〉、〈洞神职治律格〉。三篇分别叙述三等上天官府(即太玄都省、天枢院、洞神堂)之官制、职司,以及按一定律格保奏叙迁之法。据净明道道书之说,入道修行有功者,可依此官制在上天官府中补授官职,并依叙迁律格计功升迁。《正统道藏》另有〈天枢院都司须知格〉、〈天枢院都司须知令〉。〈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三篇内容皆见于本书。又《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职品章〉,其中所述官制律格亦与本书相同。

    佚名 · 著
  •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明所计涅盘,有二十种,如来为遮是等邪见,故说涅盘因果正义,次列其名,一一问答示相。

    佚名 · 著
  •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列僧佉计一,毗世计异,尼犍子计俱,若提子计不俱,次一一破之。

    佚名 · 著
  • 唐阙史

    《唐阙史》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故曰“阙史”。于僖宗中和四年(884)成书。原本三卷,今见上卷二十五篇,下卷二十六篇,共五十一篇,二万余字。各篇均首列标题,记唐末社会人物掌故,有则后附评议,申明作者观点。有《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以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诸本。原书散佚过半,故名“阙史”。书凡五十一条,所记多中晚唐人物琐事及掌故,间亦杂神鬼怪异事。

    高彦休 · 著
  • 图民录

    《图民录》清袁守定著,4卷。本书据经史所载及著者阅历所得,论居官为政之道,用以自镜以期对斯民有所裨益。取古人“夫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之义而名此书。内有为民、视民如子、治民如家、祥刑、治狱至仁恕、非至明不敢折狱、非佞折狱、慎用三木、不用刑求、不躬坐狱讼、判讼误当考正、体恤狱囚、赈饥之法、通融平粜之法等多目。

    袁守定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