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T”查询

  • 通玄真经缵义

    《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宋杜道坚撰。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前人研究《文子》的学者,有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将计然、文子二人合称为一人,认为文子姓辛名钘。唐马总《意林》称李暹之说谬甚。唐颜师古作《汉书注》,称文子与孔子并时,但又提出“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的疑问。唐柳宗元指斥《文子》为“驳书”,认为其书不纯。杜道坚撰《文子缵义》,认为范蠡师计然见于《史记》,同意颜师古关于文孔二子同时的说法,认为徐灵府因有与平王问答而称计然为周平王时人误甚。认为所说的与平王问可能是指楚平王,文子、计然是同一人。传说计筹山是因文子计然曾筹度于此而得名。所以杜道坚自称在那里修道是为了访文子之遗踪,建白石通玄观。因获《文子》故编,闲暇时分章缵义而成其书。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散失,清《四库》馆据《永乐大典》仅录七篇,又据它本补《文子》原文以足十二篇之数。而明《道藏》本中仍存全书十二篇,可惜《四库全书》撰修时未审其详。后

    杜道坚 · 著
  •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各一卷。明曹端撰。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 《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

    曹端 · 著
  •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采史书、地志、文集、碑刻、杂著二百余种,分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十三道,含东京、西京和八百余府、监、军、州。原著二百卷,佚八卷,《古逸丛书》刊有杨守敬从日本辑回的残存五卷半。

    乐史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书一卷,有敦煌唐写本五件(详见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另有《正统道藏》本,误题《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收入洞真部戒律类。此书旨在为群生解灾请福,拔诸苦根,使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欢乐,上升天堂。经文称修斋求道者当奉受上品十戒、十二可从,建德立功,则能得六通智慧,参同虚无,度十苦八难。所谓六通智慧者,「天曰洞视,地曰洞听,东曰洞空,西曰洞虚,南曰洞清,北曰洞微」。六通洞达,则得大智慧,可以长存。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

    《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原三卷,今缺上卷,仅存二卷。传天师道首罪悔过之法。谓人身中常有司过之神,随时上下,告人善恶。罪过从百二十至三千六百分为十七等。按罪过轻重,给以惩罚。如百二十过则使人“多衰少利”。犯三千六百过则令人死亡。小过只报其身,大过殃及子孙。只有诚心悔罪改过,长期坚持,乃可转祸为福。或请道士设斋醮,诵升玄悔过之文,也能消灾免罪。收入《道藏》第203册。

    佚名 · 著
  • 体撰录

    《体撰录》一卷,收录章太炎校核古算法的著作,1933年被收入《章氏丛书续编》。

    章太炎 · 著
  • 匋雅

    《匋雅》《甸雅》原书分上、中、下三卷,现仅存上、中两卷。作者居京二卡余年,热衷此道,见多识广,发为述论,一物一条,皆阅历有得之言。虽前后有个别重复,眉目也略欠清爽,翻检有所不便,但此书整体,看似杂陈无序,实则仍有部分,有层次,有分寸。更加以文字简练,偶涉世故,时复生动,宜于品赏阅览,揣摩把玩。故其为用,也自然方便。

    陈浏 · 著
  • 唐文拾遗

    《唐文拾遗》七十二卷。清陆心源 (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一百五十种,计二千余卷,解官后潜心校刊。每得《全唐文》所未录而又属于唐文者,即录存之。历时几十年,得书三千余篇,厘为七十二卷,仿《全唐文》之体例顺序排列。以补其缺,故名 《拾遗》。书前列杭州俞樾之序。该书最早为清内府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以清内府刻本《全唐文》断句影印,附《潜园总集》本《唐文拾遗》,版面清晰,颇便阅读。

    陆心源 · 著
  • 台海见闻录

    《台海见闻录》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备、田赋输将、备考条例,次风俗、物产、名贤、烈妇,至于词赋诗歌择咏台风土者录之,名曰「见闻录」;分卷为四,以为笔谈』。此书于乾隆十八年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藏有前二卷,缺卷三、卷四。卷一有山川、建置、官制、营制、武备、船政、田赋、盐课、水陆饷、官庄诸目,卷二有汉俗、番俗及台卉、果、蔬、木、竹、草、禽、兽、鳞等纪载;至后二卷虽无目可稽,然按「自序」所云,当属贤良、节烈等人物传述与词赋诗歌之选录。

    董天工 · 著
  •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天台分门图,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二四。

    佚名 · 著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6年11月至1948年。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及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再现了广大农民在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暖水屯开展了土改斗争,但群众仍未充分发动起来。恶霸地主钱文贵老谋深算,狡猾阴险,他过去曾积极地为国民党政权和日本侵略军效劳出力,现在又凭着他特有的阶级敏感,在共产党解放了暖水屯的时候,让儿子钱义去参军,成了一名“军属”,并把女儿嫁给村治保员张正典,与贫雇农联亲,还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同时,他又伙同娼妇白娘娘、小学教员任国忠搞迷信,造谣言,散布变天言论,诬陷干部和积极分子,他还和儿子搞假分家,分散田产财物,自己名下只留少量土地,扬言他家不过是个中农,企图把水搅混,转移斗争目标。暖水屯的穷苦人都对钱文贵怀有深仇大恨,但又耽心钱文贵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而不愿过早地显露声色。在这种情况下,斗争一度出现了曲折,不但部分村干部,就连土改工作组长文采,都认为钱文贵应该划成中农,而富裕中农顾涌却被错划为富农。土改斗争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丁玲 · 著
  • 通鉴胡注表微

    《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撰。起初发表于 《辅仁学志》,科学出版社1958年发行,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是书精选《通鉴胡注》七百余条,引书二百五十余种,阐发胡三省之生平、抱负及学术成就。全书二十篇。前十篇以本朝、书法、校勘、解释、避讳、考证、辨误、评论、劝戒等内容阐发史学方法;后十篇以治术、臣节、伦纪、出处、边事、夷夏、民心、释老、生死、货利等方面讲述史事。《通鉴胡注表微》是一部将史料考据、史论和中国传统史学微言大义之精神结合得非常出色的一部史学著述,被誉为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陈垣将该书称做其学识的记里碑。宋元之际,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过一系列校勘考证,在其中融进了自己因国破民衰而产生的诸多悲情。而日本侵华时期身处沦陷区的陈垣对此感同身受,于是撰写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通过对胡三省的通鉴注疏进行辩误和考证,来辨识胡三省当年的观点和思想境界,并借此发微,阐述陈垣先生自己对史学研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

    陈垣 · 著
  • 汤恢诗词全集

    《汤恢诗词全集》琐窗睡起,间伫立、海棠花影。记翠枳银塘,红牙金缕,杯泛梨花冷。燕子衔来相思字,道玉瘦、不禁春病。应蝶粉半锁,鸦云斜坠,暗尘侵镜。还省。香碧唾,春衫都凝。悄一似荼,玉肌翠帔,消得东

  • 太学士人诗词全集

    《太学士人诗词全集》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於。只因频展义,长是泣穷途。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

  • 太一丛话

    《太一丛话》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宁调元 · 著
  • 铁笛子

    《铁笛子》《铁笛子》 是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离开兰州北关十七里有一个地方名叫花兰堡,是个两千多户人家的大镇。地当水陆要冲,一面通着黄河渡口,一面又是官驿往来要道,商贾云集,甚是繁富。附近还有许多小村镇,到处水田纵横,土厚泉甘,出产丰美,昔年甘凉、宁夏、青海、新疆各省各地往来贩运的货物都以此为集散转运之地,无形中成了西北诸省的交通枢纽。河岸上下游停满舟船皮筏,人烟稠密,热闹非常。附近村镇富翁甚多,除拥有大片田业、聚族而居的多年土著而外,另有好些都是靠着贩运羊毛、布匹、水菸、杂货以及各种土产因而致富的大商人。地方富足,屋是五方杂处,平日倒也安静。

    还珠楼主 · 著
  • 铁岭县志

    《铁岭县志》地方志书 清康熙十六年(1677)贾弘文修,董国祥纂。首有贾序,末有董跋,有修志姓名,附图(疆域图、县治图)。2卷,9志,29目。卷上建置志(城池、公廨、坛壝、祠庙、关梁、驿站、仓库、养济院、丽谯)、疆域志(山川、村落、物产、市集、古迹);卷下田赋志(丁粮、徭役、杂税)、户口志(里社、风俗、孝义)、学校志(选举、书院、名宦、乡贤、乡钦)、官师志、祥异志、人物志、艺文志(碑记、杂文、诗)。此志是现存东北第一部县级志书,为研究关东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有用的资料。辽宁图书馆藏康熙刊本。此外,铁岭县志还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贾弘文修纂本,同治年间魏燮均、商广源等修纂本,1915年陈艺、蒋益龄、郑沛纶等修纂本,1931年黄世荣、俞荣庆、陈德懿等修纂本等。

    董国祥 · 著
  • 天圣释教总录

    《天圣释教总录》凡三册。北宋惟净等编修。内容系录出东汉至北宋天圣五年(1027)之汉译经典及我国撰述入藏之佛典。现存之金藏本有所缺漏,难窥全貌。据载,本录载录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新入藏诸典、唐代圆照之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北宋杨亿之大中祥符法宝录等所载之佛典等,总计一四九六部,六二○八卷,六○二帙。本书夙佚失传,但近时在山西省赵城广胜寺发现中下二册之残缺本,今影印收载于宋藏遗珍第六册。

    惟净 · 著
  • 唐诗杂论

    《唐诗杂论》闻一多著。收录作者有关唐诗的评论及考据文章九篇。《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三篇探讨初唐诗风的转变,从唐初宫体的沿袭六朝,经王、杨、卢、骆对旧体制的破坏和新体制的建设,以至刘希夷、张若虚完成诗歌境界的升华,为一百来年唐诗的演进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体现着环环相生、有机相联的内在逻辑,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孟浩然》、《贾岛》两篇论作家,除对其诗风的清淡和清冷有相当准确且富于诗意的概括外,还把问题提到更高的历史层面,如联系宋末“四灵”、明末竟陵派、清末“同光体”,以说明每个朝代“在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因而“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见《贾岛》)。这都体现了闻氏作为诗人的慧心和史家的卓识。《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两篇属考据文字,前者有不少新见,后者则属于开创性的力作,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素养与深厚的学植。此外,《杜甫》作为一篇未完成的传记文学,写来笔意灵动,神形俱现;《英译李太白诗》是对小畑薰良用英语翻译《李白诗集》所作的批评,兼及中英两种语言和诗体的比较,亦资参考。此书因包含深刻的历史观念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一直受到人们推重。原书作者生前未加出版,1948年辑入上海开

    闻一多 · 著
  •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演变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认为陶渊明终生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服膺儒学,却绝不受佛教影响。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创一新自然说,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说既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而来,又是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旧自然说而加以创改。它虽主张“自然”而反对“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等人之佯狂任诞;亦不似旧自然说过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渊明之思想,实为“外儒内道”。在此以前,历代论陶者,多着眼于文学的批评,而较少侧重于其思想的探讨。本篇就魏晋时代之学术思潮的广度作探讨,从清谈内容的演变与陶氏家传之信仰立论,成一家之言,别开生面。但著者把渊明之思想归结为“外儒内道”,并誉之为中古时

    陈寅恪 · 著
  • 太公阴谋

    《太公阴谋》《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

    吕尚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道家养生学著作。即《灵宝五符经》,一称《洞玄五符经》,简称《五符经》。所谓五符指东、南、西、北、中央五方之符命,道教相传为夏禹所受,见本书卷下。三卷。刘师培《读道藏记》 认为,此书惟上卷首段为序,今以三卷均序文,乃标题之讹。又《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十九引《五符经二十四真图》,今无其文,说明书有缺残,然究系六朝以前古籍。另据书中《五帝官将号章》详析五方帝名及方色,《太清五始法章》以五藏五常配五行,并及孤虚王相之法,是均汉人遗说,认为本书也有可能出自汉季。书内收灵宝派所传内练功诀、服食药方酒方。载《道藏》第一百八十三册。

    佚名 · 著
  • 童蒙诗训

    《童蒙诗训》诗话著作。宋吕本中撰。该书原系吕本中所撰家塾课本《童蒙训》中论诗文之语,由于多取法苏轼、黄庭坚,于朱学盛行之后,苏学受到诋毁,乃被删削,遂致散佚。后人复辑为《童蒙诗训》,《菉竹堂书目》卷四、《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原书久佚,不知卷数。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七十五则(其中有数则,一则中又分为二则或三则)。由所辑各则来看,该书为童蒙训课之用,故不录遗闻佚事,而以论学诗为主。其论学诗,一是主张“诗词高深要从学问中来”;二是强调“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也”;三是要求“不可凿空强作,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四是指出“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至于学习的榜样,则一是杜甫,二是苏、黄,三是江西诗派。他虽然强调学习前人,但并不主张盲从,而认为“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同时,又要求能自出新意,指出“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这些都是吕本中教人学诗的路子,大体不出江西诗派套数,但又较后来的江西诗派宽阔、活泛。吕本中曾说过:“学诗当识活法。”(《

    吕本中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

    《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唐释法琳《辨正论》引《五岳神仙图》,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书中载符箓数种。首为五岳神符五枚,分别代表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之神祇。据称依法用符。可以「召使百鬼,斩杀恶神」。又有五岳真人符六枚。用于镇守天子宫殿,辟除凶恶,压服四方恶气;五将军符,用于军事,破敌压众;白虎符、太平符、威德符,皆用于召请天神镇压妖精恶鬼。《正统道藏》另有《五岳真形图》一书,其道法与本书类同。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摘录早期灵宝诸经改编而成。《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此书主要内容为修持灵宝符咒道法秘诀。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为修持飞仙之道及灭度尸解之法,开列符文二百五十四字,并注明四时十二月书符唸咒之要决。其二为投简送名召神除罪籍法,开列五方五天符文一百八十四字,并注八节之日书符投简于五岳灵山之要诀。其三为服食五牙之法,开列五方赤书玉文(又称五牙符)六十字,并注明导引行气、吞符诵咒之行道要诀。其四为修持灵宝五篇真文思神念仙之法。只注明四时八节思神唸咒之诀,无符。上述诸道法,多已见于《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等六朝《古灵宝经》。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

    《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唐杜光庭编集。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卷首有杜光庭序,内称唐乾元中(758-760)天师翟干佑梦见天尊,得丹书一轴,即《素灵符》。其后杜光庭于「天复丙寅岁请经于平都山,复得其本,编入三洞藏中」。但据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考证,「天复」无丙寅年,实际上是天佑丙寅年(906年)的误写。此书上中两卷都题为「陆先生受」,下卷题为「杜先生受」。全书收入各种符箓数以百计,据称依法书符唸咒,可以「蠲疴疗疾,征魔制灵,驱役鬼神、迥尸起死,召置风雨,鞭策虎狼」。三卷符箓按主治疾病编次。首为治百病符。然后依次为治瘟疫、伤寒、寒热、头痛、腹痛、心痛、腰痛、背痛、胸痛、下痢、霍乱、便泌、淋病、疟疾等符。此外又有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之符,如治烦闷、安魂魄、解迷惑、解悲思、开心强记等等。书中符箓大多为多个文字拼合而成,少数符中还嵌有星图、神像。

    杜光庭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原题「玄洞先生闾丘方远述」。此人为唐末著名道士。原书卷数不详,今《正统道藏》本仅存序文一篇,收入洞玄部神符类,本篇概述灵宝经法源流,宣称天尊于龙汉劫初演说灵宝自然天书五篇真文,经三皇五帝秘传,至春秋时吴王阖闾取出此经,是即《灵宝五符经》。又称三国时太极法师徐来勒以灵宝诸法授东吴道士葛仙公(葛玄)。仙公据此合成七部科戒威仪斋法。南朝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文章最后称天尊所说灵宝经凡五十八卷,其经旨在《度人经》一卷中,其余五十七卷皆演说科仪斋法、教戒缘起。按本篇对了解六朝隋唐道教《灵宝经》源出传播过程,有参考价值。

    闾丘方远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天尊劝人发四方大愿,获求福去灾、超度成仙等种种功德,并述祝中食、布施、斋饭、解厨诸法。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仙人向诸国王述治正之法,倡导君礼臣忠。天尊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劝诸国王以十戒为十师,读经书经,行道行善,以求国安。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不署撰者。太上大道君向普济真人述元始天尊十号功德,并述道经十二部事。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