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儿冈
《塔儿冈》旧作《龙冈豹隐记》采取明末轶事为题材,资料甚丰。八年前撰述过六册,其后部三册,故事独立。后又续撰二册,完成一部分故事,易名“边塞风云”,合刊两厚册。唯有前部三册,因故事错综烦杂,迄今尚未续全。今为完成其全部故事计,仍拟分段续撰,故今重行整理,删去其起首琐烦杂事,撷取其中部严密之精华,修编为《塔儿冈》,刊印两册,首尾已全。经过如此剪裁,故事已臻紧凑严密,且又完成《龙冈豹隐记》一部分故事,从中未完轶事,乃是另一事迹,主角已不同,今再另起炉灶,在新作《酒侠鲁颠》《龙飞豹子》两书中分段叙出。此两书撰述下去,乃与《罗刹夫人》《边塞风云》及本书《塔儿冈》三书,互相牵连。故各书故事虽各独立,但人物线索,均息息相关,一一接笋。上述五段故事,共有百余万言,均系根据明末清初各家秘记,绝非凭空虚构,今以分段撰出,以完成旧作《龙冈豹隐记》全部故事。
朱贞木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唐《艺文类聚》卷4引本经文,敦煌遗经斯3061《太上洞玄 灵宝中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与本经部分相当。玄嶷《甄正论》卷 中曰道士刘无待造《大献经》。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三》推测 本经或出自萧梁,唐道士刘无待进行了加工。《敦煌と中国道教》 中石井昌子称其为六朝古灵宝经。秋月观暎《三元思想的形成》认 为本经撰于隋末唐初。元始天尊向太上大道君述罪人地狱受苦之 由,劝人依三元大献法,拔度亡灵。有释文,发挥经义。
佚名 · 著 -
太平经
《太平经》早期道教著作。产生于东汉后期顺、桓期间,非一时一人所作。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可能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于吉、宫崇等编纂增演而汇集成书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号《太平清领书》,后桓帝时襄楷又自上此书。本书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及当时社会情况。其主旨为“致太平”。它追求阴阳和顺、物富民安、公平无私的理想社会,提出任用贤才、减省刑罚、济穷周急、以民为本等主张。
佚名 · 著 -
痰疬法门
《痰疬法门》清·李子毅撰。子毅字庆申,楚北斩水人,是书首列痰疬总论。大致谓轻微易治者,痰子也,迟重难愈者瘰疬也。次述痰疬鉴别法,外治法门,内治法门,禁用须知。如灯火,禁戒须知。如饮食、服药,宜忌物品。痰疬医案,末附杨梅验方、喉蛾捷诀等类。皆从先生平时所得经验,先辨原因,次详治法,终述医案,末附验方。文义简当,不感艰涩,与《疬科全书》合一刊行,相得益彰,诚医家之宝筏也。
李子毅 · 著 -
痰火点雪
《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内科著作。明龚居中撰。四卷。居中字应园,金溪(今属江西)人。对内、外、儿科均有所长。撰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是书始刊于崇祯三年(1630),约八万二千字。卷一、二论述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在每条证论之后,各列主方、捷方,并附治验,说明证治、从治,各有所宜。卷三除列治则与杂证补遗外,又叙述痰火痨损的脉候,兼列补泻用药等项,示人以准则。卷四为灸法禁忌及气功。龚氏认为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持标本论,认为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而阴虚又为致火致痰之本。又立水亏火炽金伤之论,提出益水清金降火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要“以脉验证,因证立法,由治而定方”。对防病治病均有参考价值。为重要的内科著作,其法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白鹿山房校刻本,道光二年(1840)平远楼刊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龚居中 · 著 -
唐贤三昧集
《唐贤三昧集》诗总集。清王士禛编。三卷。录盛唐四十三家诗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维、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领各卷。自序引宋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唐司空图“妙在酸咸之外”的论诗宗旨,并称“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故所选以王维(一百十一首)及孟浩然(四十八首)二人居多,占全集三分之一以上;李、杜不录,盖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体例。书名“三昧”,指的是超悟、空灵的境界。按士禛论诗,本主神韵之说,此编用意亦在贯彻其诗学主张,以矫正明格调论者专事模拟盛唐人体貌的倾向。但一味宗尚神韵,又不免带来偏颇。清翁方纲谓其“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石洲诗话》),清乔亿讥其“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剑溪说诗》),均切中肯綮。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四库全书》曾加采录。另吴煊、胡棠有《唐贤三昧集笺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后黄培芳又在笺注本上加以评点,有光绪翰墨园刻本;余如姚鼐、潘德舆等亦有评点本行世。为此书续编者,清史承豫有《唐贤小三昧集》三卷《续集》一卷,续选唐至德、大历间四十八
王士祯 · 著 -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九卷。宋何大任编。何大任,南宋嘉定间 (1208—1224)曾供职于太医局,成安大夫特差判衔。此书为当时考试医科学生的问答程式,又名 《太医局诸科程文》、《太医局程文》。此书原作者不详,《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因前有何大任序并《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原牒》,据以断为何氏所编。宋代十分重视医学,自北宋仁宗皇祐中即命孙兆、林亿、高保衡等校刊古来医经典籍,颁行天下,垂为程式。神宗熙宁九年 (1076)置太医局,元丰间置提举判局,设三科:方脉科、针科、疡科,作为春试学生的辅导考试内容。崇宁间医科考试归国子监管,分三场: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第二场考方脉及临证运气各二道,针科、疡科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二道,第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南宋乾道中取消太医局,仅存医学科,直至绍熙二年(1191)复置太医局,考试以墨义为第一道。此书按当时考试的六个命题分为六项内容,含墨义九道,为医学理论基础;脉义六道,为诊脉学基础;大义三十七道,为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即自然变化与人类健康关系等; 论方八道,为方药理法;假令十八道,为因证处方之法;运气九道,为自然运行与人身感应之理。此书虽为当时考试程式,但对于中医基础理
何大任 · 著 -
陶朱新录
《陶朱新录》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南宋马纯著。马纯致仕后居越州陶朱乡,搜辑见闻著成此书,故名。一卷,有《说郛》本、 《墨海金壶》本、 《五朝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至南宋初的杂事。涉于怪异之事占全书的大部分,如说汉泉井中有三鱼,刳之而不死;熊入永嘉城,后城中遭火灾,大致均得之于传闻。所录黄定《冤牛文》,为有感于时人称司马光为牛而作的寓言,写华州村民养牛,在虎欲食人时以身翼卫主人,但主人不察,反以牛为妖,归而杀之。其意为司马光忠于朝廷而不为世人理解鸣不平。此文作于绍圣党禁时,作者当时敢为司马光讲话,颇为不易。另载建炎间金人已攻入汴京,而驻守陈州的宋军尚掠取妇女, 滥杀无辜,对了解宋朝军队的腐败,也有价值。书末附有《元祐党籍碑》全文,与全书体例不合。
马纯 · 著 -
台湾日记与禀启
《台湾日记与禀启》本书分三卷,胡传撰。作者字铁花,号钝夫;安徽绩溪人。清同治九年,以岁贡就职训导。后由保奏,以直隶州知州补用,分发江苏。光绪十七年,台抚邵友濂奏调,旨发台湾差委。次年二月抵台,历充全台营务处总巡、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十九年五月,委代台东直隶州知州,旋兼统镇海后军。迄二十一年台变日亟,始行内渡;时已病,至七月初三日殁于厦门。在台三年又五月,留有「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民国四十年,曾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印行,合题「台湾纪录两种」。后经作者哲嗣适之先生将「日记」与「禀启」按照时日合编,定名为「台湾日记与禀启」;今本所刊,即由适之先生所手定。卷一,自光绪十八年正月至八月,记渡海并巡阅全台防营;卷二,自同年九月至十九年四月,记提调台南盐务;卷三,自十九年五月至二十一年五月,记赴台东州任至在任上预立遗嘱止。由上述纪录,可知台湾在割地之前若干措施与东部情况。卷后附有作者遗稿「记台湾台东州疆域道里地方情形并书后」等篇。
胡传 · 著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本书不分卷,集录台湾南部(今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澎湖各县及台南、高雄两市)碑碣诸文而成。又以东部(台东、花莲两县)遗碑寥寥,未能成帙,而以「附录」之一刊于本书之末。所录碑文,系由黄典权先生历年采访并参以各县市有关文献机构之拓片、刊物所获得。断代始于明季,而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存文五百十一件,酌依「台湾中部碑文集成」例(见第一五一种篇),分为三类二录编次:(甲)记:凡记叙文属之,计二百零九件;(乙)示谕:凡官宪示禁及谕告、执照之类属之,计九十五件;(丙)其他:各种捐题及不属以上两类者属之,计一百四十一件。附录一「台湾东部碑志」:东部地区碑文属之,计四件;附录二「重要简碑纪录表」:碑文简短而有文献参考价值者属之,计六十一件。各类碑文,又按年代先后排比。
佚名 · 著 -
台湾教育碑记
《台湾教育碑记》本书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集七篇。上述碑文大多见于府县厅志,此后并另有第一五一种「台湾中部碑文集成」及第二一八种「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之编印,可资相互比校。「明志书院案底」全为文卷,卷一为清乾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间淡水厅建立明志书院之始末,卷二为光绪年间淡新分治后明志、学海两书院租项纠纷之处理经过。
佚名 · 著 -
唐顺之诗词全集
《唐顺之诗词全集》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丝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荇。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冏冏。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淘月炼火
-
昙翼诗词全集
《昙翼诗词全集》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起远山翳,风至□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蹑磴践其迹,处处见遗薪。乃知百代下,固有上皇民。 【注释】
-
滕斌诗词全集
《滕斌诗词全集》叹光阴,如流水。区区终日,枉用心机。辞是非,绝名利,笔砚诗书为活计。乐齑盐稚子山妻。茅舍数间,田园二顷,归去来兮! 【注释】
-
谭用之诗词全集
《谭用之诗词全集》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城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
-
谭曲杂札
《谭曲杂札》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之作,以及对汤显祖、沈璟、徐复祚、李日华、陆采等人的剧作都有批评之词,这些批评皆有其独到之处。他又论述了戏曲结构、戏曲结尾、戏曲声律等诸多问题,强调:“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他反对扭捏巧造,不合情理之作。他认为戏曲结尾“大都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反对狗尾续貂。对于戏曲声律,他力主以《中原音韵》为准。其他方面诸如对戏曲宾白、戏曲的改编等问题也有议论。虽然这些议论都是杂记形式,缺乏系统,但其中多有闪光之处。因此这也是一部了解明人戏曲理论的重要参考书。《谭曲杂札》原只附刻于凌濛初的《南音三籁》卷首,有明末刻本和清康熙间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将其作为专著的一种,编入书中。
凌濛初 · 著 -
太祖高皇帝圣训
《太祖高皇帝圣训》全称《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大定业高皇帝圣训》。4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敕纂。分类汇辑努尔哈赤治国安邦的各种言论,类下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全书共92条,分为26类,包括敬天、圣孝、神武、智略、宽仁、论治道、训诸王、训诸臣、经国、任大臣、用人、求直言、兴文治、崇教化、勤修省、节俭、慎刑、恤下、辑人心、通下情、明法令、鉴古、赏功、昭信、诫逸乐、谨嗜好等。是研究努尔哈赤生平和思想的宝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以其藏于内府,群臣无法得见,起不到训谕的作用,于是下令内府刻版印行,使其流传。至清朝末年,又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努尔哈赤 · 著 -
胎金两界血脉
《胎金两界血脉》通称《造玄血脉》,与《海云血脉》相对。密宗谱系图表。唐造玄集。一卷。共两图:一胎藏界谱系;二金刚界谱系。作于唐咸通六年(865)八月十七日,首题“大唐咸通六年八月十七日长安城左街慈恩寺造玄阿阇梨付嘱师资血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造玄 · 著 -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经文仅千余字,乃太上老君宣讲道法。谓世间万民不信三宝,背正信邪。每到上七之日,有斗口使者抄录其善恶,上奏天曹,减尅寿算。老君遂派遣北斗七真为灭罪消灾兴福助善天尊,并说《上七妙经》。令善男善女每月上七之日修建章醮,供养烧香,念诵此经。如无力修奉,可以酎水献花,对北斗稽首礼拜,念诵北斗十大天尊及本命真君名号。如此则可消灾忏罪,请福延生。如不信者则有天,神夺其寿算,转生为禽兽,永失人身。
佚名 · 著 -
泰山道里记
《泰山道里记》记胜著作。清聂钦撰。一卷。聂钦字剑光,山东泰安人。光绪十一年(1885)夏游泰山后成此篇,三万三千字。为考证泰山长、宽、高度,广征《尚书》、 《山海经》、 《通典》、 《水经注》、历朝《一统志》等几十部古籍。自泰安城记至朗公谷,沿途名胜古迹、溪泉沟洞、岭谷岩峰、园林寺院无不备载,有关碑刻考述尤详,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追述名人游迹,多据自然景物、旧址遗存,考古谈今,保存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开篇所述地名沿革、历代泰山高宽周长也有参考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艺海珠尘》本、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聂鈫 · 著 -
太清金液神丹经
《太清金液神丹经》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佚名 · 著 -
檀弓疑问
《檀弓疑问》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着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如脱骖旧馆人为失礼之正,以夫子多尊之事为杳冥渺茫,皆非圣人所宜出。又如,亲丧哭无常声,不应以孺子泣为难继;居仇者不反兵而斗为启乱端;曾点之独乃志大而有所不为,非狂肆之狂,如此等等,所辨都明白正大,深中理解。然亦间有疏于考据者,如“师及齐师战于郎”一条,以“郎”读为“郊”字,是以《春秋战于郊》之文为据的,殊不知鲁实有二郎。然偶有疏舛,仍不伤大旨。有刊本,与其《史记疑问》会刊,两淮马裕家藏本。
邵泰衢 · 著 -
太平经国书
《太平经国书》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首列四图:(1)《成周官制》;(2)《秦汉官制》;(3)《汉官制》;(4)《汉南北军》。其大意是将宫中、府中文事、武事一统于太宰,故首冠四图。目有30:(1)教化;(2)奉天;(3)省官;(4)内治;(5)官吏;(6)宰相;(7)官民;(8)官刑;(9)揽权;(10)养民;(11)税赋;(12)节财;(13)保治;(14)考课;(15)宾祭;(16)相体;(17)内外;(18)官制;(19)臣职;(20)官民;(21)宫卫;(22)奉养;(23)祭享;(24)爱物;(25)医官;(26)盐酒;(27)理财;(28)内帑;(29)会计;(30)内治。其中内外、会计分上、下篇,共计32篇。全以《周官》制度类聚贯通,以问答体,推明建官的所以然。多用后代史事,证明古法之善。当时武统于文,相权极重,而此书《宰相》一篇还更欲重其权。宋人南渡之余,湖山歌午,不复措意中原,正宜进卧薪尝胆之戒,而书中《奉养》一篇,深斥汉文帝节俭为非。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毋乃当理宗信任贾似道时,曲学阿世以干进欤
郑伯谦 · 著 -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太极真人杂丹药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黄白术,内载二十四种丹方。各方皆列举药物份量及炼制方法。又有「合六一泥法」,用牡砺、赤石脂、白石脂、蚁粪加盐、醋制成,与它书之六一泥制法不同。书中附晋州、广州等药物产地名。以及白虎匮、水火鼎、纯阳鼎等鼎匮名称和图形。
佚名 · 著 -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丹诀于南北朝行世。述烧炼外丹、服药、求芝诸法。
佚名 · 著 -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一卷。道教经书。又名《诸天灵书度命妙经》、《灵书经》等。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为古灵宝经之一,出于南朝刘宋前。主要描述道教长生不死、幸福无忧的理想国。经中讲大福堂国长乐舍、东极大浮黎国、南极赤明国、西极极乐国、北极无患国这五方极乐世界中,男女长寿,自然不死,无有哭尸之声,无有疾病,恒在福中,唯乐是欣,不闻国人有悲戚之声。经中又有《诸天灵书度命品章》,为东南西北四章,称其是四天帝王度命之妙品,四天上圣真人玉女常所歌诵,故四方正士遍得法音,自然道真,寿命长远,迳上天堂。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一卷,对此经之名及内容作了疏解。
佚名 · 著 -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元始天尊劝斋戒修善,以报父母劬劳。本经当出自 《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之后。
佚名 · 著 -
天父诗
《天父诗》宣传太平天国道德的诗集。刊刻于1857年,共五百首,大部分为洪秀全所作,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以“正直善真”为根本原则,反对“邪曲恶假”,指出“人妖分别在邪正,邪些是妖正是人,邪些极贱正极贵,邪些该砍正该升。”(二)提出宫廷生活的道德规范,即炼正遵旨;姊妹和睦;虔诚欢喜;炼好心肠;炼好情面;炼好声气;不好眼毒;爱人如己。(三)人的思想、行为与幸福、快乐之间关系是:思想、行为“正直善真”,则人就应该获得幸福和快乐;思想、行为“邪曲恶假”,则人就当罚为痛苦和灾祸。(四)重新强调太平天国初提出的“十款天条”的伦理意义。人要奋发向上,扬善疾恶,而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要“遵条遵命”,谨慎行事。(五)提出了“四不”,即不要起歪心,不要起邪心,不要起奸心,不要起贪心。(六)要争取“十多”,即要功劳多,要享福多,要好心多,要贵气多,要好样多,要威风多,要暗好多,要光荣多,要真凭多,要尊贵多。(七)强调要爱人不要害人,指出“爱人爱自己”,“害人害自己”,善恶终有报等思想。(八)提出“四失天伦”论,即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部
洪秀全 · 著 -
太玄宝典
《太玄宝典》太玄宝典,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分为〈修真冲寂门〉、〈修真符圣门〉、〈修真致妙门〉、〈炼凡生神门〉、〈炼凡出象门〉、〈养气构神门〉、〈养气增灵门〉、〈炼凡全真门〉。凡八门,五十余章。内容主要论述炼养形神,保固精气之道。书中称:「太虚者,在天地之中,无方无所,非气非形。」太虚化生三才,「清而为天,浊而为地,清浊分而生人」。修真炼养之要,在于「炼虚灵而涤昏浊」,保养精气,返还太虚。其法先虚心养气,炼气养神则精坚固。精坚则可以保命。但男女修炼之法不同,男子炼气成真而保精,女子炼血成真而保神。书中所述炼气方法,以胎息服气,存想按摩为主。兼及服药。如书中称人参、菖蒲、地黄、巨胜、黄精等草药为「草中五行丹」,服之可使精固神定。
佚名 · 著 -
太上修真玄章
《太上修真玄章》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丹田为命蒂。性命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修道者于性命不可偏废,修性不修命则形难固,修命不修性则神不明,故须性命双修,而性先命后。又称:「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修炼之要在于忘机绝虑以定鼎器,摄心归一以采药物,神不外驰以调火功。「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懵然无知,而是圆活澄湛,内外贞白,「纵之不逸于外,制之不拘于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是谓真忘。总之以虚心无心为要,能虚无其心,「一念不动」,则神归炁复,自然相应。「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炁,则与虚无同体矣。」其说颇受司马承祯、吴筠等唐代道士影响。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