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昙字记
《悉昙字记》全一卷。唐代智广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内容系解说悉昙之摩多(母音)与体文(子音),并略述其合成法之十八章。本书系著者受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梵Prajn~a^ -bodhi )之指导,笔录而成。本书前后部分叙述十八章之建立,中间插置悉昙字记之标题。因而被推测,可能原为二本,后合并,或本文中混入注释。乃最早就字母及悉昙十八章作有系统之解说,故为后世之悉昙学者所广泛引用,从而注释者亦颇多。
智广 · 著 -
项氏家说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卷一、卷二为《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以上为说经,主要是对诸书的解释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诗经》中的“思”字,是语气辞,用于句子末尾,亦有时用于句首。解释“圭田”时,称古者圭田五十亩,自卿以下皆同等。而今之职田,以职务的贵贱而定田亩的多寡,此非古制。卷八、卷九、卷十则先为其《说事篇》,次为《说政篇》,再次为《说学篇》,阐发自己的社会观。如认为,处事必须验之于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自己不得安。《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附录》四卷为《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各为一卷。原各为单书行于世,以后才附于此书之后。今本《附录》仅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为二卷,主要是阐发二书的思想。如认为,孝是德之本,五常百行无非是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
项安世 · 著 -
先圣大训
《先圣大训》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杨简 · 著 -
先正读书诀
《先正读书诀》《先正读书诀》采摘唐宋以来著名儒家学者的读书经验,汇编成的一本小册子,采集前辈儒家学者著作46部,分为192条,内容广泛,编排随意。涉及名人30位,如荀卿、朱熹、韩愈、欧阳修、张载、苏东坡、程端礼、黄庭坚、范仲淹、王应麟、宋濂、焦循、唐训之、陶爽龄、施虹、许衡、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魏禧、陆陇其、陆世仪、李光地、郑耕老、冯班、王敬之等,其中选择最多的是朱熹和二陆(陆陇其、陆世仪),此三人为理学集大成者,读书格言又极为丰富,故所选比例大。周氏的用意,《先正读书诀·王大准序》阐述道:“世之学者,或失驰骛,或失隐怪而拘迂,矧急功名、营利禄、囿风气、好辨难耶!于戏,读书而能识圣贤要旨,味经史精腴,通古今常变,正国家经权;穷则著为文章,达则政行利济,岂易学哉!岂易学哉!”从此可以看出读书目的正确何其重要。所贵于青少年立志为学,要在懂得国计民生,吸收典籍的精华,不论穷达,都要有所作为,不可仅作为利禄之具。
周永年 · 著 -
须贾大夫谇范叔
《须贾大夫谇范叔》又作《须贾谇范叔》,高文秀所作。4折,1楔子。末本,正末扮范睢。本事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剧写战国时魏丞相魏齐派须贾、范睢出使齐国,齐国设宴待之,但重范轻须,并让须贾回国后让位给范睢,须贾因而疑心范睢出卖了魏国的机密。回国后,魏齐听信了须贾的汇报,将范睢打死,扔在茅厕中。范睢死而复苏,在须贾院公的帮助下逃出魏国。后来,他到了秦国,改名张禄,做了丞相。时须贾也来到秦国,范睢装扮成穷人试探须贾,须怜之,赠以锦袍。范睢将他领至丞相府,须明白了范的身份,十分惊恐。范睢当众羞辱了须贾,但念他有赠锦之情,便放他回国去取魏齐的头。该剧情节跌宕有致,很富于戏剧性。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比较细腻。语言本色,表现力强。孟称舜论此剧云:“一饭不忘,睚眦必报,英雄极快心之事,得此雄快之笔发之,乃足相称。恩恩怨怨,凄凄楚楚,都从血性男子口中出来,作此剧者定是马东篱、乔梦符辈上人。”(《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今存明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臧懋循《元曲选》本、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此外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本、王季思等《全元戏曲》编校本、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本。
高文秀 · 著 -
徐玑诗词全集
《徐玑诗词全集》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永嘉四灵之一。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
-
先秦无名诗词全集
《先秦无名诗词全集》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注释】
-
萧嵩诗词全集
《萧嵩诗词全集》审官思共理,多士属惟唐。历选台庭旧,来熙帝业昌。入朝师百辟,论道协三光。垂拱咨元老,亲贤辅少阳。登庸崇礼送,宠德耀宸章。御酒飞觞洽,仙闱雅乐张。荷恩思有报,陈力愧无良。愿罄公
-
香宇诗谈
《香宇诗谈》诗话著作。明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贡生授徽州训导,罢归。博学善文,著述甚丰,世比之杨慎。著有《留青日札》、《老子指玄》、《煮泉小品》、《田子艺集》及杂剧《归去来辞》等。《香宇诗谈》,《说郛续》收有三十四则。内容以评诗为主,不涉记事。书中诗学见解,其一称“诗关气运”,“汉世浑厚高古,魏国雄俊秀发,两晋平典风丽,六代富艳绮靡”。又称“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着,所以诗沉着”。其二称张说、杜甫、薛能诗用“坐”字,皆本于北齐刘逖诗“纵意坐山中”句;又称许王维《夷门歌》“七十老翁何所求”句“以后人之言,而用前人之事,浑化无迹,使人不知其妙,真点铁成金手也”。其三称“诗有似拙而实妙者”,“拙忌其俚,妙忌其纤。宋俚也,元纤也”。又于唐人中韩、白二家颇致不满,谓韩诗“粗浅殊甚,都不成语,而宋人方谓之闲远”,白诗“可笑其用字之俗”。凡此,大致可见其论诗倾向。
田艺蘅 · 著 -
象山语要
《象山语要》南宋陆九渊(1139—1193)讲学言论汇编。由门人傅子云等编录。陆九渊在讲学中提出了与朱熹格物穷理相对立的主张,他认为心即理,万物由心生,理在心中,应以“立心”求理。在治学方法上提出“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等。
陆九渊 · 著 -
小学诗
《小学诗》《小学诗》,是由清代人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全篇依《小学》一书的内容为主轴,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语言通俗易懂,通用五言句,并以四句为一段,整齐押韵,颇便诵读。书中,关于养成进退、处世立身等内容,皆以一二首诗言明,而关于道德贞操的内容,则赘言五首,由此使许多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万恶淫为首」的道德理念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曾以此书教授门徒,期于启发助学性灵。时人称扬「语语刻挚,有功于世道人心」,虽是溢美之词,但它对传播和普及朱熹《小学》,客观上也起了一定作用。
谢泰阶 · 著 -
孝经郑氏注笺释
《孝经郑氏注笺释》三卷。曹元弼撰。与《孝经学》的略释大义不同,《孝经郑氏注笺释》极尽精详。在该书中,作者重构了《孝经》与六经的关系,并且以《孝经》学的“爱敬”之理贯穿、统摄六经,建构了一个新的经学体系。简言之,就是以《孝经》会通六艺。曹元弼的种种努力,是为了重建在近代变革中被冲击和瓦解的经学。今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刊本整理。
曹元弼 · 著 -
先秦史
《先秦史》《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先生对其也颇为重视,屡次修订,并称:“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本书前部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非常清晰的叙述了中国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后部分专门将先秦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吕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引用资料从神话传说至考古资料,还原了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呈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先秦时代。
吕思勉 · 著 -
孝经学
《孝经学》七卷。曹元弼撰。是书分七卷:一,明例;二,要旨;三,图表; 四. 会通;五.解纷;六.缺疑;七. 流别。明例卷又分三目:一、孝经脉络次第说;二、孝经微言大义略例;三、陈氏澧说孝经要略。要旨卷述《中庸》、《史记》、《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以及陶渊明、黄道周、阮元诸家孝经说,另就书中某句某节加以阐释。图表卷分今文各本表、古文各本表,认为日本所传郑注孔传为伪本。会通卷以群经证本经,而见其相通。解纷卷为孝经述典礼部分,认为阮元据《周诰》说《郊祀》“后稷宗祀文王”一事间有语病,由陈澧删节而成。缺疑卷、流别卷只是虚立其目。关于孝经注、解、传、述人考正,认为“闺门”一章出自刘炫伪本,此说难以成立。证郑注确为郑玄所作,最为详尽,可息群疑。述孝经各家撰述所举过于简略,唐玄宗注疏后,仅举阮福《孝经义疏补》。是书体例较为完备。现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 江苏存古学堂刊本。
曹元弼 · 著 -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明清之际王夫之撰。成书于清康熙八年(1669)。上下两卷。系续南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而作。论成公二年“辟司徒之妻”至哀公十一年“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共50则事,持论平允,论史有识,但亦有立论欠周,考之不审者。就《左传》所记历史事件来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观点。提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的思想。认为“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人有可竭之成能”。指出人如果“任天而无能为”,不发挥“竭天”的能动性,则“无以为人”(卷下)。收入《船山遗书》,有金陵本和太平洋本。
王夫之 · 著 -
修丹妙用至理论
《修丹妙用至理论》修丹妙用至理论,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炼丹理论及丹法,分为九篇。其篇目依次为:卦气、火候、药诀、正疑、甲庚、五行、药证、具用、九转。大略谓安立坛室炉鼎及炼丹火候,皆须模仿天地造化,万物生成运转之象数。又强调铅汞药物非世间凡物,乃出于天地之先。真铅与真汞相亲,阴阳交合,金丹乃成。其炼制以三年为期,一年为小还丹,二年为中还丹,三年为大还丹。书中引用张果、刘海蟾之语,兼涉内丹。
佚名 · 著 -
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诗歌总集。北宋杨亿编。2卷。该集为馆阁诸臣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参加编纂《册府元龟》时唱和之作结集。“西昆”之名取自道家传说,盖昆仑山之西有玉山,乃西王母居处,其上为藏书之所,“先王之所谓册府”,故以之切合秘阁及所修之书。参与唱和者17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丁谓、刁衎、任随、张詠、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个别人虽未参与秘阁编纂,但因唱和关系其作品也被收入。杨、刘、钱三人为唱和主力,其诗作占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集分上下两卷,共收250首,均为律诗。诗的主题侧重于文学侍臣的宫中生活,不外游赏宴从、流连光景,其中以咏物、咏史之作居多,也有若干托物寓志、借古讽今、颇具讽喻意义的作品,如讽刺真宗神道设教、迷信仙道即是。在诗歌艺术上,西昆派诗人意在扭转宋初以来诗风的浅陋平庸,其诗学遗产也为此后宋型诗的确立提供了有益经验,故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后欧、梅既出,诗格一变,亿等之派遂微。然其组织工致,锻炼新警之处,终不可磨灭。”此书宋元刻本已不见于世。《四部丛刊初编》本据明嘉靖玩珠堂刊本影印,舛讹较多。清初毛奇龄得旧本于江宁,
杨亿 · 著 -
西陂类稿
《西陂类稿》诗文别集。 清宋荦撰。三十九卷。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商丘(今属河南)人。康熙间以任子入宫,累擢江西、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清节。精鉴藏善书,淹通典籍,熟悉掌故。著有《筠廊偶笔》、《绵阳山人集》、《沧浪小志》等。此集于康熙五十年(1711)自定手编,约三百万字,冠有陈廷敬序。含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收诗、词凡一千二百余首,文二百八十一篇。其诗文皆源于苏轼、王士祯,推崇宋诗,诗风纵横奔放,清刚俊健,刻意生新,几与王士祯齐名。其序、记、奏议皆疏畅条达。为时人所推崇。有康熙五十年(1711)家刻五十卷本,乾隆中刻本,光绪四年(1878)铅印本。
宋荦 · 著 -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 。
佚名 · 著 -
小说旧闻钞
《小说旧闻钞》古代小说研究资料汇辑。鲁迅编撰。是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裒集而成。据作者《再版序言》说,此书是“取关于所谓俗文小说之旧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稍加次第,付之排印”。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1935年联华书局再版时,增录《癸辛杂识》、《曲律》、《赌棋山庄集》3书。该书汇集《大宋宣和遗事》、《三遂平妖传》、《蟫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40余种通俗小说的资料,如作者的轶事、故事源流、版本考订及对有关作品的褒贬评价等。与蒋瑞藻《小说考证》等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并非一味罗列有关资料,而是不时添加按语,辨别真伪,如《红楼梦》条,录《随园诗话》一则,中有“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等语,鲁迅加案语说:“曹寅字楝亭,雪芹之祖也,此误。”有些案语是转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则是编者本人的精辟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又有《源流》、《评刻》、《禁黜》、《杂说》4篇,分别汇集前人对有关小说的发生、发展、评点汇刻、及统治者禁黜等情况的言论,与前列40余种作品的情况交互参证,可使读者对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面貌有较为清晰的
鲁迅 · 著 -
玄珠心镜注
《玄珠心镜注》长孙滋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序称唐时仙女崔少玄留一诗一章,王损之章句,题名为《玄珠心镜》,长孙滋注。《玄珠心镜》含《守一诗》和《守一宝章》两部分,述守一之道。《崇文总目》、《通志》皆著录为唐女子崔少玄撰。注文亦阐述守一。
佚名 · 著 -
玄珠歌
《玄珠歌》经名:玄珠歌。原题通玄先生,当为唐道士张果。底本出:《正统道藏》洞玄部众衍类。“玄珠”,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首出于《庄子·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 因而道教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在外丹术中, 玄珠是水银的隐名。水银之所以被称为“玄珠”, 与以其作为药物而炼制成的金丹被看作“道”的象征有关。《阴真君金石五相类》云: “天地至精,莫过于道。道之至微,莫过于气,安气养神,莫过于水银。”内丹术中, 玄珠是内丹的别名。张伯端《悟真篇》云: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二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活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
张果 · 著 -
玄圃山灵(匚金)秘箓
《玄圃山灵(匚金)秘箓》玄圃山灵(匚金)秘录,原不题撰人。据考应为晚唐天师道道书。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编首有咸通元年(860)皇甫朋序,谓「《灵金秘录》乃玄圃山神灵密奥之妙用也」。据说玄圃山又名昆仑山,山中有神宰曰虚陀帝君,又有二十四神净,分布十二州,制天下祸福。本书所载即书符念咒,召清虚陀帝君及二十四将之道法。分三卷,二十四法。「上卷八法,可以法天地、动雷霆、易乾象、祛阴霾、壅川流、合冰河、灭烈火、驭雪气;中卷八法。可以战胜阵、藏兵卒、暴泉源、射火矢、兴阴雪、化人马、缩地脉、步江河;下卷八法,可以起光华、隐形质、变物质、附魂梦、袪恶毒、伏蛟螭、灭妖精、治强祟。」二十四法之外又附载无碍、佯死、人壶、盆取鱼、纸鹤飞、飞空住等法术。可见本书所载皆为道教杂术。
佚名 · 著 -
荥阳外史集
《荥阳外史集》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四库全书》本是残本,仅存70卷,此外并未见到其他完整的版本,所以这70卷残本亦颇足珍贵,曾影印收入《四库珍本丛书初集》。卷首及卷1-6原缺,卷7-13为记,卷14-20缺,卷21-30为序,卷31-32缺,卷33-43为书、说、题跋杂识等各体文,卷44缺,卷45-57为碑铭、传、铭等各体文,卷58-59缺,卷60-68为表、策题等各体文,卷68-86缺,卷87-96为各体诗,卷97为“同年录”,卷98为“濠梁录”,卷99为“进牌录”,卷100为“归程录”。除所缺各卷,行文中仍有缺失。《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指宋濂)并惊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并肩。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
郑真 · 著 -
先哲医话
《先哲医话》《先哲医话》二卷,描述了后藤艮山、北山友松、和田东郭、荻野台州、华冈青洲、永富独啸庵、惠美宁固、福鸪慎独轩、田中适所、福井枫亭、高阶枳园、多纪桂山、多纪茝庭十三位汉医的医学贡献。张斯桂(时日本国首任副使)序,黄公度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况书中至理名言,多发明《内》《难》经 旨之处。
浅田宗伯 · 著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科专书。又名《理伤续断方》。1卷。唐·会昌年前间蔺道人传。约刊846年前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本书扼要而科学地总结了唐以前在伤科方面的主要成就,集中地论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全书由二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记载包括局部冲洗、诊断、手法复位、局部敷药、夹缚固定,以及内服损伤方药等一系列的基本方法。对于以手法复位有困难的骨折,主张手术切开复位法。对于开放性损伤,主张先行“清创”,然后以手法复位、缝合等,符合把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的现代创伤治疗原则。在夹缚固定方面,主张以软物作垫,以减少局部“压疮”的发生;在强调有效固定和不发生骨折再移位的前提下,患肢应作适当的运动,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于加速骨折愈合与减少伤后病残的发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书中尚记载肩关节与髋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后一部分收录40余首有关伤科的各种方药。该书对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方面均有价值。今流传的版本有明·洪武年间刻本、正统道藏本,并收于《青囊杂纂》中。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洪武本、道藏本予以合校后,出版排印本。
蔺道人 · 著 -
西方子明堂灸经
《西方子明堂灸经》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佚名 · 著 -
仙传外科集验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明初赵宜真编撰。焦竑《国史经籍志》着录作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卷首有洪武戊午年(1378)赵宜真及吴有壬序文,谓此书原为杨清叟所述,后辗转授予赵宜真,赵临终时嘱其门徒刊印行世。全书分为十三品类,分别论述救治各种内外科疾病及杂症之方,尤以论治外科痈疽疗疮等病为主。书中所收药方四百余首,除传统验方外,亦广采民间验方,为一部有临床实用价值之外科专著。此书编者原阳子赵宜真,为元末明初净明道第四代宗师。书末附录《力到行方便文》,劝人广行济危救难,布施戒杀等善事。可见此书之编辑刊行,表明净明道注重行善济世。
赵宜真 · 著 -
西藏剌麻溯源
《西藏剌麻溯源》佛教史书。清守一编辑。一卷。约成于道光年间(1820—1850)。原载于《圣武记》卷五,题名《溯查西藏剌麻来源》。无序跋。是一部汉地僧人撰写的藏传佛教历史著作。内容包括:(1)西藏的地理位置;(2)喇嘛的含义;(3)唐太宗时至清嘉庆八年(1803)间西藏喇嘛教的发展情况;(4)西藏喇嘛教和当时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等。其中突出记述了明清两朝的宗教政策及“红教”和“黄教”的分派与传承关系。还记载了达赖、班禅分主时各自所辖的寺院数和喇嘛数。书末介绍了当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以及嘉庆八年第八世达赖喇嘛灵童奏闻得准的情况。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佚名 · 著 -
西华山陈抟高卧
《西华山陈抟高卧》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人未来有君臣之命,汴梁为其兴龙之地。后赵玄朗果然做了皇帝,即宋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赐衣冠道号。陈抟不愿做官,向他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汝南王郑恩在陈抟住处备下酒食,并送去美女,陈抟不沾酒,也不为美色所惑,郑恩佩服不已。后来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陈抟高卧》中的一些曲词,写得十分出色,像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巍太华山,这一幅绣帏帐。”造语豪俊潇洒,恰切地表现出陈抟在抛却名利后闲逸的心态和融入大自然的舒畅情怀。
马致远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