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
阅读主题

按首字母为“Z”查询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张仲深 · 著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近代刘师培著。本书以辑录排比所论问题的文学评论与作家传记资料为主,再略加引申和案语,连缀而成。 全书共分五课,前两课为“概论”和“文笔之变”,后三课是按时代顺序论述汉魏六朝文学的概况与变迁,大部分篇幅在评论古文,其中对诗歌的发展概貌也作了简约核要的论述。其论魏诗曰“渐衰轻靡”,推重阮籍、嵇康的矫枉之功;其论晋诗的祖述与邅变曰:“晋代之诗如张华、张载之属,均与士衡体近,然左思、刘琨、郭璞所作,浑雄壮丽,出于嗣宗。 东晋之诗;其清峻之篇,大抵出自叔夜,惟许洵、支遁所作,虽多玄言,其体仍近士衡,自渊明起,乃合嵇阮之长,此晋诗迁变之大略”;其论宋诗独推颜延之、谢灵运,论齐梁文学之盛,强调了“上者”对文学的提倡崇尚的作用,其论陈代文学,指出其先衰后昌,列出了各代文学名家;最后总结了中古文学的四个特点:一曰矜言数典,以富博为长。指出“南朝之诗,始则工言景物,继则惟以数典为工”。二曰梁代宫体,别为新变。认为梁诗为淫艳宫体之始,徐摛、庾肩吾、徐陵、庾信诗尤为艳丽。三曰士崇讲谈,语悉成章。四曰谐隐之文,斯时益甚。最后指出齐梁文学“上变晋宋,下启隋唐”的关键在于“声律说的发明”和“文笔之区别”,接着便专门

    刘师培 · 著
  • 忠经

    《忠经》阐扬儒家忠德的伦理学著作。一卷。旧本题为汉马融 (79—166)撰,郑玄注。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他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等书,使古文经学愈加成熟。有门徒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他除注群经外,还兼注《老子》、《淮南子》等。其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皆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其文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忠经》拟《李经》为十八章,其经与注如出一手,后人认为是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 “考融所述作,具载 《后汉书》本传,元(即玄,因避玄烨御讳,故改称元——编者注)所训释,载于郑志目录尤详,《孝经注》依托于元,刘知几尚设十二验以辨之,其文具载《唐会要》,乌有所谓《忠经注》哉?《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崇文总目》始列其名,其为宋代伪书,殆无疑义。《玉海》引宋两朝志载有海鹏《忠经》,然则此书本有撰人,原非赝造,后人诈题马、郑,掩其本名,转使真本变伪耳。”该书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廿二子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马融 · 著
  • 箴友言

    《箴友言》《箴友言》为清乾隆元年进士赵青黎所著,一千余字,约十余段语录,“寥寥数则耳”。书名箴友,可见“在当时必实有所指”。现在,这些话是写给谁的,已不可考,但由于那些文字“直谅多闻,其沾溉于后世者不少,岂斤斤为一人发者?”这就道出了《箴友言》一书超越历史的价值。

    赵青藜 · 著
  • 中庸白话文译文

    《中庸白话文译文》《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 增删卜易

    《增删卜易》全书以断事情的吉凶成败为基础,理论由浅入深的阐述,对“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特别是配合大量实占卦例来解说理论,为后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范例性引导,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无法比拟之处。此书可以说是六爻预测学的一部扛鼎之作。

  • 中庸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 周书

    《周书》周书-令狐德棻《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

    令狐德棻 · 著
  • 真仙秘传火候法

    《真仙秘传火候法》真仙秘传火候法,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宋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全书分〈时中火候〉、〈行水〉、〈方便真人露火机〉三篇,论述内炼金丹之火候法度。其丹法假借易象爻辞,日月盈亏,阴阳升降,以为火候抽添之纪纲。宣称:「炼丹之要,当以真铅真汞为基,火候为本。」所谓火者,乃君、臣、民三火,聚而为火,散而为炁,名曰三昧真火。以每年十一月甲子日起火,炼至九个月换鼎。或于每日子时之后、午时之前行火。书中又详述端坐闭息、弯背凑颈、摇肩塞耳、拄舌咽津等功法,疑为男女合修之术。

    佚名 · 著
  • 治心经

    《治心经》本书是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有襟怀、有气量、有品格的人,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养心篇》)。他还主张“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政治目的,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 子不语

    《子不语》《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共二十四卷。其得名源于《论语·述而》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

    袁枚 · 著
  •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是十邵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 宅经

    《宅经》《黄帝宅经》是风水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强调修建宅屋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相宅术在建筑学、美学、生态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科学性。《黄帝宅经》,原名《宅经》,书的真实作者无法确考。该书主张住宅要与墓穴配合,强调宅比墓更重要,提出"墓凶宅吉,子孙官禄;墓吉宅凶,子孙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孙荣华;墓宅俱凶,子孙移乡绝种"。

  •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原题「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宗禹即南宋夏元鼎。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编首载宝庆三年(1227)真德秀〈序〉,谓夏氏所撰《悟真讲义》,「章剖句析,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全书取《悟真篇》正编诗词九十三首逐一诠释,而不取该书附录之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注文依张伯端「三教合一」之旨,征引丹书以阐发内丹修炼之旨。所述丹法属南宗,强调自身修炼,文字明白流畅。

    夏元鼎 · 著
  • 真藏经要诀

    《真藏经要诀》真藏经要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篇为《无上内秘真藏经》之摘要,节录原经十卷要旨妙义,故称「要诀」。

    佚名 · 著
  •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北曲音韵专著。元周德清撰。本书前一部分为韵谱,以北方实际语音(一说为大都音、一说为洛阳音)用韵为标准,分列19部,各部下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此即是所谓“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它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后世北曲甚至南曲曲韵著作,以及演员唱曲,正音咬字,都以此为根据。后 一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作者强调声律至关重要,并对元曲的辨音、用字、格律、务头等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原书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有周氏自序。元末已有刻本,今不传。现存的最早刊本为明正统六年(1441)讷庵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中华书局据以影印。存本甚多,通行者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近人任二北有《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疏证》,收入《散曲丛刊》。

    周德清 · 著
  • 祖国归来

    《祖国归来》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和对居住北京期间的省思之作。《白薯的悲哀》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钟理和 · 著
  •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梵名Buddha -sa=n%gi^ti 。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三月,以神通力至普光世界天王佛处,宣说诸佛要集之法,及文殊菩萨倾其神力,未能动摇离意女(天王如来右侧之女子)入定一事。又佛所说之要集法有六:(一)诸法空,(二)诸法常住,(三)初发菩萨心,(四)六度无极,(五)菩萨十地所入处,(六)佛不可得。

    佚名 · 著
  •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九万二千菩萨俱。师子游步菩萨,偈问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众获益。次说往古高须弥山王佛灭后,净威仪比丘守护正法。有威仪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狱苦。于是文殊请问灭业障法,及问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七觉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请说陀罗尼。佛为说一切法皆不动相种性法门。文殊亦说种种不动相,乃至答诸天子。云我是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华戏慧菩萨,请问入音声慧法门?佛亦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说往因。过去师子吼鼓音王佛灭后,喜根比丘,善说诸法实相。胜意比丘持戒得定,行头陀行,不信深法,堕大地狱。喜根今于东方宝庄严国,成胜光明威德王佛。胜意今为文殊。

    佚名 · 著
  • 诸法最上王经

    《诸法最上王经》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与《佛说诸法勇王经》同

    佚名 · 著
  •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陈振孙撰私家藏书目录。

  •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千古传颂着许多感人的爱情故事,每一种爱情故事的背后都有其典故和寓意。每一个人,都已经或即将经历一场属于自己的爱情,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爱情故...

  •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第一剑轩辕剑圣道之剑----轩辕剑轩辕剑,取于“轩辕”一词,而“轩辕”二字则与天下第一帝----黄帝有关。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而有熊氏崇尚的就是土德,因为唯有土地方可生存。而土多是黄色,黄帝母亲就附宝给他起名...

  • 庄子故事

    《庄子故事》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译文: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 · 著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一一十十团十十一一,好像一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无比伟大的巨人,就诞生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之中。他在大鸡蛋中孕育...

  • 曾国藩文集

    《曾国藩文集》曾国藩,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事业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做人的成功。他治学有方,做人有法,于仕宦之途游刃有余。他的读书做人之道,在今天仍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