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折磨人的拉锯战
一物降一物
两年之间,刘邦可以说是疲于奔命,不得安枕。要像项羽那样,刘邦该死一百回了,但是他每次都是吸取教训,迅速整合军队争取最大的支持备战,统一战线工作做得非常好。
他迅速联系各诸侯,从各个方向对项羽开展游击,让项羽不堪其扰,四处灭火,这样得到宝贵的休整时间,迅速攻占战略要地,坚守中消耗项羽的粮食储备以及在运动中消灭项羽的有生力量。
刘邦是不和项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的,这一点刘邦很清楚,打不过你,我就守,守不住,我就跑。项羽的军队由于粮食供给跟不上,兵员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五年时间里,渐渐处于下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鸿门宴时,项羽有四十万军队,而到了汉五年,项羽只有十万军队。而在鸿门宴刘邦只有十万军队,到了汉五年,受刘邦调遣的韩信一路就有三十万众,加上彭越以及兵变的军队,数十万之众,已经对项羽完成了战略合围。刘邦是越败越强,项羽是越胜越弱。这是不符合道理的。可事实上就是这样。在战争的相持阶段,项羽的消耗没有得到很好的补给。
项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带兵去平叛。问题马上就来了,他去平乱,那谁来守成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范增去了后,此时已没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一切的事情都要他来裁决。现在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两员大将是钟离昧和龙且。
钟离昧现在已经镇守在军事重地荥阳,肯定是不能考虑了。龙且作风硬朗,办事果断,很有他的风格,倒是不错的人选,但项羽早已把他定为此次出征的大前锋了,那么也就不能考虑了。其他还有一些猛将,比如说季布等人,但问题是他们明显四肢比大脑发达,叫他们守城未必守得住。
思来想去,项羽最终把守成皋的大将选定为大司马曹咎。其实项羽选曹咎担此大任,并非因为曹咎有惊天动地之才,而是对曹咎心怀感恩。
当年项羽跟随他叔父项梁隐身于栎阳县时,项梁遭仇家妒恨,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坐牢了。而项梁和曹咎是老相识,正巧那时曹咎在那的监狱当监狱长,于是他当时写了一封信给当时主管司法的司马欣。那司马欣碍于情面,当时把项梁给放了出来。
正在眼下没有合适的人可选的情况下,项羽想以此报答曹咎。他把曹咎封为主将,把另一位大恩人,也就是原汉中三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定为副将,共同来守成皋。就算这样,项羽心里还是总觉得不踏实,在走之前,项羽说:“这半个月你能坚守住,算你立大功;如果不能坚守住,就不要活着来见我了。”
项羽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我去后方平乱半个月就足够了,你只要能坚守半个月,我就能胜利归来。
而且他给了曹咎最为稳妥,甚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办法,四个字:坚守不出。无论刘邦怎么来挑战,你只要坚守在城里不出战就行了。只是坚守不出,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城墙又高又厚,守城的士兵也不算少。曹咎拍着胸脯说道:“小菜一碟,保证完成任务。”听了曹咎的豪言壮语,项羽这才满意地带兵出马了。
项羽就是项羽,他到哪里都是战无不胜的,这次也不例外。彭越连夺十七城,他还来不及高兴,就惊愕地发现项羽的大军攻到自己所在的外黄城下了。
都说一物降一物,别看彭越平日勇猛异常威不可挡,但在项羽面前就像一只病老虎一样,哪里还有半点生机。他躲在外黄城里打死也不敢出城和项羽来比个高低。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他大手一挥,楚军开始了攻城。城破了,脑袋就得搬家。彭越虽然不敢出城去应战,但防守却一点也不马虎。
第一天在攻防战中,双方伤亡都很大。项羽眼看这彭越还有点斤两,便亲自来指挥攻城。这个时候当时该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上了,只差没用火药枪和炸弹了。这下彭越终于体会到项羽的强大了,因为外黄城已好几处有松塌破裂的迹象,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候,老天帮了他一把。天黑了,项羽也没有察觉到外黄城已危如卵石,只要再强攻一阵就会大功告成了。他很懂得体恤士兵,不打算让士兵们饿着肚子黑灯瞎火地继续工作,当即鸣金收兵。
正是这样,彭越得到了逃生的机会。
三更半夜他带领手下的士兵,进行了突围,黑夜中楚军的防守毕竟有限,很快彭越的人马冲出了包围圈。等睡梦中的项羽惊醒过来,带领大部队去追时,他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彭越外号“钻山豹”,以前在晚上没少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此时走起夜路来那可真叫一个得心应手。
项羽追不到彭越,便迁怒到了外黄的百姓身上。他又再接再厉,再来一次大坑杀。上两次坑杀没能打破当年秦将白起的坑杀赵军四十万的纪录,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他自然不想错过了。
集体活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人都集中起来。于是项羽命人在外黄城里四处张榜。榜的内容简单易懂:城中百姓,凡是满十五岁的男子一律到城东集合,违令者斩。这道命令已经很明确了,你去参加集体活埋是死,不去参加集体活埋也是死。如果再延伸开去,那就是:去参加集体活埋还可以留个全尸,不去参加集体活埋那可就身首异处了,你自己选择吧!
彭越把项羽吸引过去后,对一直苦苦等待机会的刘邦来说,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这无异于调虎离山,这时重新夺回成皋应该是易如反掌。
公元前203年十月,项羽刚出征打彭越,刘邦听取郦食其的建议反攻成皋。
郦食其经过深思熟虑,以战略的眼光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当初攻下荥阳却没有去夺取敖仓粮道,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着。他把楚汉相争比喻成一盘棋,棋局现在已到了中盘。但项羽的这一失着可能是致命的。随后他提出,应该抓住项羽的失着给他狠狠的打击,先想方设法重新夺回成皋和荥阳,占有敖仓粮道,凭借成皋之险,控制太行山,占据蜚狐口,守住白马津。这样一来项羽进军汉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他的后路会被汉军拦腰切断。
应该说郦食其这番军事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也许是上次印玺事件激励了他,他想将功补过,所以这一次出马前,问题思考得也就比较全面了。刘邦也认为趁项羽不在成皋是反攻的最好机会,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只怕后悔莫及。
这年十月,秋风瑟瑟。刘邦率领数万大军铁桶似的围住成皋。成皋城下,战马嘶鸣,矛戈闪光耀眼,汉军将士傲指城上,大声挑战。刚开始,曹咎的防守还很是到位的。刘邦连攻了几天,非但没有取得进展,还损失不少人力和物力。城外沸腾,城上寂静,双方僵持了好几天。
刘邦急得一时无法可想,马上召来谋士商量。张良和陈平两人联手向刘邦献出了“激将法”。这个计谋成立的前提是:曹咎是个粗鲁耿直的人,极为容易动怒,对他进行唾骂引他出城来战,便可大功告成。张良和陈平果然不愧是为高级谋臣,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都是惊人的。
当夜,汉营内一片繁忙。原来,众将官、众谋士正在紧锣密鼓地逐层挑选能说会道的士兵。
第二天,天色刚破晓,曹咎上城观察汉营动静。突然,城下空旷的战场上,出现了五个骑马的汉军士兵。曹咎他们正疑惑间,那五个骑兵几乎同时破口大骂:“曹咎小子,敢出来打仗吗?我看你是吓破了胆!”
曹咎皱起了眉头,那五个骑兵接下来的话骂得更难听了:“曹咎小子,孬种!你为啥做缩头乌龟,怕是小娘养的吧!”
曹咎恐怕要让项羽失望了。项羽的命令是让他守十五天就可以了,成皋西边有一条汜河,有这么一个天然屏障,守十五天应该说是很轻松的事。可惜这位曹咎将军的自尊心太强了点,汉军隔河大骂曹咎,至于骂的什么不得而知,想来曹咎的家人应该都被问候了个遍,面对这样赤裸裸的骂声,不说曹咎了,军士们听了也都各个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请求出战,给汉军一点儿颜色瞧瞧。
曹咎气得哇哇乱叫:“给我打开城门,迎战汉军!”手下谋士忙上前劝谏:“大司马,大王带兵攻打彭越前,曾重托您要严守成皋。再三嘱咐您,无论汉军怎样挑战,您都万万不能应战。大王还说,您的任务就是拖住汉军,不让他们东进援助彭越。等大王攻下梁地,回来再和您大司马会师。”曹咎恍如醍醐灌顶,慢慢按捺住心头的怒火。
好不容易熬过第一天后,第二天城下骂得更厉害了。经过第一天的锻炼后,汉军这支骂人队伍不但人数增长了少,还顺应形势的需要搞了一些新的创意。这支骂人队伍组分成两派:一派专门负责骂,一派专门负责笑。这边士兵骂几句,那边士兵就哄笑几声,一唱一和,演起了双簧了。他们分工很明确,骂累了,笑累了,再换第二批人马上,这样进退有序,笑骂之声绵延不绝。曹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些汉军生吞活剥,但想起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和项羽叮嘱的“坚守不攻”的战略思想,最终还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对他来说,过一天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第三天,汉军再度创新,把骂用诅咒代替了。对敬畏鬼神的古人来说,诅咒比骂人更狠毒百倍。一些心肠恶毒的人,写下仇人的名字和咒语,埋在百年大树底下,算是最狠毒的诅咒方式了。当时刘邦他们动用的武器是白色幡旗,那是人死了亲人招魂用的东西。幡旗上一面画的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另一面都写着“曹咎”两个大字。汉军充分发挥动嘴又动手的风格,边骂边诅咒,他们把幡旗放在地上,用剑戟乱刺。
面对汉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恶毒诅咒,曹咎再也忍不住了,他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他没通报司马欣和董翳,直接带着亲信士兵杀出城去。等司马欣和董翳知道想要去阻拦时,曹无咎等人早已出了城,那些骂人的士兵见曹咎杀过来了,吓得屁滚尿流,丢了幡旗都向城外逃命去了。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云:“半济而击,利。”曹咎应该没有读过。他可能是让愤怒冲昏了脑袋,他真的下令渡河了。汉军的指挥官看来是读过兵法的,曹咎的军队有一半渡过汜水时,汉军不失时机地出击。
曹咎大军刚渡过一半,汉军迎头痛击,楚军首尾不能相顾,景象惨烈可想而知。楚军立刻崩溃,成皋陷落。西楚储存的金银财宝,全部落入汉军之手。曹咎跟司马欣自知难逃一劫,也无脸见项王,在汜水河畔双双自刎。
中国历史上,当忍不忍,导致惨败的战例并不鲜见。和曹咎不同的是,司马懿在同样的情况下保持了高度的冷静,最终避免了失利。司马懿兵败上方谷,困于大火之中,幸亏天降大雨,救了其父子三人的性命。于是他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挑战,只是按兵不动。
诸葛亮使人送妇人衣冠,以羞辱司马懿,激其出战。没想到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当着来使之面穿上妇人衣冠,表示要继续做他的缩头乌龟。
当手下众将都不堪此辱,欲决一死战时,身为兵马都督、三军统帅的司马懿却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不但自己心平气和,还做起了下属的思想工作。老奸巨猾也好,老谋深算也好,司马懿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巾帼素衣,把他视为妇人,无疑是个莫大的侮辱,意在激怒对方,使之出战。司马懿身为魏军大都督,按常情决不能咽下这口气,但他老谋深算,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冷静分析:一是战事于魏不利。诸葛亮六出祁山,锋芒正锐,誓与魏军决一死战。且新败之后,贸然出战,难操胜券。二是蜀国小,力弱,虽集三年之力伐魏,但后方悬远,蜀道崎岖,三十万大军的补给不易解决,经不起旷日持久的消耗,利在急战速决。魏国则不然。国大人多,物力雄厚,战场又离渭水平原不远,补给十分便利,利在以逸待劳。
司马懿出于对双方形势的正确估计,出师前就与魏主一起制订了以攻为守、拖垮蜀军的作战方略。交战不利,更坚定了其坚守待变的决心。他并非没有羞耻之感,但在他看来,受辱事小失利是大。因而强忍激愤,只在“心中大怒”。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于是坚壁高垒,静待时机。
司马懿对这番侮辱没有白忍,形势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蜀军正打熬不住,盟友吴军又不在配合攻魏中兵败合肥,无功而退。魏国两面受敌的局面已告结束。
诸葛亮闻讯,长叹一声,昏倒于地,五丈原秋风,大星陨落,蜀军不战自退,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退却。司马懿兵不血刃,凯旋长安。常有人以司马懿接受巾帼素衣为笑料,并以“死诸葛吓退生仲达”笑司马懿的怯懦。岂不知他如果逞匹夫之勇,率众一搏,蜀军很可能打破魏国防御而挺进中原。即不如此,魏军也将蒙受重大的损失。
司马懿比曹咎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需要坚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辱骂所怒,不逞强,不上当。避其锋芒,等待时机,与对手比耐力。忍辱负重一直就是男人最可贵的品质,历史上的强者从来都是忍者,反映了一种超人的智慧、一种异乎寻常的韬略。
成皋被汉军收复,刘邦得到消息,马上决定挥师向南过黄河。在出发前,郦食其曾经向刘邦提议,说他可以去东边的齐国劝降,刘邦同意了。
郦食其这肯定是邀功了,也许他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场了,刘邦已经派韩信进攻齐国,郦食其能成功固然好,不成功还有韩信,一旦齐国的问题解决,整个天下就只剩项羽了。
汉军从小修武南下,渡过黄河,再入成皋,把重兵进驻广武,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一线,收敖仓积粟以充军用,并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钟离昧部。
项羽听到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带领主力返回,攻下了荥阳。活捉了周苛和枞公。并且俘虏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而成皋已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项羽见周苛也算是个人才,就说:“给我做将军吧,我任命你为上将军,封你为三万户侯。”
没想到周苛张嘴就骂:“你如果不快快投降,我们大王就要俘虏你了。想做汉王的对手,你还不够格!”
结果可想而知,周苛被扔进了大锅煮了,枞公也受到牵连,一并被杀了。
在庆功晚宴上,项羽很少喝酒,也基本没有说话。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他甚至体会不到多少胜利的喜悦。周苛临死之前说的话,在他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霸王想起了韩信、陈平,又想起叛变的黥布和已经成为古人的亚父范增,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而难与人言的落寞和疲乏。
刚驻扎在成皋没几日的刘邦毕竟势单力薄,项羽又来势汹汹,三下五除二就把成皋又夺了回去。
刘邦慌忙和夏侯婴共乘一辆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出,往北渡过黄河,连夜赶到修武。因为张耳的军队驻扎在这里,刘邦便自称是使者,住进了旅店。
第二天一早,韩信和张耳还在被窝里,刘邦就冲进他俩的卧室夺了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众将,并更换了他们的职务。这一切变化实在太迅速了,韩信和张耳直到起床之后才知道刘邦来了,大为震惊。
刘邦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马上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让他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
刘邦取得了韩信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率军南进临近了黄河,在小修武的南面犒劳部队,想要跟项羽再战。
郎中郑忠劝阻刘邦,让他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坚守,不要跟楚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他的计谋,派卢绾、刘贾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名,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跟彭越的军队一起在燕县西面再次打败了楚军,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