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时,有一位叫庄敛之的学子,他少年时曾跟一位姓王的和一位姓于的老师学习,当时这二位先生都是缪希雍的朋友,他们三人常在一起聚会。
庄敛之后来描述他们三人聚会的情景,说他们三人:“掀髯奋袂,上下古今,肝肠意气,相视莫逆”。
可见他们三人聚会时的场面煞是可观,直把当年的庄敛之同学搞得无比崇拜,心里一直惦记着,怎么能够也和这位缪希雍大侠学习一下呢?
后来,当他长大了以后,他的父亲就让他带着礼物,修子侄礼,前去拜见缪希雍,就这样,两人就相识了,谁也没有想到,日后他们将成为师徒关系。
这一年,是公元1611年,缪希雍已经六十五岁了。
从那以后,庄敛之就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接触缪希雍了,每次缪希雍到庄敛之家所在的金坛(那时缪希雍还住在长兴),庄敛之就抓紧机会,和缪希雍老师聊聊,学习一下。
没多久,庄敛之家里就发生了一件惨痛的事情,原来,庄敛之的老父亲病了。
具体的症状在文献中没有记载,只是说诸位医生都认为是患了外感病,于是开了很多的解表的药物,然后最不靠谱的是,还让患者“禁绝饮食”,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我实在是觉得不可理解,您要是说忌口,别吃什么生猛海鲜、大鱼大肉的,我能理解,但是这可好,连饮水都给禁了,别是和这家有仇吧?可见当时的糊涂医生不少。
然后,半个月以后,我们庄敛之同学的父亲就病危了,要说他还真够能挺的,要搁一般人甭说半个月,几天就挂了。
这个时候,想起了缪希雍,于是就找人给缪希雍带个口信,希望他来给看一下。
缪希雍听说以后,二话不说,立刻动身。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缪希雍这个人的特点是,只要听说哪里有人来请诊,不管多远,立刻就去,那是“千里必赴”。
要说这位缪希雍真是位大侠式的人物,奔七十的人了(这一年是公元1614年,缪希雍六十八岁),在听说求诊的消息以后,马不停蹄,从他住的长兴到金坛,“三日夜驰至”,然后下马进屋,立刻开始给庄敛之的父亲诊脉。
审证视脉以后,“顿足大叫”,说:“你父亲这不是外感病啊,这是内伤杂病啊,应该用平补的方法来治疗,并且还要吃一些好吃的美食,现在脾胃之气已经要绝了,怎么办啊?!”
大家一听,这才知道是给耽误了,于是忙求缪希雍死马当活马医,勉强给开个方子吧,看看能否给挽救回来。
这样,缪希雍就给开了方子,结果五天以后,发现患者根本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了,缪希雍仰天长叹,说:“我已经尽力了,但仍然无力救他回来啊!”
于是,潸然落泪,告辞而去。
没两天,庄敛之的父亲就去世了。
又一个生命被这些庸医给害死了。
顺便多说一句,现在这路医生(或者根本就不是医生,而是所谓的养生专家)还存在,我前些日子给一个患者诊病,是个气血不足的人,本来调理得好好的,突然这次来诊时我发现她的舌苔白腻,舌质淡白,之前都已经非常红润了,我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阳气突然受到损伤,体内水湿变得这么大。她回答说,这些天看到电视里有养生专家介绍,告诉大家每天早晨喝一杯凉水,就能身体健康排出毒素。于是她坚持了十多天,期间闹了两次肚子。
这是哪路的养生专家?不知道人是有不同体质的吗?那些脾肾虚寒的人,每天早晨一杯凉水,不知道会使他们的身体受到多大的伤害,有些患有严重疾病的,病情会就此急转直下。
人体的阳气,在早晨就像个小火苗,到了中午才像一团大火,此时喝几杯凉水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脾肾阳虚的人,早晨的一杯凉水是有很坏的影响的。
我都能够想象到,这路专家在宣传的时候一定是打着中医的旗号的,一定会说:“我们中医认为,早晨喝一杯凉水,对养生有很大的帮助,中医认为…………”
然后估计会有更多的喝凉水闹肚子最后变成很多疑难病症的人,会扯起取缔中医的大旗,高喊:“该死的中医,害得我闹肚子!”
不多说了,让我们继续关注庄敛之同学吧。
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庄敛之同学痛定思痛,终于搞明白了,以后不能再胡乱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只相信缪希雍老师。
果然,没多久,事情就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要说这位庄敛之同学的家里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因为他除了大老婆之外,还娶了几房小妾。(具体是几房,我没有考证清楚)
其实家里有这么多的小妾是很不好管理的,估计跟管理一个公司差不多,员工的什么事情都要照顾到。这不,这天,其中的一个小妾病了,患的是疟疾,这就把庄敛之同学给操心坏了。
她患病的症状是“寒少热甚”,这个疟疾发病,并不都是有规律的一会儿寒一会儿热的,有很多情况是寒热不对称的,同时,她还汗少,头痛,不爱吃东西。
这个时候,庄敛之同学直接就找缪希雍来诊视了。
恰巧缪希雍当时就住在附近,于是就赶来了。
诊了脉以后,感觉脉象洪数而实,这是有热的脉象啊,再看这位患者,病情也确实和脉象一致,发热的时候多,出汗,这些都是热证的表现。
于是,就开了清热生津补脾的方子:麦门冬、知母、石膏、竹叶、粳米、橘红、牛膝、干葛、白茯苓、白扁豆,开了三付。
这个方子,那是张仲景的竹叶石膏汤和白虎汤打的底子,用来治疗气阴两伤,其中用麦门冬、知母、石膏、竹叶是用来清气分热邪的,粳米滋养胃阴,这里可以看出缪希雍用药是十分谨慎的,比如他就将原方里的半夏去掉了,为什么呢?因为半夏温燥,对热病不利,他用橘红来理胸中之气,然后用牛膝来壮腰腿之气血,其药气下行。(因为后面的医案中记载这个女子素有胸痛,腿软无力之证,所以用了这两味药)
其中干葛是用来升阳明胃经之气的,可以解肌通络,舒缓头痛,同时也是治疗泄泻的重要药物,白茯苓升脾经之阳气,扁豆滋养脾阴。
在这一个方子里,药性有升的,有降的,可以调理气机的上下,气机一开,则热邪就容易散去,然后又配了大量的清气分热的药物,最后,再捎带着补一下脾经(这是缪希雍的创造,后世叶天士对缪希雍的调养脾胃的理论几乎全盘吸收),增强抗病能力。
这个药服用了三付以后,却没有任何效果,而且,患者却更重了,又大发寒热,人都神志不清了。
咦?这可就奇怪了,难道是自己没有诊断准确?
这时候庄敛之同学也来了,很担忧地说:“是不是用的石膏什么的太寒凉了?我看还是别用了吧!”(自己的小妾自己心疼啊)
这个时候天已经很晚了,缪希雍也不方便去诊断,看着庄敛之同学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一软,得,那就把石膏去了吧,加上人参二钱。
庄敛之同学一听,欢天喜地的回去了,终于可以补了!
庄敛之这一走,缪希雍仔细回想了一下,不对啊,难道我会判断错吗?不好,要犯错误!
于是,赶快让人去拦住庄敛之,让他把人参煎好,但是别服用,等我去诊脉后再定夺。
然后,天一亮,缪希雍就来到了庄敛之家,给这个小妾诊了脉,居然还是洪数的脉象,诊断的没有错误啊,人参千万别服用了,石膏的分量不够,上次开的是一两五钱,这次加到二两(我前面说过,对生石膏的灵活应用是缪希雍对中医的一大贡献,现在的医家还这么用呢),再加何首乌五钱。
为什么要加上何首乌呢?这里是用来养血的,缪希雍把可能出现的后方空虚的问题都给注意到了,此时养血为什么不用当归等药物呢?因为那种药物性燥,对温热病的治疗不利,缪希雍这些用法为后世温病学家们开拓了思路,而且,何首乌入肝经,古人认为疟邪最容易侵犯肝经了。何首乌生用可以解毒散结,我相信缪希雍此处用的是生何首乌。
而且,缪希雍让这个方子每天服用两付,这么说就是一天使用了四两生石膏。
在药物的分量加重以后,这个小妾的疟疾就豁然痊愈了。
庄敛之同学真是急出了一身的汗啊,总算是好了,太感谢缪老师了!
后来,就在一年以后,这个小妾又病了一次,症状是忽然头痛如裂,心里面烦得难受,咽喉疼痛,嗓子也哑了,舌头也裂了,咳嗽有痰,胸膈觉得非常的胀闷,恶心,吃不下东西,四天以后,开始再次寒热发作,仍然是寒少热多,发热以后,一定要出汗才能退热。
这次,缪希雍来诊断以后,认为仍然是上次的暑邪没有清除干净,所以才会再次发作。(估计是庄敛之同学心疼这位小妾,用药没有彻底的缘故)
各位,在这里缪希雍应用了中医的伏邪理论,这个伏邪的理论认为,邪气如果没有清除干净,会潜藏在人体的内部,等待时机,再次发作,后世的温病学家们就对此进行了发展。
然后,缪希雍就继续用药,最后彻底治疗好了这个小妾的疾病。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