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邦”与“共和”
政府组织起来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国家财政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战争结束时,政府已有国内债务4200万元,外债1200多万元。
外债包括欠法国800万元,欠荷兰私家贷款人400万元,欠西班牙私家贷款人25万元。另外还有2500万元州债,债务总数近8000万美元。由于没有一 个权威的最高立法机构,无法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以筹集必要的资金,因此联邦政府无力偿还债务。这笔债务的本息,对年轻的合众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又是对 国家信用的严重威胁。华盛顿命令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解决方案。
汉密尔顿根据自己丰富的财政金融知识和精明缜密的思考,提出了清偿债务、征收国税和建立国家银行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措施得到了华盛顿的支持,但国会讨 论时却引起激烈的争论。赞同者认为这是扭转国家财政状况的灵丹妙药;反对者说,通过偿还国债,至少有4千万元的本息落入资本家手中,从而损害其他地区和社 会集团的利益。然而华盛顿作了认真的权衡分析,最后认可了汉密尔顿的方案。
国会通过了偿还国债议案,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汉密尔顿措施是:
征收消费税!
方案一出,国会中争论得翻江倒海。总统意识到征税方案之争,已不仅仅是北方人与南方人之争,实在是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斗争的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北南双 方寻找到一个结合点:首都选址问题。有人主张设在北方的费城,有人主张设在南方的乔治顿。作为“交换条件”,把费城作为临时首都,永久首都设在波托马克河 岸10平方英里的一个区域。南北兼顾,各得其所,这就缓和了征税方案引起的激动情绪。如此这般一番折衷,征税和首都定址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
另一个长时间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建立国家银行。之所以有人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是银行要发行纸币。据说纸币可能有一些优点,但是它破坏了价值的衡量尺度,使 一切私人财产都成为彩票。华盛顿的明智之处,就是他有一套独特的处事方式。他不自以为是,不滥用权力,而是不耻下问。他冷静地听取各方意见,尤其重视反对 派的论点。最终华盛顿赞同了汉密尔顿的观点,最后签字同意建立国家银行。
转眼到了美国的独立纪念节----7月4日。这天国家银行的股票公开发行,几小时内被抢购一空。一些投机分子转手倒卖从中渔利,25元一张的股票,一个月之后 被炒到325元。有人攻击这种抢购股票的狂热,华盛顿却带着赞赏的口气说:“这一件事充分证明我国同胞的富裕和对政府措施的信任。”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
国家银行建立后,国内纸币开始发行流通,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活跃了经济生活,银行贷款支持了企业的资本积累。
纷繁的事务告一段落,华盛顿准备履行他“访问美利坚合众国每一块地方”的宏大计划。这一次是视察南部各州。3月21日,华盛顿由杰克逊少校陪同,只带领5名随从,乘坐一辆4匹马拉的大车,另带一辆行李车,4匹备用马,一匹鞍马,从临时首都费城出发。巡行的路线是:
经过费雷德里克斯堡、里士满、威尔明顿和查尔斯顿,到萨凡纳;再从那里到奥古斯塔,哥伦比亚以及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内地城镇。计划全程约1887英里。
7月6日,华盛顿南巡完毕回费城。他所得到的情况“比从任何材料中所了解的更为确切”。南方民众的意向和国家的贫困落后,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华盛顿此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等于明白无误地向国人显示,联邦政府是统一国家的最高的行政机构。加强了联邦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与处理令人头痛的内政问题相比,华盛顿处理外交问题却显得游刃有余。他上任以后,外交方面首先面临与欧洲两强英国和法国的关系问题。英、法两国是死对头, 美国倒向哪一边呢?他以冷静的头脑,不为狂热的偏见所左右,坚持独立自主,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争端。这是一个极有创见的外交思想。
他极为慎重地处理对法关系。他高度赞扬法国对美国独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坚持巩固美法友谊。同时又与法国保持一定距离,常常提示对方要尊重美国的利益和尊 严。1789年7月4日,法国爆发了大***,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华盛顿以冷静的政治目光,观察着这个欧洲国家发生的事件。1790年,曾经热情帮助 美国独立战争的拉斐特,风风光光地担任着***派国民自卫军司令,被人们尊称为“两个半球”(欧洲与北美洲)的英雄。他为了表达对华盛顿崇高的尊敬和爱戴, 给华盛顿寄去一件珍贵礼物----开启巴士底狱大门的钥匙。华盛顿把这钥匙挂在自己的住所里,奇妙的是又把路易十六的雕像摆在一起。法国的波旁王朝被推翻,美 国很快承认了法国***政府;而当时众多的欧洲国家,还没有一个这样做。华盛顿与拉斐特的私人关系是真诚的。后来他得知法国大***失败,拉斐特身系囹圄被关 押在奥地利,碍于总统身份不便于出面向法、奥交涉,只得在经济上资助拉斐特夫人。
调整同英国的关系,是华盛顿重要的外交思想。他希望消除两国间的敌对情绪,缓和气氛,发展经济联系而防止出现麻烦。多年来两国一直没有互派使节。1790 年,华盛顿派遣莫里斯去英国,作为非正式外交人员,要求英国全面执行和平条约,并试探谈判通商条款。双方的关系开始解冻,僵局逐渐打破,终于实现了邦交正 常化。华盛顿在处理与欧洲两强的关系中可谓左右逢源,为美国取得了缓和的国际环境。
但是,在如此良好的国际环境中,美国国内却出现了激烈的党派之争。
美国建国之初,围绕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在全国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诸如经济政策,外交政策,联邦的性质和宪法的解释等等,都有过针锋相对的纷争。华盛顿始料未及的是,这些纷争竟引发了美国的政党政治。
美国的政党和政党政治,最初是国会内部,围绕经济政策形成了派系斗争。对立双方的核心人物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
华盛顿在1789年组阁时,物色这两位杰出人物作他的左右二膀,形成一架“三套马车”的领导班子,这是一个很理想的优势班子。汉密尔顿主内理财,杰斐逊持 外,华盛顿统筹全局。此举果然逐步克服了财政困难,***面相对安定,经济形势出现生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有利,使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走上了一条发达兴旺的 坦途。
国务卿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他才华出众,知识渊博,思想敏锐,酷爱自由平等,痛恨***,支持人民***的权利,对法国资产阶级大***抱有极大同情。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是一位出色的行政管理人才。他精明能干,精力旺盛,具有精密细致的作风和训练有素的头脑。
他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创造性的经济政策,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在争取批准宪法的斗争中,他们两人都是积极赞成者,是向同一目标 前进的同路人。杰斐逊在任国务卿之初,对解决公共债务问题和首都选址问题上,同汉密尔顿作过有益的互相妥协。随着历史的发展,两人所代表的不同观念、不同 主张和不同利益,在许多政策问题上分歧不断扩大,矛盾日益加剧。
矛盾首先集中表现在权力分配上。杰斐逊眼见汉密尔顿的权力膨胀,甚至插手外交事务,有越俎代庖架空总统之嫌。汉密尔顿亲近英国,美国独立7年了,英军占据 着西部领土上的据点不肯撤走。杰斐逊怀疑汉密尔顿在玩弄手法,使美国复辟君主制。他们的矛盾由国会和内阁会议之争,发展到报纸上互相公开攻击。1791年 费城共有12家新闻报纸,最大的一家是《合众国报》。据说此报得到财政部的资助,几乎每期都有颂扬汉密尔顿的文章 。这年夏天,杰斐逊也请人主办了一张报纸,名叫《国民报》,大量发表攻击汉密尔顿、赞扬杰斐逊的文章 。两张报纸论战不休,给对方扣上“要击溃共和国”的政治大帽子,而以救国救民自居。
当时的财政部,规模之大为各部之首。除有30余名职员外,下属还有成千名海关官员和国内税收代理人。相比之下陆军部仅3名职员。而国务卿手下只有4名职 员、1名信使和1名办公室管理员。这种格局自然使杰斐逊心怀不平。有人认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为了争权夺利,显然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客观地看,杰斐逊是 抱着强烈的民主精神,真心真意地反对君主制倾向,并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汉密尔顿则怀着坚定的联邦主义信念,捍卫和巩固联邦政府的权威,反对各州分散权利。
他们两人分别代表了两种进步的历史力量,从不同角度为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长治久安而斗争。
可惜他们都将对方当成了攻击的对象,夸大“敌情”,上纲上线,同想象中的敌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1792至1793年间,这种斗争终于从思想上发展到组 织上,越演越烈。以汉密尔顿为首的人们,认为自己是联邦制度的创建者和保卫者,因此以“联邦党”自称。以杰斐逊、麦迪逊为代表的人群,则以共和国的支持者 和共和原则的捍卫者自居,称自己为“共和党”。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