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著
阅读主题
白色 暗黑 明黄 浅绿 草绿 红粉 深灰 米色
正文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陶甓公牍卷四

陶甓公牍 刘汝骥 2024-10-06

静海刘汝骥

批判 礼科

◆批判 礼科

府学廪生巴泽溥等禀批

绩溪县候补廵捡曹登瀛呈批

绩溪职妇曹程氏呈批

歙县吕松柏等呈批

歙县蔡令世信详批

绩溪县文令化舒详批

休宁县孀妇李洪氏呈批

阳春班桂红云呈批

婺源县余查氏控余启呈霸产一案堂判

歙县蔡令世信详批

休宁县中书科中书李应庚呈批

歙县耆民毕家四呈批

祁门县监生程康意附贡程际隆等呈批

祁门县附贡程际隆呈批

休宁县附生李应元呈批

婺源县余查氏呈批

歙县附贡汪文瑞等呈批

歙县永豫商店叶步周呈批

府学教授周赟禀批

歙县永豫商号叶步周等呈批

府学教授周赟折批

歙县举人鲍鸿等禀批

歙县候选教职鲍荪等禀批

休宁耆民黄子玙呈批

歙县生员汪勋等呈批

歙县耆民鲍伦施等呈批

祈雨告文

酬神告文

绩溪县张令廷权禀批

歙县民妇黄许氏禀批

歙县举人鲍鸿禀批

伙县叶延禧等禀批

黟县附生叶登瀛等呈批

绩溪县增贡周之德等禀批

周之德等禀批

周之德等禀批

周之德等禀批

周之德等禀批

绩溪县职员周汝坤呈批

歙县民人孙开文禀批

休宁县岁贡生韩熙禀批

歙县附生朱学孔禀批

歙县民人洪瑞麟呈批

歙县民人叶其铭等呈批

歙县民人洪瑞麟呈批

歙县蔡令世信详寿民叶光衎五世同堂看语

歙县孀妇吴程氏呈批

休宁附生吴廷芸呈批

祁门县生员盛清呈批

绩溪县廪贡生程作霖等呈批

婺源县耆民方新焕等呈批

祁门县民人胡玉田呈批

婺源县魏令正鸿详批

○府学廪生巴泽溥等禀批

记曰明视传曰毛颖为丁祭万不可缺之品何物老饕举永州之蛇泰山之虎与徽州之兔谬相比附其词易入其心可诛生等苦心分明再三陈请此即先师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之说也本府深为嘉许惟题目虽正文字却差谓祭品之不可废兔是也谓供兔必责之猎户则非也猎户既系贫民既非犯法何用保护徽州产兔既多购兔既易何必猎户且生等所谓保护者能禁两姓之凶鬬耶能禁差役之需索耶犷悍之性不识戟门为何地教官带斗弹压且不能保护一斗何有于诸生禁差役而不能禁书斗则尤与差役以口实是谓之目不见睫区区一兔使诸生结怨于差役未必见好于猎户再四思维诸多无益查春秋丁祭例有作正开销银两尽足敷用至勒传屠猎各户供给此本地方官相沿之陋习所谓官价者尤属掩人耳目之伎俩黄前府大张示谕永远豁免免猎户之供给非免文庙之祭品也意在责成教官自行采买特其意引而未伸耳王前府批生等购买备用不烦不扰亦属正当办法该教授年高学邃于礼经祀典尤能洞见其本原诸生试举此语而商搉之必不以鄙论为河汉也仰府学立即查照前今批饬转谕遵照毌违切切禀发仍缴

○绩溪县候补廵捡曹登瀛呈批

此案据该前县详请斥革曹诚照衣顶提究例办等情经前署府批饬集讯详究在案该巡检抹煞控情朦混禀见见即面递禀词任意牵控诘以贿嘱有何证据则目瞪舌噤状类疯魔当经本府大加申斥掷禀驱逐出署该廵检剌剌不休旋于放告时又呈递原禀实属荒谬已极夫妇为五伦之一廵检亦下士之班不能修身焉能齐家不能刑于寡妻焉能忝居民上该妇曹程氏嫁与金龟辜负香衾或别生怨望亦未可知该廵检不知自反致温柔床第之间幻出罗剎夜乂恶相则该职之帷簿不修己属确有证据清夜自思尚腼然五品顶翎厕名仕版耶惟曹诚照久避不案有意延宕亦属情虚畏究青天白日岂能容人面兽心之辈牺伦纪而播腥闻仕途之杂风化之偷可为浩叹仰绩溪县立即勒提集质究详察办毌任兔脱切切词黏并发仍缴

○绩溪职妇曹程氏呈批

该氏从何称为职归金花球金手镯等件此氏翁与氏夫铢积寸累之物从何为曹成照所诱骗从何听曹成照之寄藏避案与曹成照有何恩山情海从何誓同生死又从何负义昧吞核阅呈词不知为该氏捉刀者是何用意氏其子细思之案经批县提讯氏愿对质其回家听候传讯可也无抱违武并斥

○歙县吕松柏等呈批

据称新加一牛经县谕饬除交公秤肉二十斤外余连牛皮四张一概给领乃皆避匿不还等情若如所呈更属违抗既短牛价又添新牛牛皮非可食之具岂欲茹毛饮血尽供老饕之大嚼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小民何辜受此种种剥削问心实觉难安仰歙县立即会同府县二学严行查究此项新牛之肉及各牛皮张系何人吞匿即行追缴到县验给具领倘积久肉败着落匿者按值赔偿仍治以违抗侵欺之罪克日详报察核勿徇延词发仍缴

○歙县蔡令世信详批

此案吕松柏等两次具呈经本府先后批县会学查复查者查其虚实也会同两学者不以学官为疑也查阅该学移文愤气满纸若欲生吞活剥此牛经纪而后快者呜呼噫嘻谬矣既无实据既无凭证从何指为有人刁唆有人指嗾既用牛经纪解牛焉得不持刀且恐庖丁之刀不及萧何之刀之利也从何指为持刀逞凶持一千四百文而易一牛傲然日吾官价官价牛经纪且帖耳顺从焉此天下畏法之良民也从何指为不法痞棍又从何指为诬告官长牛经纪本府之子民也府学书斗亦本府之子民也本府一视同仁非有恶于书斗亦岂袒护于牛经纪若以市井无稽谰语遽欲污僚属之名誉又欲拖累苦楚无辜之小民此本府无从索解者也平情而论县学新加之牛既经缴肉四十斤则县学之愿巳足府学白付官价未交片肉二语当是实情惟勒令补缴不独本府无此压力亦恐无此政体所请传集质讯之处应毌庸议免兔一案与此事毫无关涉该典史斤斤自守为本府所素知大声以色转失止谤无辨之心所请当堂对簿之处亦无庸议仰即移行一体遵照此缴折存另单并悉

○绩溪县文令化舒详批

择贤择爱例有明条未昏立后出何法律古之殇不殇立后不立后系乎冠不冠今之殇不殇立后不立后系乎昏不昏程曹氏所生三子不幸具殇殇岂有为人父之道所择二子既经当堂定继铁案如山无可复翻程志濂伪造继书有意刁难迨理屈词穷又藉祠例以文饰之荒谬至此又何需乎该生之一押着即如详立案以安程曹氏母子之心徽属陋习凡暮年无子之人薄有赀产则刁族蠹胥狼狈而来若敖以馁而含痛盗跖以发冢为生充其觊觎乐祸之心使无子者并无家无产无坟墓而后快此等刁风殊堪发指嗣后无论何任翻控者概不准理如查有讼棍从中播弄者并即从严惩治以维风化而警刁顽缴原词存

○休宁县孀妇李洪氏呈批

累世缠讼骨肉相残有何益处前据李应庚来府呈诉本府当谕以敦宗睦族之道该职亦唯唯听命而去一面批饬该县讯结录详无论何造曲直总以速訉速结为是时厯数月何以不讯不结亦不覆一字殊属任延仰休宁县立即秉公讯结录详核夺万勿置之高阁切切词黏并发仍缴

○阳春班桂红云呈批

万寿庆典演戏三月儿童走卒皆忭舞欢呼愿跻公堂而呼万岁此与百姓同乐之事非地方官之独乐其乐也若以与众乐乐之事独使梨园子弟忍饥受饿有咨嗟然叹之声不如其巳也况更有狐假虎威者得以上下其手乎阳春班着免其传演以示体恤查去岁王前府任内该差吴春有贿纵抗差情事己经行牌斥革王任去未半载公然复充殊不可解戏差名目并即永远革除如有传唤面谕之事尽可随时拣泒有需索留难者立即从严惩办以恤伶艰而去弊政仰歙县分饬遵照仍查明案情是否属实录详核夺切切词黏并发仍缴

○婺源县余查氏控余启呈霸产一案堂判

余查氏继余启呈八岁子昌宏为嗣又继启稼子昌宠为嗣所有继产虽议定二人均分此为防日后兄弟争产计乳臭黄口岂能撑持门户查氏未亡昌宏未殇昌宏不得而私有之岂余启呈所得而觊觎之况明明昌宏九岁即殇乎县控初批所有氏翁遗产应仍归该氏掌管是也查昌宏生于壬辰殇于庚子方九岁耳余启呈亦自供属实九岁下殇岂有为人父之道何以宗谱内虚增七岁又捏假名家骐者为昌宏嗣其是否余际昌得贿主持姑不深究其以此欺朦该氏作永永霸产之计此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共见者也余启呈自知奸谋败露乃又有候有子生孙承祧之语荒谬至此何以族人调处无一据理力争者此余查氏郁郁不平之所由来也余启呈既攘契据于昌宏未殇之先复霸占于昌宏既殇之后余查氏之匍匐而府控而省控也迫于不得已也该职余显谟供谓此案系余炳章闹出亦属不谙事理余查氏以目不识丁之孀妇所有禀稿口述托人代做自是人情不得以此为有人架讼之据本府衙门每月案件不下二三十起自来稿居其大半将一一搜拿讼棍乎无论来稿代书全在听讼者之平心静气有以持其平耳余启呈所攘匿余查氏契据限五日内缴出当堂呈阅此判

○歙县蔡令世信详批

自行束修十脡不为薄非义不取一介所必严江国杰二子入学经如许调人始勉强缴修洋三十元其非出自行可知该教授坚意不收尚属廉隅自爱彼纵有呼尔蹴尔之情我岂有出尔反尔之理既退还之复追究之是则涵养犹有未到处不如其已也至请捐入善堂一节江国杰愿捐与否亦应听其自为苦由官府督责之此与缧绁办乐输者何异殊非政体非宜仰即分别移行传谕遵照此批

○休宁县中书科中书李应庚呈批

查此案造端于分府中移于该县继上控于本府如环无端各是其是彼谓服侄殴婶此谓服弟殴兄其是否虚责姑不深究该职弟捏情上控岂该职先发倒制有以服人乎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再实之木其根必伤此本府不能不责备该职者也家庭起衅凡情理所不能喻者则恃有官以解决之官者父母斯民者也譬若二子阋墙为父母者将听其自相残噬乎将谓闭阁思过讼者遂不敢复争乎时厯数月杳不断报谓为泄沓其将奚辞此本府又不能不责备该县者也仰休宁县立即勒集质讯秉公定断具报毌再任差延宕别生枝节是为至要词发仍缴

○歙县耆民毕家四呈批

齐女嫁卫至城门而卫君死入持三年之丧诗人美之国家定例凡未昏守志者皆旌如例然则未昏而改适者非礼与曰礼也先王制礼断不敢强人以所难今日未嫁而夫死有齐衰而往吊者有捐躯而赴难者此所谓卓绝坚苦之行不可责之人人者也王开仁之子已死尔家将聘礼退还则尔孙女之改适尽可由尔自主何必追此无用礼单转遂其居奇图诈之计案情直捷一讯可明仰歙县立即比差勒传速讯速结报复察核毌违词粘并发仍缴

○祁门县监生程康意附贡程际隆等呈批

以五百两之母银利上加利滚折三千七百余两之巨款母子相权恐为文明法律所不容该族祠规岂能逃于法律之外乎细核粘抄该族虽公欵公追其主动力当在程际隆一人该生是否因直贾怨本府尚难悬揣以兄弟互讦之故乃疑及于学界联名皆由程膏渥之设谋贿串此则词近周内监督之认可本府之批示原禀具在可细按也果有诬蔑情事该生既爱惜羽毛本府亦乐为湔雪该生不必以假公济私者泄愤于程膏漏该族亦何必杀人以媚人受动于程际隆乎惟该县如何讯谕有无定断未据声叙无凭确核仰祁门县立即訉明酌断录案详核并将学生攻讦一案从速禀复以彰公道而端士风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祁门县附贡程际隆呈批

国有富民强邻不敢生心族有富户贫者待以举火程膏渥之因何致富本府不得而知其是否不服众望亦不得而知必谓膏渥之昧良教唆有意诬陷何不寻出铁板证据耶为富不仁固乡曲所不容同根相煎尤士夫所深戒该族既一郡之着姓该生亦一族之通人本府故不惮烦言忠告而晓谕之究之公堂裁判必凭公理不能为膏渥曲意解脱亦不能为该生特开新例既经该县遴派正绅会同核算亦是正当办法仰祁门县立即催饬算明禀复酌断具报切切词粘并发仍缴宗谱暂存

○休宁县附生李应元呈批

查县详李应庚供称屋价实洋六千三百元与现呈四千元不符氏家应分屋价及应庚□贴究竟共得若干元李应庚得若干元其余两房又分若干均未明晰声叙殊难确核案经县讯定断自当确有把握从此蠲弃前嫌岂非好事即或兑付未清可查照原议与房族中人商量清厘何必匍匐公堂再事紏缠乎本府当堂审察该生读书明理气宇亦甚轩昂前途远大正未可量故不惮絮语以劝戒之蠹书张云鹏声名狼籍当另案訉究李应庚不认殴婶犹之该生不认殴兄情事相同更毌庸剌剌置辩该生试持此语以告尔母尔母当亦释然无所蒂介也着即遵照此批

○婺源县余查氏呈批

余崇发所欠氏洋本息若干应由该县查訉明确断追给领仰婺源县立即传集訉断具报毌延切切至呈控事件叙明事理己足何必舞文弄墨词内忽引及羊欣任昉两贤谬相比附读之令人颜赤该氏既不能文亦未必得之耳食其出自余炳章手不问可知奈何昧依口直书之义为是不虞之誉乎不合应斥余汪氏附祠祀据应饬其自行查检附禀已当堂批还词粘并发仍缴

○歙县附贡汪文瑞等呈批

敛钱演戏名曰保安此神权时代之作用也今非其时矣叶步周请拨戏欵以修水龙化无用为有用亦自言之成理该生等读书明理岂犹昧此惟地方公益不仅消防一端地方捐欵亦非一二人所能垄断如虑叶步周假公济私尽可另举正绅以经理之即以此项外助余钱除岁修添购消防器具外移作路灯清道之用较之媚神徼福者岂不更有实济彼谓藉会分润此谓借题肥已互相攻讦两失之矣仰歙县立即查明秉公核断示谕周知报复查考毌任争竞是为至要词及永豫商店词并发

○歙县永豫商店叶步周呈批

士也农也工商也皆民也即推之于官亦非生而官者也其义仍国家之子民耳区区一小部分小村落画一鸿沟曰若者为商业捐欵若者为居民捐欵是同舟而吴越之矣尚何公益之可言且所谓久处专制之下压力甚重者本府亦百思不解谓县令专制耶有府道以纠绳之谓府道专制耶有督抚藩臬以考察之虽封疆大吏亦且有不敢自专之时不知所谓专制者目的何在既以为压力甚重该商何不寻无何有之乡以吸取空气耶案经批县查明公断应候该县确核示办非该商一面之词所得干请徒滋口实而启争端仰歙县立即传谕并速查照前批妥筹核办具报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府学教授周赟禀批

先师宫墙渐就倾圮此不独学官之瘝厥职也凡守土者与有责焉乃饬县筹捐迄无一应咄咄恠事候再行札催以大义责之丁祭牺牲例准作正开销并非悉索敝赋据称牛经纪藉此官差公然窝买私宰农民大受其害如查有实据或被人告发着即移县请究广文一官恃修羊为生活取之非并伤廉何以各生欠修观望不缴臣朔欲死吾道何之阅禀为之恻然据请移县请催事属可行应准照办该教授著作等身前所呈九华志山门新语等书类多见道之言本府再三披览甚为欣赏他日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此不朽之盛事又岂以一官之去留为轻重乎读杜工部但知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句辄为之拔剑斫地浮一大白请即以此语为赠缴

○歙县永豫商号叶步周等呈批

搏心一志是谓之专信赏必罚是谓之制专制非恶谥也该商苦心剖明谓专制二字非指城署而言尤属误会本府非恶此而逃之也所歉然者因人俯仰随俗唯诺做不到此专制地步耳若得张江陵俾士麦一流人物来守是邦吾徽其有起色矣阅该商递次呈词喜用新名词似亦留心时务者故本府率笔告之至两造争执各事由地方官持平决议此是行政范围着仍候县示遵行此批粘附

○府学教授周赟折批

查阅折开祭器图数及工程估价并悉殿祠之爵以磁代玉应用铜爵如无此良工似可以锡代之登旧制用铜今改用黄色磁有柱有足有纹应另行绘图寄景德窑户一并恭造铏鼎旧制用铜今仍之耳缘饰金两耳为蚁形上有三峰皆云纹三足亦同原图不符应敬谨另绘笾豆之属用竹木应饰黄色原议各一百八十二事两哲可减为十六篚原议三十事两哲可改为二爵原议哲十二祠十五配十二可减为各三香鼎可购置古鼎一尊卣斝罍洗罍尊龙勺元酒尊牺尊象尊山尊彝之属非咄嗟所能立办勉强摹仿亦恐刻鹄不成容缓图之余均如所议办理工程一节大成殿择要修整应核实另估明伦堂从缓仰即遵照切切此批

○歙县举人鲍鸿等禀批

据禀请将该族御冬一户循旧由本房收管不归司祠经理以期涓滴归公事属可行惟挨房轮流又恐贫富不齐贤愚不一仍不免有浮冒侵渔情事本府借箸而筹似不若公举本房明达士绅以肩其事较为妥善推举既定以二年或三年为任期连举连任收支出纳岁由支众决算而宣布之查有不实即行撤换庶足以维义举而杜弊端仰即一体遵照再行妥议秉公推举禀候核明立案饬遵切切此批

○歙县候选教职鲍荪等禀批

义田之设原为周恤贫族而起该职面呈账记见族内之绅而富者与四穷利益均沾此等办法已大非剏始者之本意该职前呈鲍氏义田记碑搨三册记载甚明并不及御冬名目是御冬一户与敦本体源本属两事当日由本房收执亦具有深意不得谓之非祖训也昨据生员鲍鹏等禀请援照旧章收回本房经管等情当经批准公举本房明达土绅禀候饬遵在案至收支出纳岁终宣布如有不实即行撤换本府所以杜渐防微者不为不至既知同族未便相讦更无容互生意见将来体源敦本亦即照此办理总以涓滴归公为断族学一事本府极力提倡族内即无余款热心之绅富尚须担任其事来禀谓必不得已惟有议罢学堂二语尤属非是试问学堂之设必紾四穷之臂而后可乎此不可解者也至该学堂岁费若干学生若干府中无案可稽该职热心学务应即担任补助核实办理以为阖族好义者劝仍候行县备案此批粘附

○休宁耆民黄子玙呈批

收租办祭既有祠规应归祠议必牵涉多人匍匐公堂何为者尔墓木拱矣本府尤不愿尔之负气缠讼也尔族岂无明白事理之人尔即抄批向族人商量公议可也此批

○歙县生员汪勋等呈批

卷查此案自光绪十四年两造互控迭经曾前爵督宪批饬该县秉公訉结在案本府细核吴前县之原断及何前县之复断皆系委曲求全之苦心并非有意偏袒乃两造一味固执此允则彼翻彼遵则此抗是以黄前府有两造共建一祠之批示敦族谊而弭讼隙诚有如王前府之所谓办法莫善如此者且生等既于前年十月将洋领回何忽焉又生波折尤所不解虞芮间田尚有责成之日葛藟一本岂竟无悔祸之心想该族不乏明达士绅必能共喻此意也此批

○歙县耆民鲍伦施等呈批

经管祠事本无利之可图有何害之可受同是一本先人之手植而庇荫者子孙皆当爱惜而保全之公事公言有何嫌隙司马温公之居洛也其族属或有相争不决者一一为之剖析皆解忿息争以去本府忝守是邦有董率训迪之责此事已与鲍荪鲍鸿剀切言之一经道破彼此即应释然此后皆顾全大局勿纵寻斧可也仍仰该房族等善体此意劝喻解释勿负本府殷殷训诲之至意着即一体遵照切切此批

○祈雨告文

维大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甲申朔越十有五日戊戌徽州府知府刘汝骥率同僚属谨斋戒虔告于敕封辅德大王徽州府城隍尊神之座前曰维神视听达滞宣湮惟官职司布泽行仁恒旸恒雨咎征有因幽明不隔厥责维均五月之交霪雨津津蛟洪暴至沈灶壑邻哀鸿残喘方待抚循旱魃肆虐忽又四旬谁守兹土咎戾丛身上疏自劾以谢吾民官虽民虐神与民亲胡神不吊视民越秦三日不雨禾铄稻薪五日不雨饥馑洊臻甘霖一沛民气苏伸敢告神祇鉴此鞠辛尚飨

○酬神告文

维龙飞御极之三十有四年岁次戊申七月甲申朔越二十有一日甲辰徽州府知府刘汝骥率同僚属谨以牲醴之宜答告于敕封辅德大王徽州府城隍尊神之座前曰维神福佑下民燮阳理阴一闻呼吁立沛甘霖昔人有言雨粟雨金奚为后我民其呻吟甘泉瀵涌任人酌斟伊神所赐匪止蹄涔途无暍病禾无蝗侵恐惧修省责在距心何以报之莫测高深云车风马神其陟临尚飨

○绩溪县张令廷权禀批

近日官府祈晴祈雨辄视为照例文章不知恒旸恒雨咎征有因全在为地方官者时时恐惧修省即偶有愆忒亦无感而不通之理己据该县续禀于七月十八二十等日连得透雨一律均沾矣有秋可卜深慰且喜余批勘报秋成情形禀内仰即知照仍候各宪批示缴禀粘发

○歙县民妇黄许氏禀批

同是饮食男女之人投入凈土有自行皈依者有由家贫出卖者该僧虽有法术岂能执市童而髡之该氏侄肇青其由伊父黄桂顺得有些许身价不问可知不然氏侄既于四月初六日祝发迟至数月伊父何默尔无言谓串通游手数人将黄桂顺带至黄岑渡地方致死究竟如何致死曾否报验囫囵含糊尤属任意填砌佛法以慈悲为主家族以统系为宗该氏既愿将尔侄还俗蓄发以承似续未为不可不必以僧妖学蠹駴人视听也既据控县饬提应静候讯断无庸来府越渎无抱违式并斥

又批

前据该氏具控即经详尽批示非为该僧解脱恶该氏之额外生枝迹近图诈也且查阅粘抄前县有签差押回之批示是以饬其听候判断不料该僧海云恃有护法善神本府之棒喝置若罔闻殊不知买卖人口本干例禁岂该僧能逃化外况所持卖据未必尽足凭乎仰歙县立即吊验明确传集质讯定断具报毌任缠讼切切禀粘并发仍缴

○歙县举人鲍鸿禀批

该节妇赵吴氏事奉翁姑辛勤操作卒以苦守病殁濒危之日犹裒集厯年所蓄得银百圆交由士绅助作节孝祠款其志可嘉其情实尤可悯本府披览志乘我徽有闺阁邹鲁之称该节妇出自寒微深明大义如此可谓蓬不扶而自直木多节而弥坚者矣应准如禀谕饬司事先为缮主入祠仍由该职绅等采访事赏造册禀候汇请 旌表以彰劲节而慰幽魂着即遵照此批票洋存拨

○伙县叶延禧等禀批

昨据僧朗然来府呈控即经批县饬传应訉人等讯断在案释氏以空澈为上乘道家以虚无为宗旨四大皆空六尘不垢何恋恋于一荒废破庵自寻烦恼所尤不可解者叶氏累叶儒冠彼此又谊关同族何以为僧道争庵自纵寻斧实属多事此等寺庵处此天演世界久应在淘汰之列火其书庐其居原非苛刻无益庙产提归地方公用有部章在仰黟县立遵前今批饬集讯酌断具报勿延切切禀发仍缴

○黟县附生叶登瀛等呈批

僧道宗教虽殊其为太仓之耗鼠一也各挟私见同室操戈叶思明不足责叶延禧等尤不足责独怪该生等皆从师范毕业来者何悍然为羽客护符不顾清议致有是无意识之纷争据称叶进富等拥校扭辱截路揪发似此野蛮殊属可恶该生等试平心静气以思之亦或有自侮之道也该庵无关祀典应即拨充地方公用毌庸再行集议另召住持以杜纷扰而斩祸根仰黟县立遵前今批饬迅速查讯明确即予定断归公其余枝枝节节亦不烦言而自解矣勿违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绩溪县增贡周之德等禀批

国恤百日期内官员军民人等例均不准薙发前经本府查章晓示在案凡属食毛践土具有天良髠钳城旦脱帻秃鹙姑置不论自非有胸无肝何取此濯濯着以为美观耶据禀口口口藐章薙发如果属实殊违定制候即传验核办此批

○周之德等禀批

日前据禀传验该经厯家属称己赴休就医此或是校人烹鱼之伎俩该生等谓避匿内室托故不面抑何侦探如是之神速耶查该经厯原充警局委员本府不时巡察到局邂逅之时甚稀此次传验据称赴休就医无论托故与否事前并未禀明旷官之咎寔属无辞以解应即先行撤差以示薄惩着各知照此批

○周之德等禀批

昨据休宁县刘令函禀本月二十五日准某经厯函称现一息奄奄病将就木又奉藩宪檄饬速催祁门交代欠款当于二十二日禀请病假次辰抵休顺道访医赴祁惟假期届满非三日所能就理等由据情转禀到府核与生等前禀避匿内室之语尤不相符该生等既不能登子反之床本府更无从觅长房缩地之方薙发不薙发总以验过为据若以耳为目不能遽下断语也又日前接有邮递俳诗数首内有欲我默无语公宜速报酬二语阅之令人冲冠亦令人喷饭生等本为纲常起见即有谓生等欲挟此以索报酬者本府不以为疑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伯有之魄已夺季子之舌尚存无论燕璞三献即秦庭七日之哭本府亦不以为渎也仍应候验明再行核办着即知照此批

○周之德等禀批

是否各得十元了事该生等但当自省果问心无愧又何恤乎人言□□□往省运动报仇之说究系何人捏造令该生等不敢出头该生等何不努力出头即就所闻者跟究下落忽伸忽缩若吐若茹抑何顾虑乃尔此满苟得之所谓悖战于胸中者也□仍静候验办勿庸畏首畏尾率以道路传言作无谓之窥伺其知之此批

○周之德等禀批

□□□身系职官非小民可比生等之言是也本府之所以立即传验者在此若该生所控者是民非官本府早以挟嫌讹诈大声呵斥之矣恭读乾隆十三年六月高庙谕旨山东沂州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金文淳皆于孝贤皇后大事百日内薙头己降旨交刑部治罪今既明正其违犯之罪更当曲体其愚昧犯法之情更恐外省见有此两案谕旨虑蹈狥隐之咎纷纷参奏国家无此体制等因钦此煌煌祖训仁至义尽本府前批所谓凡属食毛践土具有天良者此也百日内不薙发此本众所共知之事何所谓效尤不效尤本府惟有自惭教化之不行耳传验一节该经厯临时他往本近规避本府批饬撤差已足示儆该生等尚以传验为请尚哓哓以比较长短为词试问三十余日发长若干与五十日发长若干该生等能定其标准否吹以求之擢以数之恐未必毫厘不差也相喻无言可耳着各知照此批

○绩溪县职员周汝坤呈批

查阅抄粘周锡淦锡淮兄弟二人锡淮无嗣锡淦本不应以殇子懋学为锡淮后许氏所生子懋培幼殇尤不应为之立后揆之律例礼经均属不合周锡淦初意本以防同族之争并以博少妇之欢不意朽骨未寒子孙己操戈相向此亦锡淦所意料不及者也究之此案衅情并非为继续起见不过为家产起见周锡淦所立分书子孙自当遵守周汝坤不听理处固不知天显之义周汝埙竟以祖训为乱命且横加庶祖母许氏以不安于室之恶名尤属荒谬仰绩溪县验明分书秉公定断勿任同气相残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歙县民人孙开文禀批

尔祖孙国瑞剏有微产皆由尔曾祖士安携带至朐抚教精能之所致粘抄笔据己首言之士安既抚国瑞如已出无论有无继书有无自置家产凡承国瑞之余荫者又岂可视士安之子若孙为涂人饮水思源食海知咸诚如县批孙骆氏系尔叔祖母自当酌量贴补者矣孙骆氏之夫孙国琇在日游荡废事本无足责孙骆氏有子尚未成立以孀妇稚子流离失所原孙姓合族颜面所关舆至尔家揪发碰头缠讼不休又岂尔孙开文一人之福本府剀切劝导孙开文年幼无知仍然不受理谕实属少不更事仰歙县立即讯断结报以斩葛藤孙骆氏亦不得过生奢望抗断干咎禀粘并发仍缴

○休宁县岁贡生韩熙禀批

公益美名也近日民智大开合羣义务组织机关名词己成为口头禅断不至有乡愚无知少见多恠之事何保护为来禀所谓预备为实行之母研究又预备之母自是确论惟公益二字范围甚广禀叙与简章又不无差点该生等其切实研究可也此批

○歙县附生朱学孔禀批

查阅粘抄歙县王村地方自道光年间剏设六邑厝所停寄旅榇限期掩埋泽及枯骨惠及游魂前人好义之诚可谓无微不至数传而后司其事者不善经营每岁施棺掩埋寥寥无几善举遂同虚设无怪遗人口实致有提公产以充学费之事本府细核情形权衡轻重学堂固不可不兴善举要不能中废且事关六邑停寄旅榇非歙邑南乡一隅之狭义其理尤甚明显应遴选公正义绅满厘接管以妥幽魂而昭核实仰歙县立即遵照速筹办理具报勿任争兢切切禀粘并发仍缴

○歙县民人洪瑞麟呈批

胡氏夫故再醮既由其姑叶江氏得价立据并有媒妁可证则非尔之串抢可知成婚己逾两月贫富命也愿从不愿从断无自由之理以恩义论胡氏自绝于前夫家不能自绝于母家为胡氏母者也是亦尔之岳母也如果匿留不放实出情理之外是必有人从中唆使图诈无疑仰歙县立即验据集证追给完聚详覆察夺毌任违抗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歙县民人叶其铭等呈批

此案洪瑞麟叶胡氏先后呈控均经批县訉断在案据呈洪瑞麟紏党抢捆当胡氏喊叫救命之时该民等己经目赌隐忍不发实属无此情理叶胡氏在洪瑞麟家巳寄宿两月有余毌论荐寝与否其姑叶江氏何以默无一语前后呈词互相推勘其由叶江氏出据嫁卖已无疑义该民等巧为辩护欲盖弥彰实属荒谬总之此等案件皆为图财起见并无名节之可言叶胡氏以甘节认作苦节洪瑞麟何苦以怨耦强作嘉耦合之未必两美离之未必两伤但鹬蚌相争渔人享利终不能使洪瑞麟人财两空方为平允仍仰歙县传集叶江氏一干人证确讯实情酌量办理可也切切词发仍缴

○歙县民人洪瑞麟呈批

胡氏独具只眼该民不满三尺勉强凑合非嘉耦也胡氏既悍然不顾两月相从之雅该民尚思寻百年偕老之欢可谓痴情男子即使如愿以偿其能终安于室否该县断令退还财礼该民恰好别寻嘉耦何必徒争闲气惟偿款有无立限叶江氏能否清交胡氏由其母家领回是否不复嫁卖未据抄录堂判无凭确核仰歙县立将讯断情形录案详覆察夺勿再稽延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歙县蔡令世信详寿民叶光衎五世同堂看语

核看得四品封职寿民叶光衎精神矍铄条达福持九十曰耄亲沐五朝 圣泽曾元继起犹传百忍家风女偊似婴儿信充符之不爽庚桑化及畏垒更善俗之有征允符成例宜荷恩荣合将送到册结加结具文详送仰祈宪台鉴核俯赐转详请咨寔为德便

○歙县孀妇吴程氏呈批

查阅粘抄尔凭媒聘定洪吴氏之女为孙媳业于三十二年十月初一日接娶过门是年尔孙媳才十三岁不幸两月之间尔孙夭亡毌论曾否成婚名分已定嫁守由尔自主洪吴氏既非应卖之人程根祥即不得借口霸占仰歙县立即传集人证秉公讯断具报勿稍褊抑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休宁附生吴廷芸呈批

同是一本一菀一枯木有相赒相济之义一经涉讼必致大伤感情反为不美查阅抄粘县批极为尤协该附生应即平心婉商其勿龂龂负气该生侄吴长荣等亦当推念亲谊其勿阳阳不理故总宪清德硕望久为时髦所推重该生叔侄等当以先德家声为念一经情商必不能漠然无所动于中也着即持批转传一体知照此批粘附

○祁门县生员盛清呈批

大和尚化缘小和尚享福大和尚欠债小和尚还钱此是公理宁建文控追该寺欠钱能否让缓该僧原可以自行清理奚烦该生之出为狡赖想该僧二和亦不过洒肉和尚该生以黉门秀才公然作护法善神事不干已任意填砌实属荒谬仰祁门县立即集讯断究结报勿任越渎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绩溪县廪贡生程作霖等呈批

神之在天上也犹水之在地中也云车风马本无迹像之可寻又乌能测其陟降之所在语曰祭神如神在该生读书明理正应将此意化导乡愚乃劳劳扰扰以接送神像之故致起争端敬神适以亵神求福反以得祸岂非大惑不解究竟挟忿紏众起自何造仰绩溪县立即集讯察究酌断具报勿稍褊抑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婺源县耆民方新焕等呈批

方三富即吴三富应承吴祀自是正理惟方孟亮故后三十余年所遗之产皆系吴三富承管何以方姓迄无异言亦无人为之议后想系孟亮在时方姓无可继之子因以赘壻入继亦未可知惟县中先后訉断西何两歧未据抄录第二次堂谕粘呈备核究竟是何情形尚难悬测仰婺源县即将是案节讯定断缘由缕晰详候察夺毌违状粘并发仍缴

○祁门县民人胡玉田呈批

该女叶娣既字该民为妻事阅二十年年逾三十岁何以伊母刘仰氏迄未容该民完娶男婚女嫁贫富各听天命非确犯有奸盗证据者断无离异退婚之理县讯因何断离给洋许列和有无纵子奸占情事仰祁门县立即复集讯断录案详复察办勿稍回护率延切切词粘并发仍缴

○婺源县魏令正鸿详批

据详己悉余崇发所欠余查氏先翁旧债本有折簿可凭乃余崇发立意赚吞狡不到案致余查氏拖累二年之久实属可恶姑念该族出为排解余崇发自知理亏出银洋一百八十元以了余查氏旧债公理己自昭然仁人不为己甚应准如详销案该绅等推诚劝导于公理族谊两得其平深堪嘉许并即录批传谕知之此缴原词存

更新于:1个月前

网友评论

“刘汝骥”相关作品

  •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水、火、风“四大”结成的形体可不 断生灭,而受报的主体则是不灭的。指出因果报应由人 们的无明和贪爱所引起,是自作自受,无外来的主宰: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 来,岂有幽司?”认为超脱因果报应支配的关键在于反 心,反心就是“冥神”,即停止精神活动,求得精神解脱。 此文载《弘明集》卷五。

    慧远 · 著
  • 沙门不敬王者论

    《沙门不敬王者论》全一卷。略称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334~416)撰。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之理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东晋时,鉴于太尉桓玄之压迫佛教,佛教教团乃发表宣言,认为佛教教团应处于国家权力之外,然同时代之车骑将军庾冰则主张佛教沙门应对王者礼敬。安帝之际,桓玄支持庾冰之论,谓佛教教团应从属于国家权力之下。本书作者则本佛教徒之立场,主张沙门不必礼拜帝王。在印度佛教之理念中,在法(真理)之前,不论帝王或沙门一律平等;法即是不变之真理。此一观念于佛教传入我国后,因佛教势力之逐渐强大,而形成国家权力与佛教理想之冲突。作者于本书序论中叙述其撰述理由,其次再从第一‘在家’、第二‘出家’两篇中论述佛教出家之本质,强调出家者之生活必然超越世俗生活。第三论‘求宗不顺化’,谓求佛道者,不应随顺世俗,而须否定世俗之生活。第四论‘体极不兼应’,谓体得佛法者,不应再顺应世俗。第五论‘形尽神不灭’,谓肉体终将一死,而精神永不灭绝。于本书中,显示佛道之追求者坚守宗教真理,对于世俗之权威丝毫不让步,然此一思想随时代之变迁而逐渐步上妥协迎合之道。唐朝彦悰根据本书而将历代之不拜论集录成‘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一书,共六卷

    慧远 · 著
  •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九转灵砂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大丹之法。先作准备:将水银、硫黄炒研成青金头末,造炉铸鼎,升砂煮砂,用花银作银珠子。准备完毕开始炼九转丹。第一转先以银珠与煮过灵砂配合成药头,人炉固济,升火伏炼而得初真丹。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砂添汞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正阳丹、三转绝真丹、四转灵妙丹、五转水仙丹、六转通玄丹、七转宝神丹、八转神宝丹、九转登真丹。书中详载各转所需药物及入药烧炼方法。据称从第五转起,所得丹药可点汞成金。至九转丹成,服之可以升仙。

    佚名 · 著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金朝道士默然子刘通微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以五言颂诗注解《清静经》。注文融合道禅,以澄心遣欲,清静常寂为宗旨。劝人去贪嗔痴,修戒定慧,则六欲不生。法界宽广。

    刘通微 · 著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宋代施护译)等,皆出自本经卷一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唐代阿目佉译)则出自本经之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秘密心真品、秘密成就真言品等。又本经经文与大日经相类处颇多,由此推知,大日经之编纂与本经亦有关联。

    佚名 · 著
  • 静庵文集

    《静庵文集》近代王国维诗文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辑其光绪三十至三十一年所著哲学、教育等论文十二篇及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一年诗五十首而成。内容较多介绍康德、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据批判程朱理学,认为理只有理性和理由二义,皆主观上之物。《红楼梦评论》为以哲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的开端,对后来的《红楼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持超功利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求得暂时的解脱。此论集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清末曾列为禁书。光绪三十一年出版于上海。收入商务印书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 · 著
  •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赞,原题张平子(东汉张衡)撰,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为天文星占之书,观察木、火、水、金、土五星在二十八宿中运行情况,以占验灾祥吉凶。又叙述禳解灾祸之法,有施舍、修德、设醮,转诵金简玉经等方法,谓行之可逢凶化吉。经名「五星赞」,应为「五星占」之误。

    佚名 · 著
  • 二程外书

    《二程外书》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3家,又传闻杂记,共152条,以补《遗书》所未备,均以 “拾遗”标目。自谓取材较杂,真伪相间,不如《遗书》之精审,故称为《外书》。此书虽“记录未精,语意不圆”,但“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2) 。认为 “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尽命”(《二程外书》卷11)。主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 (同书卷1) 。是研究二程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河南程氏全书》,《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洪氏唐石经馆丛书》、《四部备要》收录《河南程氏外书》。

    朱熹 · 著
  • 道德真经颂

    《道德真经颂》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光中信息通,聊将黄叶玩儿童。若拘语句明宗旨,辜负当年白发翁。”认为要理解《老子》的主旨,不在于字句的训诂,而在于靠直觉去“悟”。又第一章颂云:“绵绵密密绝胚胎,动着尘埃拨不开。今日为君通一线,一齐吹向此门来。”以气喻道,以胚胎喻人心。道无所不在又无可捉摸,人心中也有道在,只是被后天尘埃埋没,故不能得道。只要清静修炼,便能拂去尘埃,直见本心,独得妙悟,如风过穴,豁然贯通。可见南宋茅山道已深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其诗颂注解形式在道教经典注疏、弘传中亦别具特色。

    蒋融庵 · 著
  • 明真破妄章颂

    《明真破妄章颂》题“虚靖张真君著”。虚靖即第三十代天师北宋张继先。“玄”字不避讳,疑为元人依托。七言绝句43首。述雷法。以心为玄关,述先天祖炁和真阴阳,批评其它雷法皆为妄。

    张继先 · 著
  • 道德篇章玄颂

    《道德篇章玄颂》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宋鸾 · 著
  • 庄子内篇订正

    《庄子内篇订正》经名:庄子内篇订正。元人吴澄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吴澄 · 著
  • 文始真经注

    《文始真经注》一名《文始真经直解》。道教经籍。南宋牛道纯撰。9卷。前有《关尹子》传略、《文始真经直解跋引》。以月照千江、因指见月的比喻来解说不可思议、不容言说的奥秘。以妙有真空的思想注解《关尹子》,每句都注,颇为详明。

    牛道淳 · 著
  • 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人之手,最为精善。后又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次,并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该书是二程门人耳闻目睹二程嘉言善行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二程人性论、天理论、本体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体系。

    朱熹 · 著
  • 茅盾散文集

    《茅盾散文集》散文随笔集。《茅盾散文集》毕竟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是散文和杂文的结集。作者说,这些文章是被“逼”着写的,收集起来出版,也是因为书店要稿子,“拿这些来充数”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在30年代产生过影响,也奠定了茅盾作为散文家的地位。郁达夫曾说: 茅盾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的所长。”到30年代,茅盾真正地按郁达夫的说法,“利用他之所长而遗弃他之所短”,写作了不少速写和随笔,成就了作为散文家的茅盾。待到1935年12月,茅盾编了散文的自选集《速写与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被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可见其成绩之斐然了。

    茅盾 · 著
  • 文始真经言外旨

    《文始真经言外旨》道教经籍。南宋陈显微撰。9卷。《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作者认为老子之道,不可言说。而关尹请老子强为之说,必然言未尽意。关尹当为老子第一弟子,述成此书,以披露《老子》奥旨,其文可贵,然文约义丰,后世难知,故再阐述关尹之意。又认为《文始真经》九篇排列的次序,是说明“一化为九,九复归为一”的意思。作者弟子称此书“探老、关骨髓,述成言外经旨”,故名。

    陈显微 · 著
  •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佚名 · 著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佚名 · 著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译曰步掷。金刚神之名也。有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

    佚名 · 著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经,列举其念诵法及解秽陀罗尼。又其中诸成就法一段与多闻天王陀罗尼仪轨为同本异译。

    佚名 · 著
  • 冰揭罗天童子经

    《冰揭罗天童子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

    佚名 · 著
  • 燕都日记

    《燕都日记》《燕都日记》系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以后冯梦龙的日记。日记环绕李自成进攻燕都,明王朝灭亡之故实,带及许多方面有关实况,其中若干细节,为一般正史所未详。

    冯梦龙 · 著
  •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汉传因明著作,唐慧沼著。该著是对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要义诠释的汇集,对《因明入正理论》解题目在《大疏》五解的第三解下更助二解。对“能破定非似立、似破”、“本欲成法依有法,不欲成有法依法”、“显因同品”等作了专门的阐释。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五册,商务印书馆1923年影印出版。

    慧沼 · 著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代为先后,把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本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学流变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出来。于记事之外,兼重品评,学术性强。作者阅读面广,对于所辑录的材料经过严格选择,附有案语评议,申明自己的观点。纵横比较,眼界开阔。如论杜甫的诗学渊源、《杜鹃行》等,都能在充分引证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更为深刻、全面的看法。对杜诗出典、乘槎典故、韩愈《听颖师弹琴》、王建《宫词》中他人误入之作的探讨辨析,亦具此特点。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公案,作者把主资料收集在一起,对研究者十分有用。作者独特的批评眼光还表现在能总结、点明诗歌本身的特殊规律,如对杜甫律诗变体、律诗扇对格的界定、分析皆令人信服。书中还经常引用三山老人(作者的父亲》语录评论某一诗人或作品,亦多精见,如论杜甫五言排律腾挪跌宕的格局、论《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深刻寓意等等。作者论诗,推崇李杜,认为他们都是集大成者。此外还收有

    胡仔 · 著
  • 因明义断

    《因明义断》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因明入正理论》的论释书。旨在辨析诸家有违本论宗旨的言论,同时宣扬初祖窥基之说。慧沼另撰有《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阐发本书未涉及的论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慧沼 · 著
  • 薛氏集异记

    《薛氏集异记》小说。唐薛用弱撰。二卷,又作一卷或三卷。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人。长庆、太和时曾任光州刺史等职。是书所记多为隋唐时奇闻异事,主人公多为士人、诗家、释道者流。故事情节完整,亦较曲折,有形象刻画,叙述颇具文采。如王积薪妇姑对弈、狄仁杰赌集翠裘、王维奏“郁轮袍”曲、王之涣三诗人旗亭画壁诸故事等等

    薛用弱 · 著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为说往昔修布施行。从王顶生,乃至统四大洲,诣忉利天,总经一百十四帝释谢灭。

    佚名 · 著
  • 四分戒本疏

    《四分戒本疏》又名《四分律戒本疏》、《四分戒疏》。佛教戒律注疏。作者不详。或首题:“沙门慧述”。四卷。北图有藏12等三十七号,其中不少卷子首尾可相接。英法等国藏有S.1144、P.2064等近二十号。《敦煌劫余录》谓:此文“与唐法砺所撰之《四分戒本疏》互校,文句虽有出入,意旨要自不殊。考《续高僧传·法砺本传》:‘讲律临漳,休与有功。’《慧休本传》亦云:‘尝听砺公讲律。’此疏或即慧休法师听讲时笔录。而今藏本殆后人依据慧师所录,增益而成耶?”此文分门与法砺疏同,内容亦较接近。但沙门“慧”是否名“慧休”,或“慧述”本身即为人名,待考。此文与法砺疏是何关系尚需研究。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卷一、二、三等三卷收入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性命古训》而作,对研究中国伦理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傅斯年 · 著
  •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释抄》大乘四法经释抄,一卷,佚名,编号二七八四。

    佚名 · 著
  • 庄子解

    《庄子解》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王夫之 · 著
  • 论道

    《论道》哲学著作。金岳霖著。为作者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本体论著作。除绪论外,分8章。书中所说的“道”,既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又不完全与之相同。如老子所说的道是“先天地生”的“万物之宗”,而金氏的道主要是指宇宙万事万物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的根据、历程和规律。同时也吸取了西方哲学家休谟《人性论》混淆理与势、否定客观规律的教训,认为“理有固然,势无必至”,因而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被休谟动摇了的科学理论基础问题。所以作者认为,他的“道”是“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论道》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6页)。作者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文化区:希腊、印度和中国。“每个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同上书第16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是道,中国思想与感情两方面最基本的原动力也是道。作者以道作为他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说明他要发扬和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书中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在旧中国亦开风气之先。本书由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1987年重印。

    金岳霖 · 著
  • 新庵译屑

    《新庵译屑》《新庵译屑》,九十题九十四篇。署“上海新庵主人译述”。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吴趼人应周桂笙(即新庵主人)之请,为之编辑并作序。并将周桂笙原为《知新室新译丛》所写《弁言》置于卷首。但当时并未以单行本出版。吴趼人去世后,周桂笙大约又增加了若干篇目,计得九十题九十四篇,与其所著《新庵随笔》合编为一册,合称《新庵笔记》,其中卷一、卷二为《新庵译屑》上、下,卷三、卷四为《新庵随笔》上、下,并增任堇《序》一篇,于1914年8月由上海古今图书局出版。 《新庵译屑》所收作品来自四个部分: (一)《知新室新译丛》,共计二十篇,全部入选《新庵译屑》。 (二)《新庵译萃》,共计六十七篇,入选《新庵译屑》者五十九篇。 (三)《自由结婚》,同题四篇,均入选《新庵译屑》。 (四)散作十题十一篇,除《俭德》一篇选自《新庵随笔》外,未见在报刊上发表,可能是周桂笙新增译作。 在《新庵译屑》九十题九十四篇译作中,吴趼人加评者三十二篇。此外,原《新庵译萃》中有一篇《欧洲糖市》,也附吴趼人的评语,而《新庵译屑》漏收,今为之补入。如此,《新庵译屑》总计为九十一题九十五篇,其中吴趼人加评者三十三篇。

    吴趼人 · 著
  •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律戒本疏两种各一卷,一,首缺,北周玄觉题记,编号二七八九。二,首缺,西魏昙远题记,编号二七八八。

    佚名 · 著
  • 先秦学术史

    《先秦学术史》收录傅斯年有关先秦学术研究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战国子家叙论、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社会的缘故、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等内容。

    傅斯年 · 著
  • 律杂抄

    《律杂抄》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

    佚名 · 著
  • 小经理

    《小经理》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沈阳东北新华书店1948年8月初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描写了解放区供销合作社新旧人物矛盾和斗争的故事。三喜“从小就是个伶俐的孩子”,但是“因为家穷”,“没有念过书,不识字”,“长大了不甘心,逢人便好问个字”,“也认了好几百”。1942年减租减息后,他在与合作社旧经理、原来的高利贷者张太的斗争中,表现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群众推选他任合作社经理。当上经理后,三喜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克服缺少文化的困难,掌握了合作社的业务知识,战胜了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的掌柜王忠的捉弄和刁难,如磨洋工、装病等,办好这个小小村的合作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经理。小说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简短的篇幅,表现了合作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人。

    赵树理 · 著
  • 陶甓公牍

    《陶甓公牍》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撰,清宣统辛亥(1911)夏安徽印刷局校印,刘汝骥在晚清新政时期组织对徽州进行社会调查的文献汇编,凡十二卷:卷一“示谕”;卷二至卷九“批判”,包括吏科、户科、学科、兵科、刑科、工科、宪政科等;卷十“禀详”;卷十一“笺启”;卷十二“法制科”,包括民情习俗、风俗习惯、绅士办事习惯等。内容涉及晚清徽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晚清徽州乃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等翔实而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刘汝骥 · 著
  • 实干家潘永福

    《实干家潘永福》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年4期。取材于真人真事的传记体小说。潘永福是山西沁水县农民出身的干部,参加革命前热心为群众办事,又有熟练的生产技术,深受群众爱戴。参加革命后当了农村干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作品着重表现他在1959年和1960年办农场、修水库等工作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尤其在经营管理上,讲究实际,精打细算,管理有方。作品选择人物一生中的若干典型事例,热情歌颂了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无产阶级实干精神,是对当时“浮夸风”的有力批判。小说一发表,是一篇切中时弊、醒人耳目的优秀之作。

    赵树理 · 著
  •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一。

    佚名 · 著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佛典注疏。作者及原经卷数不详。似为五卷。首残尾存。尾题“《地持义记》卷第四。沙门善意抄写受持流通末代。”是对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的疏释。现存残卷自卷七“云何菩萨四无碍慧”疏释至卷八《法方便处菩萨相品第一》末。因卷一佚亡,故科分不清,但释义精辟扼要,研究者或谓作者受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影响。据《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隋慧远撰有《地持经义记》十卷,今唯存三卷,已编入日本《卐字续藏》,但与此《义记》不同。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三部律抄

    《三部律抄》三部律抄,一卷,首缺,旷许题记,编号二七九三。

    佚名 · 著
  • 后山谈丛

    《后山谈丛》四卷。宋陈师道 (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博学精深,熟通诸经,喜作诗,与苏轼、黄庭坚、秦观、张来、晁补之、李荐并称“苏门六君子”。由苏轼等荐为棣州 (今徐州)教授,徽宗时,官至秘书省正字。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传于世。此书陆游《老学庵笔记》疑为后人伪托,或以为是其少时所作。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考证: 陈师道《后山集》前,有其门人魏衍附记,称 《谈丛》、《诗话》别自为卷,故此书确为陈师道所作。此书所记皆宋代政事、边防、朝野琐事、文人轶闻等,共二百七十一条,对研究宋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笔简洁高古,颇具文学性。有 《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后山集》后附刊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李伟国点校本,与 《萍州可谈》合刊。

    陈师道 · 著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天竺沙门阇那多迦译,范仲淹序,其内容乃十六国大阿罗汉为摩拏罗多等诵佛说因果识见悟本成佛大法之颂偈颂皆押韵语义俱妙。经首有对“因果识见”的题解: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识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若因缘有善果报有福则自识其本心见其本性使万法不生当得成佛。

    佚名 · 著
  •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大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无障碍经、莲华三昧经。收于卍续藏第三册。本经系以密教观点来解说妙法莲华经,全经以金刚萨埵之请问及大日如来之答说形式所成。其内容,初举‘归命本觉心法身’等二颂八句之本觉赞;此赞偈颇为著名,被视为古来三世诸佛随身之偈,又为一切众生成佛之文。次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前十四品以文殊为本尊,后十四品以普贤为本尊之义,并阐说五重、九重之普贤。其后又于方便秘密三摩耶品、见宝塔秘密三摩耶品等诸品之中,分别宣说‘十如是’与‘八叶九尊’之配当方法、宝塔与法华经根本一字阿字之深旨、提婆达多之本源、龙女及草木成佛之密咒、久远实成如来之尊形、心真言、住所,与常不轻菩萨礼拜之意义等。

    佚名 · 著
  •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记录明末史事的丛刻,又名为《甲申纪闻》。明代冯梦龙辑。共十三卷,附录一卷。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城。紧接着,明朝残余势力又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同年九月,“九王子”顺治帝从沈阳迁至北京,将北京定为清朝首都。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将近二百七十年统治中国的历史。关于这一年的史事,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其挥毫泼墨,有的记叙当时事变的过程,有的记录明亡时诸大臣的各种言行,还有的搜集各种轶文怪事敷演为文。冯梦龙的《甲申纪事》便是汇集记载甲申之年史事的诸多野史稗乘稍加编辑而成的,当然,其中也有两卷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而成的,如第二,第三卷。

    冯梦龙 · 著
  • 书集传

    《书集传》《尚书》学著作。宋蔡沈所作《尚书》注本。六卷。蔡从学于朱熹,朱熹死前一年命蔡作此书,故书中不少地方融进了朱熹的学说成果。其自序说:“沈自受读以来,沈潜其义,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二典三谟,先生盖尝是正,手泽尚新,呜呼,惜哉!《集传》本先生所命,故凡引用师说,不复志别。”该本遍注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并于篇中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改正《孔传》的训诂。疏通证明,比孔颖达疏简易清晰,且大体精当。元代将此书与古注疏并立学官,而独此书倍受士子青睐。明代永乐年间,胡广奉敕撰《书传大全》,用《蔡传》为主,此后,一直用作试士的标准注本,直到清末科举制度废止时。该书于宋理宗淳祐(1241——1252)年间由其子蔡杭进于朝廷时,附有《小序》一卷,专门辨驳百篇《书序》的讹误。元末明初的刊行本尚连《小序》,然《宋史·艺文志》所著录者亦止六卷,似不包括《小序》。有《四库全书》本。

    蔡沈 · 著
  • 德育鉴

    《德育鉴》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同”,“道德者,不可得变革者也”(《德育鉴·例言》)。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批评朱熹而推崇王守仁,认为“朱子之大失,则误以智育之方法为德育之方法”,是“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抓不住根本,终无收效之期(《德育鉴·知本》);王守仁专主“致良知”,是“专治病根”,可以收到“一了百了”的效果。宣称“致良知”说“是千古学脉,超凡入圣不二法门”(同上)。认为“今日求精神教育”时“惟有奉阳明先生为严师”,以王学为“独一无二之良药”(同上)方可。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6册。

    梁启超 · 著
  • 至大金陵新志

    《至大金陵新志》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张铉 · 著
  • 诗经世本古义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郁而卒。着有《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是书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依时代为次,故名曰“世本古义”。始于夏少康之世,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终于周敬王之世,以《曹风·下泉》之诗殿后。计三代有诗之世,凡二十八王,各为序目于前。又于卷末仿《序卦传》例,作属引一篇,用韵语排比成文。凡名物训诂,考证详明,典据精确,有可取之处。然于史实颇多舛误,读者当引以为鉴。是书有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谢氏刻本。清徐时栋校并跋,另有《四库全书》本。

    何楷 · 著
  •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二十卷,清上思说,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巨渤恒。卷第一住庐山镜湖院语,卷第二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三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四住东鼓法轮寺语住龙舒白云院语,卷第五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六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七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八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九住如皋大觉院语,卷第十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一住昭易极乐院语,卷第十二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三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卷第十四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五机缘,卷第十六颂古,卷第十七诗偈,卷第十八法语书问,卷第十九杂着,卷第二十佛事。

    雨山上思 · 著
  • 清河书画舫

    《清河书画舫》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号),卷三至卷五为南北朝、唐、五代(啄字号、花字号、红字号),卷六至卷十一为宋元(溜字号、燕字号、尾字号、点字号、波字号、绿字号),卷十二为明(皱字号)。全书共收自晋钟繇至明仇英一百四十家。其中书家包括少数书兼画家共七十人左右,书画几乎各占一半。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首列真迹,次采与真迹有关之题跋等,各注所出。其题跋有录自真迹,有录自书画史、书谱、书品、题跋、著录及各家文集,有据传闻补入。均为有作者生平、作品的形成、品评、流传、递藏、鉴定等方面的内容。时有张丑进行评论及考证的按语。所采详备,考证亦精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明代赏鉴之家考证多疏,是编独多所订正”。如《宋史·米芾传》载米芾卒年四十八,而米芾尚有四十八岁以后所作真迹流传;张丑据此考证,认为米芾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大观元年(1107年),年五十七,恰与米芾印迹“辛卯米芾”相合,足补《宋史

    张丑 · 著
  • 丽情集

    《丽情集》宋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北宋张君房纂辑。是书专录“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今已佚。《类说》、 《绀珠集》均收有此书,但均为摘引片断, 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与《绀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据后书转录。今人程毅中撰《〈丽情集〉考》, (刊《文史》十一辑),以《类说》本为基础,广征宋、元、明人著作,辑考此书的篇目、本事、作者及出处等,共得三十八篇。

    张君房 · 著
  • 蕉庵诗话

    《蕉庵诗话》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志,以史笔载录诗词,以春秋笔法展现"孤露遗臣"之情怀。这种"关乎时政"的特征固然与诗歌理论的贫乏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鼎革下作者的民族情感变化及在社会转型中的心态。

    魏元旷 · 著
  • 献贼纪事略

    《献贼纪事略》作者无名氏。不分卷。本书主要记述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事迹,对其起义始末记述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整理本。

    佚名 · 著
  •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医方著作。6卷。唐孙思邈原撰,宋郭思编纂于宣和六年(1124年)。此书乃选取《千金方》中部分医论和有效单方,使人知防病于未发之前及已病后治疗之法;并附有郭思及他人效方。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为使之广泛流传,宣和六年(1124年)刻碑于华州公署;迄明景泰六年(1455年)杨胜贤以石碑于冬月不便摹印,始易刻木板印行。明隆庆六年(1522年)秦王守中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鉴于天下之游耀州真人洞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因刻石于洞前。其碑现仍完整珍藏陕西耀县药王山真人洞前千金宝要碑亭内。现有明隆庆六年刻石之拓本及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后的近10种刊本、石印本。

    郭思 · 著
  • 续通典

    《续通典》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书,共150卷,分类大致与《通典》相同,仅把兵与刑分列,计为9典。包括《食货典》16卷、《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4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14卷、《州郡典》26卷、《边防典》4卷。记载唐至德元年(757)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以明代典制为最详。资料除来自正史外,还引用了《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会要》、《明集礼》以及唐宋元明各代文集、奏议等。资料较为丰富,编排亦较条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书内容与《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些重复。

    多人 · 著
  • 温疫论

    《温疫论》《温疫论》亦作《瘟疫论》,系温病专书。2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撰。书成于1642年(崇祯15年)。书中讨论瘟疫证治,吴氏谓“温”、“瘟”二字没有区别,都属于温热病范围,因以“温疫”名书。书中阐明了瘟疫与伤寒相似而迥殊的新见解,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又称疠气、戾气)。指出瘟疫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又列举温疫与伤寒相反的十一种情况(如脉、舌等的不同),提出温疫先里后表,里通表和的治疗总原则,创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剂予以调治,开后世治温疫一大法门。原书2卷未多加诠次,很象是随笔记录而成。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将下卷安神养血汤、太极丸等条,以及成书后陆续补入的正名、伤寒例正误、诸家瘟疫正误等篇,并为一卷,以作补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同时指出书中不足为:“其谓数百瘟疫之中,乃偶有一伤寒;数百伤寒之中,乃偶有一阴证,未免矫枉过直。”该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康熙年间日本即有刊本,国内翻刻本及阐释发挥之书甚多,建国后有多种铅印书及评注本。

    吴有性 · 著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佚名 · 著
  • 像法决疑经

    《像法决疑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如来应常施菩萨所问,回答未来像法世界中众生作何福德最为殊胜的问题。认为应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及至饿狗,提出布施更胜于敬佛法僧三宝,为六度之首。经中对像法期中,僧俗人等的造恶及佛法的颓废作出种种预言,谓善必有恶,盛必有衰,虽佛法亦不能免。最后谓未来世四辈弟子能于本经生欢喜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本经最初见录于《法经录》,被判为伪经,但后世亦有人持不同意见。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有收藏。日本曾据传入的经本收入《卐字续藏》。敦煌出土后,又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