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阅读主题
白色 暗黑 明黄 浅绿 草绿 红粉 深灰 米色
正文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第二章 “抚用客将”

李鸿章传 梁启超 2024-09-10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破坏了清朝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同地上世界接触。清王朝与资本主义列强逐步从对抗走问结合,一个主张“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一个声称“如果不援助这个开明的政府以成全其努力与改进,则在我们方面说,那真是自杀了。”1862 年初,中外***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把血腥的屠刀一齐指向太平天国。就在这个关节眼儿上,李鸿章率领淮军抵达上海。同年 3 月李鸿章在安庆“潜师暗渡”之前,曾致书沈葆桢说:“华夷混一局势已成,吾辈岂能强分界画。”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却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当时业已形成的中外关系的认识及其所持的赞许态度。

前面曾经提到,曾国藩指示李鸿章应“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李鸿章虽然遵循“师训”把练兵学战作为“性命根本”,但是对于洋务却并未置之“后图”。他初到上海,深感“孤危”。他鉴于洋人兵强器利“实肯帮我”,“沪城内外各事实皆洋人主持”和“沪中宫民向恃洋人为安危”的现实,意识到只有顺应买办官绅之“人心”、结好“洋人”,才能摆脱“孤危”处境,成就绞杀造反农民之“大事”。这不仅关于他个人的前程,而且也关乎清廷的命运,因而他始终把“洋务”放在重要地位。

李鸿章发觉在诸多事务中,以“洋务”为“最难者”,而上海洋务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己倘若奉命负责上海洋务,实难应付裕如。他恳请曾国藩出面“主持其事”,说“吾师威望为西人所摄,调济于刚柔之间,当能为国家增重,总理衙门似趋柔和,须外有重巨阴持其柄也。”当时清朝官绅对待洋人的态度,有买办官绅“媚夷”和顽固官绅“抗夷”之分。李鸿章认为,除总理衙门“似趋柔和”外,“沪道媚夷,失之过弱;汉道抗夷,失之过刚”,而正确的政策则应是“调济于刚柔之间”。所谓“刚”系指抗争性,“柔”系指妥协性。李鸿章对待洋人虽有抗争性,但妥协性大于抗争性。

曾国藩指示李鸿章:(一)“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主张把处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儒家道德规范扩展至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二)与洋人交往应坚持“先疏后亲”的原则.李鸿章虽然对前者始终谨遵不渝,但对后者却有些阳奉阴违。他致函其师表白说:“与洋人交际,以吾师忠信笃敬四字为把握,乃洋人因其忠信日与缠扰,时来亲近,非鸿章肯先亲之也。”他设法“亲近”的,首先是当时上海的真正统治者英法驻军司令和驻沪领事。他与之经常拄还,不时“会商事件,无不择善而从”,因而建立起“深相友爱”的关系。李鸿章得意地说: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驻兵在此,“与薛吴诸公向不见面,其待鸿章之礼貌情谊,沪人谓得未曾有”。

李鸿章“亲近”洋人,意在“借师助剿”。他在致友人信中说:“西兵助剿,江南官绅皆附合之。鸿章商之大帅,定议不拒绝以伤和好,不忮求以存界限。”洋人既要“会防”上海,又“坚执会剿之说”。当时上海道吴煦与会防局官绅曲从洋人意旨,“阴主中外合剿之议,所以媚洋人者无微不至。”曾国藩的态度略有不同,认为:“会防上海则可,会剿他处则不可。”他指示李鸿章:“阁下只认定会防不会剿五字。”李鸿章既不敢抗拒洋人和买办官绅,又不敢违逆师训,于是便调和于两者之间。他致函曾国藩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文祥等“以会剿腹地为是,独吾师不谓然。”他认为“与宫军同剿,洋兵每任意欺凌,迳自调派,湘淮各勇恐不能受此委曲。”而他个人也“只知有廷旨帅令,不能尽听洋人调度。”他经过仔细斟酌,“拟两全和好之法”,即令会防局官绅将薛公各营挑去二三千人,随同洋兵操练驻扎,专供会剿会防差使,仍由抚藩礼调”,华尔常胜军亦归并之。而他自己“所带水陆各军,专防一处,专剿一路,力求自强,不与外国人搀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鸿章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认为“会剿”应限于上海百里以内,但洋人如果硬要深入“腹地”亦无不可:

“英人又见贼势日穷,不待求助而欲助攻苏州,若拒其所请,既非和好相待之谊,若任其所之,必有太阿倒持之忧。

“如英提督必调兵助攻,仍先与要约,克复后立即退出,由臣妥筹布置,不得别有要求。”

当然,他允许洋兵助攻苏州是无可奈何之举,他抱怨说:“何必倾英法沪上之师以来争此功,喧客夺主,实觉无谓。”其实,英法并无“会剿”苏州的打算,它们此举的目的只在于挟制淮军而已。

打算,它们此举的目的只在于挟制淮军而已。参加“会剿”的除从薛焕各营挑选者外,还有李鸿章所带淮军。

1862 年 5 月淮军程学启等部就同英法联军、常胜军会攻奉贤、南桥镇。此后不久,在英军开往嘉定之前,李鸿章曾应邀赴英国领事馆,会晤英国海陆军司令,“商议如何布置对太平军的战争”,最后双方签署一项《会议录》,规定李鸿章“应调遣三千军队进驻南桥”,并准备三千军队由英***官加以训练。“任何一方调动军队,必须通知另一方。”“双方必须互相供给关于太平军行动的消息”等。同年 10 月,淮军会同英法联军、常胜军侵占嘉定。李鸿章向“清廷报功说:“查嘉城为苏沪门户,我与贼所必争。英国提督何伯与臣再四会商,谋定后动,中外将士同心辑睦,分路进攻,崇朝而下坚城,其神速尤不易得。”

李鸿章在“亲近”洋人、“借师助剿”的过程中,格外倚重常胜军。)常胜军是买办宫绅吴煦、杨坊勾结美国流氓华尔建立的。李鸿章初到上海,华尔拒不参见。李鸿章自我解嘲地说:华尔“总是众中矫矫,虽至今不薙发,并未至敝处一渴,与外国人何暇争此利过节那?”及至见过华尔之后,他虽讥之为“蠢然一物”,但却决定“全神笼络”之。

李鸿章看到华尔常胜军拥有 4000 余众,“打仗实系奋勇,洋人利器彼尽有之”,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因而“曲意联络,冀为我用,以助中国兵力所不逮”。

李鸿章看到华尔“固是壮士战将,然用之之人其心乃不可测。”吴煦、杨坊“挟华自重,欲其取功名以震耀中外,以形宫军之短。”为了剥夺吴、杨兵权、置常胜军于自己节制之下,李鸿章不能不“全神笼络”之。

李鸿章看到华尔常胜军形式上虽属“华夷两商自行经理”性质,但其背后却站着英、法等列强。他认为“该军与洋人是一是二”,华尔与何伯等“谊同胶漆”,华尔势力“能倾服上海洋人”。“华尔之向背,于英、法各国略有关系。”他“欲结一人之心以联各国之好”,因而“以全神笼络”之。

事实证明,李鸿章“全神笼络”华尔,并没有落空。华尔不仅协助李鸿章***太平军,“战功卓著”,而且以其独特身份起着密切英、法列强与李鸿章之间关系的作用,这是李鸿章能够得到英、法各国在政治上、军事上、财政上的大力支持的重要因素之当然,李鸿章在“全神笼络”华尔的过程中,也逐渐看出常胜军的某些弊端:一曰“日益骄蹇”。常胜军“人数过重,扩悍难制,其带兵弁目百数十人,皆系外国人”,中国官员难以铃制。一曰“费银甚钜”。吴煦、杨坊等企图依靠常胜军对抗太平军,所以在“薪粮夫价及一切军火支应”等方面,对常胜军格外优待,比清军多至数涪,“漫无限制,陆续增至四千五百余人,并长夫炮船轮船经费月需饷银七八万两”。有鉴于此,李鸿章深感常胜军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这对于他个人的地位和清朝的统治都有可能招来危险。因此,他“久欲稍加裁抑,而事关中外交涉之端,未便轻于发难。”不过,发难的时机很快就到来了。1862 年 9 月华尔毙命,白齐文继任常胜军统帅。翌年 1 月白齐文殴打杨坊、劫夺饷银四万余元。李鸿章以“不遵调遣,劫饷殴宫”的罪名,将白齐***职,同时又借口“不能实力铃制,办理不善”,将吴煦、杨坊暂行革职。他以白齐文事件为契机,着手整顿常胜军。他同英国驻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等酌商,由中国和英国各派妥员会同接管,并签订《统带常胜军协议》。

中英《统带常胜军协议》是李鸿章与士迪佛立经过多次辩论听取得的成果。士迪佛立原拟条约 13 款,李鸿章复加勘正,增为 16 款,于 1863 年:月14 日盖印移交分执,并咨明总理衙门备案。

李鸿章与士迪佛立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兵权归属问题。

士迪佛立企图独揽,李鸿章执意分享。士迪佛立“初不愿中国官员会带”,提出“现在常胜军暂交哈伦管带,随后奏明交戈登管带,即为中国武官。”清方提出“所荐兵宫须与华副将相同,概受中国节制,并受中国官职,如有过失照中国例办理”。经过“切实争闹”,双方达成妥协:士迪佛立同意管带官“均应归抚台节制调遣”,中国派李恒嵩会同管带;清方放弃英国管带官“如有过失照中国例办理”的要求。

士迪佛立要求“所有营中章程规矩均须听管带官主意”,清方反对,最后协议:“所有营中章程规矩均须听会同管带官主意。”

士迪佛立主张“凡常胜军出队须先与英、法两国商定”。李鸿章表示此条“亦断难行,彼此知会则可”。最后协议:“凡常胜军出队,如远在百里以外攻打城池,须预先与英、法两国商量。至临警调度及附近有贼派出队伍,不必拘定。”

兵额问题。

英国希望常胜军是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以为其用,自不殆……言。士迪佛立声言“常胜军五千人不可再少,内有两千人必须驻防松江,不能调往他处。”他说这个军队“是协助防卫[上海]三十英里半径的地方实际所必需的。”李鸿章虽然企图借助常胜军“剿灭”太平军,但既担心常胜军势力膨胀危切身利益,又害伯常胜军人数过多,费银大钜,影响淮军的扩充。他力主常胜军“裁汰老弱”,拒绝对士迪佛立作出让步。他说:“发匪自上海百里以外日见退去,已无需更多兵力保卫上海矣。”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双方协议:“常胜军以三千为室,如将来关税短绌,饷银无出,尚可裁减。”

军费问题。

当时军费拮据,吴煦认为“洋人之兵,为贼所畏。与其以饷养兵,不如以饷养夷。”李鸿章却另有打算:一方面他想借用常胜军***太平军,“眼前多糟蹋银钱”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他因感到“孤立无援,不能不陆续添募求自强之术”,“添募愈多,需饷愈钜”。为了扩充实力以求“自强”,李鸿章自然希望减少常胜军的饷银,增加淮军的收入。因此,他在同士迪佛立谈判中,坚持要求裁汰常胜军为 3000 人,减定长夫额数口粮,删除病房及日用房费种种浮滥之款,以“稍节饷需”。士迪佛立开始拒绝,后来只好妥协。

围绕上述三个问题,李鸿章与士迪佛立的争论十分激烈。李鸿章的目的无非是想“渐收兵权”、“稍节饷需”。通过《统带常胜军协议》,李鸿章把常胜军的饷银从 7.8 万两减至 4 万余两,并且取得了对常胜军的“节制调遣”权。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统带常胜军协议》标志着常胜军从“华夷两商目行经理”一变而成为中、英两国政府军事合作的一种形式。因为这个协议是由清朝巡抚和英国陆军司令签订的;而协议又明确规定常胜军由英国派出正规军官充任管带,清朝派出正规军官会同管带,常胜军出队需预先与英、法两国会商,常胜军军官由清朝巡抚和英军司令任免,常胜军军饷“在海关银号按月支取。”

常胜军从“私营”转化为“公营”,说穿了就是英国抛弃“中文”的伪装、公开协助清朝***太平军,和清朝统治者捐弃前嫌、公然推行“借师助剿”政策的产物。士迪佛立和李鸿章是这种政策的执行者,是常胜军从“私营”到“公营”的助产婆。

更新于:4个月前
1

网友评论

“梁启超”相关作品

  • 罗斯福传记

    《罗斯福传记》罗斯福,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残疾人总统,四次当选,任职长达13年。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伟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康拉德・布莱克 · 著
  • 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我的奋斗,希特勒自传在线阅读

    阿道夫.希特勒 · 著
  • 肯尼迪传

    《肯尼迪传》《肯尼迪传》在线阅读,西奥多・索伦森

    西奥多・索伦森 · 著
  • 彼得大帝传略

    《彼得大帝传略》彼得大帝传略 在线阅读,帕普连科

    帕普连科 · 著
  • 渴望生活梵高传

    《渴望生活梵高传》《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欧文・斯通编著的一本书籍。《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 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 行数千万

    (美)欧文・斯通 · 著
  • 【忏悔录】卢梭自传

    《【忏悔录】卢梭自传》【忏悔录】卢梭自传在线阅读

    卢梭 · 著
  • 司马懿大传

    《司马懿大传》司马懿大传,在线阅读

    马敏学 · 著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王安石传在线阅读

    梁启超 · 著
  • 武则天正传

    《武则天正传》林语堂《武则天正传》:武则天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生活对她而言就如同游戏一样,她有比普通人更强烈的欲望,以至于秽闻不断。

    林语堂 · 著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传,在线阅读

    勒内・格鲁塞 · 著
  • 汉武帝传

    《汉武帝传》汉武帝传,在线阅读

    石静 · 著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华盛顿传记在线阅读

    华盛顿・欧文 · 著
  •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

    吴晗 · 著
  • 魏阉全传

    《魏阉全传》魏阉全传,在线阅读

    魏忠贤 · 著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自传在线阅读

    本杰明・富兰克林 · 著
  • 叶赛宁传

    《叶赛宁传》叶赛宁传在线阅读

    南平编著 · 著
  • 谋圣张良

    《谋圣张良》谋圣张良,在线阅读

    张毅 · 著
  • 狄青传

    《狄青传》狄青传在线阅读

    许慕羲 · 著
  • 俾斯麦传记

    《俾斯麦传记》俾斯麦传记在线阅读;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俾斯麦传记 。激励人心的奋斗传奇、惊心动魄的政坛谋略、波澜壮阔的统一历程 。10年统一德意志,政治强人一手缔造世界强国 。

    艾伦・帕麦尔 · 著
  • 刘邦大传

    《刘邦大传》刘邦大传在线阅读

    陈文德 · 著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胡雪岩全传,在线阅读

    林学武 · 著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张居正大传》介绍了张居正是明朝中期的重臣,他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本书讲述了传主如何从一个普通人直至位极人臣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纷繁芜杂的官场斗争。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传主所置身的时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亦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

    朱东润 · 著
  • 毕加索传

    《毕加索传》毕加索传在线阅读

    毕加索 · 著
  • 秦始皇大传

    《秦始皇大传》秦始皇大传,在线阅读,人物传记

    江柳人 · 著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李鸿章传》在线阅读

    梁启超 · 著
  • 曼德拉传

    《曼德拉传》《曼德拉传》,名人传,曼德拉传奇 《曼德拉传》在线阅读

    [美]查伦•史密斯 · 著
  • 甘地传

    《甘地传》《甘地传》在线阅读;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米歇尔.尼科尔森 · 著
  • 巴顿传

    《巴顿传》巴顿将军传,巴顿传,《巴顿传》在线阅读

    巴顿 · 著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艾森豪威尔传,艾森豪威尔简介,名著《艾森豪威尔传》

    斯蒂芬・安布罗斯 · 著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张清平 · 著
  • 隆美尔传

    《隆美尔传》《隆美尔传》在线阅读

    隆美尔传 · 著
  • 德川家康传

    《德川家康传》《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 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 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

    一条瑜 · 著
  •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慈禧后私生活实录》

    德龄 · 著
  • 西施艳史演义

    《西施艳史演义》《西施艳史演义》在线阅读

    佚名 · 著
  • 李小龙传

    《李小龙传》《李小龙传》

    崧灵 · 著
  • 心学大师王阳明大传

    《心学大师王阳明大传》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中,王阳明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士大夫之一,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本书,以文学笔调真实叙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其“德行”及“事功”,并以现代理论与方法,阐述了王阳明的“言”即其思想,再现了王阳明的人格魅力。

    周月亮 · 著
  • 我的另一面

    《我的另一面》我的另一面在线阅读;作者:西德尼・谢尔顿

    西德尼・谢尔顿 · 著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在线阅读;作者:易水寒

    易水寒 · 著
  • 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回忆录在线阅读;作者:朱可夫

    朱可夫 · 著
  • 诸葛亮传

    《诸葛亮传》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答案尽在书中。

    若虚 · 著
  • 赵匡胤

    《赵匡胤》《赵匡胤》传记书籍在线阅读;五代十国,神州血雨腥风,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望天悲问:大乱何时休?!国家何时大治?21岁的赵匡胤,辞别父母和妻子,离家闯荡,千里送京娘,受尽磨难。...

    郭兆祥,李金水 · 著
  • 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这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质、她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度。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介了她 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 困苦和灾

    (法〕艾夫﹒居里 · 著
  •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中国误会了袁世凯在线阅读

    吕峥 · 著
  •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在线阅读;作者:罗大伦

    罗大伦 · 著
  • 希特勒传

    《希特勒传》《希特勒传》在线阅读

    约翰・托兰 · 著
  • 萨特传

    《萨特传》萨特传在线阅读;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 · 著
  • 李自成

    《李自成》《李自成》, 姚雪垠所著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 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

    姚雪垠 · 著
  • 杜甫传

    《杜甫传》杜甫传在线阅读;作者: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 · 著
  • 和珅·帝王心腹

    《和珅·帝王心腹》和珅·帝王心腹在线阅读

    李师江 · 著
  • 帝王师・刘伯温

    《帝王师・刘伯温》帝王师・刘伯温在线阅读;作者:度阴山

    度阴山 · 著
  • 李煜

    《李煜》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又最奢靡、最血腥又最文雅的时代,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偏安懦弱,历来被史家贬为奢靡误国的“亡国之君”,《中国历代文人长篇传记小说之李煜》从文人的角度来剖析后主的一生,推翻史家的论调,丝丝入扣地点评出后主仁爱、细腻、宽厚、唯美的文化品格。南唐之亡,非亡于奢靡,而是亡于文人与政治的对决

    刘小川 · 著
  • 左宗棠发迹史

    《左宗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在线阅读;作者:汪衍振

    汪衍振 · 著
  • 林肯传记

    《林肯传记》林肯传记在线阅读,欢迎大家免费阅读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 著
  • 屈原传

    《屈原传》屈原传在线阅读

    王健强 · 著
  • 老子传

    《老子传》老子传在线阅读

    余世存 · 著
  • 被埋没的天才

    《被埋没的天才》被埋没的天才在线阅读,被埋没的天才txt电子书阅读

    玛格丽特・切尼(美) · 著
  • 荀子传

    《荀子传》荀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本书写出思想家的思想深度、历史地位和人格精神,又能将史料与生活相融合,既要历史真实,又要活的灵魂;让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活脱脱的站立在读者面前。

    刘志轩、刘如心 · 著
  • 管子传

    《管子传》管子传在线阅读;管子(公元前725-645),名仲,我国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

    高连欣 · 著
  • 庄子传

    《庄子传》庄子传在线阅读

    王新民 · 著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本书采用别致的纪传体手法,围绕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一生,细加考究、多有新解。叙述真实而全面,史料考订颇有收获,既真切记录了徐志摩生命中的留学生涯、文学活动,还原了一个真性情的诗人,更对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情路历程秉笔直书,写尽了张幼仪的质朴而深沉的爱、陆小曼热烈而洒脱的情,亦不讳言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漠视与

    韩石山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