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著
阅读主题
白色 暗黑 明黄 浅绿 草绿 红粉 深灰 米色
正文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第二卷

甲申纪事 冯梦龙 2024-10-06

绅志略

●死难诸臣:

愚谓死者,人臣自了之事,非所以尽职而报国也。宋司马子甲之死,《春秋》以为不能其官,至于见杀,故以官举而没其姓名。将相大臣,事权在握,安危倚之,如屋有盈,如柱有础。平日所营何事,乃临时一无所侍,而仅以捐驱塞责?然则挤此七尺驱,人人可充将相之选乎?必如闲散下你、新进书生,不谋其政,复不爱其生,乃为难耳。若台省可以争是非,将相之责已当分半,即死何逃不能之罚?第泄查之习,配酿非一朝夕。况国破君亡,度不能复优雪址,除却一死更无他路。故列一时死难诸臣,详其爵里,以愧夫不能死者,虽概曰予之可也。

勋戚:

皇亲、新乐侯刘文炳,海州人。九十岁祖母,继祖乃其子,文炳、文耀乃其孙,俱都督。临时择一大井,将男女子孙十六口尽投于内,闭门纵火荧赐宅,火发乃自继,死之最乾净者。皇亲、惠安伯张庆臻。河南永城人

皇亲、东宫待卫周镜,大兴籍,南直人。国丈、嘉定伯间奎之倒也。母、妻一门俱死。

皇亲、附马都财巩永固,顺天大兴人。公主先一年卒,松尚在堂。有亲生子女数人,悉以黄绳击之灵前,纵火荧死。大书「世受国恩,身不可唇」八字,自继于前厅。

他所传,尚有王、刘二皇亲,未详姓名。又有传英国公张世泽、清平伯吴遵周、阳武侯薛源、博平侯郭振明、永宁伯王长锡、都督李国柱者。

文臣:

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北直吴桥人,癸丑进士。每恨身为大臣,不能在疆场做一番事业,虽死何用。召对时,已绝粒三日吴,推饮拉人告,声不能继。十九日闻城破,送拜网,号于话封妻陆氏灵前,自溢死,死最早。时阁臣济济死者,惟景文一人。

户部尚书倪元路,浙江上虞人,于成进士。十九日寅时闻城破,即整官带,望晒四拜。复南向拜辞老母,不别妻季。旋易便服至书齐,呼酒莫所供奉关圣前,对两三盏。复出厅事,正席坐,携袖中巾,语奴辈曰:「吾分当如此,意已决,母得救!」遂举手自继。众仆尚欲解之,一老仆晚于榜,哭止之曰:「此吾主成名之日,啊付已再三奖。赋至,索印。见其面如生,惊拜。相戒不敢犯其室,要王氏与幼子也无盖。

协理京营我政、兵部右待郎王家彦,福建莆田人,壬成进士。守得胜门,骂贼不屈,赋段轿之城楼,仍以火荧其身。一云投城下自刻,《公道单》开人刑中,非也。

刑部待郎孟兆祥,山西泽州人,成成进士。子章明,癸未进士。兆祥以性挡削籍,起历今官,守正阳门。贼至,死于门下。子章明家皆死。

翰林院左询德周凤翔,浙江山阴人,成辰进士。闻煤山信,北向拜,自继死。有绝命诗云:「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思魂。」盖具庆也,衰敌!二安亦同溢。

翰林院右询德刘理顺【河南杞县人,甲成状元】。妻要及四仆俱死死之最乾净者。死后贼兵近百人睡其门曰:「刘老爷居乡极善,里人威沐其恩。此来正欲护卫以报之,何遗死也?」乃下马罗拜而去。

翰林院宫允马世奇【南直无锡人,辛未进士】。方早食,闻变,白:「是当死。」家人曰:「奈太夫人何?」世奇曰:「不死,亦站导太夫人吴。二要朱氏、李氏先溢。世奇自向赖书,四拜,复南面遥拜其母,裂帛自尽。

翰林院简讨汪伟【南直江宁人,戊辰进士】。十九日闻变,与夫人耿氏呼酒饮毕,索笔大书壁上云:「身不可唇,义不可降。天妇同死,节义双芳。爱就溢,伟悬右,夫人悬左。夫人曰:「虽颠沛,不可失序!」乃解悬,正左右而死。死之最从容者【或作周风翔事】。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江南吉水人,甲辰进士】。十九日,拜文丞相祠,缴桐中。

副都御史施邦耀【浙江余姚人,已未进士】。继死时有绝命诗。

大理寺卿淩义渠【浙江乌程人,乙丑进士】。闻变,尽葵生平所著述及所评诸书,服练正务,望啊拜君,复南向拜父。举笔书四十余字,付家人归上封公,有「尽忠即所以尽孝」语。寓中绳械先为家人藏暖,乃取短续,命家人尽之。相视不忍,客赵某知公志决,为击于窗榜,奋身而绝。随有就党据其寓,五日不。伤哉!

太仆寺丞申佳,北直永年人,辛未进士。自缴。

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徵,浙江海盐人,壬成进士。将掌量时所书驳一一简出,授家人,一言不及家事,从容自缴。海宁孝廉祝渊以荐举刘宗周被速后释放,尚在都门,收其户而验之。退二日,面犹如生。

户科都给事中吴甘来【江西新昌人,成辰进士】。寓与周凤翔连,闻风慕义,沐浴衣冠,北向拜,溢。

御史王章,南直武进人,戊辰进士。十九日,与光时亨并走城上,与就遇。贼追之降,光即晚下。三问章,章不应。戴持刀砍其膝,章正坐骂不绝口,遂被害。

御史陈良漠【浙江邮县人,辛未进士】。死时作古风一篇,有「尽忠尽孝」之语,痛饮而绝,妻时氏同死。

吏部员外许直【南直如率人,甲成进士】。城破,班役辈约报名,直曰:「吾生可捐,吾计已决。」时传先帝从齐化门出,客羊君辅劝曰:「主上既已南迁,君辈正宜拥借行,共图恢复,何必以有用之驱,轻一挪也?」直唯唯。既而出寓门一望。曰「当此四面干戈,驾将爵往?」已知煤山信,号以欲绝。羊生从旁感解,诸仆环列晚哭,且动以亲老子幼。答曰:「有吾兄在。」是夜遗羊生就衰别室,呼仆授以家报一函,喝之速速归报封公。书中首述忠孝之训,次及葬母教子,无他倍语。旋更冠服北面拜君,南向拜父,口诗六绝云:「率土皆臣自圣明,狂氛何事敢纵横?驱除安得料植力,一新元区尽洗兵。贯盈巨罪容珠?居截程闻孩毒痛。馨竹南山书不尽,任将寸碟有余率。君国深仇惨古今,麽磨逆竖通相侵。微驱自恨无兵柄,杀就惟段报主心。在天灵爽念高皇,开辟当年垂裕长。愿待吾皇遍竭帝,祈衰仍使国威扬。一死酬君见血诚,满腔思惯痛难平。大仇未复身先殖,漫化嘴鹃洒泪盈。郑笔翻然乱世行,老亲幼子隔塑明。丹心未雪生前恨,青简空留死后声。」书毕,命仆人内室,取麻练,令作缓。补手战,公序之出,送自继。一手持练尾,一手上握,神明如生。退二日羊、李二友称贷以敛。

兵部郎中成德【顺天籍,山西人,辛未进士】。贼临城,即致书马世奇曰:「主忧臣唇,我等不能国救,始褐至此,惟有一死以报国耳。年翁忠孝凤票,谅有同心。」及煤山信至,哭户于茶庵,归自勿死。

前户部郎中周之茂【湖广麻城人,甲成进士】。于午典试云南,回升准安知府,辞不受,下获逾年。有归,旋复职。春间北上候补,命未下。为贼搜去,使晚,不屈,遗挺击折臂死。以未补官,故罕传者,其里人言之甚确。

兵部主事金铉【北直解元,成辰进士】。号哭骂贼二日,至晚衣冠北向拜,投御河死。

工部主事王钟彦,南直华亭人,丁印举人。十九日,长班趋令朝见,人房自经死,赋弃户沟中。运粮把总陈泰阶亲见之,松江府五学诸生有死节公呈。

中书舍人宋天显【南直华亭人。附监】。十九日自尽。

在外文臣如宜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暖、陜西巡抚冯师孔、山西巡抚蔡德,闻俱死于贼。武臣如提督三关总兵周遇吉,与贼战宁武关,先胜后败,被执不届,居之。镇守宣府总兵朱三乐,贼至,扬言降者不杀。百姓请救一城性命,朱不可,巡城指红夷大炮日「汝曹若能放一炮,我即死甘心。」众莫应,朱不得已,自起燃火。兵民自后之,朱惯甚,夺卒刀自勿。是皆死于王事者,但山、陜、三边道府州县暨乡绅死者尚众,宜与河南、山东别为一卷。兹但列在京诸臣,故不泛及。

太监:

司礼监下之俊,从死煤山。或云从死者王之心,而之俊与德化惧自尽,更详。

●诛戮诸臣:

贼之刀锯,忠臣义土之几杖也。乃平日忧游愤事,临时又茍且望活,而卒不能免,岂不枉却一死。聊志其最著者,以为臣鉴。

朱纯臣,世爵成国公。献门劝进,世臣中之最逆者。吴镇兵临,诚欲迎敌,恐其有变,课之。

徐允杭,世爵定国公。与成国同珠。普建文之难,其祖以献门获爵,今始食其口云。他元勋威晚,罕有全者,不能尽录。

陈演【四川井研人,于成进士,官大学士】。既要官,以多藏不能出都。贼闻其富,遂加毒刑,所吐金银最多,珠亦盈斗。先是演责治一仆,仆恨之,遂出首于贼,言主家甚富,即如某处有银四万八千两。贼兵如言往掘,果如数。因是垂诞不已,受刑最修。伪相牛以二铁索贯其左右手,所至牵以自随。步稍退,皮鞭乱下。身无完肤,竞课死。喧!以演之富,假使散财乡士,勇气当万倍,全城保身,何惠无家?计不出此而以身发财,所请剖腹藏珠者也。

魏藻德【顺天通州籍,应天上元人,庚辰状元,官大学士】。《国变录》云:「夹二夹,追出银一万七千两。其妻抄二次,子亦二夹,藻德饮水一孟死。而别单俱云与演等同课,总之死于贼手耳。魏以新进谈兵出身,三载遂谁大位,翔政府。莫展一筹,稽首贼庭。贼亦邮之,卒以刑死,衰裁!

丘瑜,湖广宜城人,乙丑进士,官大学士。《公道单》注夹死。《北游纪略》注自尽。而各单又言与演等同日被害。

●刑辱诸臣【官衔列下,别于死难诸臣也】:

凡刑导者,或位望太隆,赋意其人难用;或贪富素著,贼谓其家可欲;或已经投揭而未有阶梯;或不肯呈身而横遭束缚,四者均所不免。古者刑不上于大夫,所以励廉耻也。国刑且不受,况贼刑乎!刑斯释,但壁身,且国也。虽然,不死而辱,与不屈而呼者有辨。何辨乎?以其身之所处辨其中之所怀尔。《春秋》名响纠,而宽家父荣叔之课日惟宰。故夫位大禄肥,恩深任重,即死犹不足以塞责,而乃偷生幸免,甘就怪楷,置冠疑于泥涂,以且莫为岁月,斯则我自取导,于人何无?若或据津要,涉路不深,亦有嚼齿之心,未奋断头之勇,藏身未固,罗纲及之,委命于天,终无逊语。以此方彼,能无间然!第存爱既殊,逃留不一。姓名累累,事迹零雾,未敢安为分别,聊述所闻,以侯识者。乃更有因呼而屈,屈而仍不免于唇者,其流愈下,又不可以刑辱概之矣。

张国纪,官上柱国少傅,加云鹤服色、大康伯。父子俱来打籍没。

周鉴,官都督,加太子太师。国丈嘉定伯奎之子,素有弱疾,以夹死。弟铭一夹,仅存。又奎在铭,削发道,被获,亦受夹;奎,于奎,名锋,一夹,献银六百两,俱不死。时奎房产积蓄,尽为财有,而诸子洗不免于刑,赋之贪梦无庆如此。勋戚中受刑唇者甚众,不能详知,特志周氏一门,以例其余。

方岳贡,湖广毅城人,辛未进士。官大学士,先在松江,有能声,以戴罪微通。延至十三年,无级可赞。微下狱,素走声气,故朝中争讼其清,骤升副院。旋秉衡轴,功名损于治郡。京抄云:「夹,献银四千两,布四百正,尚榜不止,乃献下江南策。方公颜自好,必不至此,疑出仇口。云间何刚等辨揭,谓:公屋自继不死,赋骑拥去逼降,公不屈,置不已,遂极榜掠。凡二日,夜搜寓所,仅得布袍五袭,犀带一围,钦赐元宝二链。言者太过,令人难信。贼大论日:「阁老何一贫至此?于是独不释公。继而李贼过,问夹者何人,李贼从不至刑所,此语便误。赋党指公名,李日:「方某清官,安得有金银?」始得释。公见东宫,赋那许外人见东宫?哭。东官日:「先生救我!」公曰:「臣当忍死以护殿下。」贼怒,于是格不得通。及四月十三日,赋忽拥太子出都。十七日,喧傅太子坠马死。公抚磨大叫,遂勺水不进。二十六日,整衣冠,绝坑而死。又似有意为方公周旋。蜀人吴邦策《国变录》注夹二夹,完班三千两,不死留用。他单又有注「同陈演赞死者」,均不可信。意受刑之后,耻为贼用,而自引决耳。

李遇知,陜西籍,四川人,庚成进士。官更部尚书。

雷跃龙,云南籍,上元人,乙未进士。官更部侍郎,夹二夹。

沈椎炳,湖广孝感人,丙辰进士。官更部左侍郎,夹二夹。

张惟机,福建晋江人,乙丑进士。官更部侍郎,夹二夹,头箍一箍,仍夹其仆二夹,夺贼刀自勿死。见《国变录》。

金之俊,浙江嘉兴人,乙未进士。官兵部添设右侍郎,出抚昌、密,被获。夹二夹,不死。今闻为房中大司马,未审果否。此公颐有经济之志,甚为惜之。

陈必谦,南直常熟人,癸丑进士。官工部侍郎。夹二次,伤,被。司幽者展转叹息,公枕一石块,射疫如常时,今逃归。公居乡,素有清正之誉,乡人闻变时,皆策公必死。北来初单,亦注「死难」。后大失人望,归复遇土贼,伤其掌指,狼狐而免。归数日,病死。惜。

王正志,北直静海人,戊辰进士。官户部右待郎,督连西路。《国变录》云夹二夹,其子亦一夹一势,或开入从逆。

张析,山东按县人,乙丑进士。官刑部尚书。

方拱乾,南直桐城人,成辰进士。官翰林院少詹,兼侍读。闻城破,尚卧床上。引刀割须,未及半,为家人抱持,旋止,竞为赋执。方以美婷四名,路贼将罗姓者,得免夹。随为何瑞微、杨延鉴力荐可为宰相。盖瑞微乃其同年,延鉴其门生也,方家卷悉住廷鉴寓中。四月初二夜,伪尚书张磷然骑马至方所,深谈良久,云:「不日大用,老先生身过虑。此系方一小童逃回南都所言。小童甚饺,罗将复欲得之,方已许赠,此童畏贼逃回。回时方尚未实授官,但青衣小帽,额贴黄纸「顺」字耳。

吴世安,四川井研人,戊辰进士。官少詹并待读,夹二夹。

卫胤文,陜西韩城人,辛未进士。官询德,以削发被获,夹二来。

杨昌作,南直宣城人,甲成进士。官翰林院左中允,以剪发夹二夹。

林增志,浙江瑞安人,成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削发,夹四夹,甚惨。

宋之纯,应天漂阳人,癸未探花。官翰林院编修,削发被获,以杨廷鉴、周钟力荐于王旗鼓,免夹,因之。

李士淳,广东程乡人,成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夹四夹,甚修。

方以智,南直桐城人,庚辰进士。官翰林院简计,充定王讲官。闻变走出,过苏人陈伯明,仓卒通名,相与叹泣。潜步禄米仓后夹巷,见草房侧有大井,意欲下投。适担水者数辈至,不果。陈留至寓所一宿,次早家人同四卒物色及之。则家人惧福,已代为报名笑。四卒挑往见伪刑官,通认献银若干,后乘间逃归。余得伯明所述如此,伯明见所传从逆中有方名,每为称宽云。

万发祥,江西新喻人,癸未底吉士。《国变录》云,麻尝俱留用,无夹者。万以涂面妆查,送不免。

朱徽,江西进贤人,辛未进士。官刑科给事中,或开从逆。

彭珀,四川永州人,甲成进士。官工科给事中,或开从逆。

陈纯德,湖广零陵人,庚辰进士。各单多注死难,而《国难录》注夹二夹,留用。非也,大抵被执不屈,以刑死为真。

冯恒登,江西新昌人,庚辰进士。官浙江道御史。

吴邦臣,浙江山阴人,庚辰进士。官山西道御史。

郑楚勋,福建蒲田人,甲子举人。官云南道御史。

曹溶,浙江嘉兴人,丑进士。官御史。

吴擎昌,河南籍,江西南昌人,庚辰进士。官更部主事,以削发,夹二夹。

杨玄锡,福建晋江人,甲成进士。官更部主事。十三岁登科,十四岁登甲。荣天部,人共美以为仙佛再世,乃亦包羞忍至此,惜!或注从逆。

张鸣骏,福建龙溪人,庚辰进士。官户部郎中。

陆禹思,应天漂阳人,庚辰特用。官户部郎中,或开从逆。

彭敦历,南直丹阳人,庚辰特用。官户部主事,或开从逆。

朱带煌,湖广王开人,甲成进士。官兵部郎中。

刘若宜,南直怀宁人,丁丑进士。官兵部主事,或开从逆也。

陈鹏举,湖广麻城人,丁卯举人。官刑部员外。不投揭被执,见伪刑官,此使晚,不屈。椎击乱下,几先。家人晚泣,愿以身代死,赋义而释之。

李逢申,南直青浦人,已未进士。官工部郎中,夹二次,或云死嵩人以逢申与朱积作对云:「朱帝蒙尘只为邪臣早服,李区张焰皆因甲岁逢申。早服者,积字也。

聂一心,四川富顺人,庚午学人。官工部郎中。

潘同春,浙江余姚人,丁丑进士。官工部员外郎,或开从逆,未然。赵士锦,南直尝熟人,丁丑进士。官工部主事。

邹逢吉,江西湖口人,丑进士。官工部主事,夹死。

申济芳,南直长洲人,官□□□。官工部主事,不投揭,为长班所首,被执。赋意相国之后,必多畜。而济芳实贫,夹损一足,与陈必谦等同幽一兵房中。是夜死者数人,申亦与恶。守兵以告,有令,各发会同馆。兵于死者,每加五棍,而后发。申移至馆,馆主人见其喉间翁然微动,灌之,有气。适家人来,其省视,乃复活。问其受混时,全然不觉。椎第五棍,稍似有物及身耳。

孙从度,北直清苑人,成辰进士。官太仆卿。《国变录》云:夹四夹,追银四百两,死于家。

刘明英,山东恩县人,丁丑进士。官中书科掌科事,以削发夹二夹。

陈翔,福建闽县人,癸未进士。官中书,以削发夹二夹。

郝杰,顺天籍,陜西绥德人,丁丑进士。官行人,以削发被夹。

谢于宣,浙江娜县人,癸未进士。官行人,以削发触怒,夹三夹,几死。

刘中藻,福建福安人,庚辰进士。官行人,素有文名,以抗言愿归籍,触贼被夹。

龚懋熙,四川江津人,庚辰进士。官太尝寺博士。

沈浣先,南宜昆山人,举人。官武学教授,夹损一足。追银五百两,广贷始足。

《国变录》尚有郑逢、范方,俱注夹一日夜,死。蔡国光、曹椎才,俱注夹一夹。何元,注夹一夹,逃,复被执。季起龙注:削发夹。他单所无,附以侯考。又有杨若桥、汪光绪,拘索未夹。又云廿一日点百官名毕,不及冷员。廿二至廿五日,遍拿各官拘击,亦不及冷员一人。惟吕兆龙,廿三日以投水。廿七日,陈翔、刘明英、郝朵、李起龙、谢于宣以削发,刘中藻以抗言,俱触怒,并拘击,夹之。其他冷员被收者,皆贼兵横执,不在点单之数。

刘有澜,北直南宫人,庚辰进士。官顺天府推官,不堪夹打,以银刺喉而死。《国变录》开死节,以此或注从逆,非也。

●幸免诸臣

周奎,顺天籍,南直人。以国丈封嘉定伯。性甚音,内监奉冒劝助,止输万二千金。贼信急,各府俱迁其资,惟奎宴然不动。城既破,有兵数人到府,奎厚搞之,即去。已而有赋将张姓者至,露其室。奎夫人下氏姑媳皆自继,下即先后所自出也。诸子皆束傅以去,兵士奎特甚。后有权将军李至,张避去。李见奎谦之极,颜冷之。乃以小屋数间拨与,幸免于刑死。子铭,夹未死。幼子、钟,孙澄、清、泽俱存。外传奎献太子以求免,都中绝无此语。出自彼亲戚之口,大都以客招诱耳。

董象恒,南直华亭人,已未进士。官巡抚,从狱中拟充的赋罪释出,遁。

周亮工,河南祥符籍,江西金溪人,庚辰进士。官御史。以知县行取御史,命已下,见势迫,不任而遁。

郑二阳,河南邬陵人,已未进士。官巡抚,从狱中释,遁。

曾樱,江西峡江人,丙辰进士。官巡抚,从狱中释,遁。

施元徵,南直无锡人,已未进士。官副使。

曹鼎臣,□□□□。

张伯鲸,南直泰州人,丙辰进士。官兵部左侍郎,逃最早。

王都,浙江崇德人,乙丑进士。官太常少卿。

汪惟效,南直祈门人,辛未进士。官工科都给事中。

杨尔铭,四川筠连人,甲戌进士。官广东道御史。

周仲琏,浙江长兴人,甲戌进士。官礼部郎中,削发为丐僧而遁。进士程源曾遇诸道,相向恸哭。

蒋臣,南直桐城人,荐举。官工部主事,削发遁。

程子奇,江西浮梁人,丁卯举人。官国子监学正。

钱国瑞,□□□□。知县行取在京。

程兆科,江西广信人,癸未进士。新选行人。

谈贞良,浙江嘉兴人,癸未以五经中式。

曾五典,南直太仓人,癸未进士。

宫伟鏐,南直泰州人,癸未进土。

史贞隆,南直宜兴人,癸未进士。

王崇简,顺天府人,癸未进士。

施璩,浙江归安人,癸未进士。

林饬,福建福清人,癸未进士。

严通,福建福州人,癸未进士。以上俱候选。

●从逆诸臣:

《语》云:「人臣无将,将而必诛。」夫一念之违,且有常刑,况公然拜舞贼庭,污其伪命者乎!所以然者,以贪生怖死之心,用观风望气之智,方其茍且图活,亦迫于势之无奈。迄乎周旋匪类,反几幸贼之有成,肝肠既已全易。要领尚保无恙乎?始焉封疆失事,每每及于宽政。驯致诸臣习于茍免,即靦颜从逆。可幸无诛,人心一变至此。当事者不尽破情私,大伸国法,恐人偷从此遂晦也。第流言互异,宁无虚实之参。喜事竞传,或出爱僧之口。载名惟有信耳,定狱尚宜精心。此则于廷尉之事矣。

翰林院:

杨观光,山东招远人,戊辰进士,官右庶子兼侍读。伪礼政府右侍郎,与梁兆阳、叶初春,俱逆闯而授职。《国难纪》云:「五月初十日,贼召观光入文华殿,问:『郊天何以不茹荤酒、不近女色、不行刑?亦有说乎?』杨叩头云:『天人一气所感,不茹荤酒,欲其心清明。不近女色,欲其呼吸灵爽。不行刑,欲养天地慈和之气,以感格上穿。贼云:『有理!有理!先生说得是,以后先生常进来讲讲!』留坐待茶,辞出,打躬。贼送至詹下,亦答躬。」先有廿四日,召一次,语不传。

杨汝成,西直华亭人,乙丑进士,官礼部待郎兼待读。北来单先开以老释归,后开以刑死。《国变录》云:「夹一夹,以古玉杯金壶等物托周锤送王旗鼓,仍授职。」而本乡有讨逆单,叙甚详,纵不无妆点,而从逆近真矣。

项煜,南直吴县人,乙丑进士,官少口事兼侍读。为太常寺丞,贼党黎志升其申戌所取士也。《国难录》云:时京师传言黎为贼腹心,荐煜大拜。煜即昌言于众日:「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徵可也。」乃授太常,意气祖丧。奉伪命祀泰山,驰驿过山东,始变服遁,迳走南都。欲人班,被逐。煜素巧宦,初在魏党,旋媚东林求脱,遂复故物。家起荜门,骤致奇富。所居为假山徐氏名产,捐万二千金得之。以词林沟修之席,而一居之侈已如此,其品可知。种怨里闬,化为煨烬。哀哉!

何瑞徵,河南信阳人,戊辰进士,官少詹兼侍读。贼考选首名,授伪弘文馆学士、教习庶吉士。与韩四维、杨廷鉴、周钟、魏学濂领班劝进,朝贺最先,今从贼西遁。

陈名夏,南直溧阳人,癸未会元、探花,官编修,兼户、兵两科都给事中。一妾,京师人。闻变后送妾归母家,因匿焉。后得煤山凶闻,自缢者再,辄为妾家救解,潜出谋遁。逢贼觇,束缚赴伪督刘,值不在,乃解伪刑官王所,王遥见,呼曰:「公得非溧阳陈伯思先生乎?」陈曰:「然。」王为解缚,揖之曰:「先生识某否?」曰:「不识也。」王乃山西诸生,数年前曾南游,无所遇。至溧阳,陈曾留一饮,赠程五星,久已忘之矣。至是王述其事,留寓中,饮食之。陈涕泣求去,王曰:「先生大名在外,去将安之?留此当大用。」陈必不可,强留三日,潜出,复为贼党所物色。陈自言:「王君见释。」再押见王,王曰:「吾固言之矣。」去必不免,因复留之。会儿女姻家宋之绳被夹,称贫,贼曰:「汝父方解饷至都,安得贫?宋父勘为监军道佥事。宋急引亲家陈某为证,王并宽宋刑,于是陈通贼之名大著。又以王荐授伪编修,陈不肯就,日夜求归。王乃赠其行资,阴护出城,故陈归最早。陈以一饮一程之故,以此免死,亦以此蒙恶,岂非天乎!陈自有《辨揭》,并不敢明言其事。余闻北来一友述之甚悉,然诸单开入从逆,未敢擅为出脱也。姑附所闻,以俟公论。

韩四维,北直昌平籍,河南嵩县人,辛未进士,官谕德。愿输银二万,求为国子监司业,不得,止授伪弘文院修撰,按司业。四维前任有何大佳处而费多金?不过借题媚贼耳。贼亦鄱之,降为修撰,不亦耻乎?此词林中最无行者。」

杨士聪,山东济宁人,辛未进士,官谕德。伪户政府少堂。徐凝生《国难睹记》云亲见门粘,钦授官衔。或开刑辱。

高尔俨,北直静海人,庚辰榜眼,官编修。伪弘文馆修撰。

杨廷鉴,南直武进人,癸未状元,官修撰。剪发欲遁,不得,降授伪弘文馆修撰。《睹记》:「伪相牛力荐杨与周钟草诏,两人互相争草,几至攘臂。」

张之奇,江西新城人,庚辰进士,官简讨。伪弘文馆编修,各单俱同,惟《国变录》注顺庆府尹。

刘世芳,陜西肤施人,庚辰进士,官简讨。伪弘文馆编修。《公道单》注府尹,误。

梁兆阳,广东番禺人,戊辰进士,官简讨。伪兵政府待郎。二十日,首倡助饷之说,与同志求仕者,各写五千金,托宋企郊先投手本。廿三日,即召见。叩头云:「先帝无甚失德,只以刚愎自用,故君臣血脉不通,以致万民涂炭,灾害并至。」闯贼云:「朕只为这几个百姓,故起义兵。」兆阳又叩头云:「我皇上救民水火,自秦入晋,历恒、代抵都,兵不血刃。百姓皆簟食壶浆,以迎王师。真神武不杀,直可比隆唐虞,若汤武,不足道也。臣遭逢盛世,敢不精白一心,以答知遇殊恩!」闯贼大喜,留坐,待茶,意甚款曲。辞时向上打躬,贼亦向下打躬。兆阳平身,威尚未起,乃复打躬。出语门生,贡士伍世魁因传于众。复再召一次,语不传。

赵玉森,南直无锡人,庚辰进士,官简讨。本乡「公揭」云:「十九早,至马君常太史寓一看,回至同乡王孙蕙寓所。王云:『百行孝为先,君家有太公在,且全个孝罢。'遂相携诣贼报名。途遇张琦、秦汧,与语,意复合,乃握手同往。伪授四川内江县令,玉森与伪吏政宋企郊有旧,求改选山东近地,许之。

周钟,南直金坛人,癸未庶吉士。为伪弘文简讨。贼中深慕其名,呼为「周先生」。《劝进表》实出其手,逢人便夸:「牛老师极为叹赏不止。」李密谬斥伪朝而已,同馆多含涕忍耻,几幸生还,惟钟扬扬得意。乘马拜客,屡过梓官,挥鞭不顾,一时辈中犹腹诽之。三十年雄踞文坛,联属声气,一旦名节扫地,书林选刻,刊落名字。文章一道,尚可信乎?

朱积,南直华亭人,癸未庶吉士。伪弘文馆简讨,司伪诏草之任,此亦声气中大名士也。

史可程,河南样符人,癸未庶吉士。原官。贼逼写家书于阁部史公,遇兵急,不果。即此书果达,阁部亦必怒裂之矣。

梁清标,北直真定人,癸未庶吉士。原宫。一云改外。

成克巩,北直大名人,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改外。

鱼㮚,浙江山阴人,癸未进士。原官。

李化麟,陜西韩城人,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授防御使。

张元林福建晋江人,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授防御使。

刘余谟,南直杯宁人,癸未庶吉士。原职。以貌不当,贼意改顺天伪教。

李长祥,四川达州人,癸未庶吉士。原官。一云改外。

赵颖,河南项城人,癸未庶吉士。改伪直指使,以牛金乡同年,故多所援引。

杨栖鹗,陜西西乡人,癸未庶吉土。改伪直指使。

魏学濂,浙江嘉善人,癸未庶吉土。忠臣魏大中子。其兄某事父于狱中,负死以出,有孝名,早卒。学濂初闻贼急,有老苍头经事大中劝主人尽忠,勿负老老爷一生名节,学濂唯唯。先以事遣此仆归,遂率先投款。初改外任,以韩霖荐,留用,授伪户政府司务。《睹记》云:「亲见门粘『家有忠孝世家牌坊',乡人怒,欲毁之。或云:『逆止一人,无与父兄事。』乃不毁。」《北回目击定案》云:「闯贼下令:带来伪官,皆得乘轿及马:其降官,仅许乘驴。余亲见学濂乘一小驴。穿伪式黄袍,负一伪敕,在草场阅苔,指挥得意,仍领泛海平浙之敕,差往江南。」本乡「计逆檄」,极其丑诋,或有溢言。乃其子允枚,竟「辨出揭」,自称殉难。或者其人近死,而孝子慈孙,欲为幽、厉改溢也。

吴尔埙,浙江崇德人,癸未庶吉士。改四川保宁府苍溪县伪令。

王自超,浙江会稽人,癸未庶吉士。以年老不更事,不用。自超行贴选司杨枝路,乃许补。

姚文然,南直桐城人,癸未庶吉士。以貌不扬,改授密云县伪令。刘肇国,江西安福人,癸未庶吉士。

何刷光,河南杞县人,癸未庶吉士。

白谦,山西阳城人,癸未庶吉士。

博学禹,湖广麻城人,癸未庶吉士。

何丸云,福建晋江人,癸未庶吉士。以年老不用,幸哉!人固不可无年。

张立锡,北直清苑人,癸未庶吉士。

刘延珠,广东番禹人,癸未庶吉士。

高衍,山东蒙阴人,癸未庶吉士。

黄爆,湖广夷陵人,癸未庶吉士。

吕崇烈,山西安邑人,癸未庶吉士。

张端,山东披县人,癸未庶吉士。大司寇之子也。当以父受刑唇届体求免乎?《睹记》云亲见门粘,钦授简讨。《国难录》云县令,误。

杨明琅,福建晋江人,癸未庶吉士。

龚鼎孳,云南保山人,癸未庶吉士。

史垂誉,江西丰城人,癸未庶吉士。

罗先汉,江西南昌人,癸未庶吉士。

张家玉,广东东莞人,癸未庶吉士。三上书于贼,责以大义,请兵而不臣,见贼长辑。贼怒,薄柱上,欲到之。颜色不变,异而泽之,愈欲其降,不可。道人往拍其父母,乃降,授原官。就其抗颜贼庭,暗死不惕,即古烈士何以加震!虽为亲改节,以方徐底,非其例奖。

按,癸未馆选凡三十六人,俱济济贼庭。列在刑辱,止万发祥一人耳。尔来馆试,亦多径。不采名,即微赌,原不以品行升,宜其遗点于史席也。夫木天之职,大者凤仪讲席,启沃帝心。小者亦囊饱书林,胚胎相骨。而纷纷从逆若相订然,犹谓非此途不人中书,何哉?

张国泰,北直新城人,癸西举人,官待语。

高来风,陜西韩城人,丙子举人,官待诏。

吏部:

沈自彰,顺天籍,应天上元人,辛丑进士,官太常寺少卿,掌文选司郎中事。《国难录》注:夹二夹,留用。

郭万象,陜西高酸人,甲成进士,官文选司郎中。伪更政府考功郎。《国难睹记》云:「亲见粘贴,钦接职衔于门。

刘廷荐,顺天籍,浙江人,已未进士,官考功司郎中。改伪府尹。

侯佐,山西解州人,甲成进士,官验封司员外。伪更政府稽动郎,《国难睹记》云亲见门贴。

左懋泰,山东莱阳人,甲成进士,官稽动司郎中。伪兵政府侍郎,镇守山海关。

熊文举,江西新建人,辛未进士,官稽劫司郎中。伪更政府验封郎。《国难睹记》云亲见门贴。

王显,北直曲周人,丁丑进士,官主事。

别单开有:孙节,云南籍,武进人,丙子举人,官司务。

户部:

王鳌永,山东淄川人,乙丑进士,官左待郎,督理钱法。夹二夹,留用。

党崇雅,陜西宝鸡人,乙丑进士,官右侍郎,督连西路。

孙襄,南直宣城人,甲成进士,官郎中。注伪户政府属。陈扆通,山东济宁人,丁丑进士,官郎中。注伪户政府属。

徐有声,太医院籍,庚辰特用,官郎中。注伪户政府属。

李申,北直南和人,甲子学人,官员外。注伪户政府属。

姬昆,陜西华州人,官生官员外。注伪政府属。

贺久邵,湖广湘乡人,戊午学人,官主事。伪户政府从事。

陈联璧,湖广光化人,官生官主事。伪户政府从事。

介松年,山西解州人,辛未进士,官主事。原官。《睹记》云南亲见门贴。

别单开有:

吴虎,福建蒲田人,庚辰特用,官郎中。

傅鷟祥,河南汝阳人,官生官郎中。

南廷铸,陜西渭南人。官生官郎中。

郑尔折,北直安肃人,锦衣卫籍,官生官郎中。

王口林,山西芮城人,官生官员外。

李钟秀,山西蒲州人。丁卯举人,官郎中。

王高才,陜西三原人,甲子举人,官员外。

胡之彬,河南光州人,甲成进士,官主事。

俟再核。

礼部:

余原,四川梁山人,辛未进士,官郎中。注伪户政府属。

吴泰来,江西新昌人,辛未进士,官员外。伪礼政府从事。喧!此吴甘来同胞也。

余忠宸,江西都昌人,丁丑进士,官员外。

汤有废,南直长洲人,丁丑进士,官主事。伪四川成都府安县令。

张琦,南直无锡人,甲成进士,官主事。伪四川梓樟县令。出都不一日,过响马赋,夺印去,索千金为赋。即首名铃,赋磨印角,知为铜,挪还之。

高去奢,北直宁晋人,丁丑进士,官主事。

叶澍,广西籍,江西丰城人,丁卯学人,官司务。

吴之琦,福建晋江人,丁丑进士,官主事。叶,江西丰城人,丁卯举人,官司务。兵部:

张缙彦,河南新乡人,辛未进士,官尚书。十九日辰时,同大监曹化淳开齐化东便二门,纳贼以人朝。为太监王德化所击,须尽拔贼亦嘟之,竞死。

耿章光,山东馆陶人,丁丑进士,官员外,注伪兵政府属。

朱国寿,顺天籍南直人,辛未进士,官员外。注伪兵政府属。

方允昌,浙江诸暨人,甲成进士,官主事。伪兵部员外。督漕江南,乘官筋至宿迁。

别单开有:

邹魁明,江西建昌人,丁卯学人,官员外。赵开心,湖广长沙人,甲成进士,官员外。黄纪,四川泸州人,甲子举人,主官事。

修廷献,山东济宁人,丁丑进士,官主事。

张慎学,山东夏县人,丁丑进士,官主事。

俟再核。

又:

主事刘养贞,四川大邑人,辛未进士。甘一日于皇极殿前触头痛哭,请许误国好臣张绍彦、魏藻德、陈演。赋云先朝时何不早言,后不知下落。

刑部:

张磷然,浙江鸟程人,庚辰进士,官郎中。伪户政府少堂。《睹记》云亲见门粘。

朱受佑,南直怀远人,官生官郎中。

黄昌胤,湖广况江人,丁丑进士,官主事。

刘废番,北直沧洲人,成辰进士,官主事。

吴文烘,浙江籍,南直休宁人,庚辰特用官主事。

别单开有:

归起先,南直常熟人,癸未进士,新选主事。按,起先已丁外限,阻兵未归、遂有谓其受职伪防御或伪令者。再核。

复有李登云、郑尔折工部:

缪沅,浙江钱塘人,丁丑进士,官主事。伪改国子监助教。

别单开有:

何复,山东平度人,甲成进士,官主事。

赵之玺,山西乐平人,甲子举人,官主事。

亦俟核。

六科给事中:

刘昌,河南祥符人,乙丑进士,官户科左。伪太常寺卿。《睹记录》云亲见门粘。昌与伪相牛金星同乡,最用事,百官钻刺,俱借径意。

申芝芳,南直嘉定人,辛未进士,官礼科。伪速议。初与行取知县吴适聊姻,及从赋,适绝其婚。

戴明说,北直沧州人,甲成进士,官礼科。伪速议。方李襄城括据城守,明说反特疏纠之,疑先有外心笑。

时敏,南直常熟人,丁丑进士,官兵科江西督漕。伪四川宜宾县令。或云锦州牧,非也。敏当城破时,客问敏作何计较,敏徐曰:「天下将一统吴。赴选时,适更部门闭,印门大呼日:「我兵科时敏也。」既受伪选,出都闻贼败,通归故里。其家已为里中儿借名焚掠,波及族党。敏归,公然张伞讼之有司,自称本科,傲腕闻里,知南都方理逆案,始携家远避云。

龚鼎孳,南直合肥籍,江西临川人,甲成进士,官兵科。伪直指使。每谓人曰:「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小安者,所娶秦准娟顾媚也。湖广按臣黄潢有疏。

傅振锋,江西金啥人,丑进士,官兵科。伪县令。

孙承泽,顺天籍,山东益都人,及刑科都。伪防御使。

光时亨,南直桐城籍,祁门人,甲成进士,官刑科。伪速议。《北回目击忠逆定案》云:「闽贼召见,而加奖励,随逾以原官视事。时享寄书其子有云:「诸葛兄弟分仕三国,伍员爷子亦仕两朝。我已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走肖,仍当勉力诗书,以无负南朝科第。」

翁元益,南直上海人,甲成进士,官刑科。初拟速议,夜间被赋兵打面种,宋企郊嫌其貌丑,改受四川某县令。

郭充,陜西庞西人,丁丑进士,官刑科。伪政府属。

高翔汉,陜西宝鸡人,甲子举人,宜工科右。贼人即用为都直指,亦以同乡有荐也。

御史:

柳寅东,陜西微州人,辛未进士,官应天巡按。从天津入贺。

韩文,陜西咸宁人,甲成进士,官河南道。伪速议。

熊世懿,湖广麻城,辛未进士,官河南道,伪庐州府尹。《睹记》云亲见粘门。别单或开防御使,疑误。平日讲学,自负东林之徒,乡人度其必死,竞不然。

苏宗,山东安东人,丁丑进士,官江西道。改授伪防御使。

陈羽白,福建南靖人,甲成进士,官广东道。伪直指使。

蔡鹏,福建晋江人,成辰进士,官四川道。《国难录》云,拟京堂,以无缺,未补。

裴希度,山西太原籍,顺天遵化人,甲戌进士,官陜西道。改授伪弘文馆底吉士。

涂必泓,江西南昌人,辛未进士,官贵州道,掌河南道印。伪直指使。《嗜记》云亲见粘单。

别单或开:

徐一抢,浙江上虞人,甲子学人,官山东道。

通政司:

赵京仕,陜西城固人,壬成进士,官本司左参议。原职。

宋学显,南直长洲人,成辰进士,官本司右参议。伪验马寺卿。《国难录》注通政使。非也。房入都,逃回。

大理寺:

吴履中,南直金坛人,乙丑进士,官本寺寺丞。《国难录》云:「夹一夹,托周钟路王旗鼓,仍授大理寺卿。」

钱位坤,南直长洲人,辛未进士,官本寺右寺正。改伪国子监助教。城未破时,众以边才推之,已拟昌平巡抚类。好官未做,恶名已蒙,借龄!《国难录》云:「初牛贼不用,手周钟备缘伪更政府。赴部时,向人白:「我明日此时便非凡人了。京师有《不凡人传》。

周兰,河南罗山人,庚辰进士,官本寺评事。伪政府属。

尚宾司:

吴家周,南宜和州籍,县人,乙丑进士,官尚宾卿。伪大理卿。

光禄寺:

林铭球,福建漳浦人,王辰进士,官本寺监事。伪防御使。

中书科:

吕兆龙,南直金坛人,庚辰进士,官中书含人。伪四川成都府同知。先投御河,为就所获,夹一夹,授官。

姜金胤,山东掖县人,癸未进士,官中书舍人。伪府尹。

国子监:

薛所蕴,河南孟县人,成辰进士,官司业。伪祭酒。考监生两次:第一次道题「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又传一题为「厚也,高也」,一监生破云:「地天交泰,圣人所以大一统也。」薛大称赞,送列第一,借遗其名。

李森先,山东披县籍,平度人,庚辰进士,官博士。伪礼政府祠祭司从事。《睹记》云亲见门粘。

吴道新,南直桐城人,口举人,官助教。伪政府属。

太仆寺:

叶初春,江西湖口人,戊辰进士,官本寺卿。伪兵政府少堂。《睹记》云亲见门粘。他或注刑政府待郎,或注大理寺丞,疑误。闻叶公为人,颐思厚,然其子作县,破数百家,人称「虐叶」,至今究咀不绝。或亦褐之延也。

李元鼎,江西吉水人,于成进士,官本寺丞。伪太常寺卿。

行人司:

沈元龙,南直吴江人,辛未进士,官光禄寺署丞。伪兵政司,随用事,为吴中通客主人。

许作梅,河南新乡人,庚辰进士,官行人。伪政府属。

张元辅,山西孝义人,丑进士,官行人。伪学正。《国变录》注户部员外。

李丕著,山西曲沃人,丁丑进士。授原官。

顺天府:

郝晋,山东栖霞人,戊辰进士,官府尹,夹二夹,留用。

行取:

黄国琦,江西新昌人,山东滋阳知县,行取在京。注县令。《国难录》注伪府尹。

候选癸未进士:

胡显,四川井研人。注县令。武,陜西泾阳人。伪准徐防御使。《睹记》云亲见粘门。

程玉成,四川江津人。伪教职。

王尔禄,北直清苑人。伪户政府从事。

杨敬,北直顺天人。伪扬州府尹。《睹记》云亲见门粘。

吴思刚,南直武进人。伪兵政府从事。

《国难录》尚有:

张鸣骏,注伪真指。

贺王盛,注伪太仆寺丞。

王于曜,伪凤阳府尹。

邹魁明,伪准安府同知。

徐家麟,伪山东防御使。

王皋,伪四川县令。

出狱从贼:

侯恂,河南商邱人,丙辰进士,官兵部尚书,坐封疆,下狱。伪工政府大堂。

杨枝起,松江金山卫人,甲成进士,官口科给事中,坐罪辅周案,下狱。伪更政府从事。故事选司最重,谓之选君。贼企郊专政,但委唱名,侍立竟日,不敢参一语。

张若麒,山东胶州人,辛未进士,以兵部郎中出监军,督战失机,下获。督兵守关。

一时出获者甚众,从逆当不止此,根不能悉知也。

●从赋入都诸逆臣附从者甚多,不能悉传:

牛金星,河南厨氏人,乙卯举人。伪天右图大学士。

宋企郊,山西乾州人,成辰进士,官更部,回籍。伪更政府大堂。

顾君恩,□□□□,拔责生。伪更政府选郎。从事杨枝起,见前。

杨王休,北直监山人,庚午举人,官山西漳关兵各,降赋。伪户政府大堂。少堂张磷然,见前。

苏京,山东安东人,丁丑进士,官御史,巡按河南。

喻上猷,湖广籍,江西丰城人,辛未进士,宜御史。

巩焴,陜西直宁人,辛未进士,官河南督学参政,降赋。伪礼政府大堂。少堂梁兆阳,见前。傅景星,□□□□□。伪兵政府大堂。

黎志升,伟广华容人,甲成进士,官山西督学参议,降贼。伪兵政府少堂。少堂复有黎志座,或者左右少堂如待郎之旧耳。

安兴民,□□□人,丁卯举人。伪刑政府大堂。

陆之祺,浙江平湖人,已未进士,官陜西左布政,降贼。伪刑政府少堂。

李振声,陜西米脂人,甲成进士,官□□□□□,降贼。伪工政府大堂。大堂侯,见前。

王学先,□□□□人,王午学人。伪通政使。

韩霖,北直永平人,□□学人。伪参谋。此故长洲尹韩原善之子也,向以御房自负,今乃为赋用乎?喷!

王则尧,山西真城人,庚辰进士,官山东布政司金事。伪顺天府尹。

王华,□□□□□。伪素文馆学士。

王孙蕙,南直无锡人,甲成进士,钦补大名府淩县知县。伪长芦运使。

孙以敬,南直太仓人,丑进士,官北直长坦县知县。集友人寓所,有同年亦与席。或言城破,尚不信。见街市狂奔状,友人仓煌辞去,孙了无惊色。徐步归寓,则贼将已拘家奴拷掠。问主人何在,不肯言,竞见杖下。以惊竞投单,为伪刑政府从事,负此仆吴!以敬美丰仪,善与人交,友人多亲爱之。本州有请为讨,莫有应者。

顾芬,南直无锡人,丁丑进士,官河间府推官。伪四川成都府同知。

周寿明,湖广水人,丁丑进士,官北直曲周县知县。伪扬州防御使。

吴达,南直无锡人,庚午学人,官北直邯郸县知县。伪四川巴县令。

董复,南直武进人,癸未副榜,官北直保定府推官。伪北直定州牧。

更新于:1个月前

网友评论

“冯梦龙”相关作品

  •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水、火、风“四大”结成的形体可不 断生灭,而受报的主体则是不灭的。指出因果报应由人 们的无明和贪爱所引起,是自作自受,无外来的主宰: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 来,岂有幽司?”认为超脱因果报应支配的关键在于反 心,反心就是“冥神”,即停止精神活动,求得精神解脱。 此文载《弘明集》卷五。

    慧远 · 著
  • 沙门不敬王者论

    《沙门不敬王者论》全一卷。略称不敬王者论。东晋慧远(334~416)撰。论述沙门不须礼敬王侯之理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东晋时,鉴于太尉桓玄之压迫佛教,佛教教团乃发表宣言,认为佛教教团应处于国家权力之外,然同时代之车骑将军庾冰则主张佛教沙门应对王者礼敬。安帝之际,桓玄支持庾冰之论,谓佛教教团应从属于国家权力之下。本书作者则本佛教徒之立场,主张沙门不必礼拜帝王。在印度佛教之理念中,在法(真理)之前,不论帝王或沙门一律平等;法即是不变之真理。此一观念于佛教传入我国后,因佛教势力之逐渐强大,而形成国家权力与佛教理想之冲突。作者于本书序论中叙述其撰述理由,其次再从第一‘在家’、第二‘出家’两篇中论述佛教出家之本质,强调出家者之生活必然超越世俗生活。第三论‘求宗不顺化’,谓求佛道者,不应随顺世俗,而须否定世俗之生活。第四论‘体极不兼应’,谓体得佛法者,不应再顺应世俗。第五论‘形尽神不灭’,谓肉体终将一死,而精神永不灭绝。于本书中,显示佛道之追求者坚守宗教真理,对于世俗之权威丝毫不让步,然此一思想随时代之变迁而逐渐步上妥协迎合之道。唐朝彦悰根据本书而将历代之不拜论集录成‘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一书,共六卷

    慧远 · 著
  •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九转灵砂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大丹之法。先作准备:将水银、硫黄炒研成青金头末,造炉铸鼎,升砂煮砂,用花银作银珠子。准备完毕开始炼九转丹。第一转先以银珠与煮过灵砂配合成药头,人炉固济,升火伏炼而得初真丹。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砂添汞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正阳丹、三转绝真丹、四转灵妙丹、五转水仙丹、六转通玄丹、七转宝神丹、八转神宝丹、九转登真丹。书中详载各转所需药物及入药烧炼方法。据称从第五转起,所得丹药可点汞成金。至九转丹成,服之可以升仙。

    佚名 · 著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金朝道士默然子刘通微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以五言颂诗注解《清静经》。注文融合道禅,以澄心遣欲,清静常寂为宗旨。劝人去贪嗔痴,修戒定慧,则六欲不生。法界宽广。

    刘通微 · 著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宋代施护译)等,皆出自本经卷一母陀罗尼真言序品。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唐代阿目佉译)则出自本经之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秘密心真品、秘密成就真言品等。又本经经文与大日经相类处颇多,由此推知,大日经之编纂与本经亦有关联。

    佚名 · 著
  • 静庵文集

    《静庵文集》近代王国维诗文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辑其光绪三十至三十一年所著哲学、教育等论文十二篇及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一年诗五十首而成。内容较多介绍康德、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据批判程朱理学,认为理只有理性和理由二义,皆主观上之物。《红楼梦评论》为以哲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的开端,对后来的《红楼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持超功利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求得暂时的解脱。此论集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清末曾列为禁书。光绪三十一年出版于上海。收入商务印书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维 · 著
  •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赞,原题张平子(东汉张衡)撰,疑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本篇为天文星占之书,观察木、火、水、金、土五星在二十八宿中运行情况,以占验灾祥吉凶。又叙述禳解灾祸之法,有施舍、修德、设醮,转诵金简玉经等方法,谓行之可逢凶化吉。经名「五星赞」,应为「五星占」之误。

    佚名 · 著
  • 二程外书

    《二程外书》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3家,又传闻杂记,共152条,以补《遗书》所未备,均以 “拾遗”标目。自谓取材较杂,真伪相间,不如《遗书》之精审,故称为《外书》。此书虽“记录未精,语意不圆”,但“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2) 。认为 “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尽命”(《二程外书》卷11)。主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 (同书卷1) 。是研究二程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河南程氏全书》,《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洪氏唐石经馆丛书》、《四部备要》收录《河南程氏外书》。

    朱熹 · 著
  • 道德真经颂

    《道德真经颂》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光中信息通,聊将黄叶玩儿童。若拘语句明宗旨,辜负当年白发翁。”认为要理解《老子》的主旨,不在于字句的训诂,而在于靠直觉去“悟”。又第一章颂云:“绵绵密密绝胚胎,动着尘埃拨不开。今日为君通一线,一齐吹向此门来。”以气喻道,以胚胎喻人心。道无所不在又无可捉摸,人心中也有道在,只是被后天尘埃埋没,故不能得道。只要清静修炼,便能拂去尘埃,直见本心,独得妙悟,如风过穴,豁然贯通。可见南宋茅山道已深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其诗颂注解形式在道教经典注疏、弘传中亦别具特色。

    蒋融庵 · 著
  • 明真破妄章颂

    《明真破妄章颂》题“虚靖张真君著”。虚靖即第三十代天师北宋张继先。“玄”字不避讳,疑为元人依托。七言绝句43首。述雷法。以心为玄关,述先天祖炁和真阴阳,批评其它雷法皆为妄。

    张继先 · 著
  • 道德篇章玄颂

    《道德篇章玄颂》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宋鸾 · 著
  • 庄子内篇订正

    《庄子内篇订正》经名:庄子内篇订正。元人吴澄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吴澄 · 著
  • 文始真经注

    《文始真经注》一名《文始真经直解》。道教经籍。南宋牛道纯撰。9卷。前有《关尹子》传略、《文始真经直解跋引》。以月照千江、因指见月的比喻来解说不可思议、不容言说的奥秘。以妙有真空的思想注解《关尹子》,每句都注,颇为详明。

    牛道淳 · 著
  • 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人之手,最为精善。后又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次,并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该书是二程门人耳闻目睹二程嘉言善行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二程人性论、天理论、本体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体系。

    朱熹 · 著
  • 茅盾散文集

    《茅盾散文集》散文随笔集。《茅盾散文集》毕竟是作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它是散文和杂文的结集。作者说,这些文章是被“逼”着写的,收集起来出版,也是因为书店要稿子,“拿这些来充数”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在30年代产生过影响,也奠定了茅盾作为散文家的地位。郁达夫曾说: 茅盾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的所长。”到30年代,茅盾真正地按郁达夫的说法,“利用他之所长而遗弃他之所短”,写作了不少速写和随笔,成就了作为散文家的茅盾。待到1935年12月,茅盾编了散文的自选集《速写与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被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可见其成绩之斐然了。

    茅盾 · 著
  • 文始真经言外旨

    《文始真经言外旨》道教经籍。南宋陈显微撰。9卷。《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作者认为老子之道,不可言说。而关尹请老子强为之说,必然言未尽意。关尹当为老子第一弟子,述成此书,以披露《老子》奥旨,其文可贵,然文约义丰,后世难知,故再阐述关尹之意。又认为《文始真经》九篇排列的次序,是说明“一化为九,九复归为一”的意思。作者弟子称此书“探老、关骨髓,述成言外经旨”,故名。

    陈显微 · 著
  •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佚名 · 著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佚名 · 著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译曰步掷。金刚神之名也。有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

    佚名 · 著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经,列举其念诵法及解秽陀罗尼。又其中诸成就法一段与多闻天王陀罗尼仪轨为同本异译。

    佚名 · 著
  • 冰揭罗天童子经

    《冰揭罗天童子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

    佚名 · 著
  • 燕都日记

    《燕都日记》《燕都日记》系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以后冯梦龙的日记。日记环绕李自成进攻燕都,明王朝灭亡之故实,带及许多方面有关实况,其中若干细节,为一般正史所未详。

    冯梦龙 · 著
  •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汉传因明著作,唐慧沼著。该著是对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要义诠释的汇集,对《因明入正理论》解题目在《大疏》五解的第三解下更助二解。对“能破定非似立、似破”、“本欲成法依有法,不欲成有法依法”、“显因同品”等作了专门的阐释。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五册,商务印书馆1923年影印出版。

    慧沼 · 著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代为先后,把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本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学流变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出来。于记事之外,兼重品评,学术性强。作者阅读面广,对于所辑录的材料经过严格选择,附有案语评议,申明自己的观点。纵横比较,眼界开阔。如论杜甫的诗学渊源、《杜鹃行》等,都能在充分引证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更为深刻、全面的看法。对杜诗出典、乘槎典故、韩愈《听颖师弹琴》、王建《宫词》中他人误入之作的探讨辨析,亦具此特点。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公案,作者把主资料收集在一起,对研究者十分有用。作者独特的批评眼光还表现在能总结、点明诗歌本身的特殊规律,如对杜甫律诗变体、律诗扇对格的界定、分析皆令人信服。书中还经常引用三山老人(作者的父亲》语录评论某一诗人或作品,亦多精见,如论杜甫五言排律腾挪跌宕的格局、论《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深刻寓意等等。作者论诗,推崇李杜,认为他们都是集大成者。此外还收有

    胡仔 · 著
  • 因明义断

    《因明义断》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因明入正理论》的论释书。旨在辨析诸家有违本论宗旨的言论,同时宣扬初祖窥基之说。慧沼另撰有《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阐发本书未涉及的论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慧沼 · 著
  • 薛氏集异记

    《薛氏集异记》小说。唐薛用弱撰。二卷,又作一卷或三卷。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人。长庆、太和时曾任光州刺史等职。是书所记多为隋唐时奇闻异事,主人公多为士人、诗家、释道者流。故事情节完整,亦较曲折,有形象刻画,叙述颇具文采。如王积薪妇姑对弈、狄仁杰赌集翠裘、王维奏“郁轮袍”曲、王之涣三诗人旗亭画壁诸故事等等

    薛用弱 · 著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为说往昔修布施行。从王顶生,乃至统四大洲,诣忉利天,总经一百十四帝释谢灭。

    佚名 · 著
  • 四分戒本疏

    《四分戒本疏》又名《四分律戒本疏》、《四分戒疏》。佛教戒律注疏。作者不详。或首题:“沙门慧述”。四卷。北图有藏12等三十七号,其中不少卷子首尾可相接。英法等国藏有S.1144、P.2064等近二十号。《敦煌劫余录》谓:此文“与唐法砺所撰之《四分戒本疏》互校,文句虽有出入,意旨要自不殊。考《续高僧传·法砺本传》:‘讲律临漳,休与有功。’《慧休本传》亦云:‘尝听砺公讲律。’此疏或即慧休法师听讲时笔录。而今藏本殆后人依据慧师所录,增益而成耶?”此文分门与法砺疏同,内容亦较接近。但沙门“慧”是否名“慧休”,或“慧述”本身即为人名,待考。此文与法砺疏是何关系尚需研究。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卷一、二、三等三卷收入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性命古训辨证

    《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性命古训》而作,对研究中国伦理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傅斯年 · 著
  •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释抄》大乘四法经释抄,一卷,佚名,编号二七八四。

    佚名 · 著
  • 庄子解

    《庄子解》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王夫之 · 著
  • 论道

    《论道》哲学著作。金岳霖著。为作者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本体论著作。除绪论外,分8章。书中所说的“道”,既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又不完全与之相同。如老子所说的道是“先天地生”的“万物之宗”,而金氏的道主要是指宇宙万事万物川流不息运动变化的根据、历程和规律。同时也吸取了西方哲学家休谟《人性论》混淆理与势、否定客观规律的教训,认为“理有固然,势无必至”,因而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被休谟动摇了的科学理论基础问题。所以作者认为,他的“道”是“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论道》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6页)。作者认为,世界上存在三大文化区:希腊、印度和中国。“每个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同上书第16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是道,中国思想与感情两方面最基本的原动力也是道。作者以道作为他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说明他要发扬和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书中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在旧中国亦开风气之先。本书由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1987年重印。

    金岳霖 · 著
  • 新庵译屑

    《新庵译屑》《新庵译屑》,九十题九十四篇。署“上海新庵主人译述”。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吴趼人应周桂笙(即新庵主人)之请,为之编辑并作序。并将周桂笙原为《知新室新译丛》所写《弁言》置于卷首。但当时并未以单行本出版。吴趼人去世后,周桂笙大约又增加了若干篇目,计得九十题九十四篇,与其所著《新庵随笔》合编为一册,合称《新庵笔记》,其中卷一、卷二为《新庵译屑》上、下,卷三、卷四为《新庵随笔》上、下,并增任堇《序》一篇,于1914年8月由上海古今图书局出版。 《新庵译屑》所收作品来自四个部分: (一)《知新室新译丛》,共计二十篇,全部入选《新庵译屑》。 (二)《新庵译萃》,共计六十七篇,入选《新庵译屑》者五十九篇。 (三)《自由结婚》,同题四篇,均入选《新庵译屑》。 (四)散作十题十一篇,除《俭德》一篇选自《新庵随笔》外,未见在报刊上发表,可能是周桂笙新增译作。 在《新庵译屑》九十题九十四篇译作中,吴趼人加评者三十二篇。此外,原《新庵译萃》中有一篇《欧洲糖市》,也附吴趼人的评语,而《新庵译屑》漏收,今为之补入。如此,《新庵译屑》总计为九十一题九十五篇,其中吴趼人加评者三十三篇。

    吴趼人 · 著
  •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律戒本疏两种各一卷,一,首缺,北周玄觉题记,编号二七八九。二,首缺,西魏昙远题记,编号二七八八。

    佚名 · 著
  • 先秦学术史

    《先秦学术史》收录傅斯年有关先秦学术研究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战国子家叙论、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社会的缘故、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等内容。

    傅斯年 · 著
  • 律杂抄

    《律杂抄》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

    佚名 · 著
  • 小经理

    《小经理》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沈阳东北新华书店1948年8月初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描写了解放区供销合作社新旧人物矛盾和斗争的故事。三喜“从小就是个伶俐的孩子”,但是“因为家穷”,“没有念过书,不识字”,“长大了不甘心,逢人便好问个字”,“也认了好几百”。1942年减租减息后,他在与合作社旧经理、原来的高利贷者张太的斗争中,表现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群众推选他任合作社经理。当上经理后,三喜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克服缺少文化的困难,掌握了合作社的业务知识,战胜了思想上还没有转变过来的掌柜王忠的捉弄和刁难,如磨洋工、装病等,办好这个小小村的合作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经理。小说以通俗、形象的语言,简短的篇幅,表现了合作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人。

    赵树理 · 著
  • 陶甓公牍

    《陶甓公牍》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撰,清宣统辛亥(1911)夏安徽印刷局校印,刘汝骥在晚清新政时期组织对徽州进行社会调查的文献汇编,凡十二卷:卷一“示谕”;卷二至卷九“批判”,包括吏科、户科、学科、兵科、刑科、工科、宪政科等;卷十“禀详”;卷十一“笺启”;卷十二“法制科”,包括民情习俗、风俗习惯、绅士办事习惯等。内容涉及晚清徽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晚清徽州乃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等翔实而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刘汝骥 · 著
  • 实干家潘永福

    《实干家潘永福》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年4期。取材于真人真事的传记体小说。潘永福是山西沁水县农民出身的干部,参加革命前热心为群众办事,又有熟练的生产技术,深受群众爱戴。参加革命后当了农村干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作品着重表现他在1959年和1960年办农场、修水库等工作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尤其在经营管理上,讲究实际,精打细算,管理有方。作品选择人物一生中的若干典型事例,热情歌颂了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无产阶级实干精神,是对当时“浮夸风”的有力批判。小说一发表,是一篇切中时弊、醒人耳目的优秀之作。

    赵树理 · 著
  •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

    《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宗四分比丘随门要略行仪,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一。

    佚名 · 著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佛典注疏。作者及原经卷数不详。似为五卷。首残尾存。尾题“《地持义记》卷第四。沙门善意抄写受持流通末代。”是对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的疏释。现存残卷自卷七“云何菩萨四无碍慧”疏释至卷八《法方便处菩萨相品第一》末。因卷一佚亡,故科分不清,但释义精辟扼要,研究者或谓作者受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影响。据《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隋慧远撰有《地持经义记》十卷,今唯存三卷,已编入日本《卐字续藏》,但与此《义记》不同。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
  • 三部律抄

    《三部律抄》三部律抄,一卷,首缺,旷许题记,编号二七九三。

    佚名 · 著
  • 后山谈丛

    《后山谈丛》四卷。宋陈师道 (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博学精深,熟通诸经,喜作诗,与苏轼、黄庭坚、秦观、张来、晁补之、李荐并称“苏门六君子”。由苏轼等荐为棣州 (今徐州)教授,徽宗时,官至秘书省正字。著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传于世。此书陆游《老学庵笔记》疑为后人伪托,或以为是其少时所作。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考证: 陈师道《后山集》前,有其门人魏衍附记,称 《谈丛》、《诗话》别自为卷,故此书确为陈师道所作。此书所记皆宋代政事、边防、朝野琐事、文人轶闻等,共二百七十一条,对研究宋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笔简洁高古,颇具文学性。有 《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后山集》后附刊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李伟国点校本,与 《萍州可谈》合刊。

    陈师道 · 著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天竺沙门阇那多迦译,范仲淹序,其内容乃十六国大阿罗汉为摩拏罗多等诵佛说因果识见悟本成佛大法之颂偈颂皆押韵语义俱妙。经首有对“因果识见”的题解: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识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若因缘有善果报有福则自识其本心见其本性使万法不生当得成佛。

    佚名 · 著
  •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大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无障碍经、莲华三昧经。收于卍续藏第三册。本经系以密教观点来解说妙法莲华经,全经以金刚萨埵之请问及大日如来之答说形式所成。其内容,初举‘归命本觉心法身’等二颂八句之本觉赞;此赞偈颇为著名,被视为古来三世诸佛随身之偈,又为一切众生成佛之文。次述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前十四品以文殊为本尊,后十四品以普贤为本尊之义,并阐说五重、九重之普贤。其后又于方便秘密三摩耶品、见宝塔秘密三摩耶品等诸品之中,分别宣说‘十如是’与‘八叶九尊’之配当方法、宝塔与法华经根本一字阿字之深旨、提婆达多之本源、龙女及草木成佛之密咒、久远实成如来之尊形、心真言、住所,与常不轻菩萨礼拜之意义等。

    佚名 · 著
  •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记录明末史事的丛刻,又名为《甲申纪闻》。明代冯梦龙辑。共十三卷,附录一卷。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城。紧接着,明朝残余势力又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同年九月,“九王子”顺治帝从沈阳迁至北京,将北京定为清朝首都。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将近二百七十年统治中国的历史。关于这一年的史事,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其挥毫泼墨,有的记叙当时事变的过程,有的记录明亡时诸大臣的各种言行,还有的搜集各种轶文怪事敷演为文。冯梦龙的《甲申纪事》便是汇集记载甲申之年史事的诸多野史稗乘稍加编辑而成的,当然,其中也有两卷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而成的,如第二,第三卷。

    冯梦龙 · 著
  • 书集传

    《书集传》《尚书》学著作。宋蔡沈所作《尚书》注本。六卷。蔡从学于朱熹,朱熹死前一年命蔡作此书,故书中不少地方融进了朱熹的学说成果。其自序说:“沈自受读以来,沈潜其义,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二典三谟,先生盖尝是正,手泽尚新,呜呼,惜哉!《集传》本先生所命,故凡引用师说,不复志别。”该本遍注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并于篇中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改正《孔传》的训诂。疏通证明,比孔颖达疏简易清晰,且大体精当。元代将此书与古注疏并立学官,而独此书倍受士子青睐。明代永乐年间,胡广奉敕撰《书传大全》,用《蔡传》为主,此后,一直用作试士的标准注本,直到清末科举制度废止时。该书于宋理宗淳祐(1241——1252)年间由其子蔡杭进于朝廷时,附有《小序》一卷,专门辨驳百篇《书序》的讹误。元末明初的刊行本尚连《小序》,然《宋史·艺文志》所著录者亦止六卷,似不包括《小序》。有《四库全书》本。

    蔡沈 · 著
  • 德育鉴

    《德育鉴》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同”,“道德者,不可得变革者也”(《德育鉴·例言》)。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批评朱熹而推崇王守仁,认为“朱子之大失,则误以智育之方法为德育之方法”,是“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抓不住根本,终无收效之期(《德育鉴·知本》);王守仁专主“致良知”,是“专治病根”,可以收到“一了百了”的效果。宣称“致良知”说“是千古学脉,超凡入圣不二法门”(同上)。认为“今日求精神教育”时“惟有奉阳明先生为严师”,以王学为“独一无二之良药”(同上)方可。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6册。

    梁启超 · 著
  • 至大金陵新志

    《至大金陵新志》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张铉 · 著
  • 诗经世本古义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郁而卒。着有《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是书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依时代为次,故名曰“世本古义”。始于夏少康之世,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终于周敬王之世,以《曹风·下泉》之诗殿后。计三代有诗之世,凡二十八王,各为序目于前。又于卷末仿《序卦传》例,作属引一篇,用韵语排比成文。凡名物训诂,考证详明,典据精确,有可取之处。然于史实颇多舛误,读者当引以为鉴。是书有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谢氏刻本。清徐时栋校并跋,另有《四库全书》本。

    何楷 · 著
  •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二十卷,清上思说,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巨渤恒。卷第一住庐山镜湖院语,卷第二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三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四住东鼓法轮寺语住龙舒白云院语,卷第五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六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七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八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九住如皋大觉院语,卷第十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一住昭易极乐院语,卷第十二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三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卷第十四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五机缘,卷第十六颂古,卷第十七诗偈,卷第十八法语书问,卷第十九杂着,卷第二十佛事。

    雨山上思 · 著
  • 清河书画舫

    《清河书画舫》十二卷。中国书画著录书。明代张丑撰。丑生平在《张氏书画四表》中著录。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取黄庭坚“米家书画船”诗句意为此书名。前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严诚序及例略。卷一至卷二为三国、晋(莺字号、嘴字号),卷三至卷五为南北朝、唐、五代(啄字号、花字号、红字号),卷六至卷十一为宋元(溜字号、燕字号、尾字号、点字号、波字号、绿字号),卷十二为明(皱字号)。全书共收自晋钟繇至明仇英一百四十家。其中书家包括少数书兼画家共七十人左右,书画几乎各占一半。以书画家为纲,以其书画作品流传者为目。首列真迹,次采与真迹有关之题跋等,各注所出。其题跋有录自真迹,有录自书画史、书谱、书品、题跋、著录及各家文集,有据传闻补入。均为有作者生平、作品的形成、品评、流传、递藏、鉴定等方面的内容。时有张丑进行评论及考证的按语。所采详备,考证亦精审。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明代赏鉴之家考证多疏,是编独多所订正”。如《宋史·米芾传》载米芾卒年四十八,而米芾尚有四十八岁以后所作真迹流传;张丑据此考证,认为米芾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大观元年(1107年),年五十七,恰与米芾印迹“辛卯米芾”相合,足补《宋史

    张丑 · 著
  • 丽情集

    《丽情集》宋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北宋张君房纂辑。是书专录“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今已佚。《类说》、 《绀珠集》均收有此书,但均为摘引片断, 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与《绀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据后书转录。今人程毅中撰《〈丽情集〉考》, (刊《文史》十一辑),以《类说》本为基础,广征宋、元、明人著作,辑考此书的篇目、本事、作者及出处等,共得三十八篇。

    张君房 · 著
  • 蕉庵诗话

    《蕉庵诗话》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志,以史笔载录诗词,以春秋笔法展现"孤露遗臣"之情怀。这种"关乎时政"的特征固然与诗歌理论的贫乏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鼎革下作者的民族情感变化及在社会转型中的心态。

    魏元旷 · 著
  • 献贼纪事略

    《献贼纪事略》作者无名氏。不分卷。本书主要记述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事迹,对其起义始末记述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整理本。

    佚名 · 著
  •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医方著作。6卷。唐孙思邈原撰,宋郭思编纂于宣和六年(1124年)。此书乃选取《千金方》中部分医论和有效单方,使人知防病于未发之前及已病后治疗之法;并附有郭思及他人效方。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为使之广泛流传,宣和六年(1124年)刻碑于华州公署;迄明景泰六年(1455年)杨胜贤以石碑于冬月不便摹印,始易刻木板印行。明隆庆六年(1522年)秦王守中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鉴于天下之游耀州真人洞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因刻石于洞前。其碑现仍完整珍藏陕西耀县药王山真人洞前千金宝要碑亭内。现有明隆庆六年刻石之拓本及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后的近10种刊本、石印本。

    郭思 · 著
  • 续通典

    《续通典》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书,共150卷,分类大致与《通典》相同,仅把兵与刑分列,计为9典。包括《食货典》16卷、《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4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14卷、《州郡典》26卷、《边防典》4卷。记载唐至德元年(757)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以明代典制为最详。资料除来自正史外,还引用了《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会要》、《明集礼》以及唐宋元明各代文集、奏议等。资料较为丰富,编排亦较条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书内容与《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些重复。

    多人 · 著
  • 温疫论

    《温疫论》《温疫论》亦作《瘟疫论》,系温病专书。2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撰。书成于1642年(崇祯15年)。书中讨论瘟疫证治,吴氏谓“温”、“瘟”二字没有区别,都属于温热病范围,因以“温疫”名书。书中阐明了瘟疫与伤寒相似而迥殊的新见解,认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又称疠气、戾气)。指出瘟疫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又列举温疫与伤寒相反的十一种情况(如脉、舌等的不同),提出温疫先里后表,里通表和的治疗总原则,创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剂予以调治,开后世治温疫一大法门。原书2卷未多加诠次,很象是随笔记录而成。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将下卷安神养血汤、太极丸等条,以及成书后陆续补入的正名、伤寒例正误、诸家瘟疫正误等篇,并为一卷,以作补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于世矣。”同时指出书中不足为:“其谓数百瘟疫之中,乃偶有一伤寒;数百伤寒之中,乃偶有一阴证,未免矫枉过直。”该书问世后,流传甚广,康熙年间日本即有刊本,国内翻刻本及阐释发挥之书甚多,建国后有多种铅印书及评注本。

    吴有性 · 著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佚名 · 著
  • 像法决疑经

    《像法决疑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如来应常施菩萨所问,回答未来像法世界中众生作何福德最为殊胜的问题。认为应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及至饿狗,提出布施更胜于敬佛法僧三宝,为六度之首。经中对像法期中,僧俗人等的造恶及佛法的颓废作出种种预言,谓善必有恶,盛必有衰,虽佛法亦不能免。最后谓未来世四辈弟子能于本经生欢喜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本经最初见录于《法经录》,被判为伪经,但后世亦有人持不同意见。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有收藏。日本曾据传入的经本收入《卐字续藏》。敦煌出土后,又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佚名 · 著